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悬疑推理电子书 > 苏东坡断案传奇 >

第283章

苏东坡断案传奇-第283章

小说: 苏东坡断案传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君猷遂下令开棺验尸。舒牧唯喏,仵作唤人在坟前燃了香烛,而后燃放鞭炮、焚烧纸钱,而后开启薄棺盖。众人皆退避,苏公立在仵作身旁,探头张望,但见得棺材中尚有寿被寿衣,但尸首皮肉无存,只余得一具骨架。仵作将竹片轻轻一拨,那寿被寿衣随之碎了,顿时露出根根黑骨来。

苏公捂着口鼻,凑前细看,而后转过身后,退出坟围,近得徐君猷、舒牧身旁,幽然长叹一声。徐君猷问道:“如何?”苏公默然点头。徐君猷哀叹一声,遂将此案前后告知舒牧,直听得舒牧胆战心惊,愧疚不已。不多时,仵作来报,只道死者生前确曾中毒。

苏公顺着山坡小道而下,到得三缄桥上,倚着桥栏,望着潺潺流水,喃喃道:“孔子观周,入太祖后稷之庙,见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朱子侃若三缄其口,又怎会招惹来杀身之祸?若人人三缄其口,世间又何来正义?所谓正必胜邪,但往往损失过大,时日甚久,胜得艰难,令人哀叹。为何这般?为何会这般?”苏公苦苦思索,忽然想起蓝二娘那句话语:“所谓铜匣收状,不过是引蛇出洞罢了。你去投状首告,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寻死路。”心中甚是茫然。

苏仁闲着无趣,寻来一块石头,用力抛了出去,那石头落到河中,溅起甚多水花,而后沉入水底,那水面依然如故。苏公不觉一愣,又见得上游漂来一片树叶,那树叶时而浮在水上,时而沉了下去,随波逐流,一直漂流下去……

苏公似有所悟,人之处世,有如那石头与树叶,或中流砥柱,或澜倒波随。错矣错矣,人之处世,非如石头,亦非如树叶,而是那河水,水无常形,无方亦无圆,无清亦无浊。

数日后,黄冈县衙,书房中的案桌上,三足鼎香炉内升起缕缕轻烟,满室檀香。

县令舒牧端起茶盏,揭开茶盖,轻轻饮了一口清茶,放下茶盏,幽然叹息一声,喃喃道:“徐君猷言我糊涂无能、尹塘笑我懦弱可欺,却不知我深扃固钥,一不与民斗、二不与官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舒牧自案桌下取出一个小锦盒,打开盒盖,但见盒内满满的金银珠宝,甚是耀眼。舒牧眯着双眼,嘿嘿笑着:“可笑你尹塘,捞得这多钱财,到头来却免不了身首异处,万人唾骂。我自你那满室的财宝中顺手取得少微,一无民怨,二无官管,落得个皆大欢喜。人不可太贪,钱财无须太多,有此一盒便足以度余生,悠闲自得,何其快哉?”

舒牧合上盒盖,脸上露出一丝惬意的笑容。

(本卷完)

后注

一、铜匣收状(类似于现在的举报箱)的举报制,源于唐代武则天于垂拱二年设置的“铜匦”。铜匦是一个方形铜匣,东南西北各置门,可进不可出。据宋代王傥辑录的《唐语林》记载,一个叫鱼保宗的人上书建议设置铜匦,武则天悦而从之。

二、宋代地方官任期为三年,三年任满即走,即所谓“三年一易”,因故事情节需要,文中情形与历史有差异。

三、宋朝官员禄制上采取“益俸”政策,用现代言语来说叫“高薪养廉”。清人赵翼评宋代俸禄之厚说:“其待士大夫可谓厚矣,唯其给赐优裕,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宋朝官员俸禄虽厚,但腐败却是相当严重的。同时,宋朝号称“吏人世界”或“公人世界”,在州县地方官府中,官少吏多,日常行政事务主要由广大吏人及公人承办,糊涂的地方官员常常“为吏所欺,为吏所卖”,公吏往往利用手中职权,大搞腐败。苏轼父亲苏洵在《上和皇帝书》中说:“夫州县之吏,位卑而禄薄,去于民最近,而易以为奸。”本文前面引用的《贡院札子四首·论特奏名》便是苏东坡论官冗的奏议。

第十卷 胭脂笺

第一章 胭脂信笺

〖冷斋夜语云:东坡守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谒大通禅师,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褪。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且说大宋神宗元丰五年五月初六,约莫申酉时分,东坡雪堂升起缕缕炊烟,院中众人正忙碌着丰盛的晚宴,堂中坐着五个人,正说着闲话。堂右厢两人,正是主家苏东坡,下方坐着郭记药铺掌柜郭遘,左厢坐着三人,依次是黄州太守徐君猷、通判孟震、黄州才子石昶水。

这时刻,却见苏仁双手端着一个木盘进得堂来,那木盘内热气腾腾,却是十余个粽子。苏公急忙起得身来,笑道:“昨日端阳佳节,东坡亲手包得些许粽子,尚余下些许,热来与诸位一尝。”苏仁将木盘呈上,徐君猷、孟震、石昶、郭遘各取了一个,小心去了粽绳,剥开粽叶,露出带枣杏的粽肉来,散发出一股清香。众人津津有味吃着粽子。

『注:粽子,古称“角黍”,历史悠久,到了宋代,吃粽子甚为时尚,民间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杨梅粽”、“杏仁粽”等多种粽子。』

那石昶水,遮莫三十岁,身高七尺余,浓眉俊目,身着白净长衫,手中一把折扇,扇面上书有篆体“黄州石昶水”五字。石昶水是黄州有名的风流才子,甚有才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无意功名仕途,袭了祖上的家业,倒也过得清闲自在,他为人洒脱风流,常与一众好友混迹于酒楼书坊、青楼妓馆之中,因他出了名的怜香惜玉,颇得黄州歌妓的喜欢,坊间姑娘戏言他为柳七第二。但石昶水为人颇为孤傲,尤其不喜与官场中人往来,苏公虽是落魄之人,但终究是官场中人,故而苏公来黄州三年,石昶水仰慕甚久,却没有往来,此番央求郭遘引见,是因他有事相求。却不想逢着黄州太守、通判都在这里。石昶水心中不悦,但既来之,则安之,只是坐在一旁,默然无语。

孟震吃着粽子,瞥了一眼石昶水,笑道:“苏大人可曾听得黄州市井的一桩盛事?”苏公一愣,望着孟震,摇了摇头,笑道:“东坡有多日不曾到城中去了,也没有听得甚么盛事,孟大人且说来一听。”孟震笑道:“乃是评花榜,苏大人可曾知晓?”苏公闻听,呵呵笑道:“果然是市井盛事,我记得去年不曾举办此事。”郭遘在一旁道:“这事每两年一次,前年在清明之后,今年在端阳之后,便定在五月初八至十二日。”苏公连连点头,笑道:“如此说来,前后有五天,闲时我定要去凑个热闹。”郭遘笑道:“今日石公子前来,其实便是为了此事。”

苏公“哦”了一声,望着石昶水,笑道:“不知石公子有何见教?”石昶水稍有些犹豫,笑得尴尬,吱唔着说:“昶水此来,是有求于苏大人。”苏公捋着胡须,笑道:“原来如此,不知东坡有何能帮公子之处?”石昶水微有迟疑,嗫嚅道:“事情是这般:今年花榜之事非比往年。”徐君猷闻听,颇为好奇,捋须笑道:“有何不同?”

石昶水冲着徐君猷拱了拱手,回答道:“往年花榜,约些好事者,大家聚在一起,探讨商榷一番,便定出名次来,前后也就一两天时间。今年则不同,首先,推行考评晋级之法。”苏公一愣,笑道:“想必那考评之法,如同那科考殿试一般?考试而评定。却不知何谓晋级?”石昶水点点头,道:“苏大人所言正是,这考评之法参仿殿试,首先推举出三名主评。”徐君猷扑哧一笑,道:“恁的可笑,怎的还有主评官?”

石昶水瞥了徐君猷一眼,无奈的点点头,说:“往年是众人聚而评定,人多嘴杂,今年则是由推举出来的三位风雅名士来做品题主评,整个花榜只由这三人评定。”徐君猷瞄了苏公一眼,笑道:“石公子莫不是想请苏大人去做主评官?”石昶水摇了摇头,道:“这三人已然推举出来了。”苏公笑问道:“却不知是哪三位?”石昶水道:“第一位是黄州名士贾曲宗贾先生。”孟震诧异的问:“贾曲宗是何许人?”

徐君猷笑道:“本府倒是听说过这贾曲宗其人,此人本是官宦之后,自恃有些文采,甚为清高,可惜时运不济,数次落榜,终未入仕。他兄弟三人,分烟析产之后,这贾曲宗便整日混迹于勾栏瓦舍、饭庄酒肆,不思正业,今将四十,依然尚未婚娶,先辈留下的家业也败落得只剩下了一处小庄园。不过这贾曲宗写得一手好字,又善填词谱曲,只是往日的清高已然消磨殆尽了。”

石昶水点点头,叹道:“不想太守大人如此熟知贾先生。”徐君猷淡然一笑,道:“这贾曲宗在黄州小有名气,本府焉能不知。”孟震追问道:“还有哪两人?”石昶水道:“第二位便是佳人斋的掌柜冯汜冯掌柜。”徐君猷呵呵笑道:“这冯掌柜,本府也恰巧识得。”石昶水奇道:“大人如何识得冯掌柜?”徐君猷笑道:“本府常听得家眷说及佳人斋,不免好奇,询问方知,原来是家胭脂花粉店,掌柜便是冯汜。”郭遘笑道:“这佳人斋内卖的都是上等胭脂花粉,顾主多是官宦大户人家的内眷,以及青楼名妓。不比我这药铺,无论富贵贫贱都是客人。”

苏公捋须笑道:“如此说来,这冯掌柜生意益发红火了,哪家行院阁楼的姑娘不到佳人斋买胭脂,便要挑剔他的不是,令他出局。”石昶水连连摇头,道:“冯掌柜为人洒脱,断然不是这种小肚鸡肠之辈,他与众行院都有往来,也不会偏袒某一家姑娘。”

孟震点点头,追问道:“不知这第三人是谁?”苏公笑道:“瓦市之中,戏言石公子是柳七第二,东坡以为这第三人非石公子莫属。”石昶水望着苏公,笑道:“这第三人正是昶水。”苏公点点头,拱手笑道:“恭喜石公子身任主评。”石昶水急忙起身回礼,叹道:“羞煞昶水了。”苏公笑道:“石公子既为主评,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