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盛世官商 >

第190章

盛世官商-第190章

小说: 盛世官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邱刚立即恭谨地回头笑道,“周书记,还有事?”

“我有个事情,跟你先沟通一下。”周南温和地笑了笑,“我来到镇里有一段时间了,经过再三慎重考虑,决定在镇上三山场那个地方规划出一块地域,搞一搞物资集散中心,发展物流业。”

“日常的工作要做,但发展却又是一项更重要的工作。我来了之后发现,咱们镇上发展生态农业存在巨大的障碍、发展工业又缺乏工业基础……但我们镇也有优势,就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时我们还是一个县城中心镇,发展物流分销很有潜力。”

“我已经向县委张书记汇报过来,张书记原则上同意我的这个想法。但是,需要我们先拿出一个方案和可行性报告来……我是这样想的,这事儿你来牵头,党政办的张志军配合,你们先做准备工作,完了我想办法去省里请几个专家来,帮助我们做规划……”

邱刚先是一怔,旋即一喜。他能感觉得出来,周南对他的看重。不管这种看重情绪是不是刻意做出来的,但只要一把手信任和倚重,对于邱刚这个副职来说,那就是莫大的幸事。

“好的,周书记,您放心,我马上就去准备。”邱刚恭声道点点头。

周南嗯了一声,“你去忙吧。”

望着邱刚兴冲冲离去的背影,周南微微笑了。

打击一部分人,同时就要拉拢一部分人,这是权力运作的制衡之术。如果说打压孙文革,是周南在宁山镇和宁山县站稳脚跟树立个人权威的必须,那么,拉拢和使用邱刚这些本土干部,又是周南做实事开展工作的基础。

他能力再强,也只有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做事还是需要有人支持的。而且,在宁山镇这种情况比较复杂的乡镇地区干工作,如果离开了邱刚这种熟悉情况的土生土长的干部配合,他根本也难以入手。

……

……

在接下来的全体人员大会上,主席台上只坐着周南一人,而其他的党政班子成员全部都没有上台,坐在了台下。这不是周南的有意安排,而是自发形成的状况。

因为今天的会议主题比较特殊,这几个镇领导心里多少有些“羞愧”,所以就都自发地坐在了台下。而这个先例一开,后面就再也改变不了。

在日后周南主政宁山镇的时间里,凡是开大会,周南一人“独坐钓鱼台”的状态,就一直维持着,这代表着周南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力。

直到这个时候,镇里的普通干部们才意识到,表面上看上去,镇里的领导跟周南是“一个班子的成员”,班长与同学的关系,但其实级别和政治地位天差地远,根本就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格。

一个是县委常委,一个是科级或者副科级干部,在宁山县里,常委只有寥寥数人,可科级副科级干部可谓车载斗量。

周南将方才班子碰头会上决定下来的“还债决议”公开向全镇干部宣布,同时也拉开了他整肃整个宁山镇党政机关作风的序幕。

他的语气很缓慢,但声音却很严肃。

“乡镇干部很不容易。”周南淡淡道,“这是我在来宁山镇上任之前,省委组织部一个领导亲口对我说的话。我来到县里和镇里这么久了,也有这样的感受,大家在基层工作,确实很不容易。”

“首先是工作任务繁重。上有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县一级一百二三十个部门和上级驻县单位中,60%的单位要经常和乡镇联系工作,剩余40%的单位和地级市的部分单位也会不时同乡镇联系……招商、跑手续的要用去五六个人,包片、跑农村的要用去十四五个人,计生服务要用去五六个人,财政所、党政办要分别用去三四个人,经管、审计要用去两三个人,统计、民政、水利、农技服务、农机管理、城建服务、妇联、团委、工会、司法、信访、通讯报道等至少各一个人……”

“乡镇很难正常休假,因植树、修路、防火、防汛、迎接检查观摩、突击临时工作等,一般每年要损失五六十天的双休日,有的甚至损失80多个双休日,全年几乎无假。这是县委张书记跟我说的话。而我来了之后,我确实看到咱们的一些干部,跟家属两地分居,周末才能见上一次,顾不上家,全部精神都扑在了工作上……”

“这些我都看在眼里,我非常感动。”周南突然叹了口气,“乡镇干部担负的职责之重,少人了解,稳定基层、发展农村的本事不是谁都能干的了的,空降下来的干部有不少出问题的,不是镇不住,就是闹冲突,以为工作都有条条框框罩着,按上级政策来、下命令作布置就行,殊不知同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根本没那么简单……就如这一次的逼债风波,债务不是镇里一天欠下的,但逼债的人却一窝蜂地选择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这意味着什么呢?”

周南突然话题一转,台下的干部们就都互相对视了一眼,都听出了周南话里的隐藏意味来,而实际上也正是这么回事。

如果要说这次集体逼债是自发行动,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孙文革的脸色陡然涨红起来,他能直觉到周南向自己反击的“棒子”已经挥舞到了头顶上,眼看就要落下来了,裹夹着泰山压顶的无上气势,让他无可回避和阻挡。

“再说一个吃饭喝酒的问题。有同志背后议论说,其实从上到下都喝酒,只不过乡镇干部经常和群众直接打交道,喝酒容易被群众看见而已。城里单位在城区饭店喝酒不会有什么群众提意见,喝多了还可以直接回家休一下午。乡镇干部在镇区小饭店吃饭,总是有些群众能看见……而且,乡镇干部喝酒都是为了工作……”

“我不知道这种逻辑是怎么产生的,但这种逻辑却是非常荒谬的。别的乡镇怎么样不能去说,我们首先要管好自己——镇里的吃喝风气之严重,相信大家比我更清楚。”

“镇上干部不论官职大小,哪怕只是个开车的、看大门的,或者是打扫厕所的,一旦到了村里都成了领导,要村里要吃要喝要拿的;与此同理,县级部门那些开车的、看大门的、打扫厕所的,兼或一些领导、非领导的亲戚朋友,一旦到了乡镇里也一样要吃要喝要拿的……”周南扬了扬手,沉声道,“这是我下乡时,一位群众跟我拉呱时开玩笑说的……同志们,人民群众对我们是这种评价,我们脸红不脸红、难堪不难堪呢?”

“嗯?”周南挥舞着手臂。

“作风必须要改变,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转变作风,就从杜绝吃喝享乐风开始,从今天开始,任何非正当公务的开支,镇里一律不予报销。镇里所有的经费开支,我们都要搞内部公开,让全镇干部群众予以监督。”

“这一次的债务,虽然镇里同意清偿。但是,我已经跟复杂财政和财务的同志说了,下一步,我们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清查过去的账目。我今天在这里向大家保证,凡是那种吃喝玩乐项目,比如去外地旅游度假的消费项目,查出一笔处理一笔,镇党委能处理的就处理,如果镇党委处理不了,我们就上报县委县政府,由县里进行处理。”

“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周南断然挥手,手势奋力在半空中定格起来。

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而坐在台下的镇长孙文革脸色变得非常煞白。

周南的话明显是针对他的,但此时此刻,他又能如何呢?

不过,孙文革终归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开完大会,他马上就赶去县里,找上了自己的靠山县长孙福利。

宁山镇里最近的动静,作为县长,孙福利也有所耳闻。他几乎可以猜出,这是孙文革搞出来的“动静”,只是想要朝周南泼浑水,却被人家反制住了。

所以,一见面,孙福利就劈头盖脸地将孙文革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怒斥孙文革没事找事,给他添麻烦。

孙文革虽然貌似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气不敢喘,屁都不敢放一个,但心里却非常愤怒。他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候,孙福利竟然也翻脸不认人了。

第208章 威胁

孙文革难堪地站在那里,任凭孙福利骂着,心里的怒火却是一点点升腾起来。

按理,孙福利是他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也是他赖以依仗的最大靠山,他也没得选择,只有通过孙福利的庇护,才有一线“生机”,孙文革本不该“发怒”,而应该极尽谄媚之能事,来讨孙福利的欢心。

而此时此刻,孙文革最应该“愤怒的对象”是周南,而并非靠山孙福利。因为周南正在一步步地挥舞着权力的大手,试图一点点地将他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人的情绪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是非常怪异的,孙文革莫名其妙地就将从周南那里受到的“憋屈”一股脑地“转嫁”在孙福利的身上,随着孙福利话语间越来越不客气,他的怒火也越来越暴涨。

恼羞成怒、破罐子破摔、绝望透顶……等等这些负面的词汇,大概可以用来形容现在的孙文革。

其实,在来找孙福利之前,孙文革也有所思想准备。

毕竟,周南的后台摆在那里(他认为是市委书记冯伯涛),县长孙福利不肯再像以前那样庇护他,也是情有可原。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可以不庇护我,但最起码应该有几句安慰的话(哪怕是虚伪的),但不成想孙福利翻脸比翻书还要快,一点情分都没有了。这是孙文革的心态和逻辑。

在外人看来,孙福利之所以成为孙文革的靠山,是因为两人有“老乡”和“同族”的关系,出身一个村里;但实际上,孙文革跟孙福利没有什么亲眷关系,只是都姓孙而已。而也只有孙文革自己才真正清楚,为什么这些年孙福利对他“恩宠”有加。

想起自己这些年的“付出”,也想起自己在孙福利身上耗费的种种“心血”和精力,再联系到此时孙福利对自己落井下石的恶劣态度……孙文革无休止地愤怒起来,嘴角都有了一些轻微的抽搐。

“狼心狗肺的东西……老子这些年的东西都喂狗了……”孙文革心里咒骂着,这种狰狞的情绪便无形中暴露在狰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