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一柄杀猪刀 >

第52章

一柄杀猪刀-第52章

小说: 一柄杀猪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过年啊。”王良说到这里的时候见陶桃想要说些什么却是没给她机会,直接嘴快一步将话说完:“老朽不才,家中余粮颇多,愿献出五百石来与夫人共襄义举。不过,老朽还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夫人能够答应。”

    陶桃听到这五百石粮食就眼前一亮,这王良一番话说下来可是真不像那些吟风弄月写八股的臭学究,试问哪个醉心读书的学究还能懂的农事的?而这最后一句偏偏又像极了一个市侩的商人,陶桃一时间有点搞不清楚这王老头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怎么连言语寒暄都不铺垫一下就将话说的如此直白?略一愣神,陶桃端正了心态,向王良福了一福:“先生心存善念,妾身先替村中百姓谢过先生了。但不知先生所请为何?若妾身力所能及,自然不会拒绝先生。”

    王良拱了拱手,算是回了陶桃一礼:“说来惭愧,便是我那不成器的学生,云生。他今年经历了这些事后已经无心向学,跟我说他不愿再参加科考,反而想与他同村好友陈天顺一起投入锦衣卫。老朽劝不动他,只好随了他的心意。老朽所求夫人,便是请夫人帮他一把,将其二人举荐至尊夫处谋个差事。倒也不必特殊照顾,只让他二人从低做起,将来如何全凭他们自己本事。夫人,您看如何?”

    陶桃没料到王良所求之事居然不是为了他家族的利益,反而是为了关云生,而且他不但出了粮食帮六道沟村渡过难关还送了这么大一个人情给这“不成器的学生”。。。若不是这王良与关云生实在是长得没有半点相似,陶桃简直就要怀疑莫非关云生是他的私生子了。。。。。

    “先生所求,妾身确实能帮得上忙,稍后我便要给我家夫君写信。便让他写两份行文来不过举手之劳,到时候再让云生与天顺二人随我一同去南京锦衣卫衙门录了卷宗便可。只是,妾身很好奇先生为何要如此做?我观云生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是秀才出身。先生您舍得他投笔从戎?从的还是这文人皆不耻的锦衣卫。。。先生,能否告知一二?”

    王良苦笑着说:“不瞒夫人,我与云生的父亲乃是生死之交,云生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他与小女也有婚约在身。若是他能安心读书科举,明年乡试中个举人不说轻而易举,也算得上是十拿九稳。可这孩子眼见乡里受尽欺压却无人施以援手,已然是对读书的事心灰意冷了。不怕夫人您笑话,他遇到您之前就已经打定主意想要落草为寇的。只因我那时帮他一家可以,但贸然出手帮他全村却是顾虑太多。辛亏他命里还算有些福分,能遇到夫人这样心地良善之人。不然这孩子怕是要误入歧途了。锦衣卫虽说行的是武事,但总归是朝廷正途。他有这份心思,我便尽一份绵薄之力。总不能让他真的去落草为寇吧?”

    “先生就不怕他进了锦衣卫以后学了那些文人不喜的习气?”陶桃心下其实已经应允了,不过看王良面色好像依稀还是有些不情愿关云生走这一步的样子,不由得又多问了一句。

    王良听了这话却不再苦笑了,笑容渐渐变得洒脱起来,眉眼中似乎还透着一丝赞赏:“若是夫人将他二人留在南京,我必然是要担心的。但若是夫人能让他回到山西在任千户手下办差,我却是一点都不担心。夫人,您有所不知,我有一族侄,此时正在任千户手下做一任百户。我与他常有书信往来,他对任大人的评价极高,老朽也风闻过任大人的一些事迹。不怕夫人你说我拍马屁,我观任大人行事睿智且极有正气,乃是武人中的楷模,而非那些只知道刀口舔血的兵痞。云生这孩子若是能学到任大人行事为人的一些皮毛,做文人还是做武人又有什么区别?”

    被人当面夸赞自己丈夫这种事那个女人遇上了也只会高兴,陶桃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好歹陶桃也是锦衣卫密侦司出身的,真话假话还分得清楚。自己丈夫的名声历来很好,太原府人尽皆知。所以王良这记马屁拍的陶桃很开心很舒服,同时陶桃也注意到王良说他有个族侄在任逍遥手下任百户,又联想到这王良的榆次王家是太原王家的一个分支,那么这位族侄不用说,必然是王义无疑了。想通了这些的陶桃心中虽然认可王良的话,但是嘴上还是要客气一番的:“先生过誉了。我家夫君不过是尽人臣本分罢了。”

    “夫人不必太过谦虚,老朽是实话实说。”王良也跟着客气了一下,随后又是一拱手正色道:“夫人,咱们私事说完了。接下来老朽再跟您说点公事。就是有关榆次县这边征民夫却一去不返的事。。。”

    王良的突然“变脸”让陶桃有些措手不及,今天王良这位老学究让她吃惊的地方太多了,只是她还是不知道接下来王良要说的“正事”才是真正的惊喜!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三章 榆次县的诡异与惊喜(下)() 
王良接下来的话确实让陶桃的惊喜更上一层楼,相比王良现在说的这些,他愿意给六道沟村五百石粮食的事那简直就不值一提了。更让陶桃惊奇的是王良本人,陶桃无论如何也搞不明白,眼前这个干瘦的半百老头明明就是个教书的县学教谕,怎么说话行事一点学究的样子都没有,一会儿像商人,一会儿像慈父,这会儿又像极了北镇抚司里那些老谋深算的密侦司头头儿们。。。。

    据王良所说,榆次县年初征民夫这事一开始进行的几乎就是悄无声息,县衙里除了经手的人之外连县太爷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档子事儿。。。。恩,那个县太爷奉行的事黄老的无为之治。。。基本他也就是一个人形印章。。。。县里大小事务主要还是靠主簿在管,有什么公文往来主簿写好了他往上一盖章就算完事儿。。。。

    而征民夫这事儿,正是由榆次县的主簿贺寿操持的。。。。县里的三班衙役和帮闲们比这位贺主簿家里的狗还听他的话。。。没办法,都指望人家吃饭呢。。。也正如郝仁之前所说,经手办这些事儿的衙役皂吏有一个算一个都跟着征走的民夫一道消失不见了。

    征民夫的事是从刚过完年开始的,连正月都没出。约摸二月底的时候,榆次县周边各偏远乡村的成年男丁基本就被征了个干净。这些民夫由那些衙役领着离开了榆次县——但却不是从县城里出发的,那些衙役将民夫们带到城东二十里外史南池的庄子,他们是从这里离开的。。。。至于为什么是在史南池的庄子?呵呵,巧的很,县里的这位贺主簿家里有头母老虎,这头母老虎刚刚好就是史南池的姐姐。。。。说到这,陶桃也算明白为什么这位举人老爷史南池屡屡犯下天怒人怨的恶行却一直活的那么潇洒自在了。。。。敢情人家衙门里有人啊,偏偏这靠山还是那种一把手什么都不管,二把手说了算的衙门里的二把手。有了这种靠山,但凡是个有点坏心眼儿的人那都得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想怎么横着走就怎么横着走的。。。举人老爷史南池能做下十几页纸的恶事还是在背地里那已经是低调的很了。。。起码人家没干过光天化日之下当街作恶的事。

    至于王良王教谕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那就不得不说地头蛇的力量就是这么不显山不露水的华丽的低调了,人家这低调是真的低调。。。再怎么说山西这地界上姓王的这一大家子可是传承了千年。。。。虽然榆次这个分支在此立足也就几百年。。远远比不得太原嫡宗的千年之久。。。那也比近几十年才起来的史家久远的多的多。。。。榆次县里人家也是走哪都能碰见亲戚的。。。好巧不巧的,王良有个重孙子辈儿的小伙儿,正是在县衙里当衙役,这次贺寿操办的征民夫事件,这个小衙役全程参与其中。不过这小衙役年前刚刚成家,本以为这次征民夫就是把民夫们送到工地他就能回来了,谁承想路上走一半就来了一队三百人左右的像极了官兵架势的“匪徒”将他们一行六七百人劫了去。

    小衙役心中忐忑的跟着大队人马战战兢兢的翻山越岭七八天,终于这伙“匪徒”将他们带到了一处山谷中。山谷三面环山,仅有一处出口此时已经立下了一座寨门。寨门里面是热火朝天的工地,小衙役一眼就认出那工地搭建的全都像极了铁匠铺子,约摸有二百多个的样子,只有那么三四排靠着山谷最里面的像是住人的营房。

    至此,小衙役跟他的同僚们还有他们带着的那六百多民夫一起就成了这山谷里的苦力。直到有一天小衙役实在担心自己刚过门的妻子要是等不到自己回来以为自己死了要改嫁可如何是好?浑浑噩噩不知在山谷里呆了多久的小衙役终于鼓起勇气下定决定要逃跑。

    想逃跑的自然不止小衙役一个,想逃跑的人很多,但有勇气的不多,毕竟山谷里那些整天除了盯着他们干活就是在外面警戒放哨的那些“匪徒”也有五百来人,山谷里的苦力差不多有两千来人。但除了干活的时候以外都手无寸铁,而“匪徒”们刀枪弓箭则是样样齐备。苦力们把那些“铁匠铺子”搭建完以后,“匪徒”里面管事儿的便分配这些苦力在铁匠铺里开了工,打造的正是刀枪弓箭铠甲。

    小衙役好歹也是公门中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伙“匪徒”指不定是什么来头呢?寻常山贼哪能整出这么大阵仗?这是要造反的干活啊!刀枪弓箭就算了,那铠甲可是正儿八经的军中制式,自洪武皇帝登基到如今永乐皇帝坐殿,朝廷那都明文诏令,私藏弓弩铠甲均以谋反论处。

    小衙役心中冰凉,若只是被匪徒挟持做做寻常苦力,挖个山盖个房子啥的一旦被官军围剿兴许还能有被解救的希望,可看这里的架势,真要是来了官军。。。。。呵呵,在这山谷里所有苦力那都难逃一死了。。。不诛九族都算是朝廷开恩了。可在山谷里呆下去的话鬼知道这帮人什么时候就卸磨杀驴了,小衙役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