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论-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避免使用极端的基督教思想,而是采取能够让现代人理解和响应的观点和概念,并且在表达形式上和方式上也有所改变。
但是,在这个学说中,基督教神学的本质没有变。新托马斯主义研究的重点是伦理学,幸福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新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马里坦的幸福观。
永恒幸福就是瞻仰上帝A马里坦认为,人类一直都在向往幸福,并为达到幸福而孜孜以求,但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是十分不幸的。因为,人们对幸福如饥似渴,把幸福看作人类的一种基本权利,想方设法从一切不幸的事物中去寻求幸福,其结果呢?人们无法相信自己能够真正地、彻底地、绝对地享有幸福。那些貌似幸福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绝对的幸福。在这方面,人类所经历的许多事情带给我们的教训实在是太多、太深刻了。马里坦指出,这一类被人们所追求的幸福,实际上是人们在感性经验世界中所能体验到的幸福,如物质方面的幸福,这是人的本性范围内的行为目标和理想。这种幸福只是从人类自身
…… 159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341
的处境考虑,因此,它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可能永恒的。
在马里坦看来,我们所要讨论的幸福是永恒的幸福、绝对的幸福和绝对的满足。这种幸福不是理性或哲学探讨的问题,而是涉及基督教信仰的问题。以往,理性曾把上帝排除在人类之外,它不认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而把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放到至上的位置。然而,当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去追求幸福时,却碰到了难以解决的幸福难题。在多少次的教训之后,人们已经不再相信理性能够给人带来永恒的幸福,而基督教相信存在着永恒幸福,并且基督教能够给人带来绝对的幸福,当然,这就需要信仰。
那么,永恒幸福是什么呢?马里坦认为,永恒幸福的实质就是占有最高实在的善,就是信仰上帝。信仰上帝能够给人们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为了获得永恒幸福,人们要把信仰上帝作为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马里坦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第一,“对基督教信仰来说,人是响应号召去追求一种绝对满足的幸福的,也就是说人是响应号召去占有上帝和直观上帝的,因为上帝本身是幸福。”
①人类是上帝的创造物,因而人类的最终目的直接统一于和同化于上帝之中。上帝是自在和自为的善这种绝对最终目的的代表,人类与上帝亲密无间的统一,才构成了人类主体的最终目的——人类真正的和永恒的幸福。马里坦的意思是说,单凭人类自身是不可能想象永恒幸福的,必须在与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编:《现代世界伦理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下同)
,第83页。
…… 160
41第五章 西方基督教幸福观
帝的统一中,人类才有希望和可能看到真正的和永恒的幸福。
第二,这种永恒幸福不属于人的本性所能得到的东西,它是超越人的本性范围的,从人的本性中永远也不能享受到永恒的幸福。如果人们没有把自己提升到神恩的境界,如果上帝听任人们停留在其本性的范围或者让人们只靠自己本性的力量,那么,人们永远得不到永恒幸福,也就不能直接占有上帝作为自己圆满的幸福对象。所以,必须把永恒幸福与人的本性所能达到的幸福加以严格的区分。永恒幸福是上帝的一种恩赐,而我们一般所说的幸福,是人类这个受造物的主体目的,它不是占有上帝,不属于绝对的最终目的。绝对的最终目的和人类主体的最终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瞻仰上帝的永恒幸福,后者属于人类自身所能达到的幸福。
马里坦指出,基督教伦理学要求人们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关于绝对的最终目的。无限善良和无比慈爱的上帝是绝对的最终目的,因而,只有当人类瞻仰上帝和拥有绝对的最终目的时,人类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第二,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瞻仰上帝,人类通过瞻仰上帝使自身得以完善并超越人类的本性,继而认识和了解上帝,从此便步入到神圣的完满境界。第三,当人类无比喜悦地发现自己的爱已被上帝占有时,也就是说人类对上帝的爱已被上帝所接受时,人类的内心世界便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显露出分享上帝欢乐的愉快和高兴。我们看到,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表达这样一种思想:追求永恒幸福是人人都喜欢做的事情,人们因为获得了永恒幸福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但是获得永恒幸福的关键在于热爱作为自身存在的善的上帝,并在爱上帝中真正
…… 161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541
体验永恒幸福。
马里坦与托马斯。阿奎那一样,认为存在着两种美德,即神学的美德和道德的美德。神学的美德因涉及上帝本身,所以属于神圣的领域。神学的美德是最卓越的美德,它包括信仰、希望和仁爱三种美德,其中仁爱是最重要的。神学美德的对象是超验的上帝、神圣的善,它使人的心灵与上帝和神圣的善结合起来。与神学美德相对的是道德的美德,它教导人们注意人类的习惯,并遵守那些与人们的利益相关联的生活规则。神学美德与道德美德是有本质区别的。神学美德具有超本性的力量,它是我们认识人类道德生活的指导,高于道德美德。
马里坦不同意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则”
,他认为,对神学美德来说,不存在什么过度的问题,因为信仰上帝从来是不会过度的,希望上帝也从来不会过度的,热爱上帝也从来不会过度的。马里坦认为,神学美德的意义在于,它把服从于人类本性的道德美德提高到超越道德美德的神恩高度,即把上帝的意志引入到我们的心灵之中、灌输到人类本性的道德美德之中。人们具备了神学美德,就能完善自身的生活,就能摆脱人类本性幸福的局限,而积极追求永恒幸福。
马里坦在美德与幸福关系上的观点与阿奎那是一致的,即把道德美德指向尘世的幸福,用马里坦的话说,是指向人类本性的幸福;而神学美德指向永恒幸福,这是超越人类本性的、瞻仰上帝的永恒幸福。
爱是达到永恒幸福的途径A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看到,马里坦把人的存在划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人类本性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人类可
…… 162
641第五章 西方基督教幸福观
以获得服从人类本性的幸福,但这种幸福在马里坦看来是不值得追求的。另一个领域是神恩的领域。这是一个不同于人类本性领域却又能使人的本性得以完善,从而享受永恒幸福的领域,因而它是超本性的领域。马里坦告诉我们,超本性就是参与上帝的事情,参与上帝的内心生活,这是超越我们人类本性能力范围的活动。既然人类存在着这两类不同的生存领域,那么,这二者之间如何沟通呢?或者说,我们怎样从人类本性的领域过渡到神恩的领域、怎样从人类本性的幸福达到永恒幸福呢?
马里坦认识到了这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并且认为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他指出,人的本性并不是自身封闭的,它与高等的领域即神恩领域是相通的。人类本性在神恩中开花结果,依靠神恩而完善。神恩也不像建筑物上的装饰品那样简单地附着在本性上,而是深深地渗透于人的本性之中,把人的本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生活和行动的境界。这么说,依然比较抽象和笼统,马里坦找到了具体的沟通途径。
他说,基督教教义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这就是,为了弥合人类本性领域与神恩领域的分离和裂缝,基督教教义宣传的三主德“信仰、希望和爱”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爱的作用。
人类要爱上帝,“人类要一直爱这种自身存在的善超过爱其他一切事物,超过爱人类自己,超过爱人类的幸福。”
①正是为了爱这绝对的最终目的,人类才向往永恒幸福;也只有爱上帝,人类才能获得永恒幸福。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编:《现代世界伦理学》,第84页。
…… 163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741
马里坦认为,人是天生爱自己的,这一点无法否认。但是,如果人人都爱自己,就会失去自我的人格,偏离人在社会中所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他说:“人类将来获得永恒幸福的可能性是有的。归根到底,人要摆脱自己,从一味自爱的贪得无厌的自私自利中解放出来。”
①要获得永恒幸福,必须超越自爱,而绝对崇高的、无与伦比的对上帝的爱能够而且应当把我们从人人自爱中拉回来,回归到创造者即上帝的人格上。人的人格与创造者的人格具有直接的联系,对上帝的无限的爱能够而且应当把人固定在自己的人格上。只要我们有基督教的信仰,我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基督教信仰是我们亲密的伙伴。
马里坦指出,我们天生就希望自己幸福,而且作为一个人也不能不希望自己幸福,但我们所期望的这种幸福归根结底是在瞻仰上帝之中。我们的幸福与现今最好的事物——上帝联系在一起。
所以,幸福的实质不在于自爱,而在于占有上帝,因为上帝比起我们个人的幸福来说是无限的美好。爱上帝应当超过爱自己,超过爱我们自己的幸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永恒幸福。
在神学美德中,马里坦强调了爱的美德。他认为,爱的行动者是人类,爱的接受者是上帝,上帝与人通过爱发生联系。人爱上帝,上帝对人又怎样呢?马里坦对此作了非常富有人情味的分析。他认为,人与上帝之间存在着友谊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