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国殇 >

第13章

国殇-第13章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愿,勿容他人非议。”蒋介石气愤中忙不迭地表白心迹,但脸色
阴沉得厉害。
张治中在一旁看得明白,心中暗忖:“下野之人,以个人名义
通电表示抗日决心,换了别人也许是有心抗战。但话从善于见风
使舵的老蒋嘴里出来,也许就不是那回事。”但这些话他未便明说。
事实上,他倒是有心率中央军支援上海作战,这倒不是他贪恋指
挥实权,而是感到国家养兵多年,危难之际不建寸功实在心里难
安。
想着,他抓住机会进言道:“委座,以职之意,为堵塞流言蜚
语,我们中央的部队必须参加淞沪战斗才好。”见蒋介石没有反对
的意思,他毛遂自荐道:“如果现在没有别人可以去,治中愿意前
往!”
蒋介石转过身,盯了张治中一眼,态度极爽快:“文白,好,
好啊。”
这一瞬间,蒋介石出乎意料的痛快竟使张治中觉得自己也许
错看了蒋介石。
没几日,京沪、京杭两线上的第87、88军被紧急征调南京,
组成第5军,由张治中任军长兼87师师长,准备赴沪参战。
2月4日上午,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将第5军军长的大委任状
交给张治中,意味深长地说道:“文白啊,委座将这两个精锐师都
交给你了,你可要珍惜它哟。”
“部长放心,治中明白使命。”张治中接过委任状,像是没明
白何应钦的意思。
“第5军到沪以后,归蒋光鼐指挥。部队6月出发前往淞沪。”
何应钦最后交待道。
现在张治中开始明白了,自己当初对蒋介石的判断还是正确
的。老蒋毕竟是个政客,而且是个在上海交易所混过的政客,对
他的态度,应该每日都有一个尺度表,否则他是说变就变的。
此刻,张治中虽认识到了南京对沪战的消极态度,认识到了
第5军出兵上海仅仅是南京做给国人看的一幕戏,但他并未认识
到刚刚“出山”的蒋介石对第19路军的敌意。由于有了蒋介石的
撑腰,军政部不但不再给淞沪战场增加一兵一弹,反在南京四处
放风诋毁第19路军,斥责其擅自还击日军,拒不服从中央的命
令,致使沪局无法收拾。面对第19路军的一份份求援电,军政部
甚至丧心病狂地向各地军队通令道:“第19军有3个师16个团,
无须援兵,尽可支持。各军将士非得军政部命令而自由行动者,虽
意出爱国,亦须受抗命处分。”
淞沪战场又出现了一幕奇怪的景象。一方面,日军援兵渡过
日本海,源源不断地投入沪战,而距上海近在咫尺的中国军,如
无锡、苏州的上官云湘1个师、驻浙江的戴岳1个旅及在杭州、赣
东的中央军嫡系数十个师却按兵不动,像是在看外国人打仗似的。
第5军军长张治中见状痛心疾首,第19路军蒋、蔡两将军更是咬
牙切齿,痛骂南京误国。

何应钦严令不得增援淞沪战场(3)

第19路军始终没有等到援兵。浏河的空虚终于被日本人发
现,无法打开局面的白川大喜过望。当即给正在渡海的援兵下达
命令,直接抢渡浏河,包抄中国军侧翼。
3月1日,大批登陆日军突破浏河防线,直接威胁中国军后
路。3月1日夜,第19路军、第5军忍痛放弃坚守了1个多月而
没被日军突破的第一道防线。
3月2日,蒋光鼐、蔡廷锴激于一腔抗日热忱和对南京军政当
局的痛愤,通电全国各界:“……我军抵抗暴日,苦战月余,以敌
军械之犀利,运输之敏捷,赖我民众援助,士兵忠勇,肉搏奋战,
伤亡枕藉,犹能屡挫敌锋。日寇猝增两师,而我已后援不继。自
2月11日,我军日有重大伤亡,以致力于正面战线,而日寇以数
师之众,自浏河方面登陆,我无兵增援,侧面后方,均受危险,不
得已于3月1日夜将全军撤退至第二道防线,从事抵御。本军决
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3月3日,国联在日内瓦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中日两军停战。
南京方面目然早就盼着能停火歇兵,东京鉴于上海一月之苦战,也
不愿再碰顽强的19路军和第5军。双方遂各据现地,转入防御警
戒。
上海战火在燃烧了1个多月后,终于渐渐收住势头,熄灭下
去。但大上海,已是满目疮痍。
结局虽然沉重,但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等参战将领觉得
上海一战不虚此行。全军官兵用爱国热血向世人昭示,中国人决
不甘于受亡国之辱,他们有能力与现代化日军争锋较量。世界也
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勇敢无畏和献身精神。美国博物馆出于对第19
路军的敬意,特将一顶官兵们随身背带的斗笠收藏于馆中。
但真正让中国将士感动而心慰的,是海内外中国人对这些敢
于抗战的勇士的崇敬和支持。1月30日上午,沪战正激烈时,“国
母”宋庆龄及何香凝女士冒着战火前往真如慰问官兵。眼见19路
军负伤官兵置身冬日的街头,两位女士焦急、心疼。她们利用自
己的影响力四方呼吁,并亲自组织,一天功夫筹设了几十个伤兵
医院。何香凝女士到前线慰问时,天正下大雪,而数月得不到军
政部军需品的19路军官兵只穿单、夹衣各一套,在寒风中冻得瑟
瑟发抖。弄清缘由,她没多说话,回沪立即发动捐制棉衣运动。上
海的姐妹父老立刻动了起来,仅仅5天,3万多套崭新的棉衣棉裤
便送到了前线官兵手中。在这方面,上海民众远比官僚的军政部
效率高,这让蒋、蔡二将军感动不已。
2月5日,上海市商会会长王晓籁来到真如第19路军指挥
部,把随来的200多名童子军,交19路军指挥。他们在19路军
作战期间,始终坚持工作,直到19路军在苏州举行追悼会后,才
解散回沪复学。其中数人在前线牺牲。
最令19路军感动、也最令19路军愤慨的,是海内外爱国人
士捐赠款项一事。各界人士感激19路军为国家争国格而奋起抗
战,为奖励有功官兵、抚恤阵亡烈士,购买军需物品,前后捐赠
款项达700余万元。19路军用泪、用血、用生命换来的这几百万
元原本只能表示国人对英雄的一片心意。想不到,军政部却惦念
上这笔款项了。
当时,第19路军已有8个月没从军政部领到军饷了。当他们
在发饷日子向军政部请领欠饷时,得到的答复却是:“你们手里不
是很有钱吗?!念你们是抗日英雄,准你们从捐款中支出600万作
过去所欠军饷,余数上缴。”
以社会捐款充军饷,这大概在哪国军队中也闻所未闻。但身
知自己处境的19路军用钱太急,总不能让官兵们近一年里得不
到一个大子儿,他们中许多人是要养活战乱中的家小的。蒋光鼐、
蔡廷锴琢磨再三,最后只能让军政部“宰”这一刀。但百余万余
款他们决不相让,坚持用作伤残官兵和阵亡将士生活、抚恤之用。
大概军政部的人也觉得与那些血洒疆场的亡灵争这笔钱心中有
愧,只能答应了19路军的要求。
蒋、蔡二将军保住了这笔浸透着鲜血和爱心的捐款,但他们
心里却在流泪、流血。战场上,他们是硬汉子,他们没有眼泪,有
的只是威武和仇恨。但退到后方,他们却时常想落泪,尤其是想
起昔日朝夕相处而今却不知魂系何方的弟兄,想起那些身为官兵
父母官的统帅。
大丈夫宁流血不流泪,但世事不恭却让他们寒透了心,有时
泪水会不由自主地涌出眼眶。
1932年5月5日,在英国公使兰普逊的斡旋下,中、日双方
在上海签定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在上海周围,停止

何应钦严令不得增援淞沪战场(4)

一切及各种敌对行动”;中国军队“留驻其现在地位”,不再前进;
日本军队撤退至战前原驻地。
《淞沪停战协定》及其附件,又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依此
条约,日军可以驻留上海,而中国军队却不能在上海及其周围驻
守、设防。
上海,世界闻名的东方名城,却随着条约签署,实际成了一
座不设防的城市。
1932年5月6日,蒋介石以19路军“违令”抗日为由,下令
1个师调江西,一个师调武汉,一个师调安徽,19路军总部暂留
南京。显然,蒋介石欲肢解这支在上海建立了殊功的部队。由于
蒋光鼐、蔡廷锴的坚决抵制和全国人民对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声援,
蒋介石吃掉19路军的阴谋未能得逞。
又过数日,蒋介石下令,19路军全军即刻调赴闽南,参加
“剿共”……
5月28日,苏州体育场。即将开拔的19路军官兵、原第5军
部分官兵及全国各界人士共4万多人,在悲壮的气氛中举行“一
·二八”淞沪抗日阵亡烈士追掉会。会场人山人海、花圈如林,却
静得只能听到人们轻轻的抽泣声。
大会开了整整6个小时,但走出体育场的人们仍是一步一回
头。
淞沪会战平静后,为减轻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显示出
对抗战的热心,蒋介石授意国民政府在南京中山陵先总理陵园附
近的灵谷寺前,在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中央,安葬了128
位阵亡于淞沪抗战中烈士的遗骸。其中,19路军70具,第5军和
宪兵团58具。128位烈士忠骸将时刻提醒每个中国人,记住“一
·二八”这值得纪念的一天。

黑土地上的民族魂(1)

1933年4月20日,以英国爵士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到
达了沈阳,开始对“九·一八”事变及日军在中国东北的现状进
行调查。该调查团结束调查后将向国联提交调查报告,这对东北
未来的公断影响极大,因而南京国民政府、东京外务省和日本关
东军都对调查团一行格外关注,东京方面为此派出数人陪调查团
作全程旅行。
沈阳关东军司令部,司令官本庄繁中将此刻显得有些坐卧不
宁。在这之前,东京已传出消息,军部有意调本庄繁返回东京,据
说天皇背后也插手此事。本庄繁不知东京河水深浅,不知等待他
的会是何种结局。在东京事情没着落前,他很怕这次国联的调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