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这些年-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全军礼是如此无聊,所以过程中胡思乱想是必要的,所谓“外表严肃,内心轻松”。
后来两年,有一个陆军仪队的家伙,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不满,说想要用刺刀把陈水扁干掉,哇!这可引来高度关注了,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还差一点儿面临军法审判,不过后来也是不了了之。还好当初我没有把这种意淫写在博客里。
如果全军礼前下雨,通常都会选雨中备案的人员数名,典礼进行就改在室内,他们去就可以了,其他人坐在大巴上乐得轻松睡觉,或者聊天,常常一个早上就这样混过去了,所以大家都希望下雨。但也遇过比较尴尬的情况,典礼到了一半突然下起大雨来,我们倒是无所谓,顶多心里暗自骂上几句就好了。而陈水扁走在红地毯上又不能跑起来,所以还是跟“友邦”元首“从容”地走完,事后致词还要加一句“风雨生信心”之类的话。
“外籍新娘”
台湾有为数众多的“外籍新娘”(这里指的是非持台湾地区身份证者),主流则是东南亚国家。这种现象在台湾越来越普遍,好像每个人身边都有认识的人或亲戚是娶“外籍新娘”的。在全球资本国际化的趋势下,许多东南亚的女性与台湾人联姻而成为新一代的移民,可惜社会大众对于她们在台湾的处境所知不多,大多以“外籍新娘”统称。虽然说她们来台湾后大部分过得幸福美满,但因为“外籍新娘”这个称呼一直给人原罪般的有色眼光,社会上每当出现“外籍新娘”的问题时,总是不断被放大,搞得“外籍新娘”变成一种歧视性的称呼,似乎代表的是一群没有生活能力、没有经济生产力、占用台湾资源的东南亚女性。
越南新娘在现在台湾是“外籍新娘”的主流。有线电视频道上有专门的“选秀”节目,只见一个个穿着传统长衫的娇小女子配合着背景音乐羞涩而出,在摄影机前面走来走去。随后,电视放出她们在越南接受中文培训、烹饪培训(其实就是学做台湾菜)、家政培训的镜头。然后,在比较乡下的街头,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20万包娶越南新娘。四大保证:1.保证处女;2.三月内娶回;3.决不加价;4.一年内跑掉,赔一位。”看了简直就是触目惊心。在台湾人(尤其是“台北人”)一般观感上,会娶“外籍新娘”的人士,其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条件上,是较处于弱势的族群。许多台湾人会在这个意义上看“外籍新娘”问题,遂也对这些人产生歧视,认为他们将婚姻买卖化、商业化。
但这种观念现在慢慢有些改变了,越来越多的男人会觉得台湾的女人难搞,要求多,还不如去娶个越南的,又乖又温柔又会持家。但是,又有女人开始反驳啦!“那是你们本身就条件不够,才变成会去娶‘外籍新娘’的失败者!”这样的激辩,越来越常出现在最近几年的网络论坛上面。
所以,前不久在网络论坛上有个竹科的工程师宅男,丢出一个问题:像他这种人适合参加什么社团,可以多认识些朋友?没想到马上就有人丢出一个答案:越南姻缘一线牵。
我妈妈的弟弟,即我的舅舅,娶的就是越南的“外籍新娘”,他们有一对漂亮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不过这个舅妈现在学会国语了,会说:“都老娘了,还叫我新娘!”人还不错。舅舅说,当初他娶越南新娘也是通过中介。当这些中介找到一定数量的客户后就组成相亲团,带到越南去“相亲”。一般来说,一定要跑上两趟。第一趟五到六天,越南的中介机构则借由当地媒人找寻年轻合适的女子,再把她们介绍给来自台湾的相亲团团员,并由团员自行挑选中意的对象:第一天数百名越南佳丽任君挑选;第二天互相了解认识;若一见钟情,第三天就可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再到公立医院健康检查;第四天,与女方父母见面、提亲;第五天、第六天,手牵手游山玩水。而第二趟主要是完成法定手续。一般的中介者,收费从20万到40万都有,费用包括订婚礼品、聘金、男士两趟来回机票、食宿、婚前男女体检、越南结婚的传统六礼(烤猪全只、茶酒礼烛、蛋糕、礼饼、水果、槟榔)、新婚礼服、结婚沙龙照、结婚礼车、喜宴酒席(两到三桌)、婚礼全程录像、新娘来台护照等证件。比较有良心的中介,还会提供新娘简单的华语教学课程。
而一般邻里,对“外籍新娘”的态度除了好奇之外,往往有一种“看戏”的心态。从男方到越南相亲开始,乡民便开始谈论着,相亲成功后,等待女方来台湾的时间里,亲朋邻里也同样期待。所以当初“你媳妇什么时候归来啊?”这样的问题,是经常被问到的。
这么说好了,这些“外籍新娘”嫁到台湾之后的际遇,主要还是看先生及其家人的态度。不少男子因结婚不易,格外重视与妻子的感情培养,对妻子的离家思乡之苦十分体念,若再加上家人对媳妇的珍惜,经过一段适应期,多数能成就美满的婚姻。不幸的是,部分男子及其家庭认为他们是花大把钞票把媳妇“买”回来的,多少有着必须“捞回成本”的心态及行为,这种把妇女当做商品的心态往往造成婚姻悲剧,所以也常常导致妻子逃跑等社会问题。
等到外籍配偶终于来到台湾,街坊邻居总是借着各种名义来探望,其实是欲一睹新娘的真面目。夫妻的相处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半年签证期限到了的时候是考验这异国婚姻的关口,也是“外籍新娘”回娘家的时候。当然了,老公及夫家都有一定的恐惧,害怕老婆就这么一去不复返。这段时间邻居也又开始问:“你媳妇什么时候归来啊?”一句短短的关心话,听起来却好像大家都预设妻子会一走了之一样,于是心里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娶的也是‘外籍新娘’啊!‘外籍新娘’怎么了?”我以前一位娶日本人的社会学老师总是这样愤愤不平地说。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日本不一样啊!那是进步的国家,跟东南亚那些地方不一样嘛!但这刚好显露了台湾人无知的优越感与莫名骄傲。虽然现在当局很“政治正确”地称他们为“新移民”,但台湾这个社会依然有意无意地对这些“外籍新娘”显露出歧视。比如说认为这些“外籍新娘”因为语言文化等教育问题,会产出素质低落的“新台湾之子”。但事实上是语言的不适应和台湾“国语为尊”的环境,让她们不敢与孩子沟通,连她们自己国家的儿歌都不敢教给孩子。此外,当局也安排她们不断地产检,仿佛她们的身体是可疑的、不健康的,通过“政府”权力,显示了对东南亚女性的歧视与偏见。
当然不讳言,很多“外籍新娘”愿意嫁来台湾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许多人又说啦,那岂不是一段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吗?因此嗤之以鼻。可是很多人忘了,在过去,台湾人不也希望自己的家人嫁给美国人吗?不也希望对方可以善待我们的家人吗?如今,台湾成了东南亚女性向往的富裕地区,但当她们移入台湾之后,怎么就遇到那么多的问题呢?
这几年,台湾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外籍新娘”——乌克兰新娘。这简直是让男人趋之若鹜并为之疯狂,尤其是那些有钱的高科技新贵男。“乌克兰新娘”大概就是一些乌克兰、白俄罗斯地区的金发碧眼美女。当然啦,这价码就更高了。“乌克兰新娘”,本质也跟东南亚国家新娘一样,是为了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可是很奇怪的,台湾人就不会把这些人列入“外籍新娘”之列,好像白种人就是比较高级,比较浪漫,娶了她们生的小孩水准就会变高一样。只能说台湾在这些认知方面,真的很病态。
前不久,新闻里说某某夜市里的小吃摊,有个乌克兰新娘在顾摊,大概是台湾太热,她总是穿着“小可爱”跟热裤在顾摊,那个摊的生意就变得相当火爆。
省籍情结
省籍情结,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地域人之间产生的微妙情感,但在台湾又常被上升到政治层面,尤其在2000年到2004年那阵子,更被激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要讨论台湾省籍情结的形成,这实在是个很大的题目,都可以当做博士论文来讨论了,所以我就从台湾战后历史的发展、我家族所经历过的,以及我自己看到的来做个简单的说明。
台湾在1945年以前,曾经被日本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之间出生的人,老实说,对大陆并没有什么印象。就以最近很火爆的电影《海角七号》来说吧!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就是最后一幕,港口台湾人欢送日本人的画面,但实际上就是这样啊!日本统治台湾的时候,不仅有日本官方军方人员在台,也有更多社会各层面的日本平民百姓与台湾人生活在一起,许多日本人甚至一出生就是在台湾。在这些年,台湾人一出生也理所当然的是“日本国国民”。所以如片末欢送日本人的情况是会发生的,而且片中也不是挤满了人,有日本朋友的当然会来欢送,不喜欢日本人自然不会来。倒是“国军”来台时,真的是万人空巷在欢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但当初的“国军”一下船大家就愕然,怎么背着锅碗瓢盆,服装不整穿着草鞋,跟乞丐一样?反倒是受降时及以前的日本军,个个军服装备看起来精神抖擞。本来也是欢欢喜喜地迎接,但失落感之大可想而知,再加上“国军”来台后军队的恶行恶状以及接收官员接收不良,普遍让台湾人民失望。而后来一连串的事件,更是让人不仅失望,还产生了恐惧。
我记得我的外公,以前在我小的时候,接起电话一听到是他打来的,我就特别尴尬,因为又会被他骂“草地仔”——就是乡下人的意思。因为当时我很习惯用国语讲话,但是外公又讨厌讲国语的,觉得非台湾本地人的外省人才讲国语。我问我母亲为什么他那么讨厌外省人,妈妈也只跟我说要体谅他,他以前也算被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