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

第49章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第49章

小说: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O衷冢扉F基要让它真正的成为银行,也就是独立的按照企业以及项目的偿付能力发放贷款,而且不受党、政部门的干扰。没有一个现代化的银行体系,一个能把贷款合理、有效的投放到那些需要资金并能使其增值的企业的银行系统,那么就没有办法继续保持中国经济过去的高增长率。

要使国家银行成为真正的银行,首先需要的是,得把它从巨额的负债中解放出来。据独立的专家估计,1997年它已经负债3000亿美元了,这可是一个数倍于它的资本的数目。作为第一个紧急措施,朱镕基在他出任总理之际,马上给国家银行输入了2700亿人民币(约325亿美金)。随之的解除债务计划是,为这四家最大的国家银行建立了防倒闭联合会。这些联合会以票面价值收购了这些银行所发放的救急贷款,并给予这些银行相应的由政府担保的资金。这些防倒闭联合会尽可能的对这些收购回来的救急贷款做出估价,并给予九年的清算时间,如果所付给银行的资金到那时仍然不能偿还的话,这些票面价值的1/3就可能要被划掉。专家们把此看作为空想,并估计,防倒闭联合会最终充其量能够收回其为了收购救急贷款而发出的资金的15%。也就是说,九年后,一大笔的债务就归到中央政府的名下。中央政府能承担得了吗?

美国的中国银行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丁对2000年初做了一个预算:中央政府因此所承担的债务要达到国民总产值的20%。它为防倒闭联合会所担保的债务达12万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另外的12万亿元人民币的救急贷款趴在国家银行的账面上,而这最终也得算到中央政府的头上。还有就是,中央政府还得承担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仅这一笔所造成的债务就达国民总产值的50%。把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这些债务就达到国民总产值的100%。87

在高速发展的国家中,处在类似于此的国家高债务中的国家还有日本、比利时和意大利。对于北京政府来说,其1997年的收入还不到国民总产值的11%,故此它所面临的债务还是可以承受得了的。利息,尽管它在1997年构成了财政支出的1/5,却在年终时被完全消耗掉了。基于税收使得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到国民总产值的0。6%。以这种增长率来计算的话,也就是意味着,国家赤字将达到60~70%的高点。要想解决这个国家赤字问题,就必须做到,第一:国家银行不得再发放死贷款;第二:国民总产值在未来的10年中的增长率最少保持7%。这样的想法也使得人们意识到,政府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期间将处在何等艰难的经济环境中。

■一个繁荣经济的计划

这场改革开始于这样的时刻,一个使中国经济穿过双重危机而前进的时刻:一个是国内投资热所引起的货币紧缩危机,另一个是有外部加剧的亚洲经济风暴。经济增长、国内购买力和国内投资、股市、出口、外国资本流入等等,都在下降。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强化这种倒闭速度。朱镕基起初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防止经济增长滑坡,因为它有可能使正在进行的改革夭折。

朱决定采用凯恩斯的扩展性经济政策手段,并实施大规模的国家投资。这种扩展性经济政策项目计划进行三年,而且每年拿出相当于国民总产值1。5%的投资。这些投资集中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1/3多用之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譬如:灌溉和引水渠道的修建、清理湖泊以防洪水工程、植树造林、修建粮仓等。其他的投资用于修建铁路、高速公路、通讯设施以及城市污水处理。

这确实是一项深思熟虑的计划,它不仅有效的避免了造成工业领域的生产能力过剩,而且由于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未来经济效益和整体生产能力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有的建设项目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从而也就为农村创造了数百万简单劳动力位置。这些投资的大部分在中国的中部和西部的省份。在此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之目的就在于要把沿海各省的经济增长向内地推进。

■一场人民的住房私有化运动

朱镕基的第二个促进经济增长计划的推动力就是城市住房私有化和商品化。这就意味着,毛泽东时代的分配制将发生一场根本性的改变。按照毛的分配制,国有企业和政府要给本单位员职工提供住房,而房租也只是象征性的。在北京,1997年时,一套40平方米的住房每月52元的房租,也就是大约10马克,这个房租连房屋维修保护的费用都不够。当然,年轻夫妇为了从单位分得一套住房,也就得耐心地长期等待。

这一切现在都要改变。朱镕基决定,国家分配住房的做法到1998年7月1日终结。需要住房者应该转向购买房屋,当然国家在此方面要鼎力扶持。房屋以补助性价格出售,买房金额的一大部分可以通过银行的抵押贷款或者国有企业、政府部门的住房津贴来支付。已经从政府、国家企业获得住房者,要考虑的是,可以优先购买自己所住的房屋,而房价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为了刺激房屋的购买,房租在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中,由原来家庭平均收入的6%提高到15%。这种提高的房租也同时通过提高工资而得以补偿。【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城市住房的私有化实际上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应:一方面它把国有企业和政府从建房、维护房屋方面的压力中解脱了出来,并且有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时,它使国民个人在银行的巨额存款因此而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到2000年底大约64万亿元人民币投入到购买房屋中去,有效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在住房私有化和商品化的进程中,还潜伏有一种促进其他经济行业发展的巨大的潜在能量。适中的销售价格使得城市的商品房成为民众最迫切、最乐于投资的需求。按照政府的计划,在此之后,城市居民的90%要住进自己的房子。同时,人均住房面积要不断的得到增长,要由1997年人均8。7平方米发展到2000年时人均10平方米,到2010年时人均13平方米。据估计,城市人口在2010年时大约会增长到1。4亿,以此出发,那么城市住宅房建筑面积的增长数目每年至少要在5。2亿平方米以上。一个如此巨大的住宅需求将不仅刺激着劳动密集型的建筑行业,在那里创造大量的新工作位置,而且也将带动一系列的生产行业,譬如钢铁、砖瓦制造、玻璃、家具、家用电器、日用品电子等等。同时,银行也将由于购房贷款而将形成新的巨大的借贷业务。在未来的十余年中,私人住房建设的腾飞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新奇迹的动力。

此举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不容忽视。拥有私人住房也使人生以及家庭意识等发生了变化。对于那些住在自己房屋中的、占城市居民90%的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封闭的单位小城市而言,因为他们的居住已经与工作以及单位生活分开了。

第32章 成功与失误(1998年3月…2002年9月)

■新的经济发展奇迹

朱镕基的中国经济结构改革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开始的,具体讲:一方面是国内投资热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方面是围绕中国的亚洲邻国陷于经济危机。故此,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防止那在邻国所发生的经济崩溃在中国重演。通过大规模的刺激消费、多次的降低利息以及旨在抵消放弃人民币贬值所造成亏损的出口专项补助等,从而使经济增长率得到了保障,其中1998年维持在7。8%,而1999年维持在7。1%。这是官方的数字,许多人认为,这个数字超过了事实上的增长率。但是,无论如何,朱确实阻止了有可能使改革夭折的这场经济崩溃。

1999年最后一个季度,经济以6。8%的平均增长率创造了奇迹。由此开始,它就走上坡路。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约8%;2001年退回到7。1%,但是在2002年上半年又回到7。8%。

尽管,这并非像1991到1996年那段时间那样,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在增长,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变得如此巨大的国家经济来说,这样的成绩应该是令人比较满意的。当然,1998年所获得的这种增长率并非那种可以自然形成的增长率,而是借助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以及增加出口所带来的。在1998到2000年的这三年中,政府向经济发展计划投入了4500亿元人民币,其中的3600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又通过国家银行和地方管理部门投入了1。5万个亿。根据朱镕基政府在1998年3月份的说法,所有这些经济发展项目应以三年时间为限,但是政府事实上被迫将这种每年1500个亿的刺激消费投资在2001和2002年继续进行。经济自身的发展能力还不能达到保持7%的增长率的程度。

一个靠国家建筑投资和增加出口来推动的经济增长率是不允许长期持续下去的,这一点早在日本那痛苦的经验中已经得到了显示。出口补贴不可能无止境的增长下去。同样,国家的赤字投资政策也不可能无止境的继续下去。国家到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中国只有当它真正的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经济增长环境后,它才能保障其高增长率的持续发展。通过这种刺激消费和出口补助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那只能使中国重蹈日本发展的覆辙。

朱镕基早就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在1999年11月份的领导人会议上,他解释说:“为了度过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经济难关和长期发展的难关,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扩大国内市场的原则。消费品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像刺激住房和教育投资那样,在消费领域大作文章,以便促进城乡消费的提高。”88

政府遵循朱镕基所提出的方针,把存款利息从7%下调到2%,并且引入了利息税,以便淡化人们存款的兴趣。同时,还提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