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新智囊-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的‘通鉴’性的‘教科书’。”
……
《国民素质忧思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
注。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几次会议和场合中提及此书,予以推荐。中共中央办公厅购
买后,分送给政治局全体委员。《人民日报》也于1997年10月20日就此发表了一篇
题为《着力提高国民素质》的社论,敲响了警钟:“我国的国民素质远不能适应现
代化建设的要求,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
《国民素质忧思录》出版后,香港三联书店随后也出版了繁体中文版;据介绍,
这本书的出版打破了该出版社的两项纪录:一是在短时间内连印数次,二是香港几
家对该社出版物从来不作评论的媒体首次对这本书作了评论。台湾《联合报》1997
年7 月14日将此书列入“畅销书排行榜”。香港政府2001年5 月将此书列入“中国
语文及文化科参考书目”,2003年“非典”流行、学校停课期间又将其指定为学生
自学的课外阅读书。境外许多媒体发表文章,一致给予好评——
美国《世界日报》1997年4 月4 日报道指出:“这部把中国人视为一种‘产品
’全面考察其质量缺陷的著作,不仅是一部鞭辟入里、发聋振聩的作品,而且是一
部世纪末的填补空白之作。”
香港《明报》1998年5 月28日登载了“香港第一笔”陶杰先生的书评《国民素
质的忧思》,文中指出:“中国人的低素质,自从清末实行洋务运动以来,思想家
研究颇有心得。鲁迅和梁启超是反省的第一代,柏杨是鞭挞的第二代,三联书店出
版了大陆学者解思忠的著作《国民素质忧思录》,上承鲁迅和梁启超的创见,对当
代中华民族的劣质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国民素质忧思录》引录了大量当代的社会
事实,推翻‘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神话,揭破当代中国人低素质的本相,是一本
精析洞见的好书。”
香港《亚洲周刊》(1997年6 月23日…6月29日)也登载了香港作家余闲先生的
书评《针砭中国人的素质》,文中指出:“作者用具体事例和调查数据说话,并穿
插自己的分析,不乏精辟见解。”
……
《国民素质忧思录》一书取得成功后,解思忠并不认为已经大功告成,而是继
续追问:导致国民素质种种缺陷的根源是什么?其实,他在书中已从教育上追溯了
缺陷的根源,并指出还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是,还应该有自身的深层原因,这种
自身的深层原因可以追溯到国民素质的核心——观念;于是,他便从作为观念载体
的俗语民谚入手,在观念层面追溯了国民素质缺陷的根源,并完成了《观念枷锁》
一书。此书将国民头脑中陈旧、错误的观念归纳为36种,围绕每种观念,剖析事例,
论述危害,追溯根源,旨在促使国民自省,变革观念。
《观念枷锁》一书199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如同上一本书一样,立即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98年10月11日,解思忠在西安市第九届全国书市上应
邀为读者签名售书时,购书者将他团团围在中间,只好请来保安人员维持秩序,有
的读者还给他送来了花篮;原定两个小时的时间,不得不延长到三个小时,直至把
事先准备的数百本书售完为止。《观念枷锁》的繁体中文版在香港世纪出版有限公
司出版后,在境外华人中再次广为流传;美国“汉林网上书城”作了转载,香港几
家报刊作了评介,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1999年2 月2 日致书解思忠表示对书中观
点“赞成膜拜”。一些著名学者、评论家也都撰写书评,一致给予好评——
王蒙在上述那篇书评中还写道:“前几年解思忠的《国民素质忧思录》一书,
便因了它的实在与尖锐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现在,他又写出了《观念枷锁》一书,
从咀嚼和推敲我国人民中习焉不察乃至被肯定被提倡多年的一些谚语熟语套语出发,
提出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中的观念变革问题。这本书同样具有一种实事求
是的尖锐性:它是从实际工作中与生活中提出的,不是从新潮理论或西方发达国家
的样板中搬运过来的;它针对的是国人的灵魂,国人的积习,国人的约定俗成的价
值系统与被意识形态和实用主义的考虑所强化了的保守性和封建性社会、文化命题。
这还能不尖锐吗?这还能不被一些人喝彩而同时使一些人痛心疾首吗?然而,它又
是实事求是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很大众化的一部书,它与靠情绪化的激烈与辞
令铺排上的力度来行文的书生之作是多么的不同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学者刘吉在书评中写道:“解思忠同志的文风好。
这些观念如果被某些理论家一写都可以洋洋万言,或满纸套话,或枯涩难懂,或许
用心是好的,但如同一把锈钥匙去开一把锈锁,急得人一头汗,还是打不开。但是,
《观念枷锁》一书,道理是深刻的,文字是活泼的,行文如流水,食之如甘泉。好
内容与好形式的完美结合,这就是读完本书的一个直接感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何西来在书评中写道:“解思
忠是一位使命意识很强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一方面从政,一方面勤奋地写作,二者
相辅相成。虽有‘官身’,却很少拿‘官腔’,说‘官话’,更不摆教师爷面孔。
文风朴实、亲切,明白、畅达,不操‘新华体’,不陷党八股,不拉大旗做虎皮,
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没有那些浅薄角色常有的居高临下和良好感觉,更不属于
鲁迅讥之为‘一阔脸就变’的一路。他是勤勤恳恳地奉职、做事,勤勤恳恳地为人、
作文。”
……
《国民素质忧思录》和《观念枷锁》出版后,解思忠不断地收到境内外读者的
来信,许多读者都希望他能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他自己也言犹未尽,觉得在国
民素质的研究上有破,也得有立;于是,就有了2000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
《国民素质读本》一书。此书根据现代化对人的要求,将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分解为
50项,每项独立成篇;出版之后,再度获得好评,至今常销不衰。据报道,浙江一
退休教师募集资金12000 元,购买了数百本《国民素质读本》,于2001年教师节在
绍兴市与他人自发组织了向教师赠书活动。河南一位民营企业家一次就购买了1000
本《国民素质读本》,发给本企业的职工学习。
至此,解思忠历时三年、累计60万字的“国民素质三部曲”已告完成。许多媒
体都以《解思忠完成“国民素质三部曲”》《解思忠与他的“国民素质三部曲”》
等为题作了报道。《国民素质忧思录》《观念枷锁》和《国民素质读本》这三部作
品,不仅内容都围绕着国民素质这个主题,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着有机联系——《国
民素质忧思录》指出了国民素质的缺陷,《观念枷锁》从观念层面追溯了缺陷的根
源,《国民素质读本》则根据现代化对人的要求讲解了现代人的必备素质——正好
构成了“国民素质三部曲”。
继上述四部作品之后,解思忠又相继出版了《未来100 年大眺望——中国作家
院士十人谈》(合著)、《大学生素质读本》《素质与命运》与《国民素质演讲录
》,共计8 部国民素质专著,并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国民素质是第一
国力》《中国企业家的现代化》等多篇论文。近年来,他还经常应邀就国民素质在
人生、社会、行政、企业、教育等领域的焦点话题到各地作演讲,并为地方和企业
的发展作研究咨询。
解思忠在对国民素质忧思的同时,也对体制表示了忧思——目前的体制已经严
重制约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国民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随着政治体制
改革的推进,国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也普遍得到提高;然而
不可否认,目前经济体制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政治体制改革与教育、文化等领域体
制改革的滞后状态,不仅制约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还限制着国民的积极性与创
造性,滋生、加剧着腐败与官僚主义作风。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一直是经济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提高国民素
质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其结果,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的
现代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进程。解思忠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10年来一直致力于
国民素质的研究与写作;他不仅是国民素质的“思想者”,而且也是促进国民素质
提高的“实践者”与先行者——近年来全社会对国民素质的关注与重视,与他持续
多年的大声疾呼不无关系。
解思忠自1998年担任副部长职务后,仍然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术研究,
在“做官”与“做学问”之间艰难地走着钢丝。他说:“我也应该像企业一样,使
自己的‘资产’不断‘增值’。”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他曾应邀在该校
做过一场题为《中国社会的“拜官主义”》的演讲;演讲结束前,面对“如何处理
做官和做学问关系”的听众提问,他作了这样的回答:
“我不赞成一种观点,即做官与做学问水火不相容;处理得好,是可以相辅相
成的。我们不能专门造就一批没有学问的官员来治理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曾提出
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则应该提出,让一部分人的素质先高起来。这部分
人是什么人呢?应该是官员。我们不能苛求各级官员都成为学者,但却完全有理由
要求官员的文化素质应该大大高于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