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中国高层新智囊 >

第21章

中国高层新智囊-第21章

小说: 中国高层新智囊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室毛泽东组的同志们事后笑谈了两点读后感:一是史实上没有错误;二是没想到毛
泽东还能这样写。作品审读顺利通过。这部书出版后很快一销而空。秦晓鹰还记得
他在封面上设计了这样一句话——给一切想听故事同时也想思考人生的人们。
    秦晓鹰的确是个全面出击的人,而且在他所涉猎的领域都有一番骄人并得到业
内认可的成绩。马克思曾经说,世界上只有一门学问,就是历史哲学。秦晓鹰以历
史知识和历史观为基础,涉足文化、新闻、艺术,是否也是在印证这位大胡子博士
的预见呢?

                              秦晓鹰(3)
    《世纪行》:震动邓小平
    政论片《世纪行》给秦晓鹰带来了声誉,但其写作的曲折过程却鲜为人知。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使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自改革开放后最严峻的考验。
这场意识形态的交锋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资产阶级自由
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尖锐对立。风波平息后,国内那股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受
到了遏制。但与此同时,“左”的思潮又有所抬头,有人提出“改革开放要收一收,
该抓阶级斗争了”,也有人提出“要把知识分子再送到农村接受教育”,还有人提
出了“特区还要不要办下去”的疑问。人们的思想陷入混乱。
    就在这一严峻时刻,邓小平在6 月9 日的讲话中强调“十二大”确定的路线不
能改,旗帜鲜明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这年的6 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从组织上实
现了由第二代领导集体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11月,五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 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
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统一国人的思想,深入解析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总结
社会主义100 年的经验教训,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央高层有意以电视专题
片的形式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
特区——这就是后来风靡海内外的《世纪行》的缘起。
    1990年9 月,深圳特区有关部门举荐秦晓鹰担任此专题片的总撰稿人,陈荻芳
任总编导。老一代理论权威邓力群同志应邀出任该片的总顾问。
    秦晓鹰是1985年调到中宣部的,此前他在社科院世界所工作了5 年,不仅写下
前文提到的那篇有关“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具有探索意义的先驱文章,还先后参加
了“非洲历史”“世界现代史”的大型学术研究活动,30岁后担任《世界历史》《
外国史知识》和《世界史动态》三个杂志的编辑部副主任,业绩有目共睹。此时他
已过“不惑之年”。
    在确定他为总撰稿时,有人提到了秦晓鹰在社科院向胡绳“发难”的故事。
    当时胡绳刚担任社科院院长不久,他邀请了几个青年学者,想通过谈心的方式
了解一下青年研究人员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秦晓鹰也在被邀之列。听完了秘书长的
介绍之后,胡老指着秦晓鹰说,你是“老同志”了,到院里工作这么多年,有什么
意见?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秦晓鹰马上接上话:“有!我觉得院里当前  应该解决四方
面的问题:一是理论脱离实际;二是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三是我国学术研究深受
苏联观点的影响,思想僵化;四是学术成果没有向大众普及的渠道,学者不注意普
及工作。”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气氛显得紧张。胡绳说,我刚到任,情况还不了解,但有
一条却明白,就是年轻人不要心浮气躁,要耐得住寂寞。一个科学工作者要不怕坐
冷板凳,吃冷猪肉。这件事流传很广,传着传着就走了样,竟变成秦晓鹰向院长
“发难”。
    但是,在邓力群这样的理论前辈看来,秦晓鹰是一个思想解放、才华横溢、对
党有深厚感情又对社会有较深思考的青年学者,能够胜任这样一部有份量的电视片
的写作任务。
    当时秦晓鹰向邓力群提出两个请求:一是不涉及“八九”风波,二是要正面谈
四项基本原则。
    秦晓鹰的想法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电视片不宜给观众以肃杀的感觉,而
应该是以说理见长,通过成熟的理论和大量生动的史实来让观众口服心服,这样才
会有深度。
    邓力群同意了秦晓鹰的想法。
    《世纪行》属于政论片,重在阐释重大理论,不像纪实性作品那样有故事贯穿
而有趣,如何使之不枯燥,如何使之有生动活泼的可视性,这是摆在秦晓鹰面前的
一个难题。
    秦晓鹰以他那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超乎寻常的想像力,大胆采
用对白、历史资料、理论阐述及诗化哲理相互交融推进的方式,使全片充满鲜活的
看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智慧篇”开头就是一段男女对话:“男人的
品质是什么?”“刚强。”“女人的品质是什么?”“温柔。”“你最喜欢的格言
是什么?”“怀疑一切。”“你的缺点呢?”“人所有的我都有。”就在人们感到
有点莫名其妙的时候,解说词告诉人们,这不是心理测验,而是100 多年前,马克
思和他女儿的一次有趣的对话。《世纪行》成片后,分别送邓小平、王任重、邓力
群等中央高层审示,大多数人对初稿都比较满意。据说,邓力群在审看时流下了眼
泪,邓小平在百忙之中仅用一周就审看完毕,一字未改。
    很快,电视片后期制作完成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引起了
海内外的强烈反响,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媒体纷纷
加以报道和评论。在海内外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中央电视台又安排了重播。

                              秦晓鹰(4)
    为民请命的农村政策评论者
    秦晓鹰1994年从中宣部调入国有资产管理局,任宣教中心主任,后任《中国资
产新闻》报总编辑;1997年4 月起担任《中国财经报》社长兼总编辑。
    《中国财经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办的在财政经济领域的权威性日报。
它重在宣传我国以财政、金融为主的经济政策,报道和评述世界财经动态、市场行
情以及世经热点新闻,在财政、经济、贸易等领域深受欢迎,发行量在首都发行的
500 家报纸中居第四名。
    这是秦晓鹰学术上步入经济领域后的一个转折点,为此他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
献专家特别津贴。于是也有人把他列为“中国五十个经济学家”之一。
    对于别人称他是经济学家,秦晓鹰颇为不安。在他看来,他只不过像许许多多
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注者和参与者,在经济学上谈不上
有任何建树,只是感到大有做好经济宣传工作之必要和紧迫罢了。而事实上当组识
部门决定让他主持《中国财经报》时,显然考虑过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相当成熟
的理解,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巨大热情。
    且不说他在1979年发表的那篇有关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论文的影响多么深入人心,
其后他的许多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建议也同样发人深省。
    早在1988年,秦晓鹰在《经济学周刊》上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出耸人听闻的警
示: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两个“遗产”该告别20世纪了,一个是“政治巨人”
的遗产,另一个是人改造自然的神  话。 
    从历史上看,20世纪工业化的巨大摧毁力量造就了世界“政治巨人”,如毛泽
东、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甚至小国也有卡斯特罗、纳赛尔等。秦晓鹰认为,
“巨人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英雄传说,神话和英雄是同时出现的,农耕社会与工业
化同时存在,使得“政治巨人”有着神一般的强大;而这应该是20世纪的产物,在
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应该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巨人政
治”的消失“说明人类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由一个人主宰一群人的时
代进化到了每个人都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
    秦晓鹰还认为,随着巨人时代的结束,人改造自然的神话也应该结束。他看到,
在物理学和现代力学出现之前,自然在改造人,人要适应自然,所以出现了三种生
活方式: 一种是采摘,出现在非洲;一种是农耕,出现在中国;一种是渔猎,出现
在欧洲。但他同时发现,当生活条件的反作用出现的时候,人类将受到惩罚;同时,
一旦人自以为其能力与自然力形成对称式抗衡的时候,产生的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改
造社会。在秦晓鹰看来,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的,人类在20世纪初所抱有的征
服自然的信念和所作所为,其结果必将导致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毫不留情的惩罚。
    在这里,秦晓鹰其实是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而此时是距
今15年前的1988年,4 年后,中国可持续发展才被提上议事日程。
    秦晓鹰到了《中国财经报》后,一直关注中国经济最敏感的三个方面:农村税
费改革,地区收入平衡,国有企业发展。
    1998年12月,中央首次提出“走出去”的思想。一个月后秦晓鹰就以“走出去”
为题,组织了大规模的采访,领全国新闻界之先。1999年他又组织了大规模的采访
西部“北中国万里行”活动,为开发西部大造声势。此项活动比2001年后全国媒体
开始大规模报导开发西部早两年。
    为了引起社会对东北工业的关注,他在《中国资产新闻》和《中国财经报》都
开辟一个系列长篇报道专栏,名曰“共和国长子”,报道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