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一代神医在明朝 >

第374章

一代神医在明朝-第374章

小说: 一代神医在明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产量可有提高?”

    宋应星原本以为张力会询问团山堡兵工厂的事情,没想到张力问这个,略一沉吟之后,便朗声应道:“回禀张大人,土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都在四个月左右,目前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

    顿了一顿,宋应星眉头皱了起来,接着道:“玉米这一期长势不好,属下琢磨着应该是辽东苦寒,气候太冷……”

    张力神情也严峻了起来,虽说后世他并不是学习农业的,不过却也大概知道,玉米是喜温的农作物,生长期一般要求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为宜……在小冰河期的辽东,恐怕一年中只有夏季能够种植一期而已。

    不过,张力知道土豆却是喜凉的农作物,故而不由得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宋经历,那土豆的情况又如何呢?”

    宋应星微微颔首,朗声道:“土豆从西洋传入我大明也有百十年了,在江南山区也有不少人种植,不过产量都不太高。咱们团山堡这一期种植的土豆,有一部分茎块明显大过其它的,属下已经组织人选种,现在第二期已经种植了月余,眼瞅着就要出苗了。”

    张力点了点头,心知农作物选种育种的事儿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再心急也不可能去拔苗助长,只能徐徐等待。

    目前辽东种植的粮食主要是粟和一部分小麦……金州卫有一些地区种植有小麦。至于大米那是全靠找商人购买,粮食安全的形势还比较严峻。张力沉吟了片刻。又鼓励了众人几句,要他们将粮食生产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陈正操在一旁若有所思。辽东督师张大人如此重视粮食的生产,而不是指望朝廷的粮饷,这个中缘由,他细细思之,也能猜出一二。

    陈正操脸色有些潮红,昔年太祖皇帝朱元璋起事的时候,奉行的可不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么?!

    张力恐怕是要……

    顾有风先前一直在听张力和团山堡文臣的议事。冷不丁一转头,发现好友陈正操神色有些奇怪,不由得也多长了一个心眼。

    顾有风虽说性子比较率直,可也不是笨人,很快就“品”出了味道……这尼玛以后可就是属于“从龙之臣”了呀!

    张力在一旁将二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却也不道破:有些时候,给手下人一些所谓的“期待感”,会让他们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和干劲来……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至于规章制度的建设。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过目前关于“贪腐”二字,自己是毫不手软的。

    这一日的会议进行得非常紧凑,很多事情都在张力的安排下开始推行。团山堡的内政方面也算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

    世上如果有后悔药可吃的话,英国公张之极肯定想吃一颗,不过眼下他与张力的关系慢慢地在修复中。倒也可以省下一颗来。锦州城中现在最想吃后悔药的,非齐英的父亲齐老爹莫属。

    齐老爹有一手还算不错的铁匠手艺。以前在宁远卫城中便是靠此谋生。

    顺带一提,大明朝的匠人按照朱元璋的规矩。那就一定是匠户,与军户差不多,必须世世代代为匠人。可是到了万历以后,匠户、军户逃亡都极多,天启崇祯以来,匠户军户制度至少在辽东已经名存实亡,很多民户的百姓也有靠当匠人谋生的。

    前不久宁远卫城姓“张”以后,女儿齐英便介绍他进了团山堡兵工厂锦州分厂做了一名普通铁匠。

    对于齐英的好意,齐老爹就算脸皮再厚,也有些不好意思,原因么,自然是先前逼过婚……

    现在是午休时间,齐老爹正在工坊宿舍中一个人枯坐着生闷气。他嘴里纵然不说,心里却是肠子都悔青了。

    自己的女婿……唔,虽然女儿还没出嫁,不过齐老爹已经迫不及待地改变称呼了……木头,短短一年时间竟然已经从一个小兵升为了副将!

    副将乃是总兵官高元良高大人之下最高的官职了,也不知木头那小子是不是关二爷附体,居然能混到副将的职位……

    齐老爹喝了一口已经有些温吞的茶水,而后发出了一声叹息,重重地将茶杯放在了身前的桌子上。

    齐老爹扫视了一眼这“工人宿舍”,乃是一张通铺,平时住着四个人。眼下其余三人都趁着午休时间加班加点干活,可是齐老爹对于加班却一点儿兴趣也提不起来。

    可不是么,团山堡工坊中的工人们的薪资都是计件,若是能抽出闲暇时间多打造出几根铳管之类的,这个月工钱便会多出许多。

    然则,些许工钱,又岂能与女儿齐英和“准女婿”副将木头大人的婚事相提并论?

    若是女儿真的嫁给了木头,自己一辈子还用愁吃穿?还用在这工坊的炉子前打什么铁?

    齐老爹当然知道木头带着大军跟总兵官高元良去打海州卫,而女儿齐英作为护士队长也一同随军出征,现在想这些事情都是扯淡……可是他又无法控制自己的脑子,不得不想。

    因为在大军出征之前,张大人已经许诺,此战结束之后要让军中一些将官成家,好像是说团山军的将官们老是打光棍也不合适……

    齐老爹想了老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主意,毕竟先前自己将木头得罪得太狠了,也不知他还记不记仇?

    若是可能,就算上门去给木头大人赔礼道歉也是可以的,就怕人家现在不准自己进门……更为棘手的是,女儿齐英虽说帮自己在团山堡工坊谋了一份差事,不过平常言语却也不冷不热,似乎自己先前也让她失望透顶。

    齐老爹一时间有些不忿,古往今来都讲究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且他也听宁远的读书人说过那“三从四德”,女子就该“在家从父”,可是眼下张大人颁布的法令里却不管这一套啊!(。)

第419章 困境() 
辽东督师张力在控制金州、宁远、广宁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当然,明面上不能说是法律,否则放着好好的《大明律》不用,你张力捣鼓一个新律法出来,不是造反又是什么?

    督师大人给这些法令取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屯田御寇暂行条例》,反正老百姓也听不懂,读书人绕来绕去,明面上没有“律”这个字眼就行。

    关于封建礼教中最核心的部分……“等级”,张力并没有直接提出反对,而是开了一个后门:所有人不管男女老幼对于家长、族长、官吏等等决定的事情,都可以向团山堡民事部门提出申诉。

    这一条实在是一把软刀子,父亲逼迫子女婚嫁的,子女一申诉,负责管理民事的王奇峰便站在子女一方。几个案例判罚下来,无形中团山堡老百姓的风气已经开始慢慢改变了。

    譬如现在齐老爹下意识里便接受了不可强迫女儿婚嫁,否则铁山堡挖矿大军便会多自己一个的事实。

    齐老爹只是一个缩影,他并没有意识到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

    团山军三路进攻最先传回捷报的没有什么悬念,正是万治的金州军。复州卫主要包括后世大连管辖的普兰店市和瓦房店市,在明代金州卫也就是后世的大连,辖区还没有后世那么大。

    复州卫的鞑子本来就是残军,城墙年久失修,万治的金州军甚至都没有正面攻城。只是对着城墙齐射了几轮炮弹,鞑子守军便弃城北逃了。

    万治带着金州军第一时间入复州卫城弹压地方治安。并没有派军追击。一则金州军人数本来就不多,二则鞑子往北逃窜。而复州卫北边正是盖州卫,那里有卢象升的一万人马等着收拾他们。

    又过了数日,张力终于收到卢象升的战报……盖州卫城已经攻下,团山军伤亡两千余人,歼灭敌军也是两千左右。

    显然一比一的战损对于攻城战来说,已经可以称之为大胜了,张力也变不出飞机坦克导弹来,没法做到米帝惯用的什么超视距战争……

    然而进攻东北方向海州卫的高元良却遇到了麻烦,迟迟打不开局面。

    张力严令万治和卢象升立即带军向海州卫城集结。而他自己也是带着大量军备物资,从锦州城出发,前往海州卫城。

    高元良将前敌指挥部设置在海州卫城以西四里地的牛庄驿,眼下团山军一共集结了三万人来攻海州卫城。

    牛庄驿中军大帐,张力神情严峻,端坐在帅位之上。左手高元良,右手卢象升分领一众将官分列左右,个个也都是表情肃穆。

    张力首先瞥了一眼高元良,只见他眼窝深陷。才短短数日时间,似乎就憔悴了一大截似的。而且,三路大军进攻鞑子三个地方,另两路都大获全胜。唯独高元良这一路迟迟打不开局面,他心中的焦虑是可想而知的。一直以来,高元良都是团山军除了张力之外的头号人物。现在攻不下城池,实在很没有面子。

    张力首先开口了:“元良。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你还未失败。只是没有攻下城池罢了,无需自责。”

    高元良正内心惭愧之际,一听张力这暖洋洋的话语,登时险些落下泪来。他上前两步,行了一个军礼,沉声道:“末将辜负大人的期望了!”

    张力摇了摇头,缓缓地道:“海州卫城城防坚固,火炮众多,并不容易攻克,远非复州和盖州卫城可比。元良,我知道你是不愿意手下儿郎蚁附攻城,顶着重大伤亡攻下城池……”

    高元良只道自己的心思无人知晓,谁知张力一句话就揭开了谜底,心中那块压得他无法呼吸的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高元良整了整嗓子,开口道:“大人,末将确实担心损失太大,这些兵卒都是老兵,每一个都很宝贵。虽说战争是必然会死人的,但损失太大可就划不来了。”

    张力脸上露出欣赏的神色,重重地点了点头,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朗声道:“自古打仗都是所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老高,你将士卒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让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