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翔-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人先祖的发祥地,但自打有记载以来,都是一直处于半奴隶半封建的渔猎社会。在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的情况下,没有哪个执政者会傻到跑到这里修建藏兵洞,说是死路一条都不为过。
“我就是根据看到的情况进行猜测,能不能准确也不好说,你们也别太当真了。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组织力量全面勘测一下自然就能见个分晓……”众人的表情尽落到了李秋的眼里,知道众人对自己的猜测不能接受也不介意,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便又恢复了沉默。
“这也说不定,不是说老罕王就曾经在帐篷山点将练兵了吗?这帐篷山离这白杨树不过四五里路,还真说不准这个洞穴就是老罕王开凿出来的……”刚刚从帐篷山上下来,王刚立刻就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言语中尽是为自己自圆其说而沾沾自喜。
“行了,你有点文化行不行,老罕王点将练兵那是传说,传说懂不懂,就是从人们口里瞎传出来的,当不得真,最多也就能算个野史……”对于王刚的沾沾自喜,严宁是愁的直头疼,早就让你没事多看看书,多积累些文化,多增加一些理论修养,从而适应今后更高起点的工作,可是这王刚倒好,一向以大老粗引以为豪,除了刑侦那一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任严宁怎么批评,总是一副死皮赖脸的穷对付,人也变得越来越滑,严宁都分不清楚,是王刚本性如此,还是这几年历练的有些过了,怎么就变成了街头无赖的样子了。
“注意了,前面有旋涡,应该是水穴,把氧气罩都带上……”轻松的气氛没有维持多长一会儿,李秋一声厉喝,把众人的目光吸引到了前方的旋涡上。冲锋舟的马达慢慢地停了下来,整个水道中只剩下哗哗的水流声,阴风似乎也大了许多。
“好像到尽头了,我潜下去看看,五分钟,不管我回不回来,都要收回揽绳……”旋涡处于水穴的正中央,原本宽不过三十余米的水道变得宽阔起来,强光下的探路灯居然照不到洞穴的终点,李秋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水道中的水流在这个水穴的旋涡中进行交汇,立刻断定这条水道到了尽头,将揽绳的一头塞到了严宁的手中交待了一下后,仰着脖子扎进了水中。
“国良,摇桨往后划……”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严宁几个摒着呼吸紧张的等待着,只是李秋扎到水中后就没有了动静。眼看着五分钟就要到了,严宁一抻手中的揽绳,催促着李国良划动船桨,准备借助自身的力量将水下的李秋拉回来。
“别划了,别划了,稳住船,水里打花了,是李秋回来了……”时刻关注着水下动静的王刚发现水穴的旋涡变得不规律起来,立刻制止了李国良继续摇动船桨。
“呼……水穴下面有个口子,出口处有人工打出的台阶,跟河水接在了一起,应该就是金沙河了。这是在水下发现的,这条水道应该就是藏兵洞了,一头的出口在山腰上,另一头的出口在河道边。只是年头久了,这地势发生了变化,山体下沉,这山腰变成了山脚,出口却扎在了河水里……”被众人七手八脚的拖上了冲锋舟后;李秋深深地喘了几口气,手中露出一个锈迹斑斑,早就被腐蚀了没个模样的铁箭头,再一次肯定了自己之前的推断,这水道根本就不是什么地下河。
“是不是藏兵洞先不说,只要有出口就好,咱们抓紧时间回去开闸放水……”看了看锈迹斑斑的铁箭头,严宁是兴趣缺缺,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证榆林不受水患,至于这个洞穴是做什么用的,以后有机会慢慢研究好了。
“县长回来了……”看着水塘中不停地打着水花,早早守在岸边的八卦妹一声尖叫,引得等候的众人一起围了过来,只是这尖厉的声音好玄没把严宁几个吓回去。这轻舟熟路,回程更加的顺利。从羊角沟里将冲锋舟托出来以后,压抑的感觉顿时一扫而空。
“钱书记,情况确定了,河道很宽,很深,有明显人工开凿的迹象,还发现了一个铁箭头,李秋判断是古代的藏兵洞,用来做排水口应该没问题……”有了这个排水通道,榆林不过几个村子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严宁的心里透着一股子兴奋,脸上淡淡的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众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到了钱立运的脸上,等候着钱立运这个榆林的掌舵人发出庄严的号令。
77、好现象
77、好现象
榆林的防汛工作是突出的,成果是喜人的。随着严宁以身试险,探明了地下河道的情况,钱立运一声令下之后,榆林水库的南闸慢慢的打开了一道缝隙,大水呼啸着从半山中倾泄而下,沿着榆林数千民众手提肩扛,不眠不休的用沙包累了整整一夜的时间才累出来的人工河道,一直注入了白杨树的羊角沟,硬是将榆林水库的蓄水排放到了警戒线以下,任这大暴雨再下上半个月也不足为惧了。
也正如严宁预想的一样,羊角沟有如一个巨大的吞噬兽,有多少都不足为惧,数十万立方米洪水扎进去以后,连个水花都没打的就变得无影无踪。而据在金沙河观测水位的工作人员反应,金沙河的水位一度出现上涨,但不要紧,金沙河水道都是直道,水速比榆林河要快得多,洪水进入了河道立刻被湍急的水流带到了下游,最终汇入了棱江,泄洪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暴雨来袭,半月不绝,榆林上下众志成城,最终安然无恙。
“……榆林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天空中的乌云慢慢地飘散开来,持续了十九天的大暴雨终于停了,久违的阳光照在人的脸上暖洋洋的。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榆林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榆林的防汛抗洪工作至此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榆林防汛抗洪工作突出贡献奖的不是夜以继日守在堤坝上的李国良,也不是累倒在大堤上的副县长高峰,也不是顶住了压力,指挥全局的严宁,更不是协调四方,承担后勤保障的钱立运。而是在防汛工作中没有挑上一担土,没有扛过一个包的白杨树羊角沟老丁头。用严宁的话说,老丁头一句话使得榆林四个乡镇免于水患,挽救了榆林防汛抗洪的大局,避免了无数因水患而无家可归的现象发生,单独设立一个突出贡献奖颁发给老丁头,他当之无愧。
当然了,汇报老丁头情况的八卦妹初莹也同样立功受了奖。而且,钱立运在大会之上,特别拿八卦妹做了例子,表扬八卦妹的群众工作做的细致到位,在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也能够将群众的不同声音反映到县委、县政府,是全县公务员的楷模,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向八卦妹学习,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钱立运不愧是搞政工出身的干部,引经据典,几句话就将八卦妹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将表彰大会推向了一个高潮。
虽然榆林方面未经双江市防汛指挥部的允许,私自开闸向棱江泄洪注水。但不可否认的是,榆林的领导集体在防汛工作中表现出来了超强的领导能力。大暴雨连续十几天,整个双江处处都是决口的情况,告急之声不绝于耳。唯有榆林,有惊无险,不但控制住了洪水,保住了县城的安全,更能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地下河道将洪水泄入金沙河,没有为花江增加一丁点的压力,从而保证了双江市区的安全,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功绩。
事实证明,榆林违背命令,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正确的。虽然这并不能反过来印证双江防汛指挥部的命令就是错误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实事做依据,总比平空指责要来得有力多了。于是,对榆林,双江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们集体保持了沉默,对榆林私自开闸泄洪一事是提也不提。随着天空慢慢地放晴,抗洪工作告了一个段落,防汛总指挥李月仙移交了权力返回冰城之后,榆林违背命令的事情就很少有人提起了。随后,在林宪国的提议下,双江市委将榆林推荐为北江省防汛工作先进集体,算是彻底将不同的声音消弥一空了。
暴雨停止了,洪水退去了,防汛工作告了一个段落,但有些事情并没有因为抗洪的胜利而划上句号。在这场与洪水进行争斗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表现的不如人意,进一步说是不如林宪国的心意。当上市委书记的时间不是很长,林宪国在施政上一直保持着低调隐忍,稳扎稳打的态度,在无声无息中完成布局,平稳过渡,尽全力地不使双江产生太大的变动。
然而,经过了这一场洪水,经过了李月仙亲自督导工作,林宪国发现自己错了,居然有那么多的人迫不急待的跑去抱李月仙的大腿。特别是在防汛指挥部中,李月仙借着指挥防汛,直接插手双江工作,有些分管领导和部门领导,自己居然有调动不动的迹象,还有许多情况自己竟然一无所知,这让自己这个市委书记置于何地。
还有那个李天放,自打李月仙到了双江以后,这个小人就上窜下跳,广开方便之门,四下里替李月仙收拢人脉,还几次透露出想转任政府副市长,时不时地来试探一下自己的态度,真当自己是白痴吗?会提拔你这种贪腐堕落,毫无任何品性可言的小人?没把你的底子挖出来,已经算得上是给你那当组织部长的妹妹留面子了。不过,李天放动不了,不代表其他人也跟没事似的,双江是时候该换换血了。总得让有些人明白,不是谁的大腿都能随便去抱的,双江到底谁是书记,到底该谁说得算你们应该分清楚才是。
念头在林宪国的脑子里生了根,很快便付诸于实际工作当中。整个双江市委高速的运转了起来,最为忙碌的当属市委组织部了。作为林宪国的铁杆,组织部长俞天明很是将林宪国的意图落实到了实处,一批一批的考核组撒了出去,一张张公察公告张贴在了各部门的公告板上,随后一份份考察报告便在组工干部的妙笔下新鲜地端了出来。
考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