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议守城部署。
商议结果,还是依照阎锡山的命令,依城野战,在崞县城外
临时构筑野战阵地,部署2个旅,城内部署1个旅和炮兵营支援
城外作战。外围防御线就设在崞县城北10里的大郭村及小河一
线。
10月1日,日军前哨部队进至大郭村附近,与王靖国的部队
遥遥相对,但日军并不急着发动进攻。越是这样,王靖国越坐不
住,思前想后,觉得还是把3个旅都摆在城外保险,于是,他重
新发布命令:田树梅旅依据崞县北城作战,杜旅依据崞县西城
及南关西部作战,段树华旅依据崞县东城及南关东部作战,各旅
只留三分之一兵力守城,主力在城外部署,炮兵营在城内西北地
区占领阵地。
10月2日、3日,日军频繁进行空中侦察,仍然没进攻。王
靖国真有点沉不住气了,不知道日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10月4日,日军终于进攻了。一步步逼近城北。10月5日拂
晓,日军先用飞机轮番轰炸,随后用炮火猛烈轰击北城。防守北
城的刘良相团在城外苦苦支撑,突然,一发炮弹不偏不倚正中团
指挥所,刘良相团长及团部人员当即牺牲。城外阵地接二连三丢
失,日军已经攻到了城墙下,开始攻城。又有两位团长在守城战
斗中阵亡,北城连连告急,东城门一带战况吃紧。
王靖国急令参谋长梁培璜向阎锡山、赵戴文发电告急。正在
这时,一封信送到王靖国面前,信上只有几句话,却字字句句如
芒在背,刺得王靖国心尖直颤:“王军长鉴:放弃雁门,你就该死。
守住崞县,犹为侥天之幸。再失此城,国法岂能容你。泰山鸿毛,
皆是一死,交在生死,不敢不告。张培梅手字”
提起这个张培梅,晋军将领无人不晓。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入
保定军官学校,后参加1911年山西反清起义,历任连、营、团长
及晋南镇守使等职,后在家闲居13年。此人作战勇猛,武艺高强,
当初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反蒋失败后,张培梅秘密保护阎锡山到天
津,再转赴大连避难,曾经为阎锡山立下汗马功劳。“七·七”事
变之后,他向阎锡山积极要求参战抗日,被委任为第2战区执法
总监,组织执法队,凡擅自撤退者,即可就地正法。这个人,连
阎锡山都要让他三分,王靖国看了这封信岂有不胆寒之理。
可是,崞县战况十分危急,守吧,实在没有把握;撤吧,没
到坚守10日的期限,岂不是拿着脑袋往张培梅的枪口上撞。王靖
国这下只有听天由命了。
北城的日军已经攻进了城,两军已经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参
谋长梁培璜眼看着东城一带的部队正在夺门逃跑,连督战队也乱
了阵脚。正在万般无奈,传令兵送来一份电报:
“电悉,情况属实,可如拟办理。戴文。”
电文中说的“如拟”,是指梁培璜在告急电文中提出的“敌势
甚炽,我阵已残,不堪拒守,拟即撒退”16个字。
这下,梁培璜可盼到了逃命的尚方宝剑,他赶紧传令撒守崞
县。此时,已经晨曦升起,时间是10月6日。
早已经晕头转向的王靖国是被卫士们连拖带架地撤出崞县城
的。仓惶之中没接到通知的军部人员,都落入了日军手中。
姜玉贞接到死守原平的命令后,立刻进行部署;谷树枫的391
团守火车站,张振铃的392团守公路一线,崔杰的413团作预备
队。各部队刚刚进入阵地不久,日军就尾追上来。
跟上来的日军是板垣师团的主力。飞机、大炮、坦克一应俱
全,可姜玉贞旅既无飞机,也没坦克,连对付坦克的战防炮也没
有,只有为数不多的迫击炮。原平是一座小城,又没有坚固的工
事。为了给忻口会战争取时间,阎锡山命令坚守原平7天。官兵
们清楚,这一仗只有拼命了。
10月1日,日军的大炮开始猛轰姜旅的阵地。随后,步兵蜂
拥而上。这股日军奇袭旭方口、茹越口、攻占繁峙,一路打得晋
军望风披靡。对此原平小城,和区区1旅的晋军,根本没放在眼
义无反顾,郝梦龄忻口捐躯(2)
里。然而,他们没想到在原平却碰上了个硬钉子,中国守军顽强
地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冲击。
日军恼羞成怒,飞机大炮更加猛烈地轰炸,坦克在阵地前横
冲直撞。中国守军的工事被炸塌了,阵地被坦克冲得七零人落,被
迫退入城内坚守。日军乘机占领原平城的东半部,中国守军死守
原平城的西半部。两军隔着南北一条街,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一直坚持到10月7号,坚守7天的任务完成了,姜玉贞长长
地舒了一口气,正要下令部队交替掩护撤退,阎锡山的电报来
了:
“7日之限完成后,再坚守3天。”
“再守3天……”姜玉贞喃喃自语。放眼望去,原平城已经
成了瓦砾场。到处是被炸坏的残垣断壁。官兵们在瓦砾堆里和日
军拼杀,远处枪炮声里不时夹杂着肉搏的喊杀声。旧军的后方供
应源源不断,而中国守军却被日军团团围在原平这座瓦砾堆里,内
无粮草,外无援兵。
看来,这里就是我们殉国之所了。姜玉贞把牙一咬,沉着下
令:
“大家注意节省子弹,坚持就是胜利。”
姜玉贞带领全旅官兵浴血奋战,又苦战3天,一直顶到10月
10日子夜,当他们完成守城任务的时候,上面传达了突围撒退的
命令。
此时,原平城四面被围。姜玉贞带领残部选择日军兵力比较
薄弱的城西一角冲了出去。他手抡大刀,左右砍杀,杀得日军抱
头鼠窜,眼看部队冲过敌阵就要冲入一片高梁地了,一发炮弹落
在姜玉贞旁边,这位忠勇将军终于像他自己预料的那样,在他坚
守了11天的土地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姜玉贞旅突围的残部撤到太原,5000人的1个旅,只剩下
600余人。见此情景,阎锡山也唏嘘不已。专门为此写了一首《原
平战役》诗:
“全区原平战最烈,
三团只剩五百人,
据守三院十一日,
玉贞旅长兼成仁!”
诗中所云:“三团只剩五百人,据守三院十一日”正是坚守原
平激战实况的记录。由于原平的坚守,迟滞敌军南下,从而使忻
口守军得以从容布防,故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诗中对坚守原
平的爱国将士抗击日寇的惨烈备致崇敬歌颂之情。姜旅长系山东
荷泽县人,殉国时年仅44岁。官兵闻之,无不下泪。为此,国民
政府军委授姜旅以“荣誉旅”称号,命令永远保留“第196旅”这
一番号,并明令褒杨姜玉贞将军,追赠为陆军中将。
褒扬令上说:
“查姜玉贞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敌,苦战经旬,
坚守围城,竟以身殉。誉怀壮烈,轸悼实深。应予明令褒扬,并
追赠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军政部从优抚恤,以彰忠烈。”
坚守原平,为忻口守军的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然而,由于
中央军紧急奉调入晋,短时间内一二十万大军都要到位,阎锡山
的窄轨火车速度太慢,运力有限,所以不少部队迟迟没有部署完
毕。
配备在忻口中央地区的第9军并没有到齐,所属第47师还
在蚌埠,第54师徒步从贵州出发,现在只有1个团到达了太原。
卫立煌、傅作义催促他们要加速赶进。第9军军长郝梦龄的心情
比他们还急。“七·七”事变后,他曾两次请缨杀敌,才得到了上
级批准。
“七·七”事变前郝梦龄接到了命令,要他到四川山洞陆军
大学去学习。谁都知道学习深造是加官晋级的阶梯。当他走到重
庆,“七·七”事变爆发了,奋起抗敌的浪潮,席卷着中国。他的
心也安定不下了。
于是,他放弃了“升官的阶梯”,发出请缨杀敌的申请书。
抗战的形势正在发展。国共合作,团结御侮,正在深入人心,
也使军官们了解这个大转折的局势。蒋介石庐山办了个军官训练
团。在这个团里经过短期训练之后的军官,陆续走上了抗日前线。
郝梦龄被调到庐山受训了。他又一次请缨杀敌。蒋介石召见了
他。
“这次学习有什么心得?”
“牢牢记住委员长的训示:芦沟桥事变的推演……就是最后
关头的境界。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
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
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你有几个孩子?”
“有5个孩子,都还小,大的13岁!”
“去前线之前,要安排一下家事么?”
“只要他们有衣穿,有口饭吃,有间房子住,就可以了。有
国才有家,亡了国还谈什么家。家事好安排。”
义无反顾,郝梦龄忻口捐躯(3)
“不过,总是要用些钱的!副官!”蒋介石叫来了副官:“给
郝军长开一张30000元的支票!”
“委员长……”郝梦龄想不收这笔钱。
“这也是我的一点意思嘛!以后有什么事只管直接找我!”蒋
介石说。
郝梦龄懂得这馈赠的用意,但是他没有时间为这个多去思索
了。他急忙下庐山,奔汉口,转前方。
他匆匆忙忙地赶到武汉与家人团聚。
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了。郝梦龄的心里尽是战场上的拼杀。他
想到敌人的凶残,战阵的艰难,也想到战争的长期性:“也许我这
一代打不完,还要我的儿孙接着打”。他轻轻地抬头望着孩子们恬
静的无忧无虑的小脸,一张一收的鼻翼。“他们还不懂亡国灭种的
危险”,郝梦龄一转念:“应该让他们知道:父辈干了什么,他们
应该干什么。”郝梦龄轻轻捻亮了防空用的马灯,提起笔来,写上
了5个孩子的名字,又写出了纫秋曾要求他嘱咐的话。写好了,用
信封装了起来,封死了。未成眠的妻子纫秋抬起身来,问道:
“你在写什么?”
“写封信。”
“写给谁的?”
“写给咱们的孩子。”
“给我看看!”
“不,你和孩子都不许看,要在我离家3日后,才可以拆
开。”
夫妻的对话惊醒了大女儿慧英。她从被窝里伸手去抓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