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673章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673章

小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珏和萧乾顿时默然无语,他们并不傻,只是没有朝坏的那方面想而已。

    周赫煊继续说:“制定《五五宪草》的那些学者们,肯定也知道这个事实。但他们依旧选择这样做,无非是想从国党那里分权,打破常凯申的独裁统治。他们太急切了,也把目标定得太高了,以至于这份宪草失去了实际意义。若常凯申真的通过这部宪法,肯定闹出很多笑话,并且把现有的行政系统给搞乱。”

    马珏毕竟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法学博士,被周赫煊一番话点醒,立即想清楚许多问题。她说:“我打算写一篇相关论文。”

    “可别!”周赫煊连忙制止。

    “为什么?”马珏问。

    周赫煊苦笑道:“现在全国的进步人士都对《五五宪草》推崇无比,你若发表反对意见,必然千夫所指,成为独裁的帮凶、民主的罪人!”

    马珏瞬间哑口无言。

    周赫煊叹息道:“走吧,把行李放好,在小镇上到处走走散心,还是别考虑那些国家大事了。”

954【雨中】() 
    这个小镇离伦敦并不远,但却好似世外桃源,见不到丝毫战争的影子。

    镇外是一片一片的新耕土地,冬大麦刚刚种下,农民正在使用传统灌溉方式给水。周赫煊和马珏漫步在小镇边缘,抬眼望去尽是忙碌景象,这在一年前还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面临着和中国一样的问题战争期间粮食严重不足。

    早在1914年的时候,英国的殖民地面积比本土面积大111倍,大部分粮食都必须依靠殖民地提供。那时英国本土生产的粮食,只够养活36%的英国人,到处都是抛荒的土地。这种情况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二战初期英国本土耕地面积比一战时期又下降了45%。

    当英国的海岸线被德国飞机、潜艇封锁,尴尬局面就出现了,英国的粮食储备很难支撑到明年底。

    于是,英国政府开始奖励开荒,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这导致农牧民们纷纷改种粮食,甚至一些城镇居民都自发到郊外开荒,估计明年英国的粮食不足状况能够得到一定缓解。

    但自耕自足是肯定不够的,英国在二战后花了15年的时间发展农业,才终于扭转国内农业的衰败迹象,并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足足比美国晚了半个世纪。

    周赫煊指着镇外的新耕土地说:“被德国封锁海岸线的英国,许多情况甚至比中国更糟糕。英国本土的很多农牧民,甚至已经不知道怎么种粮食了,他们只会种棉花和养牛羊。如果德国能够实现海上全面封锁,不出一年,50%的英国人都要饿死。”

    “那么惨?”马珏非常惊讶。

    周赫煊笑道:“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德国还没有彻底封锁英国的能力。但这也足以让英国政府焦头烂额了,每个月都要被德国炸沉几艘运粮货轮。”

    马珏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周赫煊:“先生,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呃,我是说,也没见你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啊,居然连英国粮食生产状况都了解。”

    “这可以通过看报纸来推测。英国政府最近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农业的法案,农产品价格的增长远超其他商品,那些炒粮食的投机者全都赚大发了。仅从农产品的涨价速度来看,英国比中国涨得还夸张,至少中国在全面抗战的第一个半年还能勉强平稳粮价。”周赫煊随便解释了几句。

    “那我以后该多看看经济新闻。”马珏莞尔一笑。

    马珏少女时代的梦想是当作家,遵从父命在大学本科读了政治,到英国留学又拿到法学博士。按照父亲的本意,是中国的女性地位太低,希望马珏姐妹俩可以为争取女权做些事情。

    但马珏显然不适合做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国内的情况让她连律师也不想当,还不如一边做大学老师,一边跟在周赫煊身边长见识。

    受家庭环境影响,马珏身上有着独立知识女性的气质,但她骨子里还是个小女人,只想找个心爱的男人安稳度过一生。

    远处大片的山毛榉叶子金黄,有些还带着红色,与绿色的草地形成鲜明对比,明媚灿烂的阳光照下来,给人带来一种古典而含蓄的惊艳。马珏心情格外舒畅,忍不住赞叹道:“想不到英国也有这么美丽的景色。”

    “英国的自然风光,也就只剩下秋景能看了。”周赫煊笑着说。

    刚说完,太阳就被云层遮住,天空只剩下朵朵低沉的暗云。

    马珏咯咯笑道:“又要下雨了。”

    周赫煊说:“我们回去吧。”

    英国的秋天确实很漂亮,可惜秋雨也多,应该说一年四季的雨都多。

    两人快步返回小镇,没走几分钟就下起雨来。是那种刚好能打湿衣服的细雨,不如中国江南的细雨那么缠绵,但也恰到好处,雨中的景色好似一副色调偏冷的油画。

    周赫煊怕马珏被淋感冒,便脱下外套罩在她头上。

    “谢谢先生。”马珏甜甜一笑,下意识的把身体往周赫煊那边凑。

    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周赫煊揽住马珏的肩膀,漫步在细雨中欣赏田野风光。最难消受美人恩,马珏都是已经30岁的老姑娘了,周赫煊不想再耽误她的青春。

    两人就这样正式确定了关系,没有轰轰烈烈,一切尽在不言中。

    民国时候确实有许多爱情轰轰烈烈,但更多时候是直奔主题和润物无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钱钟书和杨绛。

    钱钟书第一次见到杨绛,是和表弟孙令衔前往清华女生宿舍,两人当时就互相看对眼。结果孙令衔对钱钟书说:“杨绛有男朋友了(指费孝通)。”又对杨绛说:“我表哥已经和叶家小姐订婚了。”

    钱钟书完全不信邪,悄悄写信约杨绛见面。

    这是两人第二次见面,之前根本没有聊过几句话,钱钟书开口就说:“我没有订婚。”

    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于是,两人就正式谈恋爱了……这恐怕能让无数单身狗看傻眼,似乎也太简单顺利了点。

    “叮铃铃!”

    一辆自行车飞驰而过,轮子甩起湿润的泥土,有些不小心溅到周赫煊裤子上。

    骑车的正是图灵,他头发乱糟糟的,满脸胡渣,衣服穿得也很随意。如果凑近了看,甚至能看到他指甲缝都是黑的,完全不像战时情报机构成员,反而更像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纯吊丝。

    图灵就住在小镇的旅馆里,每天骑车三英里去布莱切利园工作,下班后还偶尔帮旅店的酒吧打杂。除了上司和同事,没人知道图灵的真实身份,包括他的家人也不清楚。

    回到旅店,图灵把自行车靠在门口,进门对老板说:“布鲁克大叔,今天的生意怎么样?”

    老板笑道:“还是老样子,从伦敦来的人越走越多。”

    旅店的一楼是个小酒吧,准确地说是有个吧台。图灵随便洗了洗手,衣服也不换,就跑去吧台帮老板娘打杂,免费当起了酒保,回报是平时跟着老板一家吃饭。

    老板娘是个水桶腰大妈,她语重心长的劝道:“阿兰,你是个聪明帅气的小伙子,不能这样一直游手好闲,是该找份正经工作养活自己了。”

    “我正在找。”图灵笑道。

    此时的图灵刚加入英国黑室不久,还处于被传统密码破译专家鄙视的阶段。因为他只是个数学家,而且连德语都不会,按照老观念来看,他对破译德军密码没有丝毫帮助。

    “伙计,两杯苹果酒,暖暖身子。”周赫煊带着马珏来到吧台。

    图灵应道:“好的,请稍等。”

955【瞎扯淡】() 
    图灵把两杯苹果酒端上吧台,突然将目光锁定在周赫煊脸上,迟疑数秒问道:“周赫煊的猫?”

    周赫煊愣了愣,居然没能认出图灵。因为他面前这个年轻人形象太糟糕了,头发就跟烂鸟窝一样,胡子拉渣像个流浪汉,跟印象中图灵的照片判若两人。

    见周赫煊发愣,图灵微笑着伸手道:“你好,周先生,我叫阿兰·图灵,是一位数学家,同时也研究量子力学和逻辑学。我很喜欢你那个猫的实验,可惜没机会见到爱因斯坦先生。”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周赫煊好笑地跟对方握手,居然莫名其妙就遇到正主儿了。

    这是一位超级天才,3岁自己学会阅读,8岁就写出科学短文,中学时期荣获“国王数学金盾奖章”,19岁考入剑桥大学,毕业即成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23岁)。

    后世的人们把图灵封神,是因为他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就在周赫煊付酒钱的时候,图灵笑道:“这两杯酒我来请客。周先生,有兴趣聊聊吗?”

    “当然。”周赫煊点头说。

    图灵给自己也倒了杯酒,问道:“周先生,你《泰坦尼克号》的里,对未来科技做了大胆预言。你使用的‘puter’一词,究竟代表着什么机器?”

    周赫煊说:“一种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并且具有存储记忆功能的机器。”

    “它的原理是什么?”图灵问。

    周赫煊摊手道:“我并不是科学家,我只是个科幻家。”

    “好吧,”图灵有些失望,又问,“你读过我的那篇论文吗?《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

    周赫煊非常诚实地说:“虽然读不懂,但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哈哈哈。”图灵大笑。

    《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是一篇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图灵在这篇论文中,给“可计算性”下了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一种思想模型,理论上能够制造出具有超强运算能力的计算机。它被很多人誉为“阐明现代电脑原理的开山之作”,相当于为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图灵也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至于“puter”这个英文单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