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467章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467章

小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凡是那些名声在外,又筹款、捐款众多的慈善人士,都获得了中央或地方政府褒奖。只上海和南京两地,“采玉章”就一次性颁发了近10枚,简直跟批发大白菜一样。

    一切都表明,中央实在无力赈灾,只能仰仗民间力量。

    天津和北平的慈善统计也很快出炉,并在各大报纸上详细刊登。周赫煊以26万的年度捐款额高居榜首,国府派专员前往天津发奖,顺便还带来了常凯申、汪兆铭等人的题词。

    那简直就像是一场闹剧,天津街头的洪水还没完全散去,受表彰者就云集在天津市政府官邸,无数记者前来拍照报道。

    表彰大会结束后,天津市政府还安排了晚宴。介于老蒋提倡新生活,而且是灾害期间,餐桌上全是素菜,似乎一切都很正常。但周赫煊知道,那位中央特派官员此行赚得盆满钵满,光是受表彰的几位天津商人就送了不少钱,名曰“车马费”。

    由于周赫煊没给“车马费”,那位特派专员很不高兴,估计回南京后肯定要说他的坏话。

    晚宴周赫煊没有参加,直接带着勋章和领袖题词回家。

    刚一进家门,张乐怡就挽着周赫煊的手,喜滋滋地说:“快把勋章拿出来看看!”

    “没什么好看的,自己拆开吧。”周赫煊无所谓道。

    “我要看,我要看!”

    小灵均蹦蹦跳跳地抢勋章盒子,小维烈听到动静也围了过来。

    张乐怡打开盒子一看,顿时惊道:“这勋章好大个啊!”

    确实好大个,“采玉章”是南京国民政府颁发的所有勋章、奖章当中,体积最大的一种。

    这玩意儿是去年底开始颁行的,“采玉”取意《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也有说老蒋的母亲叫王采玉,“采玉章”是为了纪念母亲而取名。

    最初的时候,“采玉章”不分等级,只颁发给国家元首(包括外国元首),中国只有老蒋和林森有资格佩戴,就连汪兆铭都没份儿。

    现在中央政府为了表彰慈善,居然专门给“采玉章”分等级。一等章颁给国家元首,二等章和三等章颁给民间做出杰出贡献者。

    包括杜月笙在内,所有人这次得到的都是三等章,唯独周赫煊获得了一个二等章,估计是老蒋特别授意的。

    “配有绶带的勋章,这级别可高了。”廖雅泉惊讶地说。

    一般勋章,直接挂在胸口即可。“采玉章”无疑属于最顶级的勋章,配有专门绶带,必须在穿礼服时佩戴,穿常服佩戴是不符合规矩的。

    周赫煊带着嘲讽的语气说:“老蒋这回把面子做足了,顶级勋章都批量赠送。你们看勋章中间的国徽,是上等和田玉制作的,寓意‘国家至上,君子如玉’。”

    这玩意儿带出去肯定拉风,一个“采玉章”,足有两三个普通勋章那么大,而且很重,完全可以用来当武器砸人。

    巴掌大的勋章,就问你见没见过!

673【准备搬家】()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抵制何梅协定!”

    “”

    天津街头,上百个学生、工人和群众组成的游行队伍,正踏着洪水退去后的淤泥愤怒前进。

    一些军警紧张地守在路旁,新上任的天津市长程克,飞快赶来组织,他举着铁皮喇叭大喊道:“同学们,同胞们,我是天津市长程克,大家请听我说一句!所谓的何梅协定,纯属子虚乌有之谣言,希望大家不要道听途说。中央政府是不会放弃华北的,蒋委员长也不可能置华北同胞于不顾”

    周赫煊一家刚刚逛完百货公司回来,小维烈趴在车窗上看热闹,好奇地问:“爸爸,那边好多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进行爱国游行。”周赫煊说。

    小灵均又开始打破砂锅问到底了:“什么是爱国游行啊?”

    周赫煊解释道:“爱国就是热爱祖国,国家有危难了,大家就要一起游行救国。”

    小灵均拍手道:“热爱祖国我知道,在学校里,老师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爸爸,我也要去爱国游行。”小维烈转身看着老爸,态度无比认真。

    周赫煊把儿子抱着放到腿上坐好,耐心地说:“爱国不一定要游行。你们现在是学生,努力学习就是爱国。等你们长大了,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这也是爱国。”

    小灵均炫耀般地说:“爸爸,我也很爱国呢。上次学校组织捐钱买飞机,我在班上捐得最多,把零花钱都捐了。老师和校长都夸我爱国,还给我发了奖状。”

    “我也捐了,我也有奖状!”小维烈不甘落后。

    “对对对,你们都爱国,都是好孩子,”张乐怡慈爱地摸着儿子的脑袋,担忧道,“煊哥,这何梅协定一签,北平和天津都不安全了,我们是不是该早做打算?”

    周赫煊摇头道:“何梅协定是假的。”

    “假的?”坐前排副驾驶位的崔慧茀惊讶道,“天津都传遍了,现在报纸上都在议论,怎么可能是假的?”

    周赫煊脸色露出难看的笑容:“这种秘密卖国协定,南京政府恨不得藏着掖着,怎么可能轻易就泄露消息?现在关于何梅协定的内容,都是日本人故意发出来的。”

    “那就是没签何梅协定啰?”崔慧茀道。

    周赫煊摇头说:“签与不签都一样,何梅协定虽然是假的,但它的内容是真的。乐怡说得对,我们该早作打算了,最迟明年就得离开天津,这里不是久留之地。”

    从今年初开始,日本就不断在华北制造事端,甚至想策划华北五省独立,仿效“伪满洲国”而扶植起来一个“伪华北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方面甚至杀了两个汉奸。那两个汉奸叫胡恩博和白逾桓,分别是国权、振报两份报纸的社长,专门鼓吹宣传卖国言论。

    日本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策划杀死二人,然后宣称是蓝衣社干的,逼迫南京政府进一步放弃华北主权,甚至要求国党撤掉北平和天津的党部,并勒令中央军和东北军撤出河北。

    何应钦当然不敢答应,这种事如果做出来,他立即就要变成声名狼藉的大汉奸。由于何应钦拒不签字,酒井隆当场大发脾气,甚至脱裤子在谈判的院子里撒尿,彻彻底底的藐视中国。

    何应钦被逼得没办法,只能请示常凯申。老蒋也没啥好办法,只能再次使用“拖”字诀,让何应钦先口头答应下来,撤军方面则玩起了文字游戏,大概意思是中国同意撤军,然后给各部队的命令是“退守自酌”,其实就是让军队耐在华北不走。

    何应钦得到老蒋授意后,立即跟日本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并表示对日本“所提各事均承诺之”。日本人并不满足于这种空头支票,硬逼着何应钦把口头承诺换成外交文件。

    何应钦只得交给日本人相关复函,但上面没有盖章签字,按理说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日本拿着何应钦的这些复函,立即开始宣传起来,并声称中日双方已经签署“华北协定”,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几个月后的“一二九”运动,就是为了抵制何梅协定、反对华北自治而掀起的。

    至于何应钦,那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都是屎了。更何况,他确实做出了口头承诺,南京政府也实际上做出了一系列卖国行径。

    所以周赫煊才说,何梅协定虽是假的,但它的内容却是真的——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真的。

    如今华北的局势极其复杂,南京政府、宋哲元和日本人都在争,三方面时而互相配合、时而互相拆台。再加上张学良的东北军摇摆不定,简直就是一团乱麻,理都理不清。

    回到家中,崔慧茀立即监督小灵均和小维烈练习书法,周赫煊则逗弄着其他三个儿女,跟张乐怡她们商量搬家的事情。

    周赫煊说:“我已经给岳父拍了电报,让他在重庆置一栋公馆。等到房子修好,我们全家就可以搬过去。至于天津的产业,现在就可以慢慢脱手了。”

    “搬去重庆?那可远得很啊。”婉容惊讶道。

    “重庆安全。”周赫煊说。

    廖雅泉希望越远越好,最好能不再跟日本有牵扯,她抱着儿子建议道:“不如直接去美国吧。”

    “现在还不急。”周赫煊笑道。

    张乐怡说:“那我现在就做准备,广播电台需要卖掉吗?”

    “不卖,把机器设备都运到重庆。愿意跟过去的员工,我们可以提供一路上的费用,并负责给他们在重庆租房子,”周赫煊想了想说,“等我这次从英国回来就搬家。”

    “你又要走啊!”张乐怡不满道。

    周赫煊苦笑:“已经说好了,不去不行。”

    就在此时,佣人进来禀报:“先生,于小姐来了。”

    “让她进来。”周赫煊说。

    于珮琛很快来到屋内,她朝周赫煊眨眨眼,周赫煊立即带她去书房密谈。

    于珮琛拉好窗帘,又朝过道里看了看,才关门说:“南先生这趟回天津有人跟着,好像是暴露身份了。他让我转告你,他需要换个身份暂时潜伏,半年内都不会再跟你联络。至于非攻杂志复刊,他说最好也别在天津,这里情况太复杂。”

    南汉宸作为非攻杂志的主编,在杂志被封禁后,就跑到上海从事秘密工作。在周赫煊返回天津时,南汉宸也回来了,但他根本不敢现身,只能改头换面使用新的身份。

    至于吉鸿昌,虽然周赫煊多方提醒,但还是在去年底慷慨就义,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绝命诗。

    吉鸿昌只顾着躲避国党特务,结果却被租界的法国佬逮捕,并移交给天津公安局,然后押至北平陆军监狱,惨遭杀害。

    周赫煊对此很无奈,因为吉鸿昌太高调了,不但公开承认自己加入共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