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

第367章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367章

小说: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尼拉对汉人的礼仪并不陌生,他也明白了元起的意思。能够得到小霸王的尊敬。对马尼拉来说,已经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了。双腿在马腹上用力一蹬,马尼拉率先发起了攻击,手中的马刀变幻成三道刀影,分别劈向元起的双肩和天灵盖。

    在辛蛮人中,马尼拉的这一手刀法,必定会引来阵阵喝彩,元起保持着上半身和坐下战马的静止不动,只用一只右手握着混元戟,迅捷的向着马尼拉的刀影中一刺。元起的戟法看似简单,实则却是在经过千万次的运戟后,才能到达的另一个境界,一个已经超脱了招式本身,趋于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说他的戟法返璞归真,可能显得更加恰当一些。

    铛——

    混元戟在三重刀影中,准确的找到了马刀的本体,重重的刺在了马刀的刀身上,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同时还伴随着数朵火花四散飞溅。马尼拉势在必得的一刀,在元起举手投足之间,已然被轻易的破除掉了。

    马尼拉手中的马刀,在这次碰撞之后,已经断为了两截坠落在了地上,马尼拉的右手虎口也被元起的天生神力震裂了,丝丝鲜血顺着伤口渗透了出来,沿着马尼拉的五指低落到大漠的沙地上。

    低头看了自己的右手一眼,马尼拉心中意兴索然,那些曾经对权力追逐的**,随着元起这一击,在他的心中顿时烟消云散而去。直到此刻,马尼拉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攀上权力的顶峰,而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在死亡面前,只有生命的价值,才显得尤为珍贵,其他的东西,只不过是过眼浮云而已。

    脑海中的思绪纷乱涌现,让马尼拉陷入了对生命真正意义的沉思。战场中的一阵欢呼,打断了马尼拉的沉思:“渥太华首级在此!归顺者可免一死!”等到他清醒过来,发现元起依旧策马立在自己身前五步之处,静静地看着自己。马尼拉侧头向刚才发出呼喊的方向看了一眼,见到渥太华往日总是高昂着的头,被一名普通的敌军士卒挑在枪尖上,昔日贵为辛蛮单于的渥太华,此刻不得不向这名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汉人士兵低头。

    “我能提一个要求吗?”马尼拉向元起开口说道。元起看着马尼拉变得前所未有清澈的眼神,缓缓点了点头。见到元起首肯,马尼拉继续说道:“请骠骑大将军善待我的族人,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有些意外的看着马尼拉,元起没想到在最后的时刻,马尼拉竟然会彻底的大彻大悟,开始为部落的子民着想了,而这,也正是元起对待汉人的心愿。元起先后踏平扶余、高句丽、鲜卑、刺塔,现在又不辞劳苦,深入大漠来征讨辛蛮,稳固自己势力后方的边疆,元起的以杀止杀,就像现在的马尼拉一样,他是想给境内的子民,开创出一条不遭受侵袭的道路!

    再一次,元起缓缓点了点头,随即又补充了一句:“本侯只能答应你,会善待你的部落子民,但那要看他们的表现。”

    得到了元起的承诺之后,马尼拉开心的笑了起来,然后策马飞奔到战场中央,大声喊道:“放下武器,下马投降!汉人的骠骑大将军已经承诺本王,会善待你们的。”

    马尼拉的部下,在经过和敌军的对抗之后,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减员,现在还活着的人,只有三万多人了,他们在听到马尼拉的呼喊之后,没有犹豫,立刻丢掉武器,翻身下马,跪在地上向敌军请降。即便马尼拉没有发出这样的呼喊,他们也不想在打下去了,因为任何一个辛蛮人心里都很清楚,这场战斗发展到现在,辛蛮人已经败了,全军覆没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安价更高() 
渥太华的部下,在马尼拉的呼喊声中,心中顿时也生出了投降的心思,原本是七万人的他们,被狂暴冲杀之后,只剩下不足四万人了,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他们也不愿在继续和敌军斗下去了。于是,这些人也纷纷效仿马尼拉所部的军士,丢掉武器,跪地请降。

    前一刻还纷乱无序的战场,在这一刻忽然变得安静了下来,两部十二万的辛蛮人在丢掉五万条性命之后,终于作出了抉择,集体投降。

    马尼拉看到这个场面,苦涩的笑了笑,从马靴中抽出一柄匕首,然后插进了自己的心脏。一股鲜血,顺着匕首的切口,缓缓流淌了出来,低落到滚烫的黄沙上。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马尼拉用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大漠出生,死后,他把自己,交还给了大漠。

    三万多马尼拉部下的辛蛮人,纷纷哭泣了起来。就连四万多渥太华的部下,也是沉默无语,满脸悲戚的神色。马尼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些人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他把自己临死前对生死的感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无声的传达给了在场的所有辛蛮人。元起遵照辛蛮人的习俗,在战场上为马尼拉进行了火葬,虽然是敌人,但是可敬可佩的敌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随着辛蛮单于渥太华和左兵卫马尼拉的先后身死。这场激战。就此落下了帷幕。辛蛮人战死的将士,高达五万之众,受伤者不计其数,七万人做了俘虏。而敌军方面,同样也出现了不小的战损。

    经过清点,最后战死的人数被统计了出来。三支精锐部队天归军、飞龙军和地归军,每军的战损,基本都是在二百人上下,相对于三支精锐,普通军士的伤亡要多了十几倍。在五万新军中,死于此役的战士,有近万人之多,伤残不能继续服役的,也有五千左右的人数,受轻伤者更是多如牛毛。

    元起下令分出一万名伤情较轻的军士,让他们负责运送伤残的袍泽们返回明州,让田豫安排他们接下来的伤情处理和伤残军士的退伍手续,并责令左慈临时出任这支军队的统帅,务必要把他们一个不落的带回明州。之后,左慈的统帅职务自动解除,独自返回燕京,通知有关人员,妥善处理好阵亡将士的抚恤金问题,并把这些将士的名字,铭刻到忠烈碑上,以彰显他们的勇敢和忠诚。

    同时,这支返回明州的队伍,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他们将负责把七万辛蛮俘虏押送回明州,教给田豫来处理。人口,始终是平定天下的重要因素,元起没理由把这七万辛蛮人赶尽杀绝,把他们带回明州,和刺塔人杂居在一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刺塔人对辛蛮人,没有汉人那样的仇视,但也绝对谈不上亲善,这些辛蛮人被押送到明州之后,将会和刺塔人一起,逐步接受汉化,也算是融入汉族的一个跳板,避免了他们直接和汉人接触,进而激发起汉人的仇恨。等到他们被汉化的差不多了,大概已经是数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了,那个时候,相信汉人们对辛蛮的仇恨已经淡漠了下来,再把这些辛蛮人掺杂在刺塔人中,迁居到内地去,或者是让更多自愿到明州定居的汉人迁过来,进而完成民族的大融合。

    当然,在这七万辛蛮俘虏被送走之前,元起特意让诸葛亮给他们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了辛蛮人南侵所造成的恶果,以及给汉人带来的巨大伤害,然后义正言辞的告诫他们,想要活命,必需服从汉人的领导,遵守汉人的律法,适应汉人的生活习惯。这些被元起部下的敌军,杀的胆寒的辛蛮人,早已没有了反抗的心思,再加上马尼拉临死前的劝告,他们也就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诸葛亮的思想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出色的辩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从和元起共同学习了鬼谷十三篇之后,诸葛亮的辩论之术,已经越加纯熟了,即使是元起也只能甘拜下风。

    处理好了伤兵和俘虏的问题之后,元起的思绪又回到了接下来的战斗中。渥太华和马尼拉,只是辛蛮各个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两个,辛蛮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存在,其总兵力加起来也有十五六万之众,现在元起麾下的人马,只有六万多人,这场持续的战斗,元起决定依旧采用智取的策略,能不硬拼,就尽量避免硬拼。把有限的兵力保存下来,投入到最后的决战中去,元起很清楚,计谋只能获得一时的胜利,如果不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把辛蛮人打服了、打怕了,他们迟早会出现反复,只有像征服渥太华和马尼拉两部人马一样,让他们从内心中感到畏惧,他们才会乖乖的听话。

    在一番讨论之后,诸葛亮和徐庶各自献出一条计策。诸葛亮主张据守贪狼山,构筑坚固的防事,同时派兵奇袭渥太华和马尼拉的部落,掠夺那里的军备和物资。诸葛亮的理由很简单,辛蛮人依旧强大,我军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先前在把俘虏的七万人送往明州的时候,军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粮食都被左慈带走了,现在军中的粮草已经岌岌可危,必须要进行以战养战式的补充,而失去了大量青壮年的渥太华和马尼拉两部,就是绝佳的掠夺对象。等到物资充实了,军中伤员的病情恢复了,再一点一点的对辛蛮人进行消磨,铲除掉一些实力在中下游的部落,最后再和右兵卫卡塔尔等大部落作最后的决战。

    而徐庶的意见则是采用流动作战方针,说白了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游走中,不停地消灭一些辛蛮人的小部落,在消耗辛蛮人总兵力的同时,避免和辛蛮人提前发生决战,同时还能充实军备物资,同样达到以战养战的效果。

    元起在经过反复思考之后,觉得诸葛亮和徐庶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元起对流动作战的方针并不陌生,在历史上,唐朝中期的黄巢就曾经率领一起起义军,在大唐的版图上采用过这样的作战方式。其积极的效果,和徐庶所说差不多,就是以小股兵力袭击敌人,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在越滚越大的同时,还可以对敌人进行兵力上的消耗。但是这个方针也有一个最大局限性,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