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俗眼看史记 >

第21章

俗眼看史记-第21章

小说: 俗眼看史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的孔子就像一个失败的老推销员,但是他一点儿也不后悔自己从事了这个行业,反而为他推销的产品感到自豪。正如女诗人舒婷所说:〃痛苦使理想光辉〃。但是,再光辉他也得改行了。曾经说过〃述而不作〃,如果把〃述〃理解为〃游说〃,把〃作〃理解为著书立说,那么孔子接下来就要违背前言了。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做法,孔子无意中的一段话对此做了一个注脚。他说:〃自古以来被遗落的人才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不降低自己的心志,坚持纯洁的是伯夷、叔齐。而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人格,玷污了自己的身份,不过是个行为中庸的两面派而已。虞仲、夷逸则洁身自好,取权宜之计而离开官场去山林隐居,说话便无所顾忌。我虽然也算一个被遗落的人才,但我与他们都不同,我是无可无不可的,也就是没有什么绝对的可以,也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可以。〃

于是他嚷嚷道:〃不成啊,不成啊,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要是没有贡献为后人称道,名字不能流芳百世,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啊。我的一套学说行不通了,我还有什么办法呢?〃他看到当时周王室已经十分衰落,礼仪、音乐都已废除不用,《诗经》、《尚书》也残缺不全,便改行整理典籍,并拿这些作为教育学生的资源。

孔子乃名牌教师,他的弟子此时已达到三千,得意门生便有七十二人,可谓官场失意,职场得意。本来写书与教书就比当官自在,孔子改行后也换了一种行事风格。他在做官的时候,常常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不专断。可是他在编《春秋》的时候就特别独裁,想记载的就记载,想删减的就删减,连子夏那么有学问的学生提出的意见都置之不理。学生们就特别不理解,觉得老师变了一个人。于是孔子把心底的话对学生说:〃后人认识我孔丘,将因为这本书;后人憎恨我孔丘,也将因为这本书〃。原来他指望靠这本书出名,而且是出〃美名〃,因为他有所坚守,否则也不会预备好去讨别人的嫌。可见孔子这〃无可无不可〃也是有原则的,这便是圣人的本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让孔子的弟子感到疑惑。那时孔子想要去卫国,经过蒲这样一个地方,恰巧遇到公叔氏在那里反叛卫国。公叔氏害怕孔子到卫国去执政,于是把他抓住囚禁了起来。当时跟随孔子的学生叫公良孺,人高马大,文武双全。他为了解救老师,拼命与蒲人战斗。蒲人害怕了,于是便对孔子说:〃只要你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走。〃孔子马上答应了,他们才放孔子离开。谁知孔子一离开那里,就到了卫国。一向自傲机智的孔门弟子子贡便问:〃老师,您曾说过君子应'主忠信','民无信不立',如今您却不守信用,该如何解释呢?〃孔子笑着说:〃被迫订立的盟约,神是不听的〃,一副坏到刚刚好的样子,无可指摘。而〃无可无不可〃当奉为成大事业者的座右铭,在它看似矛盾的外表下,蕴涵着一种和谐的智慧。

第四节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

光《史记》中记载,孔子指天说事就有五次。所谓〃指天说事〃跟我们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口头禅:Oh;myGod!或〃我的天神那!〃十分相似。只是孔子的〃天〃的蕴涵更加深广些,不象口头禅一样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第二部分 第46节:孔子:痛并快乐着(5)

孔子在各国之间奔波游说的时候老遇难,有一次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又被匡人围困了起来。这次是一个误会,因为孔子长得像阳虎,而这阳虎曾经带兵掳掠过匡人。孔子说:〃天大的冤枉啊,你们抓错人了!〃但是没有人理他。被围困了五天之后,他的弟子颜渊才赶来。孔子激动地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一向是孔子最爱的学生,说话很讨人喜欢,他说道〃老师还没死,我怎么敢死啊。〃于是他俩一起处于匡人的围困中,孔子也只是多了个伴儿而已,依旧突围未果。弟子们很着急,这时老师自然显出老师的样子来,说:〃周文王死了以后,他遗留下来的文化不是都保存在我们这里吗?我们死了,这些文化也就灭亡了。如果文化会灭亡,天就不应该让我知道。既然天让我知道了这些文化,就不会让它灭亡,我也死不了。那么匡人还能拿我怎么样呢?〃匡人看他这派头,沉着应对并无惊慌,又见他派了一个随从来称臣,终于把孔子给放了。

又有一次,鲁国人公伯寮向鲁国的大夫季孙氏诽谤孔子的弟子子路,鲁国另一位大夫子服景伯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又说:〃先生,季孙氏的心智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是,凭我现在的能力还能杀了公伯寮,还要把他的尸体拖到街市上去示众。〃孔子摇摇头说:〃大道能够行得通的话,是由命运决定的;大道要是行不通的话,也是由命运决定的。公伯寮他又能把命运怎么样呢?不必跟他计较了。〃

〃天〃在当时还是人们的老大,人们还得哄得它风调雨顺才能有好日子过。老百姓一般出于比较实在的原因对它必恭必敬。而孔子所说的天,却是一个有意志的主宰之天,是有大真,大善,大美的天。他认为不知天命,便成不了君子,也就是不知道真善美,便无以为君子。

孔子晚年非常喜欢读《易经》,翻阅的次数多了,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留下了〃韦编三绝〃的佳话。(文*人-书-屋-W-R-S-H-U)《易经》在中国堪称一本天书,不仅因为它难懂,也因为它〃通天理〃。孔子五十岁开始读之,所以他说〃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圣人的一份自信,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们看到知天命之后的老年孔子变得多么强大。

宋国司马桓魋非常讨厌孔子,想要杀死他。学生们劝他躲避,孔子傲然地说:〃上天把道传授给了我,他区区桓魋能把我怎么样?难道他还能灭了天道不成?〃这又是圣人对天的一份信任。孔子的天空是浪漫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那种仰望天空所带来的无限感觉,使孔子立于大地之上,也使其有了神圣的愿望以及不倒的毅力。

第五节归去来兮

〃回来吧,回来吧。倦鸟知返,落叶归根,孔子你该回家了。如果鲁国还算是你的家的话,虽然它让你失望了多少次啊。〃

孔子最终回到了鲁国,而且再也没有离开。一年前,他十九岁时便娶进门,与他共度了半世忧患的妻子病逝,她临死前都没来得及见上孔子一面。这位老人心里有太多的凄苦,纵使他恃天而立,上天也不能对他一昧地眷顾。孔子回家了,可是等待他的只有一个病中的儿子,两年后,其子也不幸死去。古人把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称为人生三大不幸。孔子全占齐了。这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啊,面对这样的打击,半条命也要没了。谁知厄运还没有结束,亲生儿子死后不到一年,与孔子情同父子的颜渊才三十二岁,便英年早逝。紧接着,跟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子路在他国遇害,得此消息,孔子终于病倒了。

一日,子贡来探望老师,正好遇见孔子拄着拐杖在门口散步,身板弯得已大不如从前。孔子瞧见子贡,便颤巍巍地唤他的小名:〃赐啊,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子贡一时语塞,如鲠在喉。孔子便叹了一声,唱道:〃泰山就这样崩塌了吗?梁柱就这样被摧折了吗?哲人就这样逝去了吗?〃唱着唱着,不禁老泪纵横。子贡扶他进屋里坐下,待情绪稍缓,孔子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我那治国的主张还是没有人要啊。我快死了,我昨晚梦见我的棺材停在厅堂的两根柱子中间。听说夏人死了棺材停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棺材停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棺材才停在厅堂的两柱之间。看来,我的祖先是殷人啊。〃

第二部分 第47节:陈涉:敢把皇帝拉下马(1)

子贡回想起孔子曾说过的〃殷有三仁〃,其中微子启便可以算得上孔子的祖先。如今上天托此梦于老师,想必是要召唤天生的仁者回天国了。果然,七天之后,孔子就死了,享年七十三岁。鲁哀公得知深表哀悼,子贡有些恼了,说:〃老师活着的时候你不重用,现在死了你哭哭叨叨,有什么意义?!〃便离哀公而去,在孔子的墓边搭了一个房子,守了六年。其他的弟子则在心里服丧,为期三年。三年后,大家各奔东西,告别时都痛哭了一场。

后来孔子的墓边相继有人定居,因而现在管那个地方叫〃孔里〃。孔子去世那年开始,每年都有人定时到他墓前祭拜,并把他的墓地越修越大,足有一顷之地。于是,儒者们讲习礼仪,乡学结业考试的饮酒礼,以及鲁国国君祭祀时的比射仪式,都到这里来举行。孔子生前住过的房子,后来都改成了圣庙。直到汉朝,两百多年来都没有废弃。

可悲可叹,纵使千秋万岁名,也只不过是寂寞身后事。孔子已被推行仁政的无望折磨得痛苦,同时又因为心中有信念而快乐,孔子就这样痛并快乐着,给后人留下了值得玩味的一生。

第八章

陈涉:敢把皇帝拉下马

陈涉,中国第一个发起农民起义的人。司马迁居然把他列入了〃世家〃。按照《史记》的体例划分,〃世家〃是给王侯的传记,陈涉不过是一个反秦的农民,不属王侯。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这样做呢?司马迁说:〃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意思就是,要是没有陈涉,秦朝暴政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司马迁先生做人素来公正,他只是要肯定陈涉的历史地位以及其起义的作用。什么身份、家世这些在陈涉的功绩面前都不算什么。司马先生果真是见识卓越,所以大家要学他看待事务的客观性。第一节草根也能有做为

司马迁说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年轻的时候是个贫下雇农。这个就有点让人奇怪了。刘邦出身也不好,是个无赖,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