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对,没有关系,”何阿英假模假样的扇自己两耳光,赔笑道,“你看我这张嘴,尽说些糊涂话。周先生是大学问家,哪里会做这种事情?”
阮玲玉坐在旁边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周赫煊,心里又敬又怕。让她焦头烂额的张达民,被周赫煊几句话就送进监狱,在她看来实在太恐怖了。
“阿阮,你陪周先生先坐坐,我该去煮饭烧菜了,”何阿英朝女儿挤眉弄眼,又对周赫煊说,“周先生,晚饭就在家里吃吧,也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委屈你了。”
“无妨。”周赫煊笑道。
等何阿英离开客厅后,场面突然安静下来。阮玲玉不太喜欢说话,属于比较闷的性格,被人欺负了也都选择逆来顺受不吭声。
周赫煊顺口问:“最近在拍戏吗?”
“嗯,”阮玲玉点头应道,“正在拍一部短片,名字叫《自杀合同》,是华北电影公司和大中华百合公司合拍的。”
周赫煊又问:“华北公司和大中华公司快合并了吧?”
“好像下个月合并,”阮玲玉说,“一起合并的还有民新公司和上海影戏公司,等《自杀合同》拍完,新公司联华影业就要开张。”
周赫煊笑道:“等联华影业成立,你就要荣升台柱子了。”
“哪有,”阮玲玉不好意思道,“真正的台柱子是金焰,听说罗老板花了5000元签字费从明星公司挖他。”
金焰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影帝,被誉为“民国电影皇帝”。事实上他并非纯粹的中国人,而是朝鲜人,父亲被日本特务毒死后加入中国国籍,30年代出演了大量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进步电影,后来还一度被列入国党的通缉名单。
周赫煊拿出《神女》的剧本,对阮玲玉说:“你把这个交给罗明佑,就说我会亲自负责这部电影,请他挑一位合适的导演。”
“周先生怎么不亲自把剧本递给罗老板?”阮玲玉问。
“我明天就要离开上海了,”周赫煊无奈地笑道,“罗明佑是个爱玩的少爷,合并组建的新公司下个月张开,他如今人却在香港。说是要跟董事长汇报进度,我看啦,估计又到哪里旅游去了,我根本找不到人。”
“那好吧,剧本就放在我这里。”阮玲玉小心地收好。
用过晚餐,何阿英还想留周赫煊过夜,不停地朝女儿使眼色。在周赫煊拒绝后,她又让女儿出去陪周赫煊走走,说是一起逛上海滩的夜景。
阮玲玉熬不过母亲,只得答应,但出门以后很快就回来了。
“你怎么没去周公馆?”何阿英诧异道。
“妈,周先生不是那种人,你想歪了,”阮玲玉道,“他对我特别规矩,没有动手动脚的,只是把我当朋友而已。”
何阿英无语道:“我的傻女儿哟!他要是对你没想法,会好像帮忙把张达民送进监狱?我跟你说啊,周先生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几句话就弄得张达民翻不了身。你只要傍上了他,今后上海滩都没人敢欺负你。你听我的,明天一定要把他约出来,然后趁机去周公馆过夜,先把关系给定下来。”
阮玲玉无奈地说:“妈,周先生明天就离开上海,你了这条心吧。”
何阿英顿时郁闷道:“你真是够笨的,我懒得跟你再废话!”
阮玲玉回到自己卧室,无聊的翻开《神女》剧本。她以前看过小说原著,此刻再读,却发现小说和剧本相差万里,只截取了其中一段故事。
剧本的故事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加煽情感人,其中许多剧情都让阮玲玉感同身受,有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等把完整剧本看完,阮玲玉发现泪珠已经滑落到脸颊,她不由想起周赫煊来。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故事,不仅富有同情心,而且还才华横溢,但就是这个人,却做局设套把张达民丢进监狱,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他呢?
阮玲玉发现自己看不透周赫煊,那是个像谜一样的男人。
谜一样的周先生,如今正在前往山东的路上,他又要去做政治掮客了,顺便再从常凯申那里弄点好处。
387【奉军入关】()
(历史不能改变,所以只能修改本书的大纲,前面消失的几章,大家就权当没看到。)
民国十九年九月九日九时九分,取“九五至尊”之意,阎锡山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就任“国民政府主席”。他还给张学良安排了一个副主席的职务,希望张学良能够早日赴北平就任。
这个新政府毫无新气象,因为派系权利矛盾,以及资金不足的问题,具体事务各种拖沓推诿。而山东和河南的战事又隐隐有崩溃的迹象,搞得就像当初张作霖在北平组建军政府一样,成了最后的疯狂。
周赫煊是9月12日回天津的,只在家休息了一天,就有人前来拜访。
来者叫赵丕廉,已经快满50岁了,阎锡山的高级幕僚。晚清时参加过同盟会,办过工厂、开过报社、也搞过出版社,后来在山西主管教育事业。
山西的义务教育搞得那么好,跟赵丕廉的努力分不开。他开办的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几乎成为山西地下党的活动基地,赵丕廉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阎锡山如今的头号谋士叫赵戴文,本来主管山西民政,前两年还当上南京政府内政部长。
赵丕廉相当于阎锡山手下的第四号谋士,但不管是赵戴文还是赵丕廉,亦或是第三号谋士南桂馨,全部都是反对阎锡山开战的。他们苦苦劝谏过,但阎锡山不听,只得老实回来辅佐阎锡山“造反”——其中南桂馨投靠了南京政府。
这些人都属于阎锡山的老牌谋士,北伐胜利后阎锡山又大量启用新人,把不听话的老人都踢开或者闲置。阎锡山对地盘和军队的控制力更强了,但手底下的派系势力也变得更加复杂,新人跟老人争权争得厉害。南桂馨之所以投靠南京政府,其实主要原因就是被新人逼走的。
阎锡山自己内部的派系都斗得厉害,再加上冯玉祥、李宗仁、汪兆铭的人,这刚刚成立的北平新政府实在够呛,抢夺高官职位都快抢出狗脑子了。
“芷青先生,久仰久仰!”周赫煊没说客套话,他是真的久仰,能在民国把一省小学的入学率提高至70%以上,赵丕廉堪称难得的教育家了。
赵丕廉外形清瘦,锃亮的大光头,口鼻之间留着一撮胡子,跟后世四川的散打评书李伯清长得有八分神似。他笑着抱拳说:“周先生,我也是久仰啊。你捐资助学的义举,我在山西都有所耳闻。”
两人互相吹捧几句,周赫煊问道:“不知先生大驾光临,所为何事?”
赵丕廉喝了一口茶水,正色道:“如今北平国民政府初建,我负责教育相关事务。周先生你是著名的教育家,可愿出山相助?教育部副部长和北大校长职务虚位以待。”
好吧,北大的校长又泡汤了。
常凯申答应派蒋梦麟到北大做校长,可北平此时被反蒋联军占据,根本不认蒋梦麟这个“伪校长”。可怜北大师生,继续过着没有校长,没有财政拨款的日子。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北大的顽强和凝聚力,数年如一日的没钱没校长,学校居然还能照常招生、照常上课,换成其他大学早特么完蛋了。
周赫煊没有拒绝,也没有接受这一聘任,而是笑问:“芷青先生,你觉得北平国民政府还能撑多久?”
赵丕廉义正言辞地说:“常凯申倒行逆施,民心尽丧,北平政府肯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周赫煊笑道:“好像芷青先生也是反对打仗的吧?”
“呃……”赵丕廉顿时语塞,他本就不是善于言辞的人,让他做实事可以,做说客就够呛了。
周赫煊反过来招揽赵丕廉,说道:“芷青先生,等中原大战结束,不如你来做‘希望教育基金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吧。你在山西搞的那套义务教育,完全可以换个形式推广到全国。”
赵丕廉苦笑连连:“罢了罢了,我是来请你当教育部副部长的,你反倒劝我给希望教育基金会做事,看来是没法说服你了。周先生,告辞!”
“慢走,”周赫煊把赵丕廉送出三乐堂,郑重道,“芷青先生,等阎主席战败后,你做为他的重要谋士,多半是没有好去处的。希望教育基金会随时恭候大驾!”
“再说吧。”赵丕廉无奈的挥挥手。他这趟来天津,并非专门为了请周赫煊出山,同时还要向天津的诸多寓公发出邀请。
可惜,如今反蒋联军的形势急转直下,原本答应出任北平政府要职的寓公们,现在都一个个闭门谢客了,很少有人愿意跑出来蹚浑水。
九月九日的九天以后,张学良在阎锡山的“九五至尊”之上又加了个九,突然通电全国,率领东北军大举入关。
阎锡山还真的只有跑路的份,张学良通电入关时,他正在石家庄指挥作战。接到电报以后,阎锡山来回踱步兜圈子,边走边说:“完啦,完啦!咋个办呢,咋个办呢?”
阎锡山吓得惊慌失措,是因为晋军主要兵力都布置在河南、山东,直隶地区异常空虚。东北军入关以后,一路上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18日通电,19日入关,21日占领天津,23日占领北平,半个月内占领整个华北。
前线的西北军早就军心不稳,听到东北军入关消息,立即就有超过10万人的军队倒戈,主将全都被常凯申用大把银子给收买了。
阎锡山连忙通电全国,宣布辞去新政府的主席职务,他还想继续回去做他的山西王。汪兆铭也匆匆逃离北平,还通电表示自己的无奈:现在奉天已经诉诸武力,我们只有撤离北平了。
东北军和中央军还在南北夹击反蒋联军,张学良却有空跑来找周赫煊闲聊,他见面就哈哈大笑:“明诚,你的计谋大妙,堪称当代诸葛亮!”
张学良能不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