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北宋京华 >

第31章

北宋京华-第31章

小说: 北宋京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洌钡剿肟沤忠瓶

    “车辆的数目不对!”齐晟出去了老远,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据孟裳所说,车队里有五辆马车,一共有十八个学生,和七位车夫,以及他自己。学生们挤在三辆马车上,而孟裳则单独坐在一辆车上。那么问题来了,多余的那辆马车是干什么的?还有,明明只有五辆马车,为何会有七位车夫?东京城离嵩阳书院并不算远,用不着替换的。

    齐晟越想越不对劲,右手握着腰间的刀柄就要往回拐。可还没走两步,看着眼前黑乎乎的街道,便停住了脚步。

    自己仅仅只是一个无品的小吏,还是因为在府衙里得罪了班头才被打发到这里来调查“公干”的。案件都发生了几个月的,又能找到什么线索?而且孟裳是教书先生,有事到嵩阳书院去,带一车子的书想必也很正常。更何况即便是有问题,也八成和自己调查的案子无关,自己何必去另蹚一坛浑水呢?

    想到这里,齐晟轻笑一声,又转回身来,朝着自己的住所走去。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收藏哦~~~~~~~

    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第四十四章 坠崖() 
吃完晚饭,柳邕和柳洵、王寀、周荣、杨章、周炳几人分到了一个房间,作为大户的柳邕很是大方的递给客栈伙计一把铜钱,让他打上几桶热水来洗澡。

    “哎呀,浑身真难受。”杨章泡在水桶子里难受的叫唤着。“这马车颠的我都快散架了。”

    这年头,无论路修的再平整,几乎没有丝毫减震手段的马车从上走过都会产生不小的颠簸感。一时半会或许并无大碍,但倘若要是在车子里坐上一整天,亦或者更久,一般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知足吧你,咱们几个还有大户请客泡澡,隔壁几个还指不定难受成什么样子呢。”周炳伸出手拍了一下一旁的杨章说道。

    “话说,邕哥儿你啥时候变成狗大户了?那天见你给那条瘸腿黄毛狗买肉包子的时候就发现了。”杨章没躲过周炳的巴掌,吃痛的揉了揉被拍着的后脑勺,然后转移话题说道。

    “你不知道的事多着了。还有,再说一遍,肉包是有名字的!”柳邕白了一眼杨章,不快的说道。

    “瞧瞧这名字,取得真是有才。”杨章从澡盆的一端划拉到了另一端靠近柳邕的地方,趴在桶沿上八卦的说道:“还有前天那个女娃娃,叫什么来着?媛娘是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说你,泡个澡废话那么多干啥?没占着嘴吗?”柳邕正担心着媛娘的事情,生怕自己哪会不注意就被“被蒸发”了,自然不想说这些,于是不耐烦的说道。

    “哎,你这句说的对了,泡澡还真是不占嘴”

    事实证明,嘴贫的人一般下场都不大好,不待杨章说完,便被突然站起来的柳邕按到了澡盆子里。其他几个人也很快参战,自然是和柳邕一势,杨章没多会便弃械投降,不得不承担了给大家洗云袜的“重任”。

    第二天依旧是一大早,学生们便被孟半仙叫了起来。每人简单的喝了碗豆沫吃了些油饼,便充作早餐。

    “你说这孟半仙都快七十了,怎么就跟没事人似得?”王寀看着马车旁不停的指挥着马夫和伙计搬运东西的孟半仙,纳闷的说道。

    “谁知道呢?也许是和潞国公一样‘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恰好即止’吧。”年纪最大的周荣耸了耸肩说道。

    潞国公文彦博可谓是皇宋有名的长寿人物,从真宗朝一直活到了哲宗朝,足足六代皇帝。倘若能再多活三两年的话,那就是七位了。

    元丰末年的时候,潞国公致仕要回洛阳,临行前神宗曾问他为何年逾八十却仍然康健,文彦博就回答了刚才周荣说的那句话。

    不过拿孟半仙和比潞国公文彦博相比,显然很不恰当,似乎除了第三句“不敢做过当事”之外,就没有一条符合的罢。

    几人相视一笑,爬上了马车。

    辰时,车队准时的晃晃悠悠的出发了。

    第二日的行程,便不再向第一日那么顺利了。过了密县县城,再往西走,便是山区。

    八月的京畿一带,仍然是雨水不断,前几日便刚下过一场大雨。车队行至中午,便又遇上一场不小的雨来,山区的道路因此变得湿滑。

    “小心些!”车队的马夫们相互提醒着,这是一段陡峭的转弯路,道路两旁一边是高耸的山壁,另一边则是陡峭的悬崖。

    “脑袋缩回去!”柳邕在车子里闷得难受,便将脑袋探出窗外,想看个究竟。第一眼便瞄见了半丈远外的悬崖,足足有几十丈深。一块不大的岩石被雨水从崖壁上打落下来,顺着悬崖笔直的掉了下去,很快便没了踪影。恐高的柳邕瞬间觉得身子发虚了起来,不待他多想,便被身后紧跟的另一辆马车上的车夫看见,大声吼道。

    柳邕连忙缩了回去,坐在车厢里平复着自己的心情。一时间,整个世界里就只剩下雨落地面的声音,以及马蹄踏过积水的水坑和车轮碾压过的声音了。

    连续转过了十多个弯之后,车队终于驶过了这段危险的路段。但是不久,随着一声叫喊,车队停了下来。

    “发生什么事了?”车厢里的学生们好奇的问道。然后探出头向外面看去。

    只见孟半仙阴沉着脸,淋着大雨从他的马车上跳了下来,和几个车夫比划着说着什么。

    “好像是有车坠崖了!”

    耳朵比较好使的杨章爆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声音。

    “啊?坠崖了?是哪一辆车?”

    车厢里的学生们连忙问道。

    “不会是孟半仙那辆车坠崖了吧。”王寀好奇的嘟囔道。

    “笨蛋,没看见孟半仙就在那站着吗?坠崖的话应该在底下了。”杨章鄙视的回了一句,然后又侧起耳朵听了起来。

    “应该是最后那辆空车。”杨章冲着一旁焦急的等待消息的小伙伴们说道。

    “那辆车?那辆车上有啥?”

    王寀忍不住的问道。

    “鬼知道。”回话的是柳邕。

    学生们占了三辆马车,孟半仙占了一辆,最后那辆马车谁都不知道放着些什么。

    “也许是孟半仙给书院带的礼物?”车厢里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柳洵说话了,每次柳洵的爹娘带他去亲戚家串门,总会带上些礼物的,故而天真的说道。

    “拉倒吧,孟半仙不找别人收礼就算好了,还送礼?”杨章摆了摆手轻蔑的笑了笑说道。

    “也许是孟半仙的书。”周炳想了想,点头道。

    作为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藏书自然很是丰厚。同时也是全国有名的几大书籍出版商之一。

    以治学为本的嵩阳书院自然不会嫌自己收录的书多,故而有一项规定:倘若谁能带来一些嵩阳书院未曾收录的书籍亦或者散轶的文章,供嵩阳书院抄录,便可选取书院印制的同等价值的书籍作为回报。

    故而,每年都有很多读书人带着自家的珍藏,前往嵩阳书院交换。久而久之,嵩阳书院收录的书籍文章越来越多,前来交换的人也越来越多,嵩阳书院的书库收藏也越来越完善。但相应的,能够用作交换书籍则越来越少。有时即便是拉上一车子的书,也只能撞撞运气,能够换上一本两本而已。

    所以周炳才会如此说道。

    “那孟半仙可是心疼坏了”

第四十五章 杨时() 
登封县境内曾经建有夏都阳城,到前朝武周时期女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故改名为登封。

    自皇宋开国以来,登封县被划归京西北路西京河南府(洛阳),为畿县,在西京东南一百三十里处。有二乡及颍阳、曲河、费庄三镇。境内有名山胜水,曰:嵩山、太室山、箕山、阳城山、颍泉。

    登封县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东接西辅郑州,南连汝州和颍昌府,西邻西京河南府,北边则是孟州,处于五州交界之地,虽然境内嵩山巍峨,但依旧是商旅往来频繁。

    黄昏的时候,赶了两天路的孟裳和他的学生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坐落于嵩山之阳峻极峰下,在登封县城西北十余里处。学生们从马车里钻了出来,都忍不住朝那高耸至天际的大山望去。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古人诚不欺我也!”周荣文绉绉的感慨道。

    “范相公说过的‘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自然不会差的。”周炳往前走了两步,也稀罕的感叹着。

    东京地势平坦,就连高出地面几丈的小土丘繁台都已经算得上是“高地”了,对于这些在东京城长大,几乎就没出过远门的孩子们来说,见到一座十多丈高的土丘就已经算的上远游了,需得惊叹一番,更别说眼前这数百丈之高的峻极峰了。

    “什么时候才能吃饭啊,我都饿扁了。”说话的是年纪最小的刘琦,他这两日晕车晕的厉害,特别是今日走的山路,颠簸更加严重,中午就没有吃多少东西,现在下了马车,软趴趴的趴在王寀的身侧,摸着咕咕直叫的肚子可怜巴巴的问道。

    “叫你来是来学习交流的,不是让你来这吃饭的。”周荣拍了拍刘琦的小脑袋,笑着教育道。

    “那也得吃饱饭才行吧”刘琦一脸惆怅的说道:“孔圣人都说过,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不饱饭,怎么有心思学习啊。”

    “这书没读几天,倒是长进不少啊,还知道引用圣人言了。”杨章夸口道。

    “什么长进不少?出处都说错了,那句话明明出自管子牧民,而不是孔圣人。”王寀在一旁悠悠的打击到。

    略过这群半大的学生,视线放到孟裳处。孟裳第一个从马车中出来,整了整自己身上的衣服,朝着嵩阳书院大门处看去。

    此时早有人进去通传,不多会,便有一位鬓发苍白的老人在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