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直播之工匠大师 >

第242章

直播之工匠大师-第242章

小说: 直播之工匠大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身侧有一位身着唐装的老者,满面红光,显得很是精神。

    陆子安只略一停顿便明白了这位老者的身份,连忙率先伸出手:“赵老,久仰久仰。”

    赵老笑眯眯地与他握手:“哪里哪里,倒是我久闻陆大师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当真是玉如其人。”

    一句玉如其人,既夸了玉,又夸了人。

    众人友善地笑了起来,见卓老爷子和陆子安颇为亲近,便知道他们是旧识,纷纷起身道别。

    倒也没有不舍,毕竟明天还能见到呢!

    不过这一趟过来倒还真是开了眼界。

    嗯,回去得将自家不成材的臭小子好好揍一顿。

    等到人群散去之后,卓老爷子才笑眯眯地看着陆子安道:“陆大师的玉雕又有很大进益啊,哎呀,你真是能跑,我原本上次准备去敦煌的,老赵叫我来北亰,我就先过来了,还好我没去,不然我又扑个空。”

    陆子安也觉得这阵子确实飞来飞去的,换得挺勤快,有些无奈地笑道:“我也没想到会突然叫我来参加元宵晚会……”

    “来来来,别站这了,去我家聊吧!”赵老热情相邀。

    反正这边也没什么事了,陆子安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从隐秘的通道离开了,总算是避开了守在后台出口处的记者们。

    赵老是一位资历深厚的老锔匠,常年笑呵呵的,和北亰许多本地老人家没什么不同。

    但随着车子驶入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四合院,陆子安不禁对其肃然起敬。

    不谈这四合院的位置,单是刚走进院子,暖风轻送,兰蕙送爽,茶香飘曳,便能感受到赵老高雅的品味。

    而内屋的布置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沉香红木的方桌长椅造型雅致,每一处每一角皆是风景。

    然而……

    赵老下一句话直接打破了他的所有幻想:“这都是我老婆子布置的,噫,特酸气,来来来,陆大师,我带您去我的工作室。”

    打开工作室的门,那瞬间就是两个天地。

    乱。

    但是乱得很有意思。

    赵老也是一位很有意思的老人,他乐滋滋地与他分享用陆子安的粘合剂做的金镶玉工艺品。

    “看,这是包镶、这是爪镶、这是卡镶……”赵老很得意,他的手艺自是没得说的,每件作品拿出来都无比精美。

    说着,他又忍不住摇头叹息:“可惜啊,如今金镶玉不行喽。”

    

第332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divolor:#f00热门推荐:

    赵老说的不行,和其他意义上的不行是完全不同的定义。

    如打铁花、银花丝工艺,之所以势微是因为不知变通,没了市场,才一步步走向衰亡。

    但是金镶玉的市场一直都很好。

    或者说,是因为它的市场太好了,反而导致了它的衰败。

    想当初,金镶玉是多么华美的一个词汇。

    金镶玉是从古代就有的一种工艺,据传这种工艺始于西汉。

    当时汉王莽篡权,胁迫皇太后交出玉玺。

    皇太后盛怒之下将玉玺摔地上,崩掉一角。

    后来由能工巧匠用黄金镶上缺角,被称为“金镶玉玺”。

    “金镶玉”由此得名,成为了古代一种最高规格的艺术珍品。

    金和玉本身就极为华贵,诗仙李白也有诗赞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与玉的结合,进一步升华了它们外在的华美气质,更是为其增添了一种难言其妙的灵气,画龙点睛之笔让人叹为观止。

    而且因为金玉材料的特殊性,匠人唯有在器形设计上匠心独运,将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愈加光彩动人。

    然而这种艺术正在慢慢被侵蚀,很多人一提到金镶玉就感觉是一种低端的工艺品。

    至于为什么?

    自然是因为某些人不择手段的圈钱所导致的。

    如今商场里的金镶玉一般标价很高,商家也真是敢开价,随便拿一块出来都上万。

    而吸引人购买的方式,就是打折。

    打太多的话别人不敢买,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信奉一分钱一分货的。

    于是商家又想出了一个妙点子:抽奖!

    是的,很多人之所以买这种金镶玉,就是因为自己抽到了那个“宝贵”的两折或一折。

    一万多的金镶玉,千把块就能买到,你心不心动?

    买回家你就傻眼了。

    原该用的极品软玉,被人直接撤换成了边角料——开镯子,牌子剩下的边角料!

    而打磨则更加不讲究,随便机子一磨拉倒,工艺之粗糙就不提了。

    最惨的是,连金子都是虚的。

    如今金镶玉的金,大多是金箔。

    1克黄金能压出1平方米的金箔,一个挂件大概会使用4个平方厘米。

    按1克黄金300元来算,一平方米的金箔可以制作2500件金镶玉,每件金箔成本仅为一角二分钱。

    最悲剧的是,用金箔的已经算是良心商家了。

    更黑的商家连金箔都不舍得用,用黄铜等一些其它材料涂上去,然后表面电镀一下,看起来就跟黄金也没什么差别了。

    而看起来很厚很值钱,是因为里面放一些铅或者其它东西。

    加上原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的边角料玉,成本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些用的是韩料、青海料,连俄料都很少,价格在几块到几十的范围内。

    更有甚者,连玉都不是,他们甚至用玻璃或者塑料、石头,表面再涂一层颜色来代替。

    大部分都是模具压制的机工,连普通的工艺品都谈不上。

    一件一两千的金镶玉,你猜猜它的原价值是多少?

    随着这种粗制滥造的货品越来越多地流入市场,让金镶玉变成了很多玩家们噗之以鼻的代名词。

    国家也无从阻止,因为它的的确确是叫金镶玉。

    赵老无比痛心地道:“真是糟践了金镶玉啊……造孽。”

    “这个……”陆子安也不知如何安慰。

    其他的他还能帮忙宣传宣传,金镶玉这个,他也无从下手。

    宣传?

    不,它根本不需要,随便哪家商场走一圈,大把的金镶玉挂饰玩件。

    “噫,不提了。”赵老摆摆手,倒也很是豁达:“随他们折腾吧,总有的他们后悔的时候。”

    说着,他便拿出自己珍藏着的各种宝物一一展示给陆子安欣赏。

    其实赵老这一系,从清朝开始就是朝廷的御用锔碗师,到赵老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传人。

    陆子安的目光,最终被一个形状非常奇妙的碗所吸引。

    这个碗一共有六片,每片的瓷色、花纹都不一样。

    赵老顺着他的目光一看,顿时笑着朝卓老爷子道:“陆大师果然眼光独到,瞧瞧,专挑好的!”

    随着他的讲解,陆子安这才了解到,原来这个碗是赵老的巅峰之作。

    它是由六块不同朝代的官窑瓷块拼接而成,用梅花锔钉将其连结,可以做到过水不漏。

    这般技艺当真令人啧啧称奇。

    “锔活也分粗细。”卓老爷子微笑着道:“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锔活秀源自清朝的八旗子弟。八旗子弟“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泥壶失手碰裂,便找锔匠修补,锔匠师傅可以利用裂纹的走向因势利导,用金、银、铜、铁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束桃花,稍经打磨,甚至可以身价倍增。”

    陆子安想了想,点了点头:“我当时还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民国年间,甚至有许多玩家故意在新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注水浸泡,利用黄豆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钉锔成画纹,甚至连壶口、壶嘴、壶柄都趁机加以纹式包嵌……”

    “是的。”钱老眸中颇为神往:“那时候……是我们锔匠行最巅峰的时候啦。”

    那时代的锔匠师傅,技艺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后如升空的泡沫一般,啪地一声,梦,碎了。

    陆子安看着那细密连接着瓷片的一抹金线,眸光微深:“卓大师,您说,金银错……怎么样?”

    金银错?

    卓老爷子和赵老对视一眼,笑了:“那当然是没得说的,只是马爷过后,再无那般惊才绝艳的作品了。”

    虽然马爷也算是广收徒弟,而且事无俱细地详细说明讲解,他的徒弟也不乏出名之辈,但是……

    不得不承认的是,没一个真正继承马爷之精髓。

    那种镶嵌在玉中的灵魂,仿佛金色随着玉器而荡漾的感觉,再无一人能够达到。

    “我想试试。”陆子安指尖微微一动,神情专注:“我想让大家见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金银错。”

    金银错原是一种极为高深雅致的工艺,马爷将其重新研究出来,重现于世,只可惜却仅仅是一刹之辉。

    马爷过世后,金银错也慢慢滑下了神坛。

    如今许多打着马爷徒弟拿出来的作品,许多根本达不到马爷当年要求的标准。

    如果放任不管,那么金银错就是下一个金镶玉。

    只有将这种技艺的难度,提高到仿造者根本无法企及的地步,才能够从源头保证它的价值。

    如今他的玉雕技艺,已经升到了高级。

    大师级会如何,他也不能确定。

    但是他有种预感,高级用来做金银错,还是能够达到的。

    听了他的话,卓老爷子陷入了沉思。

    而赵老则没想太多:“可以啊,你做,我认识马征,你要想学的话我去给你借马爷的笔记。”

    “胡闹。”卓老爷子皱眉瞪了他一眼:“老赵你别瞎起哄,这事可大可小,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他看向陆子安,神情慎重:“陆大师,你是想拜马爷为师吗?还是自己学?”

    马爷已经去世了……

    怎么拜师?

    陆子安失笑,摇摇头:“我准备自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