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第13章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第13章

小说: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桧一生,在高宗时期可说是呼风唤雨,位列太师之极。

但其后,真如岳飞所书“天日昭昭”,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并赐谥“武穆”。隔一年,孝宗又追诉秦桧与金人勾结误国之罪,削去官爵,改谥“谬丑”。

秦桧被定论为奸臣之后,延伸了许多的“秦桧效应”,宋宁宗嘉定年间,金兵再度南侵,老将赵放提议用秦桧的曾孙秦巨带兵抗敌。宁宗怕被人骂,不敢起用,便派他到蕲州当个通判,算是赏足赵放的脸面。不久,金兵围攻蕲州,秦巨死守城池,城破之时,秦巨率一家七口在大火之中殉国。

清朝年间,秦桧的七世孙秦石间游杭州岳王墓,曾在坟前写下一副对联相当流传:“人从宋后羞言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短短数十年,岳飞与秦桧、天堂与地狱竟转而搬了一次风。至今,岳王墓前还放着后人用生铁铸成的秦桧夫妻跪像,真教姓秦的人情何以堪!

智慧悟语:这世界的可爱之处:当太阳被遮蔽时,也会有拨云见日的时候。

这世界的可怜之处:大家都习惯计算和牢记别人的罪过,却往往忘了自己也经常在犯错。

50。天寒思将帅——杨家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中,最积弱不振却又战争最频繁的一个朝代,因此便延伸出许多忠义故事。其中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莫过于一门忠烈的杨家将。

《宋史》记载的杨家将,其实只有杨业和其子杨延昭、杨延玉三人。

杨业在宋太宗时,官拜代州刺史。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契丹以十万大军进犯雁门,杨业仅以数百精骑破敌,还杀了敌方驸马侍中“萧咄李”,契丹人自此畏惧杨业,不敢轻犯,时人称为“杨无敌”。可惜朔州一战,因其上主帅轻敌和情报失误,后援不继,而让杨延玉战死,杨业也因此次兵败,绝食三日而死。

杨延昭承父命于宋真宗时获得重用,曾于契丹入寇时,率军以水浇城,让城墙结冰而坚滑不易攀登,退了契丹大军。其后屡战屡胜,时人称为“杨六郎”。可惜宋真宗懦弱,不敢以攻为守,且和辽国订下“澶渊之盟”,到头来还是功败垂成,徒留后世一篇篇忠义小说的纸上英雄事迹了。

杨家将的传奇向为影应制作人的钟爱,一再制播成连续剧,历久不衰。剧中内容除了描述杨氏父子的忠勇功业,也增添了不少浓厚的传奇色彩。溯其源,应是来自明朝的两本小说:《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

这两本以“纪传体”为结构的小说,以史实为主干而近于外传和别传。书中颂扬杨家五代男儿血洒边关、为国捐躯的事迹。而杨家女将从佘太君到穆桂英、杨宣娘等孙女、孙媳,也都在漫天烽火中,戎马登场。尤其是杨家十二寡妇征西,更是脍炙后世的英雄传奇。

平剧中的“四郎探母”,说四郎杨延辉不慎身陷辽国,被辽国萧太后招赘为婿,但他却不为荣华富贵和美色当前的驸马生活所迷,于关键时刻和宋军里应外合,立下勋功,令人看了血脉沸腾,当下就想投笔从戎而去。

虽是小说,但主干尚有些许史实依据,且其中又富含了“非凡的历史文化意义”,似乎也就不便深予追究了。

智慧悟语:格拉辛有句引人深思的话:“没有干草的烟就煮不成一顿饭。”

一件事情能否克竟全功,除了自己的才能和心血,有时候慎选你上下左右的事业伙伴也是成败的关键。

51。英雄失路之悲

南宋抗金名将中,留名青史的有宗泽、韩世忠和岳飞三人。

南宋高宗赵构,于公元一一二七年即位,改元建炎。高宗是一位私心自用、胆小如鼠的人。曾于登基前一年被封为大元帅;当时,他派五路大军征剿金兵和拯救被掳的钦宗,自己却率兵马逃至济州,漂流海上,几乎被擒。

宗泽此时孤军固守旧都开封,听说河东人王善,拥兵七十万,想占领京城,便只身往善营劝降。王善为他的武勇忠义所感动,便率众归降。

太行山一战,宗泽面对金兵数十万之众,毫无所惧。派岳飞率领八千人,渡河奇袭,还杀了金将黑风大王。金人溃退之后,替宗泽取了个外号叫“宗爷爷”。

宗泽多次打败金兵,便上书二十多次奏请高宗顺势北伐和还都汴京。但都为高宗批驳,终于建炎二年,忧愤成疾而死。临终之前,他留下遗言:“过河!过河!过河!”(渡过黄河北伐之意),可惜到最后过河而来是金兵,不是宋军过河而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宋朝英雄名将的共同心声和写照。

宗泽出任开封留守之时,即已了解求和与避敌都非长久之计;又深知金人不善舟楫之战,因此极力练兵防河。可惜救亡图存之臣未能遇上中兴正直之君,金人便常讥笑说:“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吾岂得渡哉!”可见宗泽从战略到用兵的独到之处。

明人笔记,明成祖看宋代列帝画像,曾感叹地说:“宋朝除了太祖太宗以外,都是秀才皇帝。”所谓“秀才”,便是缺乏“英勇神武”的性格,即使名将们有着一腔忠愤、扫荡胡尘的决心,也奈何不了无为不振的主上,英雄失路之悲,莫以此为甚!

智慧悟语:英国首相邱吉尔的名言:“我们必须谨防建立一个除了政客和官吏以外的其他人都不重要的社会。”

不幸的是,一个领导者经常会犯下“官大学问大”的毛病,最终只是“鞠躬尽瘁”地埋葬一缸子人才!

52。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正气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和同朝的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南天三烈士”。后二者死得壮烈,文天祥的死又多了一份正义凛然。

南宋末年,文天祥兵败被元军所俘,元将张弘范在大营中威胁他开,要他下跪。文天祥厉声回答:“要杀便杀,能死不能跪!”并要求张给他一把剑,以自刎殉国。张弘范拿他没辄,便将他送往大都。

元世祖忽必烈知道文天祥是宋朝第一贤相,有心收编重用,又派人前往劝降。使者劝说:“南宋已经灭亡了,你还要效忠于谁呢?不如改变心意,来元朝当个宰相。”文天祥回说:“天祥受宋三帝厚恩,号称状元宰相,投降非我所愿!”使者再问:“那你有什么愿望?”天祥回答:“但求一死!”

元世祖无奈,只好将文天祥赐死。临刑之前,囚车经过市集,天祥面色如常,并问观者哪边是南向?问清楚后便向南拜,然后从容就死。

《宋史·忠义传》中收录宋朝忠义之士共二百十七四人,比唐书忠义人士多出五倍。

所谓非常之世,有非常之人。史上的昭忠义士很多,以气节标炳千秋的,文天祥为第一人。史书评他“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可见评价之高。

文天祥蹲土牢的三年里,心安理得、视死如归,因此埋首写作,许多传世的诗文,如《正气歌》、《过零丁洋》都是此一时期的杰作。《过零丁洋》的诗是这么写的: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写得大义凛然,让元将张弘范都不禁竖起大姆指赞扬。人格与文格合一,难怪文天祥能慷慨尽节,流芳千古!

智慧悟语:要让生命放出夺目的光华,不在于高官显位,不在于财富珠宝,而在于人格的强健和思想的高度。

求一时的富贵,是眼前的荣华。求无愧于天地,却是今生来世最动人的芬芳!

53。千古涛声

公元一二七八年,南宋最后一位小皇帝赵昺即位。那一年宋朝大半江山皆已落入元世祖忽必烈之手,幼帝赵昺由大将张世杰和左丞相陆秀夫护驾,转战于广东出海口一带,成立所谓的“海上行朝”。

元将张弘范攻陷雷州之后,“海上行朝”撤至厂圭山,形成两军对峙之局。张世杰破釜沈舟的心意甚坚,便命将士把千艘战船用粗绳串连起来,四周还筑起栅栏,以示大众一心、生死与共。元将张弘范以火烧连营之策,用几艘小船满载茅草油膏,乘风纵火。张世杰已有防范,早在船身涂上厚厚的湿泥,并以长竿顶住火船。元军火攻失败,增派舟师困住海口。二月初六,元军阵营奏起鼓乐声响,张世杰以为天气恶劣元军正在饮酒作乐,没料到这正是元军集结进攻的暗号,仓促迎战而至兵败坠海。

护驾的陆秀夫自知突围无望,命妻子先行投海,再转身对赵昺说:“国家到了这步田地,陛下当为国死,以免受辱。”说罢,便用素绫将幼帝背在身上,一起投入水色茫茫的大海,壮烈殉国。宋亡。

每回,在夕阳余晖中,回看宋史,总不免感慨万千。尤其是看到“陆秀夫负帝投海图”,更为那剑眉横竖、头下脚上,斜斜贴近海面万顷汹涌的波涛样相,感到惊悸!

宋朝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受尽屈辱、满身创痕。却又建构起中国文学、艺术辉煌的一册史页,人才与英烈交织着令人动容的篇章。

宋朝之亡,亡于“重文轻武”的立国方针的谬误。国势失衡的结果,造成前有钦、徽二帝被俘的“靖康耻”;后有南宋最后四年间,竟换了三位皇帝。张世杰投海前焚香告天说:“一君身亡,后立一君,如今又亡,大宋从此再无君可立了。”孤臣无力回天之情溢于言表。

但宋朝在后世学者眼中,所留下的文化定位又远高于汉唐。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欧阳修、王荆公、苏轼、朱熹、文天祥、陆游、辛弃疾、柳永、李清照……文人辈出。以历史的眼光看,朝代的更递是当时的不幸,但丰厚的文化遗产却是后世之福!

智慧悟语:看一件事,或者回望自己的一场人生,我们会发现幸与不幸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事。

在所有的事物中发现安慰和价值,是上天和历史送给人最大的补偿!

大草原上蹦出的英雄——成吉思汗,究竟凭恃何种人格特质,一手建立威慑欧亚大地的蒙古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