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扬帆1980 >

第13章

扬帆1980-第13章

小说: 扬帆1980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来之则安之,你听我的就行了。”马兴伟从储存柜里拿出一瓶白酒,启开瓶盖,给两人面前的杯子都倒满了酒,他端起酒杯,“老同学,为了咱们三四年来的第一次相聚,干杯!”

    “多谢老同学款待!”

    “你可别这么恭维,这叫什么款待呀?就是一杯淡酒!说说看,这三四年,你都忙了些什么?从脸面上看,你不像整天在地里种庄稼的样子。”马兴伟道。

    “实话告诉老同学,这几年我一天庄稼也没种过。”

    周建平把自己贩运香蕉、倒弄二手服装和摆地摊的经历,向马兴伟一一道来,“直到去年夏天,为了筹备婚事,这半年多我是啥也没干。”

    “我就说嘛,我最好的同学,学生时代就有头脑,又有抱负,兼具冷静务实的性格,怎么可能甘心被家乡那一亩三分地束缚呢?”

    “但是老同学,我也在不断反思总结,贩香蕉摆地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靠这种投机取巧的小生意,也就混碗饭吃,根本成不了气候,而且风险相当大。”周建平说。

    “哟,难道你不想继续做生意了?”马兴伟有点吃惊。

    “我想暂时观察一段时间。”

    “观察一段时间?你想观察什么?国家政策吗?现在明摆着,政策肯定是越来越开放。建平,恕我直言,你现在已经成家了,是有家有口的人,你得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多谢老同学提醒,我知道自己现在的角色。刚才所谓的观察,实际上就是等待和寻找机会,我要看看有没有比倒弄二手服装和摆地摊更好一点的机会。”周建平道。

    “嗯,这个想法我支持!咱们哥们虽然没有考上大学,好歹也是本市重点中学………华兴六中毕业的‘新三届’高中生,整天背个大包,一趟又一趟地从南方城市的旧货市场往北方倒弄旧衣服,到了这里再摆地摊,风吹雨淋,饥一顿饱一顿,即使挣两个钱,我认为也发挥不出你的潜能。”马兴伟非常理解周建平的现状。

    “老同学,借你的酒,我敬你!咱俩毕业分开三四年了,你还是这么理解我,关心我,这让我很感动。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也,你就是我人生中的知己!”周建平说话的语调中带着激动的情绪。

    “感动什么呀?我又没给你帮上什么忙。建平,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吗?”

    “除了等待和寻找机会,具体打算还没有。”

    “寻找或等待机会,你总不能整天上大街上转悠吧?我觉得你应该暂时找个事情做,一来为了养家,二来为了糊口。”

    别看马兴伟是大企业厂长的儿子,但他绝非纨绔子弟,而且说话办事很靠谱,否则,他跟周建平这样的人也成不了好朋友。

    “还有第三,一旦机会出现,伺机而动。”周建平补充道。

    “咱们俩想到一块儿了,建平,为了你的机会早日出现,干杯!”马兴伟把杯中酒一口喝干了,见周建平还剩了一些,他拿起自己的空酒杯晃悠着,“建平,喝干,像我这样。”

    “兴伟,喝那么多酒干嘛呢,咱们聊聊天多好啊!”

    “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每人两杯酒,你别推辞,喝酒聊天不是正好吗?”

    马兴伟往杯子里再次倒满了酒,“设想是很好,可是你适合干点什么事儿呢?”

    “是啊,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马兴伟沉默了片刻,他突然看着周建平,“我倒是为你想到了一件事,不知道你愿不愿干?”

    “什么事?”

    “我们单位在去年成立了一家附属企业公司,目的是为了解决单位职工的子女就业,并为最后一批返城的下乡知青安排工作,这家公司跟我们单位的区别在于,我们的职工是国营性质的,他们则是集体性质。附属公司新招进来的部分员工属于娇生惯养,他们不愿意去生产一线,所以,我听说有些生产岗位需要对外招聘临时工。”马兴伟道。

    “哦,临时工?”

    “对,就是生产车间的临时工,工作环境可能差点,操作机器,累不累我就不知道了,据说每月工资可能比我们也就差个十块八块,估计三四十块钱。”

    “兴伟,工作环境再差,还能比摆地摊更差?活再累,还能比我一个人卸两千斤香蕉更累?这些苦我都吃过了,还有什么苦我不能吃?只是我觉得,这么好的事,能降临到我的头上吗?”周建平用怀疑的眼神看着马兴伟。

第13章 热心的老同学() 
“干嘛这么看着我?以为我在忽悠你是不是?”马兴伟道。

    “兴伟,要不人家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此言不虚啊!没想到走向社会才三四年,你就这么大本事了!”转瞬之间,周建平的表情从怀疑到感叹。

    “看你说的,不就安排一个临时工吗?什么大本事呀!不过你先别恭维我,这件事我让老爷子给你办。”

    “怎么,你办不了?还是要麻烦伯父?”

    “这件事我也能办,我要是找到附属公司经理,他也能给我这个面子。但是何必呢?放着老爷子不用,我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像求他们似的,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只需老爷子一个电话,附属公司的经理就得把你安排的妥妥的。最为关键的是,老爷子安排的人,公司上下哪个敢轻视你?”

    出生在偏僻农村的周建平,能有马兴伟这么个实打实的老同学,真是三生有幸!

    “兴伟,其实不用跟伯父增添麻烦,只要让我上班,干什么活都可以,我对工作没有任何挑剔。”

    “你的性格我知道,能吃苦,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凡事愿意自己面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求人。但是建平,我在佩服你这种吃苦耐劳,独善其身的品格时,也要奉劝老同学,既然你从那个偏远村子走了出来,就要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要学会借力,荀子老先生怎么告诫我们的?‘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适应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马兴伟告诫道。

    “多谢兴伟指教,让我融入城市,我会适应这一切的。”

    “在你面前,我岂敢指教?你别忘了,当初在校时,总是我向你请教很多问题。”马兴伟说的不假,尽管都没考上大学,但周建平的学成成绩一直在他前面。

    “此一时彼一时嘛,在社会这个课堂,你甚至可以当我的师长。”

    第二杯酒已经所剩无几,“还喝点吗?”马兴伟问。

    “不喝了,咱们怎么说的就怎么做,两杯酒,一点不再多喝。”周建平用手捂住自己的酒杯。

    “那好,今天就到这里。老同学,看样子你想很快上班,今晚你住在哪儿?要是没有地方住,今晚就住我这里。”

    “上班当然是越快越好啦,我有住的地方,来你这里前,已经跟一个生意上的朋友说好了,去他那里住。”

    其实周建平根本没有住的地方,在东兴市他哪来什么生意上的朋友?一会儿离开后,他只能找一家廉价小旅馆。但他必须撒谎,否则就以他跟马兴伟这个关系和马兴伟的性格脾气,非要留他住在家里不行,人家新婚不久,周建平一个大男人住在家里,即使马兴伟夫妇再诚心,他也会感觉很别扭。

    至于上班,周建平巴不得明天通知他去单位才好呢。

    “我也不知道上哪儿找你,明天你有事吗?如果没事,你上午十点左右去我们单位找我。”马兴伟把自己办公室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告诉周建平。

    “哪有别的事儿呀?我就是来寻找机会的。咱俩一言为定,我十点去单位找你。”周建平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

    离开马兴伟家,周建平沿着一条马路往前走,他东张西望,为的是找一家小旅馆安下身来。因为马兴伟提到的事情,让周建平心情超爽,一路上他哼起了那首非常流行的“祝酒歌”。

    往前走了两三千米,几乎到了马路的尽头,才发现一家小旅馆。登记时,周建平主动坦白:“我没带介绍信。”

    窗口里面是位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抬头从老花镜后面朝周建平看了一眼,“现在对介绍信的要求没那么严了,再说我们这种小旅馆,以前也不是很严格。”

    办完住宿手续,管理员打开房门,周建平进屋,看见房间里面摆着两张床,靠窗户那张床上,躺着个中年人,看样子早已睡去,鼾声雷动,周建平进屋开灯都没能吵醒他。

    躺在床上,想到自己就要成为一名挣工资的工人,哪怕是临时工,这让周建平心情激动,使他久久难以入眠。好不容易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从旁边床上这位大叔的鼻腔和口腔发出的噪音实在太大,也让周建平翻来覆去睡不着。

    熬到临晨,周建平一觉睡去,等他醒来时,已接近上午九点。他赶忙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毕,在路边的地摊上胡乱吃了点东西,急匆匆往马兴伟的单位走去。

    十点前,周建平来到厂门口,门卫拦住了他,“你哪个单位的?找谁?有介绍信吗?”

    面对门卫的一连串问题,周建平只回答了一句:“我,我找马兴伟。”

    “马兴伟?你还没有回答你是哪个单位的,有没有介绍信?”

    “我是马兴伟的朋友,他让我来单位找他,我们昨天已经约好了。”周建平极力回避介绍信的事。

    年轻的门卫把头伸向旁边的窗口,朝里面问道:“班长,这人要找马兴伟,他没有介绍下,马兴伟是谁呀?”单位几千号人,年轻的门卫当然不可能认识所有职工,他也没听说过马兴伟。

    “马兴伟?这名字有点耳熟,你让他稍等,我打个电话。”被称作班长的中年人抓起内部电话,“喂,你知道马兴伟是谁吗?”这电话肯定是打给他的朋友。

    片刻功夫,班长告诉年轻门卫,“让他进去吧。”

    “还用登记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