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诗经解读 >

第28章

诗经解读-第28章

小说: 诗经解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小黄香则拿着把扇子使劲扇父亲的床。原来,他是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后来他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

【相关阅读】

杨万里《题左正卿寿慈堂》;蒋士铨《岁暮到家》

六、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离别的哀愁

导读: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千秋节”,在分离面前,人的情感总显得很脆弱。

但世事变幻无常,有合必有分,有聚必有散。人的一生注定要面临太多离别,体会太多因分别而引起的伤感。伤感是缅怀逝去的相聚时的欢乐,怀念彼此携手走过的一段时光;伤感是对朋友离别去后留下的孤单的体味;伤感同时也是对与君一别后,不知何时能再见的担忧;伤感更是忧虑朋友“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否一路走好,平安顺利。

《诗经》中有太多的别离。夫妻的别离,生死的别离,但在这里,主要是指朋友亲属间的送别。

《诗经》中有亲属间的送别。如《渭阳》,它描写的是甥舅送别。据《毛诗序》记载,这是秦康公送舅氏晋文公重耳回国就国君之位时的一首诗。秦康公长亭短亭,送了一程又一程,从遥远的秦都,一直送到渭水之阳。长途漫漫显示出两人之间的浓厚情意。整首诗简练凝致,含蓄微咏。唐代王维一曲《送元二使安西》让渭水送别,成为千古不灭的形象。

《诗经》中有客人的送别。如《有客》,它描写了客人来后要走的景象。客人骑着白马来了,服饰华贵容仪肃穆,随从的人也都彬彬有礼,是一个尊贵的客人。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拿来绳索,将他们的马紧紧系住,然后再三挽留客人。客人盛情难却,终究又住了下来。知道客人再也挽留不住了,主人派仆人们细心地送走他们,并带去美好的祝福。这种送别叫做挽留更合适一些。中国的待客之道就是热情。这种送别显示出的是中国人内心的慷慨热情。

《诗经》中有出嫁的送别。如《燕燕》,这是比较奇特的一种送别。按照中国的传统婚嫁风俗,女儿出嫁,兄弟要远远送到大门口,甚至越远越好。在喜庆的出嫁过程中,这却是极其哀伤的一段路程。哥哥送出嫁的妹妹,一直到郊外的旷野。直到妹妹的背影都看不见了,悲伤的哥哥仍然伫立在那儿,如一尊雕塑,他早已沉浸在妹妹离去的悲情里,忘却了外界的风雨、时间,泪流满面地期待着远嫁的妹妹能如燕子一般,每年的春季能回家看看。

《诗经》中还有正式的大型送别。如《烝民》,写的是仲山甫为执行君主命令而出行,官员送别。这是一场豪华的送别。出行之前,拜祭天地,行礼节正四方。带着君王的命令,威壮的队伍开始出发,旌旗列列,鸾铃铿锵。随从左右剽悍迅疾,伴随周围。在友人的祝福声中,盛大的车马向远方迤逦而去,只剩下滚滚黄尘漫空飘舞。

在这些送别中,有的侧重真情的哀愁,有的侧重礼节的尊重,但无论怎样,送别总意味着别离,别离永远都在凄凄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1、《渭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原文】

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1)。何以赠之?路车乘黄(2)。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3)。

【注释】

① 曰:发语词。阳: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

② 路车:大车,诸侯所乘之车。乘:四马为一乘。黄:黄马。

③ 琼瑰:玉一类美石。

【经典原意】

我送别舅父,转眼来到渭水的北边。用什么礼物赠与他?诸侯之车和四匹黄马。

我送别舅父,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用什么礼物赠与他?美石和佩玉。

【当代阐释】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种离别哭泣涟涟,痛心苦楚随眼泪扑簌坠地。柳永《雨霖铃》中写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马儿悲鸣,兰舟催发,在澎湃江水边挥手作别。这是凄艳的送别。

有种别离无声无息,惟有渐行渐远的切肤之痛。徐志摩离别康桥时,“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寂无言,唯有静静流水长相送。这是素雅的送别。

有种送别沉默无言,朴素质厚,无多少举动,但深情厚意已悉数传递。《渭阳》便是如此。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从遥远的都城一直送到渭水边,舅甥两人仍没有分离。到水边了,该行舟了。就此送别。没什么可送的,送你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希望你在归去的路上一路顺风;送你一些美石佩玉,希望你的品德一如这些美玉般晶莹无瑕。

这是君子之别,大方直接,无扭捏作态,不隐约含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般洒脱豪爽。干了这杯酒,出了雁门关你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人们对历经坎坷的相聚充满期待,但短暂的欢愉很快又会被别离的痛苦所替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流水呜咽中体验别离与在欢歌笑舞中体验聚合一样,成为人们不可避免的情感体验。

聚聚散散,浮浮沉沉,相聚注定了别离,但所有的别离又都是为了再次的相聚。

【文化常识】

长亭短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长亭原先主要设来维持治安和兼作交通站。当有战事时,亭吏便负责向邻近的亭吏报告消息,并组织抵抗。没有战争时,亭吏主要负责迎送诸侯间或国家的聘使、官员等。但随着后来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长亭的战事警告作用逐渐弱化,成为单纯的交通站。并供游人休息和送别。汉高祖刘邦起初便是担任亭长一职。短亭则是由古代的官邮发展而来。秦汉时代,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五里的邮后来就演变成送别的短亭。

我国的邮递制度在西周时就有。据《周礼》记载,西周初年设有“遗人”的官职,又称“野庐氏”,其职责是供给往来宾客住宿食物。当时境内的主要道路每隔十里左右设有庐舍,舍内备有饮食;每隔三十里左右设有宿处,宿处有人专管接待;每隔五十里左右设有市,市内有候馆,馆内积存有往来人员需要的物资。之后,亭驿制度为历朝历代所重视而不断发展演变。

【相关阅读】

王维《渭城曲》;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燕燕》:送嫁的悲歌

【原文】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1)。之子于归,远送于野(2)。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3)。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4)!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5)。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6)。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7)!

【注释】

①燕燕:燕子燕子。差(cī)池: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②之子:被送的女子。于归:出嫁。于:往。

③颉(xié):鸟飞向上。颃(háng):鸟飞向下。

④将:送。伫(zhù)立:站立。

⑤上下其音:飞上为上音,飞下为下音。

⑥仲:排行第二。任:宽大,善良。只: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塞:秉性诚实。渊:用心深长。

⑦终:究竟,毕竟。先君:死去的国君。勖(xù):勉励。

【经典原意】

燕子飞呀飞,展开参差不齐的羽毛。姑娘就要出嫁了,送你到郊外的旷野。远眺早已不见你的身影,不觉泪如雨下!

燕子飞呀飞, 上上下下来回旋转。 姑娘就要出嫁了,远远送你一程。远眺早已不见你的身影,默默独立泪流满面!

燕子飞呀飞, 上上下下细语呢喃。 姑娘就要出嫁了,远远送你到南边。远眺早已不见你的身影,不觉肝肠寸断!

二妹妹诚实善良,敦厚体贴。而且温和慈惠,自己稳重谨慎。怀念已故的人啊,深深勉励了我!

【当代阐释】

送嫁的悲歌

人生离别在所难免。

最凄惨的是一去不复返的离别。荆轲易水送别,铁马哀鸣,浮云蔽日,宾客众人皆素衣白冠,把剑击筑,悲歌恸哭,“风啸啸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罢,决绝地转头离去。

最让人心荡神牵的是诗意的离别。步履缠绵,泪满襟,柔肠断。在夕阳西下的余辉里抛尽相思泪。伫立寒风,心情怅然。目送归去,离别的人却又忍不住频频回顾。

然而还有一类奇特的送别,常常超出人们的送别视线。那就是《燕燕》中所描写的婚嫁离别。

燕子是种恋家的鸟儿,今年在你家房檐下筑下巢室,明年的春天还要回来。可出嫁的女子呢?关心疼爱妹妹的哥哥送别出嫁的妹妹,一程又一程,肝肠寸断,泪如雨下,仿佛那不是生离,而是死别。他甚至希望妹妹能成一只燕子,每年的春天,都可以回家看看。

古代婚嫁习俗,在女儿出嫁的时候要哭婚。虽然现在对苦婚的含义各种不同理解。但哭泣本身是对怅然若失的情绪宣泄。骨肉亲情,子女连心,当女儿出嫁的时候,他们会为女儿感到幸福。但幸福带来的失落也让他们愁肠百结。

古代女子一旦出嫁,就成为别人家的人,是死是活,亲生父母都很难兼顾,只得听天由命,希望能有个好女婿。所以出嫁对女子意味着与亲生父母的心灵阻断。很难想像,一个含辛茹苦抚养大的整日在眼前晃来晃去的女儿,转眼之间,就有可能是一年半载都音讯全无。

现在女儿出嫁,父母仍哭。

但这种哭泣里少了些凄惨,多了些宽慰。毕竟,女儿可以一如既往地常回家看看。

【国学故事】

昭君出塞:汉代初期,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