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之逍遥王 >

第31章

大唐之逍遥王-第31章

小说: 大唐之逍遥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便直接拿着锄头或是镰刀迎了上去。

    平民百姓终究是抵不过训练有数的隋军,不消片刻冲进去的人死伤大半,母端儿惊愕的看着站在城墙上的李渊,又瞅了一眼隋军,心中的恐惧更加深了,身体不停地后退着,不顾前方战死的农民,只想着赶快逃跑。

    张平高与身后的众将士对待平民都是一剑一人,毫不怜惜,在战场上对待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虽然他们这些不是大奸大恶之辈,算得上是义军人士,在隋军眼中他们就是叛逆,绝不会手下留情。

    母端儿三番四次的反击终于打开一条通道冲出了城内,跑到城外,毕竟他的大军在城外,染血的衣裳,满脸的血渍,严肃地神情时刻显示着他在城内经过一番苦战。众多农民看见自己的匪首如此的勇敢,心中豪情一片,他们也后知后觉城内是一个陷阱。

    李渊从城墙上走了下来,望着前方横七竖八的农民的尸体,皱了一下眉头,又吩咐众人看看是否有活口,清点了一下人数有六千余人皆都死在龙门内,他们没有一跃龙门翻身,反而在此丢下性命。

    “张将军,打扫一下战场,然后命令将士把敌人的尸体垒成高冢,就在城外封土吧!”李渊凝神严肃道,他今日便效仿前人‘垒为京观’,哪怕是被世人唾弃他也要这么做,面对几万人的农民起义军,就算是身为元帅,戎马一生可是杀的是平民百姓,他是真心的不忍下手,无奈只能选择前人所用的章法,震慑敌人。

    ‘垒为京观’乃是古代将领为了炫耀武功,聚集敌人的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的军队在河南战胜了当时强大的晋军,将敌军的尸体堆放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不一定是挖成大坑活埋战俘。

    例如:《史记》中的长平之战、项羽坑杀20万秦军战俘;《汉书》中王莽坑杀反抗者等皆有记载。这也是为了显示军威、震慑后人的一种方式。在当代来看是惨无人道的事情,在古时候却是稀疏平常之事。

    张将军面无表情地打开城门,跨马而立再次带领五万人马冲锋陷阵了,一人一马冲入敌营杀的敌军人人噤若寒蝉,母端儿再次见识到隋军将领的杀伐果断心生惧意,萌生退意,他错误的估算了敌人的实力,高估了自己的本领,下场只有一个——死。

    李渊又独自领队千人站在城墙上,每一个士兵都是军队中的神射手,一手箭术出神入化,百步穿杨之辈甚多,于是他召集在一起就是要一举歼灭匪首,容不得他撤退,否则后患无穷。

    “给我放箭!”李渊一声令下,众将士齐齐射出手中的羽箭。

    李渊的箭术当世数一数二的,作为主帅他不得不亲自出手,他也拿出自己惯使的长弓准备弯弓射敌,左手握住长弓,右手捏着一根羽箭搭在弓弦,一眼便瞄准了母端儿射了出去,羽箭就像是枪膛中发出的子弹,迅速且力道十足,从人群中疾驰而过,羽箭与空气摩擦,划破空气发出‘吱吱’的响声。

    ‘啊!’母端儿惨叫一声,发现自己的前胸不知道何时被一只冷箭穿透,鲜血直流,厚实的盔甲硬生生的被穿透了,他震惊的看着前方不知这一冷箭是何人射出来的,力道居然如此强劲。

    右手握住箭杆猛地使劲,羽箭断成两截,仔细地观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刻有‘太原李渊’四个字,他惊愕的抬起头望向城头出发觉众多士兵站在一起全部都把羽箭搭在弓弦准备发射了,大喊一声:“不好,快走!”

    用力的拨动了手中的缰绳,胯下骏马立即嘶叫起来,调转方向准备逃离战场,李渊又再次射出了力道十足的羽箭朝着母端儿咽喉射去,被他侧身避过致命一击,锋利的箭刃划破了他的脸庞留下一道深深地划痕,鲜血又再次流了出来。

    “不好!”李渊见到母端儿准备骑马遁走,他立即紧张起来,大喝一声:“擒贼先擒王!”

    众人纷纷把弓箭对向了准备逃走的母端儿,数千支羽箭一起发射犹如疾风暴雨的从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径直朝着母端儿射去,母端儿撇过头大惊失色,立即加大了手中的力道,战马跑得速度加快了,可是仍然逃不过羽箭的攻击,母端儿厚实的铠甲硬生生的被羽箭洞穿,胯下的战马的屁股也被羽箭射中疼痛感使得马儿更加的疯狂的吼叫着,母端儿直接被摔倒在地上,永远的死去了。

    “匪首已死,放下手中的武器停止反抗,本公可以担保你们没事!若是冥顽不灵,他就是你们的榜样!”

    李渊在城墙上目睹了母端儿从马上摔了下来,便知道他已经死了,立即大吼一声,连忙喝止众人,避免不必要的战斗。

    农民起义军的匪首被数千支羽箭洞穿,惨死当场,众人失去了领头人又瞧见隋军士兵的武力绝对不是自己能抵御的了的,就渐渐地放下手中的武器,全部都缴械投降了,无论接下来的命运是怎么样,他们都愿意去接受。

    龙门之乱到此才真正的结束,从匪首母端儿被万箭穿心身死当场,加之李渊‘垒为京观’使得他们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心中胆怯了,害怕了,只能选择投降,他们不想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于是,此次在龙门以母端儿为首的农民起义军被镇压了!无论此次粘锅如何,可是这也掀起了大隋王朝反叛势力犹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发结果,宣示着大隋王朝迈入最后的阶段。

第31章 辞别() 
“大帅,匪首母端儿已死,起义军共有八万人尚有六万余人,歼敌一万六千人,其余人等逃亡!”张平高清点人数躬身禀报道,李渊瞥了一眼前方熙熙攘攘蹲形态各异的起义军,淡淡地摇摇头径直向前走去。

    六万余人的起义军心思各异,有一部分害怕自己会受到牵连而死亡,紧皱眉头的人;也有一部分舍身忘死之辈,不屑地看着李渊;还有一部分面无表情地仰望着天空,看着那盘旋的老鹰展翅高飞的英武雄姿,更有的是目光灼灼的望着李渊,恨不得用目光杀死他,若是手中有武器的话或许直接刺杀李渊也说不定。

    李渊昂首阔步,抬头挺胸的扫视一遍,大吼一声:“我知道你们有不服,也知道你们为何暴动,更加知道你们恨不得立即杀死我!但是我告诉你们,成王败寇,战争就是这么残酷!若想在混乱的时代里出人头地唯有入伍这一条道路,今日我便给你们两条路选择:一是加入太原军,成为军中一员,你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想要的一切;二是立即处死,吾虽为国公却无法抹杀你们的罪行!”

    “草民选择加入太原军!”六万余人异口同声道。

    李渊虽然给了他两条路选择,实则是逼迫他们加入太原军,起义军大部分是农民可是他们发动暴动,直接危害了大隋王朝的统治力,不得不处死。无论是农民还是官商都想继续活下去,他们谋反只不过是为了混的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累死就好。现在李渊给了他们机会,不仅仅免除他们犯上谋逆之罪,更是让他们靠自己的本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李渊如此做也是冒着极大地风险,若是一个不好被有心人上书参奏他一本,他不仅仅官爵被剥夺,更有可能连累整个李府。只不过李渊的心不够残忍,只能选择这一条路,既是给他们又是给自己的。

    再说他们这些人虽然是平民百姓,不畏惧死亡,这让李渊很是佩服。若是六万人全部加入太原军,那他的太原军实力将暴涨,是一个质的飞跃,不惧任何人的挑唆,哪怕是面对大隋军队他亦是不再胆怯。

    李渊接二连三的征战使得他的心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自己一家人的性命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感觉,那真是非常的憋屈。于是,他便暗暗地决定要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混乱时期莫过于强大的兵力。

    母端儿作为匪首已经身死,残余的六万人军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母端儿手中占有着河东州县也全都被李渊接受了。如今的河东州县犹如一块铁饼,牢不可破。又有大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坐镇河东,麾下猛将如云,兵力强大地军队,他已经牢牢地把河东拽在自己的手中,现在任何人想动他,还得看他的脸色才行。

    李渊听见六万余人同时说出的答案,满意的点点头,再次扫视了一遍,发觉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自己,渴求生的希望迫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惊愕、兴奋在他们的脸上显示出来。

    “既然你们愿意加入太原军,即日起你们便是我的麾下,若是你们之中有人真才实学便可以得到相应的职位,到时候领兵征战天下都有可能!”

    李渊兴奋地大笑道,他又吩咐张平高把这支军队所有的人登记入册,建立宗卷,然后让张平高领兵先行回到太原与赵文恪汇合,又命令他们不准把这十几万兵力与隋军在一起训练,完全是分开练习,独立于大隋只属于李渊的私人军队。

    李渊统帅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太原进发,一路上李渊的心情都是非常的好,毕竟此时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并且太原军的实力又大大的增加了,假以时日必可成为一支冲锋陷阵的部队。

    “父亲,我有一件事想跟你说!”

    李逍遥骑马与李渊齐头并进,转过身严肃地说道。这件事他可是想了很久,因为这件事涉及到历史,若是泄露了,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可是又不得不说。

    “哦!你说吧,究竟是什么事!”

    经过刚刚的大胜,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他心情大好转头笑眯眯的回道。

    “前几****观测星象,帝星黯淡!依孩儿的预测大隋王朝气数已尽,不出五年时间大隋必将亡国!”李逍遥不顾李渊惊愕的神色,继续说道:“大隋王朝的气数应当还有几年,可是当今圣上决定南巡,耗费了资金百万计数,民不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