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人生幸福论 >

第48章

人生幸福论-第48章

小说: 人生幸福论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比伊壁鸠鲁更早一些的德谟克里特不仅指出了感官快乐是短暂的,而且还指出它会给人带来的坏处。他说:“对一切沉溺于口腹之乐、并在吃、喝、爱情方面过度的人,快乐的时间是很短的,就只是当他们在吃着、喝着的时候是快乐的,而随之而来的坏处却很大。”

    ②伊壁鸠鲁与德谟克里特所讲述的这些道理,有其合理之处。

    我们在前面说过:感官快乐是肉体的快乐,是外物刺激感官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的反应。这种生理心理过程,是短

    ①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30页。

    ②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85页。

…… 282

    6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暂的。

    当人们在享受美酒佳肴的时候,心里当然是美滋滋的,味觉器官很快乐。

    然而过几个小时之后,肠胃又会辘辘作响,几个小时之前的快乐已不复存在。倘若美酒饮用过多,美味摄入量过大,不仅得不到快乐,反而会腹胀难受,损害健康,甚至会落下终身疾病。

    对于肉体上的快乐的这种缺陷,葛德文曾有过一个很好的概括。他说:“肉体上的快感是暂时的;只在片刻时间内提供享受,却留下长时间的痛苦的空虚。肉体快感主要是凭借新奇来迷惑人;由于重复,始而减轻其刺激性,终而近于使人厌恶。也许多少正是由于过分看重肉体快感,所以老年才来得这样早而总带来这样的摧残。”

    ①

    罗素也持这样的看法。他曾谈到男女之间没有爱情的纯粹的性欲满足,只是一种肉体的快感。他说:“我们再来看看爱情和纯粹的性爱(即性欲的满足——引者注。)

    之间的差别。

    爱情是这样一种体验,它使我们整个心身得到复杂新生,恰像植物久旱之后受雨露滋润一样。但是没有爱情的性交,全然不属这种情况。在瞬间的肉体快感过去以后,随之而来的是疲惫,厌恶,以及生命是空虚的这类意识。爱情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没有爱情的性爱却不属于此。“

    ②

    罗素的这一看法,很值得我们深思。它清楚地说明肉体的快乐与心灵的快乐不是一回事,一个是低层次的快乐,一个是高层次的快乐。爱情是一种精神生活,爱情的快乐是一

    ①见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第515—516页。

    ②罗素:《走向幸福》,第64页。

…… 283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762

    种精神的快乐,是终生的快乐。对于有爱情的夫妻来说,性交只是爱情的一种附属物,是爱情之花的必然之果,是爱情的一部分,其心身是一致的。双方都是人,而不是把对方当作物。没有爱情的性交,则仅是以性欲的满足为目的,是为肉体的快感的性交,一方把另一方当作一种手段、工具来对待;不把对方当作人,而把对方当作物。弗罗姆在讲到贪婪的问题时说:“贪婪是一种高度的自我中心的情感。

    不管它是为了饥饿或性欲,贪婪者总是急切地想得到它,并且把自己变成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很明显地,当某人有了这一形式的饥渴或性欲时,另外一个人将被造成了一个‘物’“。

    ①其实,不仅是“另外一个人被造成了一个‘物’”

    ,他自己本人也成了一个物,一个十足的动物。马克思也尖锐地指出过这一问题。他说:“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它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②那种只追求肉体的快乐的行为,只是一种动物的行为。

    感官快乐还有一个缺点,即如果它脱离理性的指导,把感官快乐视为人生的唯一快乐,就会使人陷入其中,而不懂得还应当追求精神快乐。这样,人的心灵、灵魂,就会受到感官快乐的侵蚀,从而必然出现精神空虚、麻木、不安等现象。此时,人的心灵不时地会受到物欲、肉欲的干扰,灵魂

    ①见弗罗姆:《为自己的人》。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集,第94页。

…… 284

    86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得不到宁静。

    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5个层次的马斯洛,讲到高级需要,即友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认为高级需要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这种快乐比低级需要的满足带来的快乐更有价值。

    他说:“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越高级,就越少自私。饥饿是以我为中心的,它唯一的满足方式就是让自己得到满足。

    但是,对爱以及尊重的追求,却必然涉及他人,而且涉及他人的满足。已得到足够的基本满足继而求爱和尊重(而不仅仅是寻求食物和安全)

    的人们,倾向于发展诸如忠诚、友爱以及公民意识等品质,并成为更好的父母、夫妇、教师、公仆等等。“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安全需要的满足最多只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无论如何它们不能产生像爱的满足那样的幸福的狂热与心醉神迷,或宁静、高尚等效果。”

    ①马斯洛这两段话,讲的都很精彩。它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灵魂的快乐,高于肉体的快乐。

    心灵的快乐就是精神的快乐,是精神追求的满足。感官快乐离不开外物对感官的刺激,因而它对外物有极大的依赖性。心灵的快乐则是依赖于人自身的修养,来自主体对真善美的追求,来自自身的创造与奋斗。

    人的正当的感官需求,当然是人的价值的内容之一。但是,人的灵魂的快乐比起感官

    ①马斯洛:《自然实现的人》,第163—164页。

…… 285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962

    的快乐更有价值。感官的快乐不仅是短暂的、而且过度的感官快乐会给人带来痛苦,会扰乱人的灵魂;而心灵的快乐是久远的,心灵的快乐在于追求生活得更像一个人,也就是使人的价值更加得到充分发挥。心灵的快乐与理想、与未来的目标,是紧密相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上把快乐分为结果的快乐与目标的快乐,心灵的快乐中许多都属于目标快乐。确立一个目标,为之奋斗,为贡献自己的因而精神上感到充实、满足。萧伯纳曾经说:“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服务于你自己认为是伟大目的的目的;在你被扔到垃圾堆上以前,完全花掉人的力量;成为大自然的一个力量,而不是当一个过分自私自利的行尸走肉”。

    ①萧伯纳说的这种真正的快乐,就是精神追求的快乐。追求精神快乐,是引导、促使人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灵魂的快乐高于感官的快乐,只有灵魂的快乐、心灵的快乐,才能称之为幸福。

    ①转引自《作为哲学的人道主义》,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43页。

…… 286

    07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第二章 三 痛苦是促成幸福的一种力量痛苦与欢乐构成生活的节奏A痛苦是促成幸福的力量之一A痛苦是医治灵魂疾病的良药A痛苦与欢乐构成生活的节奏A人们总是不停地追求幸福,因为这种追求能给人带来欢乐,带来充实,带来生活的趣味,带来某种享受。不论是洞房花烛夜,还是金榜题名时,无疑都是人生极幸福的时刻。

    但是,不论是就生活本身而言,还是就欢乐的本性而言,这些欢乐都不会成为永恒的东西,因为时间是不会凝固不动的,生活不会总是一个模样。

    就生活本身而言,生活的生命力在于“活”

    ,在于它是“流水”

    ,在于它总有新的内容在产生、在发展。如果生活的内容没有变化,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乏味;已有的欢乐、已有的满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平淡无奇,以至完全归于消逝。当然生活不可能没有新内容,问题是什么样的新内容,是带来欢乐的新内容还是带来痛苦的新内容。而且可以这样说:一旦没有新的快乐、幸福,痛苦就是必然的了,痛苦本身就成了生活的新内容。鲁迅的小说《伤逝》中的男女主人公——子君和涓生,刚刚突破旧势力的樊笼而结合时,那是多么欢乐啊!

    但是不久它就失去了光彩,留下灰暗的影子。

    从欢乐的本性来说,它作为追求的满足,所引起的心理

…… 287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172

    上的兴奋状态,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它总有一个由兴奋到平静的过程。当这个过程一结束,欢乐就仅仅成了记忆中的事情。既然一次欢乐的体会不可能永恒存在,它是有始有终的,那么当欢乐的体验消失后,多少总会有不快的事情出现,甚至是一些大的痛苦出现。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欢乐之后出现痛苦,也是基本的生活规律。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人,会福星高照,连着走运,令人羡慕不已。不过这是极其罕见的,它往往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里,或者是文学作品之中。即便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半个,那么这种好事也不能伴随其终生。

    或大或小的痛苦,总会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烦恼、苦闷、不顺心的事,迟早会出现,这是由生活的本性所规定的,也是生活本性的表现。

    从上述的角度讲,在人的一生中,痛苦与快乐是交替出现的,这二者有其一必有其二,相互转化,相互衬托,相互补充心理上的空白。痛苦与欢乐构成人生的节奏。贝多芬在给别人的信中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