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赫煊都还没开讲,学生便已经兴奋起来,只听“文明起源、文明衰落、国家和宗教”这些大标题,就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第259章 258【非主流课程】()
汤因比毕竟是英国人,他跟大多数欧美历史学家一样,都是以西方世界为中心展开学术研究。
原版《历史研究》以英国为起点,逐渐扩大到欧美,最后推及全世界。而且在论述古印度和古中国时,汤因比是有成见和偏见的,思维的局限性也不小。
比如,汤因比强行把欧洲的大统一宗教那套理论,生搬硬套挪置在古中国身上。他的原话是:古代中国社会也是通过一个教会,即大乘佛教才成为今天远东社会的亲体社会。
这就有点扯淡了,包括汤因比对中国先秦思想的一些论述,也表现得似是而非。
周赫煊必须进行修改,在原著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删改增添部分自己的思想理念。
周赫煊在黑板上写下汤因比的名字,开始讲述道:“英国有位历史学家叫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他以前是《曼彻斯特卫报》记者,后来转行研究历史。1925年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国际史教授,并担任伦敦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的研究部主任。他去年发表了几篇论文,讲的是世界各大文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研究领域和术语的定义。这些论文对我启发很大,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就是基于汤因比教授所提出的理论……”
“当我们接触到文明社会,就会产生一种疑问,文明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它又是如何产生的?汤因比教授把有史以来的文明,大体上归纳为21个社会。在我看来,这21个文明社会可以分为两类,其中14个文明是另外7个文明的子体,那7个母体文明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的。是哪七个母体文明呢?它们分别是古埃及、苏美尔(两河文明)、米诺斯(古希腊之前的青铜文明)、古中国、玛雅、安第斯(南美古文明)和古印度……”
在座的大部分属于历史系高材生,当周赫煊讲到这里,立即有人举手道:“老师,不是四大文明古国吗?怎么到你这里就成为七大文明了?古希腊在哪里呢?”
周赫煊笑道:“米诺斯文明,就是古希腊的前置文明,我们接下来会将两者一起探讨。”
又有学生问:“老师,安第斯是什么文明?”
“南美自生自长的古文明。”周赫煊解释道。
不愧都是些高材生啊,立即就有学生举手道:“老师,可现代史学界一致认为,美洲古文明起源于中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方。玛雅文明传播到南美洲后,才在安第斯引发了几次印第安文明的兴起。按照你刚才的理论,安第斯文明应该算玛雅文明的子体吧?”
周赫煊笑道:“你说的是七八年前的考古史学观点,而今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南美古文明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我们从地理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安第斯与中美洲有着天然隔绝,古代社会很难进行长距离传播。而且,从南美的一些考古遗迹中可以发现,南美与中美洲的古文明,早期艺术风格差别很大。”
学生问:“这是西方史学界的新观点吗?”
周赫煊笑着摇头说:“不,是我的新观点。”
此言一出,教室里瞬间哗然。
周赫煊居然在跟他们讲新观点,一种不被当今史学界承认的新观点。
“你们有兴趣,又有机会出国的话,可以尝试做一下相关研究,说不定可以证明我的观点。”周赫煊笑道。如今史学家和考古学界对南美文明的研究,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只要坚定决心去做实地考察,很容易就能出成绩。
周赫煊接着往下讲:“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它们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制度,因为制度是人和人之间表示个人关系的手段,在所有的社会类型里都有。社会分工也不是根本区别,因为原始社会也有酋长、巫师、工匠等分工。在我看来,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模仿的方向。原始社会,模仿的对象是老一辈,是已经死去的祖先,传统占据最强势的地位。而在文明社会,人们模仿的是富有创造精神和成功的人物,社会沿着一条变化和生长的道路前进……”
随着周赫煊越讲越深入,台下的好些学生已经脑袋发晕了。
因为周赫煊讲课的内容,并非线性历史,也并非常规的历史研究,而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历史和人类文明。
有些学生脑子犯迷糊,听得昏昏欲睡;有些学生则两眼发光,听得精神奕奕。
这是一堂非主流的历史课,跟当下历史学界的任何研究都不同,它就像一道闪电从漆黑的夜空劈出。
“好了,差不多快要下课了,”周赫煊最后笑道,“听不懂不要紧,反正这是选修课,你们就当我在胡说八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回去慢慢思考,说不定对你们的学术研究有所启发。”
下课之后,周赫煊直接走人。
却有几个学生将他围住,其中一人说:“周先生,能借你的讲义抄下吗?刚才听课时,有很多内容记不清了。”
“可以,下次上课时再还我,”周赫煊把讲义递过去,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学生答道:“我叫吴金鼎,山东人。”
周赫煊:“……”
靠,怎么随便一问都是牛逼人物啊。
吴金鼎,中国“龙山文化”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最恐怖的是,吴金鼎此时虽然还在清华读书,却已经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龙山文化进行考察研究了。
吴金鼎说道:“周先生,我今年4月份路过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一处遗址,在那里发现了许多黑陶器。陶器色泽乌黑、表面光滑,样式极为精美,我觉得应该是史前遗物,但它又跟已知的仰韶文化有所不同。”
周赫煊随口说道:“或许它跟仰韶文化一样,是中国古文明的又一源头。”
“我也是这么想的,”吴金鼎激动道,“我的导师李济先生,正在向学校申请考古经费,只要经费批准下来,就可以进行大规模发掘工作。”
“祝你们好运!”周赫煊笑道。
龙山文化啊,那可是中国考古界石破天惊的发现,周赫煊也算是见证历史了。
第260章 259【恼骚】()
周赫煊走出教室,居然迎头碰上清华校长罗家伦。
罗家伦笑呵呵地跟他握手道:“周先生,我站在外边听你讲了半个小时,讲得真好,我这次请对人了。”
“原来罗校长是来检验我教学水平的。”周赫煊开玩笑道。
罗家伦的话并非恭维,他本人就是学历史和哲学出身的,如今还兼着清华历史系主任。同时,罗家伦游历欧美多国,辅修文学、教育、民族地理学、人类学等等。
周赫煊刚才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估计罗家伦比那些学生听得还更明白。
罗家伦笑道:“从哲学的角度来阐述人类文明史,周先生的学术见解令人叹为观止啊。其中涉及的知识门类之多,令我这个学历史、哲学和人类学的深感汗颜。”
周赫煊随口提道:“刚才有个叫吴金鼎的学生,说他在山东发现了史前遗迹,正在申请考古发掘经费。我觉得这个活动可以支持,说不定就是个大发现。”
罗家伦想了想说:“我会认真考虑的。”
历史上,罗家伦一直没批这笔考古经费,拖了两三年,最后还是中央研究院与山东教育厅联合进行考古发掘的。
那可是龙山文化啊!
后世通过dna研究比对,发现龙山文化的远古居民,其y染色体与现代汉族的主题部分完全一致。单从y染色体o3来看,中国各地汉族人类中,至少有60%—70%来自龙山文化。
也即是说,大部分现代汉族人,其实就是远古龙山文化的直系后代,5000多年来一直没有变过。
龙山文化的庙宇和器物中,有大量的花朵图案(主要是玫瑰花),被考古学家们猜测为跟“华(通花)”部落有关,很可能就是华夏文明中的“华”。后续的各种考古发现表明,龙山文化跟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有关联。
这种能揭示中华文明源头的考古发掘,当然是越早进行越好。章丘龙山镇那边的遗迹,许多已经处于露天状态,说不定就有当地农民把远古黑陶器物搬回家做腌菜缸。随便打坏一个,都是难以接受的损失啊。
周赫煊说道:“罗校长,我真的希望能够早日发掘遗迹。因为从吴金鼎同学的描述来看,那边很可能就是远古遗迹,说不定还是咱们中华文明的源头。”
“这个嘛,”罗家伦为难道,“山东现如今还很乱,土匪遍地,军阀也没有剿清,现在过去考古恐怕会有危险。”
“无妨,”周赫煊说,“我可以帮忙联系山东省政府,由清华和山东双方一起进行发掘,你看如何?”
罗家伦头疼无比,他想不通周赫煊为毛这么在意考古,敷衍说:“我再想想。”
“有什么好想的?”周赫煊假装生气,“罗校长要是不同意,那我这个教授也不干了。”
罗家伦狂汗,反正清华贼有钱,也不缺那几个。他想了想终于点头道:“行吧,我先拨3000元考古经费。如果有重大发现,我到时再追加款项。”
“那就说定了!”周赫煊高兴起来。
籍时如果有空的话,周赫煊也可以去考古现场转转,亲眼见证龙山遗址的发掘,想想都有些小兴奋。
事不迟疑,周赫煊当即拖着罗家伦去找李济,张口就说:“李教授,罗校长答应拨款,去发掘章丘龙山镇的遗址了!”
“真的,那可好。”李济颇为高兴。
当然,李济此时完全没有预料到,等待他的将会是多么伟大的考古发现。
周赫煊初次来到清华时,结识了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