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佛经解说 >

第75章

佛经解说-第75章

小说: 佛经解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现在讲这个笑话,你看文殊菩萨也在出题目,这个题目真难办,他请佛讲每一位佛的名号,以及何以能成就其国土世界的故事。他并没有指名要讲那一位佛,而是请佛讲‘如是相类’的佛的名号。
  每一位佛之所以能成佛得道,都有他的大愿、本愿,才能成功。注意!这就是话头,我们学佛只想‘我好’,我好不是大愿,那是私心。因为每一位佛都发了他本身特殊的大愿,所以成就了他特殊的功德。好比世间做生意的人,有的人喜欢开百货店,有的人喜欢开米店。。。。。。等等,不一而足,能就自己内行之事,不断努力发展而有成就。世间法如此,出世求佛道更要如此,先要有他的本愿。
  我们大家想学佛成佛,想想看,我们的本愿是什么?想利那一样?利他吗?哼!个个都想利我,对我不利就一肚子烦恼,药师经给你们药吃都治不好!
  因此文殊菩萨提出,请佛说出‘令诸闻者,消除业障’的方法,希望透过这个方法,使一般真正听到佛法的人,都能因修持其愿力而成就。什么法呢?譬如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希望佛把每一位佛发愿的故事或原因说给大家听,使一般听到佛法的人,业障消除而能成佛。业障就是业力,它是成道的障碍。业力包括善业和恶业,善业也是障碍,福报太好了,不能成道。恶业太重了,当然更是成道的障碍。把善业恶业都消除掉了,才可以成佛。
  ‘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利是利益,乐是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什么是像法时期呢?佛的肉身还住世时,那是正法时期;佛离开人世,只有经典、佛像留在世间则是像法时期,像我们现在就是像法时期。到了末法时期,大藏经和佛像都没有了,只剩下‘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佛号,以及不相干的密宗存在。所以,密宗愈兴旺,末法愈来临得早。这里说‘药师经’的大秘密也是大密宗,不过,不是普通的密宗的密。
  为什么文殊菩萨在此请法?是为了利乐像法诸有情,说诸佛名号,使众生得法乐。
  诸有情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有情,凡是有灵性、有感情的生物都叫有情;灵性与感情最重的是人。所以,后世的玄奘法师把众生翻译成有情。像树木植物是有生而无命,不属于主要有情的范围。
  退回几十年前,我还在四川大学讲演时,讲到众生的问题,有位同学问我,老师说矿物、植物只有生,而没有命,那么含羞草一碰就羞答答地合起来,像女孩子一样害羞,可见是有感情,应该算是有生命才对。
  你看佛法讲经之难吧!大概是诸佛菩萨加庇,刚好前一晚,有位学生物的学生,跟我讲到含羞草,它的根根中有水,会往上升,碰到人体的热能,水就会机械性的下降,使叶片合拢。它是机械性而非灵性,也不是怕羞。因此我答覆他,含羞草的动作是物理的机械性,并非灵性的有情作用。
  所以法师说法,要无所不通,大地一切皆是药,不能只给人吃一味的药。法师们要特别留意,这是为你们将来出去弘法而讲,因此与一般讲经不同。
  燃身供养的真义
  我们读‘药师经’,一定要配合‘法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品’,和‘维摩经’的‘法供养品’一起研究,这几本大经,都是一连串一个系统关系。
  上次讲到文殊菩萨向佛提出一个问题:一切佛的名号,及一切佛的本愿。文殊菩萨并解释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他是为了使未来时代的一切众生,在听到佛的名号及他的大愿内涵时,可以消除业障,可以利益像法时代的一切有情。
  大家信佛、学佛都想消除业障,也想发愿度众生,但都变成口头禅,不明白真正的愿要怎么发?现在,佛在‘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讲到药王菩萨的修持与他的愿力,其中‘燃身供养’的部分,使得东方佛教、中国佛教错解其真义。几千年来,许多人真的把自己的肉身燃了,像越南的和尚,还有在我们家乡有许多老太太学佛,硬是把自己抬到火里面烧。当然,也有功德,但是错解了佛法,殊不知‘燃身供养’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要在修持的真理上,以三昧真火转化色身,也就是用地水火风的火大力量来转化色身,彻底成就一切色身三昧。
  所以,药王菩萨在燃身供养前,就先作好了准备的工作,你就算一身先灌进了香油,天天吃麻油,天天擦香水也没有用,肉还是臭。这是说修持到了某一境界,我们父母所生之身自然产生香味,到了这个时候,才燃烧身体,燃烧并不是拿火来烧,而是以自身火大的三昧真火的力量,变化这个肉身。
  肉身燃烧了多久呢?一千两百年。你想想看,一个肉身能燃烧一千两百年吗?这都是秘密。然后,等到药王菩萨所供养的日月净明德佛涅槃以后,收取佛的舍利,有八万四千个舍利,每一个舍利成一个宝塔。他又在宝塔前,燃烧自己两臂供养,烧了七万二千年。我们的手臂沾油烧,能烧几个钟头啊?所以经典上所说的都是修持上的大秘密。药王菩萨以此修持,成就了什么,彻底成就了一切色身三昧。
  东方净土为何呈现青琉璃色
  琉璃世界的问题,上次已提到过。佛经上讲到东方有好多尊佛,‘维摩经’上有阿佛,佛土也在东方,所谓妙喜世界,药师如来琉璃净土也在东方。
  为什么东方世界的净土呈现青琉璃色?青色是深蓝色,佛经上有两个重点须注意。当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时,为何天空也是蓝色的?因为欲界天有四大天王天,南天王天的天庭玉阶颜色是青色的,而我们居住在四大洲的南赡部洲。因此,当阳光普照,空气明净时,天空的蔚蓝色就是反映了南天王天庭玉阶的颜色,这个颜色也就是东方净琉璃光的颜色。
  其次,如果以修持道理讲,现在许多外道、密宗、其他宗派,都流行讲气脉;其实真正气脉通的话,无论开眼闭眼,随时都在净琉璃光的蓝天色中,修行能到达这个境界,就有像了。别以为身体上有东西东转西转,像老鼠在身上东爬西爬,这里感觉、那里感觉的就是气脉,玩了半天都在玩神经,还不是精神呢!
  真正到了时候,十方三世诸大菩萨都要经历这个净琉璃光世界,都要有药师佛的加庇才能成就。
  目前,佛教经典普及,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已无所谓秘密,大家乱讲气脉,乱讲功夫,几乎都走入魔道。如果你们听了这个佛法最高的奥秘,也去假想蓝天,那么你也入魔道了。呈现净琉璃蓝天色,那是自然的,并非假想而来。
  了解这个道理,再看佛所说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此十二大愿与西方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互通款曲的。真正的佛学、佛法,并非你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如果能把阿弥陀如来的四十八愿和药师如来的十二愿,作一比较研究,就能参出一个道理,为什么人死后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会成就那样一个庄严的极乐国土?又为什么东方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会成就琉璃光净土?
  研究佛学,不是懂得一点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就能搞通佛学,那根本连影子都没有,除非在这些大经典上专心一志修持参究,才会有眉目。
  念经有无功德
  现在,佛开始答覆文殊菩萨的问题。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赞叹文殊师利菩萨所提的问题,为何称文殊菩萨为童子呢?凡是一切菩萨,不论在家或出家,老年或少年,男或女,只要证到第八地以上,一律都称童真菩萨。换句话说,证到八地以上自然返老还童,不受年龄、性别限制。所以有些经典称‘童子菩萨’。
  这个时候佛赞叹文殊菩萨说:善哉!善哉!好的!好的!你是怜悯众生,起大悲心肠,而劝我讲出一切佛的名号、功德。一切佛菩萨的名号不是随便取的,其中含有佛菩萨的胜愿和功德在内。
  大家注意这个经典,文殊菩萨请佛解释‘一切佛’的名号功德,并没有说要佛讲出‘药师佛’的名号功德,结果佛偏偏要说出药师佛的名号功德,这是什么理由?
  你们光晓得敲个木鱼,不去参究,那有什么用?念经要一边念一边参究才是功德无量,否则你念经与念石头没有两样。
  被十种业障缠缚
  佛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你是怕一切被业障缠缚的众生无法成佛。众生本来是佛,何以不能成佛?因为众生被业障所缠。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
  一、无惭
  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一下自己觉得脸红,那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
  二、无愧
  愧是内心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难过,若无这种反省就是无愧。
  三、嫉
  喜欢吃醋,对他人的好处、学问、道德、成就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单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样会有嫉妒心。这种业力的缠缚相当牢固,不易转化。
  四、悭
  就是吝啬,不只是钱财的悭吝,还有对法的悭吝,不肯惠施于他人。
  五、悔
  悔有什么不好?悔不是忏悔的悔。我们随时都在后悔,悔什么呢?哎呀!当时那个机会我买下来就好了,或者那个时候我整了他就好了,类似这样的悔特别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没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六、眠
  就是睡觉,一睡觉,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业障。
  七、昏沉
  昏沉就是脑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头昏脑,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