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论-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性范畴的,因而,只有具备科学的理性,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善、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他同时提醒人们:享受快乐必须以能保持健康为限度;对金钱或其他物品的获得,必须以维持生命与健康为限度,不能任其随意发展。
幸福是德性本身A前面提到过,斯宾诺莎曾把情感当作道德的基础之一。
他认为,人的情感主要有快乐、痛苦和欲望,从这三种主要情
①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第22页。
…… 49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33
感又可派生出其他种种情感。他进一步分析情感时,又把情感按性质划分为被动性质情感和主动性质情感两种类型。当人们的知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时,由于对事物的认知还只是片面的、表面的、印象的,因而,与这种知识相适应的情感就是被动的、盲目的、狭隘的,人们往往被情欲所驱使和奴役,被财富、荣誉、感官快乐等所迷惑,这时的情感属于被动性质情感。而当人们的知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时,对事物的知识就是完整的、清晰的、深刻的,就达到了对自然的本质及必然性的认识,与之相适应的情感就是主动的。在这个阶段,理性成为情欲的主人,表现为意志的主动性和行为的自由。
斯宾诺莎认为,当人们处于被动性情感阶段时,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人们控制不了欲望和情感,就会被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牵着走。这种受被动情感驱使的行为是可恶的行为。那么,什么是善的行为呢?
“主动的行为或者为人的力量或理性所决定的欲望永远是善的。”
①斯宾诺莎这样回答。虽然人的情感和欲望是人的本性,不可消灭,但只有主动的情感才是道德的真正基础;由主动情感驱使的行为才是善的行为;由主动情感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由于主动情感受理性和真知识的指导,因而,它能增加人们的快乐,减少人们的痛苦。
“我们对于情感的理解愈多,则我们愈能控制情感,而心灵感受情感的痛苦
①②③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3月第2版(下同)
,第228、241、231—232页。
…… 50
43第二章 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
也愈少。“
②被动情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烦扰和创伤,就是因为没有理性的指导,而听凭外界偶然因素的支配。斯宾诺莎要求人们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控制被动情感,并使之向主动情感转变,在理性指导下过和谐幸福的生活。斯宾诺莎还以婚姻为例,说明他的观点:“夫妇的爱情也不应仅以外表的形体为因,但主要地应建筑在心灵的自由上。”
③所谓“心灵的自由”
,就是理性的指导,不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干扰,只有这样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才是幸福的。
斯宾诺莎把人的最高幸福置于理性认识和真知识的基础之上,显明地表达了他的理性主义幸福观立场。他把人的认识能力分为三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理性的直观阶段。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前两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最高阶段,这是一种不经过思维推理而直接把握实体本质的阶段,而与此相对应的情感就是最高的对“神”或自然的爱。
(斯宾诺莎是泛神论者,他用“神”
来称呼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理性的直观知识,斯宾诺莎也认为是真知识,它与理性知识一起构成了人们把握自然界或“神”之本质的能力,从而使人们能够区分是非和善恶,使人们具有德性和获得幸福。理性的直观能使人具有最完善的道德境界,因而,这也是最高的幸福。
斯宾诺莎认为,“幸福不是德性的酬报、而是德性自身。”
①这是因为幸福来自理性指导下的主动的心灵,来自真知识和对“神”或自然的爱,“心灵的最高德性在于知神”。
②
①②斯宾诺莎:《伦理学》,第26、256页。
…… 51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53
他强调幸福不是德性的酬报,试图说明,不是人们克制了情欲才有幸福,而是由于人们享受幸福才能克制情欲。
因为,理性本身能够产生德性,德性本身能使人幸福,幸福产生于对“神”
(自然)的爱,产生于对人的本性的爱,而这种爱只能来自真知识,所以,克制情欲的力量就出于幸福自身。
斯宾诺莎承认物质上的幸福,但又认为,物质幸福仅在正当、合理的限度内才构成幸福的条件;那些被外因诱惑而追逐感性享受的人们,不可能享受真正的灵魂的满足,因而,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具有真知识的人们,依照必然性而生活,主动地、自由地生活,享受着灵魂的满足,这样的人当然就是幸福的人。人在社会中生活,应当做一个高尚的人,过一种圆满的符合人性即符合理性的生活。同时,这种生活也最能使人的理性不断得以完善,从而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最高的幸福,这就是斯宾诺莎所追求的新的生活目标。
在公共福利中实现个人幸福A斯宾诺莎肯定人的自我保存、个人利益和幸福,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变成一个唯我主义或利己主义者,而是主张用理性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在涉及个人幸福与公共福利关系时,他表现出的是一个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态度。
斯宾诺莎承认,自我保存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的原始基础乃在于遵循理性的指导以保持自己的存在。因此一个不知道自己的人,即是不知道一切道德的基础,亦即是不知道任何道德。”
①理性指导下的自我保存,要求每个人都爱自己,都
①斯宾诺莎:《伦理学》,第212页。
…… 52
63第二章 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
寻求对自己有益的东西,都寻找一切能够引导人达到较大圆满性的东西。理性并不排斥个人的利益和幸福,相反,由于有了理性的参与和指导,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个人幸福和个人利益。
但是,斯宾诺莎也看到,实现个人幸福的最佳途径、最好办法不是每个人各行其事,而是要把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在利他的同时利己,把个人幸福与公共福利统一起来,这是理性的命令。理性告诉我们,为了尊重自己的利益,应该与他人保持友好的关系,因为个人的存在,离不开与外界的联系,一个人绝不能与外界隔绝而独自存在。
而外界中,完全与我们本性相符合的存在、最有价值的存在就是他人,除了人,没有别的东西对人更为有益。
“因此,我说人要保持他的存在,最有价值之事,莫过于力求所有的人都和谐一致,使所有人的心灵与身体都好像是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一样,人人都团结一致,尽可能努力去保持他们的存在,人人都追求全体的公共福利。”
①“凡受理性指导的人,亦即以理性作指针而寻求自己的利益的人,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也即是他们为别人所追求的东西。所以他们都公正、忠诚而高尚。”
②善不是某个人的所有物,而是人人都追求的。
但是出于情欲的冲动所追求的善,往往只是个人单独的自私的占有物,这就不是出于理性的共同享有的善。相反,一个依据理性对待他人的人,其行为绝不仅仅是出于情欲的冲动,而是保持一种在理性指导下的为他人谋福利的欲望和爱。真正的
①②斯宾诺莎:《伦理学》,第184页。
…… 53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73
快乐和幸福就在于公众都享受善的东西,而不只是某一个人享有善。那种因为享受了他人享受不到的好处,而认为自己更幸福的人,其实不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从斯宾诺莎的幸福观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位哲学家的伦理主张。首先,他承认追求快乐对于人生的意义,这是对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幸福观的反叛。他鼓励人们去过充满生气和乐趣的生活,并举例说:“如可口之味,醇良之酒,取用有节,以资补养,他如芳草之美,园花之香,可供赏玩。此外举凡服饰,音乐,游艺,戏剧之属,凡足以使自己娱乐,而无损他人之事,也是哲人所正当应作之事。”
①当然,他也不同意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是要“取用有节”
、“无损他人”
,这又同极端享乐主义者划清了界限。其次,斯宾诺莎特别强调理性生活对获得幸福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应当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感情欲望,用理性对事物的善恶作出恰当的判断,这样,人们就能得出共同的善恶观念,人们之间的利益和幸福就会彼此一致。用理性指导人们的生活,不仅不会损害人们的利益和幸福,相反,由于克服了因情感判断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个人利益和幸福的满足更有好处。斯宾诺莎的这个观点,分析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辩证关系,其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三,斯宾诺莎把幸福看作德性本身,这与古希腊理性主义幸福论者的观点一致。他还把德性与理性结合起来考察,并指出,遵照德性而生活,就是遵照理性的指导而生活。我们认为,有
①同上书,第206页。
…… 54
83第二章 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
德性的活动离不开理性的指导,高尚德性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理性能力。在这方面,斯宾诺莎的见解对我们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斯宾诺莎重视理性和德行,仍然没有离开其人性自保理论,他说:“绝对遵循德性而行,在我们看来,不是别的,即是在寻求自己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