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计划,比上年增长67%。但轻重工业增长不均衡,轻工业增长87%,重工业增长12。4%,重工业发展过快。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94亿元,投资规模控制在国家计划之内。1983年财政收入虽然比上年增长,但财政赤字43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1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增长7%。1983年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效益改善较慢;国家财政、信贷平衡还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货币增发较多,1983年底市场流通的货币达到5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市场物价虽然基本稳定,但副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鲜菜上升12。7%,水产品上升13。4%,鲜果上升14。7%;能源和交通运输仍然十分紧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业产品的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四、1984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983年10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讨论确定了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于1984隼5月31日经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审议批准。
根据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确定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是:继续坚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特别是抓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按照保证重点、适当照顾一般的原则,集中必要的力量把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搞上去。进一步搞活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同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消费基金过快增长,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1984年的计划安排仍然贯彻稳步增长、留有余地的原则,使地方、部门和企业有产可超,保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并避免在计划上留下较大的缺口。
1984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7%,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5%,农业总产值增长4%;国民收入增长46%;财政收入1306亿元,支出13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40亿元,其中国家基本建设投资65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9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60亿元;进出口总额816亿元。1984年6月19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决定追加1984年自筹投资和其他基本建设投资50亿元,全年基本建谩投资计划总规模达700亿元。由于前三年经济形势较好,同时,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暴露出原有体制对发展的阻碍作用,1984年国家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的任务在经济工作中被提到重要地位。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了1984年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家计委在1984年的计划安排中强调,为了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1984年计划,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生产、建设、流通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1984年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改革计划管理体制,要把大的方面管住管好,把小的方面放开放活。国家计划在做好全社会的预测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主要是管好重点建设的骨干项目和重要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把小商品进一步放开,实行市场调节。通过改革,使国家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主要部分的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和稳定发展;同时,切实扩大基层生产单位的计划权和生产经营权,把经济搞活。在保持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并加强全国的和行业的信息工作,引导各种经济活动沿着国家计划的方向前进。基本建设计划是整个国民经浒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必须控制基本建设的总规模,但管理体制也必须加以改革。今后中央主要负责安排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骨干项目的建设,其他项目逐步下放给地方安排。同时,放宽项目的审批权限,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要推行投资包干制和招标承包制。通过改革,明确划分中央、地方、部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职责范围,适当扩大地方、部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管理权限,明确各自承担的经济责任,以促进建设工期的缩短、工程造价的降低和投资效益的提高。此外,1984年在计划工作和计划执行方面还要注意抓好: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统计工商行政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关系全局的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努力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水平;大力增收节支、扭亏增盈,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继续搞好企业的整顿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素质。
根据改革的要求,1984年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5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在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物资选购、资金使用、资金处置、机构设置、人事劳动管理、工资奖金、联合经营等10个方面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的自主权。7月14日,国务院批准商业部《关于当前城市商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报告》,报告提出在实行政企分升、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建立城市贸易中心、小型国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经营方式、商品定价等方面进行改革。8月18日,国家计委发出《关于简化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的通知》。9月,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9月18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和《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在上年第一步利改税的基础上,对税制做相应改革,将税后剩余利润作为企业留利,全部留给企业。根据7月份关于城市商业体制改革的规定,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同步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后,国家平均每年对企业让利约30亿至35亿元,企业总的留利水平有所提高。同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就投资管理、项目审批、用工制度等提出14项改革措施。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提出12条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完全由市场调节的范围;下放计划管理权限,扩大部门、地方和企业的计划自主权;改革劳动工资和文教卫生计划;实行多种形式的计划承包责任制;加强国民经济的平衡工作。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以五年计划为主要形式,简化年度计划,建立起长、中、短期计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的计划体系。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12月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国家物价局《关于1985年价格改革初步意见的汇报》。12月14日,国家计委等单位下达《关于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的暂行规定》,从1985年起实行。
这一年,我国对外开放方面步子也迈得较大。2月,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今后经济发展问题。在对外开放方面,会议提出,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方面更放手一些,多吸收一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以增加我国的建设力量。3月,中共中央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5月1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这一建议。
在体制改革推动下,1984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国民收入为5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13种主要农产品产量和8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等,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1984年的计划。全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5%。粮食产量亿吨,棉花608万吨,全国人均占有粮食791斤,棉花12斤,基本解决了10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也超过了计划规定增长5%的速度(包括队办工业,比上年增长15。9%)。人民生活在原有基础上又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离,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比上年增长11。6%。1984年,对外贸易创造了新纪录,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1984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扣除价格和汇率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9。6%。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也都取得明显进展。1984年第4季度以后,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是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超高速度,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投放过多,国家结存外汇下降。问题的核心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政策上的不适当规定也是导致第4季度经济开始膨胀的刺激因素。在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和职工工资制度改革中,不适当地规定了改革后的贷款总额和工资总额均以1984年的数额为基数,从而刺激了1984年第4季度的突击贷款和突击发工资奖金。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是,这些问题在六五期间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五、1985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985年是执行六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第一年,任务十分繁重。1984年11月,国务院根据全面完成六五计划的要求和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计划草案于1985年3月28日经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审议批准。
根据1985年计划安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