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第2章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第2章

小说: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是有样学样,还是无独有偶?历史事件总是相应相生、一再循环。刘邦为取天下,“有国无家”、“公而忘私”的狠劲,观之古今中外的历史,信手拈来一箩筐。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便想废掉他和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另立他和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但因群臣反对作罢。刘邦死后,惠帝刘盈继位,吕后掌握政权。公元前一九四年,吕后用毒酒害死如意,又派人砍断政敌戚夫人的手脚,挖去双目,烧掉双耳,强灌喑药致哑,然后放入厕所中,叫做“人猪”。吕后之狠,比起刘邦当年为求保命亲手将儿女推坠马车之下,实在难分轩轾!

日本德川家康也曾碰到与刘邦如出一辙的历史事件,他也是以“分一杯羹”的态度以对。家康三十八岁时发生“筑山夫人事件”,讲的就是家康正室筑山夫人如何凌虐侧室,与婆媳失和愤而折断媳妇手臂的事。

孔子所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残酷的历史事件中、在成王败寇的现实压力下,多少是受到几分冲撞的。

智慧悟语:一个对名利和权势怀抱炽烈野心的人,经常奉“无情与精准”为圭臬,但却忘了灵魂中所有的欢乐!

3。萧何夜追韩信

韩信离楚归汉投效刘邦旗下时,刘邦没发现他是个人才,只给当了个负责协调内外的连敖官。

过了些时日,韩信想到自己只能做个小官,有点大材小用,没什么前途,便心一狠,趁着月色逃走了。

萧何早前曾三番两次和韩信面谈,知道他是个将才,一听说他逃走,还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连夜骑马追赶。等赶上韩信,萧何很诚恳对他说:“韩壮士留步!汉王很重视人才的,我会好好保荐你,请再给我一点时间。”韩信见萧何一片诚心,才跟了回去。

萧何回到汉营,刘邦气冲冲将他找来,骂道:“将士思乡,逃走的何止百十人,何必要追韩信?”萧何回说:“国士无双,汉王要打天下必重此人!”刘邦心里惊诧,但萧何再三举荐,又要刘邦选定吉日,登坛拜将。

选定吉日,设好了坛,众将士都纷纷猜测到底是谁将登上大将军之位?“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也不负刘邦所望,带领汉军平定了魏、代、赵、燕、齐,彻底扭转了楚强汉弱的局面。

韩信攻下魏、赵、燕、齐等地,一时志得意满,以为汉家天下是自己卖命搏来的,就修书给刘邦表达想当齐王之意。刘邦见信大怒道:“天下未定,这小子竟想自立为王!”张良一旁赶紧劝刘邦:“就因天下未定,你只能先答应了他,否则必生变故。”刘邦会意,才封了韩信为齐王。

这是韩信一生吉凶的分水岭,他从年轻时的通权达变、忍辱负重(胯下之辱),一变而为居功自恃、目无君上的心态,埋下了日后刘邦的杀机。

值得一提的是,韩信身边的策士蒯通看透了刘邦的心思,向韩信进言:“以前吴越相争,大夫文种、范蠡二人帮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但最终还不是一个被勾践赐死、一个惧诛逃跑了。兔死狗烹是千古不变之理,何况你现在已是怀威震主,形成不赏之功了,干脆就和楚汉三分天下,才是避灾就福之道。”

但韩信自以为劳苦功高又军权在握,谢绝了蒯通的建言,果然数年之后丢了自己性命,还牵连父、母、妻三族通通被杀!

智慧悟语:所谓智者,总能综览形势、析滤未来、立下决断。

俗话说:“猛虎犹豫,不如蜜蜂。良驹徘徊,不如笨马慢行。”人一生的贵贱、吉凶,有时只立在一个时间点上!时至而不决,成败易势!

4。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鸿门宴后,刘邦自知实力比不过项羽,悻悻然退出咸阳,接受项羽分封给他的汉中、巴蜀一带封地。

古代从关中进入巴蜀有条交通要道,俗称“栈道”。这是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等地,在山区的悬崖峭壁上凿孔支架木椿,上面铺木板而成的窄路。

刘邦统领大军走在栈道上,心里直犯嘀咕,着实老大不高兴。此时,一旁的张良知道刘邦的心思,劝他多加忍耐,先让项羽觉得刘邦并无与他争霸天下的雄心,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回师关中。刘邦听从张良之计,派人烧了栈道,以示自己安于留在巴蜀这个鸟不生蛋之地。

到了巴蜀,刘邦要韩信加紧练兵。公元前二○六年,韩信认为时机成熟了,就向刘邦提出三秦作战计划,就是公开派兵修复栈道。项羽得知后,以为修复栈道工程浩大,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便好整以暇派手下大将章邯重兵布防要道出口。此时,韩信带领主力大军从陕西陈仓县迂回偷渡,直取三秦要地,获得大胜。

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他受封大将后第一场流传后世的大胜仗。

项羽当初封巴蜀等地给刘邦,其实打的是一个如意算盘,一方面以为蜀道难行,可做为军事上的天然屏障;另一方面以为巴蜀多山林瘴疠之气,土不肥、地不沃,发展困难。项羽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也就失去了警觉。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能获得成功,其实还得拜项羽自我麻痹之赐。

当然,韩信用兵,善于欺敌。他经常制造假象引开敌军主力,再避实就虚,从对手最脆弱的地方攻其不备,也是致胜的成功因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后来被著名的兵书《三十六计》收录为第八计。

此类用兵计谋,当代人转而广泛应用于商战,不过换了个名称叫“策略”,成为二十一世纪赫赫显学,这恐怕是当初韩信等军事奇才所没料到的。

智慧悟语:“墨鱼策略”就是用黑雾蒙蔽你的眼睛,让自己的行踪隐而不现。

通常你的对手总会借着伪装、制造假象来欺骗你,“保持警戒”是对付墨鱼策略的不二法门,等黑雾散了,自然就能解开对手心中的密码。

5。萧规曹随

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封萧何为丞相,曹参为齐国的平阳侯。

曹参与萧何原是沛县同乡、同事,交情甚笃。两人因为这次分封的名位高下有别,生了龃龉,不相往来。

公元前一九三年,萧何病重,惠帝前往探视,问他:“相国如有不测,谁是最佳继位人选?”萧何反问:“皇上心中有何人选?”惠帝说:“曹参如何?”萧何眼睛一亮,说:“皇上果真识人,这样,我死也瞑目了!”

曹参继萧何之后入朝为相,百官知道他与萧何曾有隔阂,以为他一定会开始整肃萧何的班底,政事也会大肆变动。没想到曹参却要大家一切遵照前相制度办理,自己闲来喝酒下棋、无所作为。

年轻的惠帝不能理解曹参的心思,找了个机会劝曹参要少喝酒、多操心政事。曹参气定神闲回答:“萧何贤明远在我之上,所立制度规章都能切中时弊,如此,何不遵行到底,守成勿失?”惠帝心领神会,也就同意。

汉初社会果然在萧、曹一脉相承的无为之治得到很好的生息,国力也富强不少。成语“萧规曹随”也成为后世美谈。

史家评论“萧规曹随”都有极高的赞誉。尤其是二人并不因为彼此的嫌隙,而以私害公。萧何廓然大度,尽弃前嫌的举荐曹参;曹参也尊崇萧何贤能,一切政事据以榜样,清静无为。彻底扭转了汉初因长期战争遗下的残破经济现状,也奠定后来的“文景之治”盛世。

中国历史,大凡在改朝换代或权力核心转移之时,总一本“新人新政”、“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传统思维,恨不得大刀阔斧,将前人典例规章翻个两翻。随手捻来,汉朝就有两个例子。

其一是汉武帝即位,西汉政治从“无为”转向“锐意兴革”,以至赋役繁重,民不堪命。还好武帝晚年及时醒悟,下轮台诏(习称“罪己诏”)封田千秋为相,回复萧、曹典章治事,才又重新稳住汉朝的根基。其二是“王莽改制”。结果单是钱币改革一项,各种大小不同的货币面值,竟多达二十八种,造成币制混乱不堪,农工俱废,也埋下了新朝灭亡之机。

时人有歌:“萧何为法,明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可以看出政治改革还得审时度势、循序渐进,才不致“呷紧弄破碗”!智慧悟语:我们不能只是为了“新鲜”而力求改变。

前人的经验,有时就像一盏前行船尾的灯,它照耀后来者即将经过的航道。懂得借取经验,就容易获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6。陈平的不传奇谋

陈平是楚汉相争时期的一位要角,他本是河南的美男子,年轻时先是投入项羽的阵营,后又转而效命于刘邦。

陈平离楚归汉,有一回,他独自提着行囊坐船渡河。在渡船上,眼尖的船夫看到他行李沉甸甸的,料定其中必有金银珠宝,心生歹念想要谋财害命。机警的陈平察觉到船夫的阴谋,便故意脱光衣服,假意上前帮助船夫摇橹划船。顺手又打开行囊让里头的衣服、书籍露了出来,船夫一看囊中并无贵重财物,才打消了盗念,陈平这才平安逃过一劫。

后来,楚汉在成皋展开会战,陈平深知项羽的参谋总长范增是项军中的灵魂人物,就向刘邦提出“反间计”。当项羽派范增和使臣来谈判时,故意以好酒好菜款待范增,以粗茶淡饭应付其他使臣,一面派人散布谣言,说是范增即将叛楚。项羽果然中计,不再信任范增,不久范增愤然离楚,项羽也因此没了军师,造成大军覆没、形势每下愈况。

太史公司马迁赞誉陈平“六出奇谋,有计必售,无谋不灵。”史书也记载陈平曾经献计刘邦讨平臧荼、拘捕韩信、奇袭陈豨、诱杀黥布……但这些奇计的详细内容,因为刘邦刻意隐藏,陈平自己也认为“此等阴谋,非君子之所当为。”而显得神秘莫名。

直到东汉大儒桓谭著《新书》二十九篇,潜心考证,才使得这些“奇计”不致成为“不传之秘”。成皋之战陈平所使的“反间计”和“激将法”,甚至后来刘邦称帝后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平城,陈平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