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直播之工匠大师 >

第367章

直播之工匠大师-第367章

小说: 直播之工匠大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直气壮。jpg!

    看着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沈曼歌不知不觉红了眼。

    爸妈去世那天,她的心空了一大块。

    段家人的丑恶嘴脸,更是让她心里的这块空洞越来越大。

    当时的她,其实已经一只脚踏在了深渊上空。

    她觉得自己的忍耐度已经到了极致,只需要一根稻草,便能将她所有的理智压垮。

    万幸的是,陆子安拯救了她。

    他将她从地狱带回人间,给她关爱,告诉她什么才是真正的疼惜。

    她从小最期待,也最羡慕的,就是一句宝贝。

    听着那些小姑娘的爸爸妈妈,亲亲她们的小脸蛋,说一句:你是我的宝贝!

    虽然知道不是说自己,但心情也会变得好起来。

    可是,现在,有人终于对她说了这句话。

    她也是别人的宝贝呢!

    宝贝,珍而重之。

    她曾经胸口空掉的那一大块,寒风呼啸,呼啦啦地吹得她身心透凉。

    却在这一刻,得到了圆满。

    第二天,陆家人全员出席。

    铜车马的修复工作,放在了最大的展厅里。

    这里的温度和湿度永远控制在最适宜铜车马保存的刻度,每个小时都会有专人查验。

    为的就是不让铜车马再遭遇任何损伤,做到万无一失。

    在文物保存里,从来不存在什么勉强、凑和、差不多就行之类的词语。

    官方对文物铜车马终于能够全面修复非常重视,不仅市长来了,甚至还来了几名级别更高的官员。

    虽然没有正面给他们介绍,但是从市长对他们的敬重态度,外人便能明了他们的身份不一般。

    但是当看到陆子安的时候,他们却没一个摆官架子的。

    现在的陆子安,代表的已经不是长偃文化。

    一旦他今日,将这铜车马完美地修复成功,他代表着的,将是华夏所有的传统文化。

    谁敢称自己在文物修复中不曾遇到难题?谁舍得苛待一个真正有本事的文物修复者?

    在这两个前提之下,西安官方的姿态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陆子安微笑着与他们互相握了握手,神态自如。

    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很短,所以他在市长的引领下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但是留下来的众人却没一个有意见的:“果然风姿雅致,还这么随和,真难得。”

    艺术家很多都是真性情,像陆子安这般亲和的真是很少见了。

    市长微微一笑:“因为他们肩上担的责任不一样。”

    其他艺术家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陆子安扛着的,却是天下万千文化的生死。

    孰轻孰重?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他言笑晏晏,话语却意味深长:“听说这位陆大师,在创立百工门以前,也是颇有棱角的。”

    许多人是被外界磨平的棱角,但是陆子安却是自断棱角,只在其作品中,偶然能窥得一处峥嵘。

    现场众人都垂眸沉思,对陆子安这人的看法提升了一层新的境界。

    陆子安换好了衣服之后,身后的众文物修复者也都准备妥当。

    没有鞭炮,没有掌声。

    他们在一片寂静中安然出场,像是一列向死而生的士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文物修复的世界里,他们便是常年出征的士兵。

    时刻都在准备着,每当确认要上战场的时候,都必须保证最好的状态。

    心情不好的,不能修;

    身体不适者,不能修;

    此外还有种种条件限制,以致于这一行业,最终能够独当一面的,极少。

    他们更多的时候,需要彼此配合。

    就如同此时此刻的铜车马重组,他们需要彼此默契的配合,才能达到陆子安的要求。

    为了这一刻,他们前两天已经练习了很多遍。

    但凡有打破石膏模型者,直接退出,根本不需要别人来说。

    陆子安站在最中间,周边共十五人。

    每个方向各三个,最初和他搭配的五人,成为了最重要的那名取物者。

    他们熟记编号,对各个部位了熟于心。

    甚至连当日陆子安叫出的编号顺序,也特意找市长秘书要了视频,仔仔细细背诵下来。

    对他们的慎重与重视,陆子安都看在了眼里。

    他舒展了身体,感觉浑身到达了最好的状态,沉声道:“开始吧。”

    辔、缰、胁驱、颈、勒等,都是用一节节铜质或金银质的构件,采用子母扣加销钉的连接组成的链条。

    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小节装饰件都加工成一端呈凸榫、一端呈凹口的标准形状。

    连接时每节的凸榫套入另一节凹口,再贯以销钉式的活轴使二者连接起来。

    这样一节节连系起来,便成为一条曲展自如的活动链索。

    看似简单,这个过程在之前的模型组装时甚至都不足以被外人所看清。

    但是此时真正到了文物的修复,这个过程被放大到大屏幕上,伴随着陆子安的手指翻飞,各个部位都无比清晰。

    众人也终于惊讶地发现,同属子母扣连接,古代匠师却能通过改变节的大小、子母扣的形状,从而改变结节的活动方向,制造出许多满足特定要求的链条。

    有的链条只能上下活动,有的链条只能左右活动,而有的链条则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活动。

    古人之妙思,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ps:书友们,我是九个栗子,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461章 一器而工聚焉者车最多() 
文物与模型的区别,就在于它真实的情形,远比模型来得更加震撼人心。

    组装完成的铜马共有四匹,四肢粗大,比例匀称,膘肥体壮,筋骨强健。

    中间两马举颈昂首,两侧马头微向外转,静中寓动,造型风格和秦陵陶马相似。

    车马工艺精湛,如装饰用的缨络,用细铜丝绞结而成,颇似麻毛。

    尤其突出的是错磨和彩绘相结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

    错磨,指的是马体的不同部位的毛向错磨,再涂彩色,塑造出了真实的皮毛感。

    细部的真实、鲜明的质感,是这乘铜车马造型艺术的一大成就。

    车马通体彩绘,图案花纹风格朴素明快大方,以白色为基调的彩绘肃穆典雅。

    再配以大量的金银构件,更显得华贵富丽。

    姚馆长与有荣焉地道:“这套铜车马的现世,正式展现了秦代青铜铸造工艺的突出成就!”

    每当陆子安拿起一个零件,他便会亲自低声为大家解析。

    为什么难?

    为什么复杂?

    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有他的讲解,其他人恐怕一点都感受不到其中的艰难。

    “铜车马的零部件很多,有长有短、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空有实、有圆有方,因此对制作工艺的要求很高。”姚馆长神色慎重,沉声吟道:“《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一器而群工致巧者,车最多。”《周礼·考工记》也云:“一器而工聚焉者车最多。””

    这时,陆子安拿起了铜车马的脖圈。

    姚馆长激动起来,神色颇有些雀跃地道:“这个,别看它就是一脖圈,这可是真正的金镶银!价值不菲不说,最重要的是,金和银的熔点不一样,标准大气压下,黄金的为1337。43c,白银为960。8c!”

    这又有什么稀奇的?金银熔点不一样不是常识吗?

    有人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

    “两种熔点不一样的物质,但是两千多年前的工匠却把它们拼接在了一起,并且其间接缝极小极细!”姚馆长目露赞叹,语气无比感慨:“很多人试图仿制,但是哪怕他们是用先进设备进行各种实验,却也没有一件能达到原物的接缝之小。”

    开什么玩笑!

    这怎么可能呢?

    就连西安市市长都有些惊疑不定,这种如此详细的数据,他以前是没有仔细看过的:“那时候古人怎么可能有这么精细的仪器?”

    仪器?

    姚馆长唇角泛出苦笑,摇了摇头叹道:“他们没有仪器,他们用的,是肉眼,是双手。”

    正因为没有任何外界借助的先进仪器及工具,才让他们的这种成就为世人所惊叹。

    众人仿佛看到,一盏盏油灯下,有人眯着眼睛,仔细地将金银塑造成自己需要的形状。

    纤细如丝,薄如纸片。

    达不到要求便熔掉,再重新塑造。

    一遍一遍的尝试,直到最终达到自己的要求为止。

    而那个身影,也慢慢在脑海中,与眼前、与场中的那名青年重叠。

    一举手,一投足,陆子安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只用最短的时间、最省力的操作进行组装。

    明明没有任何美感,却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在这一刻,陆子安仿佛在发光。

    他仿佛是一位傀儡师,完美地操纵着这十五个人。

    动作如行云流水,他们十六个人的搭配无比精妙,所有人一举一动都没有一丝累赘。

    “那陆大师现在在装的这个,是缨络吧?”有人啧啧称赞:“感觉很细,像真的线一样。”

    姚馆长捋了捋胡须,点点头:“是,这是铜丝,铜车马上很多地方用了铜丝,直径一般在0。250。8毫米之间,但车上的缨络和右骖马上的铜丝,其直径仅0。250。3毫米。”

    在缺少放大镜的年代,他们是如何把铜丝制作得如此之细的?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发现其制作工艺是:先铸成铜板,经锤打成零点几毫米的薄板,然后裁切再经加工而成。

    “49。”

    左侧的人伸手拿起两个零件,递了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