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第4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想抓谁抓谁,名气再大也照抓不误。哪像我们,但凡有点名头的乱党都只能暗杀,完全不够威风。”
“所以委员长才派我们来学习,是该跟纳粹好好学。”
“队长,那姓周的好像跟我们顺路,要不要过去认识认识?”
“嘿嘿,认识个屁!人家是国际大学者,看不起我们这种大老粗。要是他哪天撞在我手里,一顿乱枪就打成筛子。”
“队长说得在理,这些搞学问的有个屁用,关键时候还要我们出力才行。”
“……”
蓝衣社刚刚建立时,还能锐意进取、热血报国,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独裁工具。
第一代领袖腾杰没有风光多久,就被抢班子夺权,蓝衣社从此迅速变质。第二代领袖贺衷寒只嚣张了九个月,再次被撸下来,因为蓝衣社成了湖南人的天下,老蒋对此极为不满。
此刻车站内那个丑男,正是蓝衣社第三代领袖康泽,此时的“别动队”队长,未来的“三青团”创立者。他如今在民国的地位,相当于纳粹“党卫军”首领,为老蒋的“剿匪”立下了泼天大功。
别说是周赫煊,就算是戴笠,都不被康泽放在眼里。
康泽认为自己是委员长的御林军统领,天子亲卫,远比锦衣卫头子戴笠更加威武霸气。
火车还没到站,反而先来了一队党卫军,领头者正是希特勒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现在只是私人秘书,还没升级为首席秘书。
康泽在中国干的事情,有点类似于纳粹党卫军,这次他们被派来德国学习,也一直都在跟党卫军打交道。
“党卫军来了,该不是给咱们送行的吧?”
“应该是。”
“咦,下车那个好像是希特勒的身边人。”
“那是希特勒的私人秘书,以前还给赫斯当过办公室主任。”
“赫斯是谁?”
“纳粹副元首。”
“还是李哥厉害,喝过洋墨水儿的就是不一样,把德国的领袖都认清楚了。”
“李哥,你快说哈嘛,这个私人秘书厉害不?”
“这个人如果放在中国,以前相当于汪兆铭的副手,现在相当于委员长的侍从室秘书。”
“啷个厉害呀!”
“还是我们队长厉害,连希特勒的秘书都要来亲自送行。”
“队长确实厉害。”
“……”
听着手下的议论声,康泽心中颇为得意,脸上不由露出一丝笑容。但这笑容很快就凝固了,当他准备上前握手时,只见希特勒的秘书径直来到周赫煊面前。
“嗨,希特勒!”马丁·鲍曼首先行了个纳粹抬手礼。
这口号不仅是遇到希特勒才喊,当希特勒的威望达到顶峰时,整个德国都会以此来做日常交流。
比如有人去商店买东西,见面就说:“嗨,希特勒!我买条裤子。”
老板必须回答:“嗨,希特勒!你穿多大型号的?”
周赫煊当然不能回复纳粹礼,只微笑道:“你好,有什么事吗?”
马丁·鲍曼取出一只盒子,双手呈上:“周先生,这是元首送您的礼物。”
“替我向总理阁下转达谢意。”周赫煊说。
马丁·鲍曼恭敬道:“我会的。”
周赫煊随手把盒子打开,蓝色丝绒上躺了一把鲁格P08手枪。枪柄采用极品的胡桃木制成,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还用金丝嵌了一个三眼神族的形象,神像胸前的红宝石有着明显的“卐”字标志。
马丁·鲍曼解释说:“周先生,枪柄图案是由元首亲手绘制的。”
“元首的艺术水准很高,佩服。”周赫煊由衷赞叹。
不吹不黑,比起艺术创造和鉴赏能力,希特勒确实甩了乾隆爷几个银河系。
康泽在旁边听得有些懵逼,低声问道:“小李,他们在说什么?”
小李是此行仅有的翻译官,颇为吃惊道:“希特勒派自己的秘书,送给周赫煊一把手枪,枪把子是希特勒亲手设计的。等等……那个秘书又说,希特勒再次向周赫煊发出邀请,挽留周赫煊担任元首私人顾问。”
“元首私人顾问?”康泽震惊不已,这是要当国师的节奏啊。
康泽此人看起来粗鲁野蛮,但绝对不是草包,而且还是个有文化的聪明人。蓝衣社前后的两个名字——“复兴社”和“三青团”,都是康泽取的,人家是黄埔三期的高材生呢。
“污~~~~~”
火车进站。
康泽立即给手下甩了个颜色,喝令道:“还不快去帮周先生搬行李!”
“啊?是!”
几个手下愣了愣,一窝蜂朝周赫煊冲去。
孙永振如临大敌,枪都掏出来了,护在周赫煊身前怒喝:“你们干什么?都退后!”
康泽打着哈哈走过去,用一口浓重的川音说:“哎呀,周先生你好,幸会,幸会。鄙人康泽,力行社(蓝衣社)别动队队长。”
“康泽!”
听到这个名字,程天放和王正廷脸色剧变,显然康泽的名头比戴笠更吓人。
程天放抢先过去握手:“康队长,你瞒得我好苦啊,都要走了才露真名。”
“低调,低调,嘿嘿。特务工作嘛,用化名习惯了。”康泽笑呵呵地说,凶狠的脸上透着一丝淳朴。
如今的蓝衣社分为三股力量,贺衷寒的湖南派掌管政治思想,康泽的西南派掌管武装力量,戴笠的浙江派掌管特务情报。三派互相制衡,谁都别想一家独大,这是老蒋刻意搞出来的平衡手段。
周赫煊当然不想得罪能跟戴笠叫板的特务头子,笑着握手道:“康队长你好。”
“嗨呀,周先生你太客气了,”康泽双手握住周赫煊不放,热情地说,“我对周先生可是久仰大名,一天不读周先生的书,我就睡不着瞌睡。”
周赫煊用四川话开玩笑道:“那你是把我的书当枕头用哦。”
“哈哈哈哈哈哈!幽默,周先生太幽默了!”康泽放声大笑,心里却想着如何回去跟老蒋禀报。
希特勒邀请周赫煊担任私人顾问,这消息可不简单,至少康泽认为非常重要。
714【又要发勋章】()
就在两个月前,中国和法国开通了空中航线,可以从广州飞到越南,再转机从越南飞到法国。
周赫煊当然不敢带着老婆坐洲际飞机,万一落下来就好玩了,还是老老实实的乘火车再转走海路吧。
一路上,康泽都在找机会套话,想要了解周赫煊和希特勒之间的具体情况。周赫煊各种糊弄打哈哈,只说自己跟希特勒谈得比较来,绝口不提什么三眼神族的事情。
康泽这家伙满手血腥,死在他命令下的无辜百姓以万为单位。若论残暴和血腥程度,戴笠给康泽提鞋都不配,枪毙他一百遍都死有余辜。
这种人,周赫煊一向敬而远之,连打交道的兴趣都没有。
当然也不能得罪,周赫煊尽量保持着距离,以写文章为理由,整天把自己关在船舱里不露面。
他们这趟坐的是快船,仅用三个星期就抵达上海。
上海的市面上一片萧条,拜白银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潮所致,整个长江中下游的轻工业都趋于崩溃,棉纺行业直接倒退回辛亥革命时期。就拿上海的棉纱业来说,市面上交易的超过八成是日货,只有“申新”等少数国产品牌能够存活。
原因很简单,白银危机导致银根不足,工厂资金链断裂,民族企业纷纷破产,日货趁机侵占中国市场。
而四大家族不但通过货币改革赚得盆满钵满,还利用行政命令大肆盘剥巨额利润。比如茶叶和渔业,政府强行要求统制运销,说白了就是以政治手段实现行业垄断。
商人们已经快被逼疯了,咱们前面讲到的茶叶大王唐季珊,直接拉着14家茶栈跳反,坚决抵制政府命令。各大渔业公司和普通渔民,也坚持自由营业,根本不理会政府的乱命。
上海的运输业也崩了,包括英美法等国的航运公司,生意那都是一落千丈。原因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另一方面则是华北走私太严重,华北那边几乎成了三不管地带。好多南方货物干脆沿铁路北运,然后走私出海,外来进口商品也基本走私到天津,然后再发往全国。
作为远东最繁荣的城市——上海,已经变得死气沉沉,工商、金融、地产全线崩溃。
老百姓的生活也愈发困难,在银元和法币日趋贬值的同时,人民的收入竟逐年下降。1932年的时候,上海丝厂工人的日薪是6角,1933年变成5角1分,1934年下降到3角8分,1935年勉强涨回了4角。
如今,上海已经在酝酿大罢工了,再不涨工资就要饿死啊。
正当周赫煊回国的时候,左翼文坛再起风波,出现“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之争。具体内容有点敏感,咱们不方便详细叙述,反正就是左翼文人自己吵起来了。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左联”在年初自动解散。
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号召摒弃政治立场一致对外。鲁迅和郭沫若认为,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作家,都应该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联合起来,不管原先是什么人,只要不愿当汉奸,就应团结到一条战线上。至于文学创作,写什么都好,最好与国防有关,不写直接与国防有关的人事也无妨。不过,应该互相批评,无产阶级保留批评的权力。
这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左联时期”结束,正式迈入“抗战文学”阶段。
周赫煊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只能以私人名义捐赠了10万元救国资金。
自从“一二九运动”之后,全国都掀起了抗日救亡浪潮,根本不理会南京政府“敦睦友邦”的号令。
各种民间抗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走上街头公开高喊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