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父-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车队短暂的歇脚点,青藏铁路通车之后,这里将建成长江源风景区,会有更多游客来到这里,小镇的面貌肯定会日新月异的。”
众人随后又沿沱沱河而下,此时的沱沱河沿岸,白云低垂,草场泛金,白云倒映在河边的水泊里,天水一色,他们都拍了不少漂亮的画面。拍完白云蓝天后,我们又逆沱沱河而上,拍了沱沱河上的长江第一桥,还在一个小小的牧场等着阳光拍摄雪山,但天不遂人愿,阳光老移不到那雪山之顶,不过他们依然拍摄了一些从乌云中间透射过来的光柱。看来在高原,输氧输液还真有作用,两个多钟头后,当他们回到宾馆时,吴天放和徐文清已经在了。徐文清的精神好多了,来到一家四川人开的餐馆时,她已经能吃不少饭了。
王金看大家休整得差不多了,就让大家乘车上路。
有一首歌是这样的唱的: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牵着她的手,我们来到了她的家。事实上,翻越唐古拉山远没有这么轻松和诗意。在青藏铁路通车之前,海拨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不仅是西藏和青海的分界线,也往往是生命极线的分界线,这里实在是太高了,远远望去,山与天相连,云在山间飘,天显得格外低,似乎伸手即可模到。跨越唐古拉拉山成了生命极限的跨越,所以只要平安过了唐古拉,就意味着一路海拔将不断下降,高原反应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无数个过路人义无返顾地直奔唐古拉山口而去,驱动他们的就是胸口燃烧的激情,跨越了唐古拉,才有资格说走过了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和最高的铁路,而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枚英雄才可以悬挂的勋章。
离开沱沱河,向南走203公里,便翻越全线的最高点—唐古拉山口,青藏铁路在这一段与一直纠缠在一起的青藏公路终于分开,从相对低缓的布曲、扎加藏布和日阿拉藏布河谷地区的另外一个垭口通过。唐古拉山口两面被两座雪山夹持着,西边是海拔为6022米的唐古拉,东边是海拔为6104米的龙亚拉峰,这两座雪山都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可以攀登的雪山,去攀登它们的进山路线皆从唐古拉山口附近出发。
唐古拉山是藏区名山,藏语“高原上的山”,蒙古语意为“雄鹰飞不过的高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亦为传说中藏区著名的山神。其位于青藏高原腹部,西接喀喇昆仑山,东连横断山,全长约1000公里,宽约150公里。一般海拔5500~6000米。山地间有许多宽大的盆地,是良好的牧场。
格拉丹冬雪峰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海拔6621米,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南坡的姜根迪如冰川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脚下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怡然自得的牧场。格拉丹冬冰山群属于山岳冰川,高达六七十米的冰塔林众多,还有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有野牛、野驴、藏羊羚、雪鸡等珍禽异兽和水晶石,周围是优良的天然草场,生活有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山体中还蕴藏有被称为“江源瑰宝”的冰山水晶石。
车队在终年冻土层路面上小心翼翼地行爬行着。山势渐高,已经接近了唐古拉山口。
下午的行程主要是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山口,这是整个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口,也是全程最高点所在,难度可想而知。有民谚如此说“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
距唐古拉山口19公里的唐古拉山兵站,海拔大约4900米,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兵站,被誉为天上兵站。
据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唐古拉山兵站,就是躺在那里不干工作,也是一种奉献,足以可见兵站士兵们的艰苦。吴天彪把车停了下来,大家就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
车队在路上,车窗外偶尔能看见一些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走青藏线的人,让徐文清她们佩服不已。尤其是那些独自骑车走青藏的猛人。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兴趣还有勇气来挑战自己的。也许,经历过了,人生的风雨就将更不大畏惧。有的时候,害怕与不害怕、敢与不敢,就在于一念之间。勇敢地走下去,前面是个天!
唐古拉山口到了,不知道是不是这里车流量相对格外大、或者这里有一些工程卡车频繁经过的缘故,道路上泥土飞扬,难得的嘈杂感受。
众人从车上下来,都尽量保持一种轻步伐。有高原反应,他们多少都有一些,体壮如牛的豹子还流了鼻血在这里,环顾四周,雪山和藏北羌塘草原都展现在我们眼前。风景美丽而独特。
吴天彪他们站在唐古拉山口处,感觉视野比昆仑山口开阔许多。远处有晶莹剔透的雪山耸立,太阳也比山那边刚烈,真正的高原到了!大概是因为缺氧吧,大脑都有些许的麻醉和兴奋。
吴天放拿着相机拍了不少照片,他觉得虽然唐古拉山这一段是青藏公路和铁路海拔最高的地方,但山脉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险峻,可以说是很柔和。因为山上的植被覆盖的严密,没有破坏,有些地方从远看就像人的皮肤那么细腻,有种童话般的景致,但远处的雪山和寒风又会提醒这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
从刚才来的路上,大家已经看到,快到唐古拉山口时铁路才与109国道分开。唐古拉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铁路海拔5072米,这里是世界铁路第一高站。都说海拔5000米以上称“生命禁区”,但此时众人感觉比在昆仑山口和五道梁都要好许多。也许是他们经过了这几天充分的高原体验了吧,多少有些适应了。一行人就站在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口标志碑边集体合影留念。在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看来,这个海拔可能会是一生中能登上的高度极限了。
这里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视野开阔望得远。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
这时的徐文清感到好多了,她抬头望了望了蓝天,感到自己离天很近。丹珠说,要是在晚上,感觉就更棒了。满天的星星大而明亮,几乎伸手可及。
过了唐古拉山口,实际才真正来到了西藏,曾经朝思梦想的西藏。一到西藏境内,就能发现,天空上的云朵变得更加漂亮而具有灵性。青海那侧的云也很漂亮,但和西藏尤其是刚过唐古拉山口的那些云比起来就稍微逊色一些。也许,和唐古拉山对两侧气候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吧。宋小梅说,她实在太喜欢这些云朵了。很久以后,当她翻看照片,想起又重新久违的那些衬在蓝天里的白色云朵,心里仍会有一种莫名的怀念和感伤。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87章 唯一的女人
在唐古拉山口,吴天放他们遇到了好几拨骑摩托或骑山地车的行者。大家对他们都投以极为敬佩的眼光。还有一些藏族同胞,每走一步就在扑倒在地上叩一个等身长头,更是让人生出敬威。
其中一位大胡子壮汉将山地车推到山口后,便和吴天放他们聊了起来。大胡子姓王,黑龙江人。他是三个月前从东北的漠河出发,磨破了四条牛仔裤、骑坏了三辆山地车,才来到唐古拉山口的。
吴天放问:“王老兄,你这次出行的目的地是哪里?”
大胡子说:“我这次是从中俄边境的漠河出发,前往中尼边境的西藏聂拉木县。全程大概是6500公里。”
听了大胡子的话,众人无不瞠目结舌。
太厉害了!这才是旅行、这才是挑战啊!
徐文清说:“看来,咱们在青藏线上头痛恶心,已经我很是享受了!”
分手前,吴天放一行人就和大胡子在唐古拉山口的5231纪念碑前合影留念。最后,大家互道一路顺风,作别而去。
从唐古拉山口往南,就是一路下坡了。
车队先是经过了安多县,车窗外是一片苍茫的草原景色。
穿过安多,不久就来到了那曲县。丹珠给大家讲,那曲县城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一棵树的城市。
听说一个县城没有一棵树,宋小梅和徐文清都来了兴趣。真的假的,一个县城真的连一个树也没有?因为从那曲到今天的目的地当雄已经很近了,再加上从这里开始,路面也明显好转。他们一行人就决定到那曲县城逛一逛,去找一找,看谁能先发现哪怕是一株狗尾巴草般大小的树。
踏上那曲镇的水泥街道是在下午6点,西藏的太阳落山晚,到9点左右夜色才真的降临。经过多在的颠簸,穿越人烟稀少的草原雪山,扑面来的街市喧嚣让人有种重生的感觉:城市真好!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人们都会生出挑剔的眼光。人多车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熟悉的地方没风景。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就有久违的熟稔回返心头,真诚的喜悦溢于言表,还是故园好。青藏线这一走,大家都觉得还是K省好,还是山阳美。
一行人迫不及待地迈步那曲街头,藏区城市特有的奶品店里飘散出浓郁的奶香,音像制品店里回荡着高亢悠扬的经典藏歌,也有牦牛藏马自由行走在街道上,车辆南来北往,人们或东或西,热闹而安详。高原上向晚的阳光依然烈焰*人,照射在脸上刺刺地生疼,他们四下张望,希望能第一个找到一棵树。
树呢?抬眼四望,满街无树。走到另外一条街,没树。再转到一条街,还是见不到树的踪影。
树是生命的绿色,没有树,生命将直面自然。在那曲,所有的生命都暴露在风霜雪雨中,无遮无拦。
那曲位于西藏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这里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零下2℃,最冷时可达零下40℃。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绿色植物生长期只有4个月左右。海拔4500米的高度是树木生长的极限,那曲地区,到海拔4000米左右,就已经见不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