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医在明朝-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套仪式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的讲究、琐碎,过程又非常的冗长。
重要的是,这一套仪式举行下来的费用,可以支付大明九边所有边军一个月的军饷……
朝廷再没钱,万寿节那也是绝壁不能省的,否则岂不是折损了万岁爷的颜面?!即使全国的军民都已因为贫穷而快要活活饿死了,还是没有任何一个大臣给建议停止或者删减部分经费举行这个只有表面而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典礼。
更何况,崇祯皇帝本人非常热衷举行这种让他高高在上地接受别人跪拜的仪式……
典礼一次要举行好几个时辰,皇帝升殿、击鼓鸣钟、奏乐、礼官宣唱各种赞词,而后文武百官跪拜,山呼万岁。
至始至终,崇祯皇帝必须头戴外观华丽,重达十多斤的冠冕,身穿以金丝织成的又重又硬的龙袍,纹风不动地高坐龙椅,保持一副,@。“尊贵”的面貌。
此刻,内阁首辅温体仁正笑眯眯地打量着崇祯,脸上涌起了无限的得意之色……
这一次万寿节,最大的赢家不是崇祯皇帝,而正是首辅温体仁。
皇帝的内帑有多少银子,温体仁不知道,但是这些年皇上一次又一次地被逼着“发内帑”。不仓库空空如也,反正所余也不多了。
崇祯发疯了一般想捞钱。然则他的手段远远不如他爷爷万历,更加上本朝历任首辅周延儒、温体仁都是老奸巨猾之辈。崇祯被玩得团团转,内帑是一发再发。
譬如这次万寿节之前,最要面子的皇上竟然囊中羞涩,一赌气竟然三日没有上朝。大臣们个个心知肚明,皇上找户部要钱办“生日派对”,可惜户部尚书侯恂表示,户部仓库里除了老鼠屎,什么也没有……
皇上当时龙颜大怒,可惜然并卵。没人搭理他。在这个皇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首辅温大人出手了。
温体仁决定要送一个大大的红包给皇上,以便自己“卒于任”……
可是大臣给皇帝送红包,总归有些不好办,需要一些特殊的“管道”才行。
最接近皇帝的莫过于太监与宠妃,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而太监的这条管道温大人早已建立起来,运用自如了。然则万寿节“送礼”却不方便用太监的渠道,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有更重要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曹公公的老奸巨猾程度不弱于温体仁,温大人不放心将红包托他转呈。
可不是么,温大人自个儿收了钱不办事的时候那也是常有的,要转呈皇帝。太监太奸猾信不过。
剩下的另一条渠道便是宠妃,这条管道虽然比较困难,却也不是毫无办法。温大人自然想到了一条终南捷径,那就是由外戚下手。
“从周奎和田弘遇这两个老家伙身上下手。方便得很……”
周奎是周皇后的父亲,田弘遇是田贵妃的父亲。最重要的是这二位基本等同于“暴发户”,耍心眼是万万比不过曹公公的,所以温体仁觉得能够控制住他们。
周皇后位居中宫,生的儿子已经被立为皇太子,周奎的身份既是现任皇帝的岳父,也是未来皇帝的外公,怎么看都是“贵不可言”的。虽然就明朝的体制来,外戚没有政治上的实权,但是制度毕竟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更何况,温体仁所想利用周奎的,并不是实质上的政治运作,而仅仅是一条送红包到“皇帝家里”的通路而已。
玩政治,温大人怕过谁来?现在是要玩“亲情”嘛……
而田贵妃父亲田弘遇的利用价值也是与周奎大同异的。周皇后端庄,田贵妃妩媚,这是人所共知的。所谓“娶妻以德,娶妾以色”,田贵妃在容貌上是要胜过周皇后的。皇帝也是男人,当然更爱美女了……
虽然就长期的观看,宠妃存在的价值仅限于现任皇帝在位之时,而不如皇后。因为皇后是储君的生母,存在的价值可以延伸到下一任皇帝。但是就短期而言,宠妃对皇帝的影响力那是远远高于皇后的。更何况陛下“春秋鼎盛”,一看就不是天启皇帝那种短命鬼,没准在位四五十年也不一定。
所以,田弘遇的价值在眼下是要超过周奎的。
当然,温体仁心里很清楚,以往也有不少官员想走这两条门路。但是那些人即使送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两条门路却也还没有走通……显然那些官儿太“中二”了,图样图森破呀!
庆典依然如常进行,温大人也自然一脸肃穆,继续想着他的心事……
“都是些死脑筋!银钱只送到外戚手中,外戚又没有实权,送了多少银子那还不都是喂了狗了,只平白肥了那两个生了”好女儿“的家伙……”
温体仁不由得有些不爽,自己也生了女儿,怎么就没选上皇后、贵妃呢?
若是选上了,还需要如此这般费事,上蹿下跳几十年,千里做官为的吃穿么……
针对送钱送不到皇帝手中这一,老辣的温体仁非常明白,外戚只是渠道,而非目标。
然则这两个外戚既然有同样的利用价值,平常又是死对头,就决不能“厚此薄彼”,而一定要“双管齐下”。否则拉拢了一边,得罪了另一边,两边的实力一抵消,送去的银子那也是“喂了狗了”。
想通这些关键之处以后,温大人拟定了一套完整的策略。
这两家外戚,他各送了二百万两银子的厚礼,再透过他们那条可以直入后宫的管道,在自己派去的心腹见证之下,送出了三百万两银子的珠宝给周皇后和田贵妃。而皇太子和长平、昭仁两位公主也各送了二百万两厚礼……最后的目标崇祯皇帝,温大人所准备的数字则高达一千万两!(。)
第348章 肠子都悔青了()
read_tent_up;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无弹窗!
温大人特地选定崇祯正为没钱举办“万寿庆典”焦头烂额的时候,通过周皇后和田贵妃吹枕头风,献上了这个大大的红包。
温体仁的理由当然非常充分——
“万岁爷贵为一国之君,心系国事,为万民操劳,夙夜忧叹,微臣忝为内阁之首,仅代表满朝大臣、全国百姓敬献些微心意,以示朝野归心以及祝贺皇帝陛下万寿无疆之意……”
温体仁再san强调的是,他所“敬献”给崇祯皇帝的金银财宝乃是代表全国的每一个人的心意,用以表示对皇帝陛下至高无上的敬意。这番话听得崇祯皇帝龙颜大悦,到了最后甚至背过身去偷偷拭泪……
温大人表面上把这份“心意”推给了“全民”,这么一来,崇祯皇帝在高兴之余又得到了这番完美的说辞,当然也就顺理成章、自欺欺人地“笑纳”了,甚至打心眼里故意地遗忘了“贿赂”、“巴结”等等字眼。
庆典接近了尾声,温大人满面春风地看着崇祯皇帝,心道:“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更何况是做官?”
送给崇祯皇帝一千多万两银子,看似很多,也几乎等于大明帝国一年的全部收入了——但是,自己的上司只有崇祯皇帝一人而已,下属却有成千上万!
合这数万人所送给自己的贿赂的数字,早就远远超过自己送给皇帝一人的贿赂了——这才叫一本万利!
自己“卒于任”的期望,恐怕**不离十了……
就在温体仁“捋须嘚瑟”的时候,站在他身后的内阁次辅周延儒。一直都盯着温体仁的后背在看。
周延儒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王公公交好,因为在王公公眼里。“东林党魁”周大人自然是属于“忠臣”这一边的。那温体仁在官场风评极差,加之与自己的死对头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勾搭在一起。那必然不是一路人——
呃,恐怕后一个原因更主要一些……
所以,温体仁给崇祯发红包——呃,不,敬献金银财宝的事儿,周延儒一早就通过王公公知晓了。
此刻周延儒心里肠子都悔青了!唉,那个后悔呀——
尼玛,姜还是老的辣!温体仁比自己年长了十岁,果然日子没活到狗身上去……
眼下温贼牢牢把持着朝政。那内阁首辅的位置经过这么一出戏之后,想必是愈发稳固了。
现在自己再去给皇帝送红包,不是智者所为。拾人牙慧那都是轻的,往重了说,先前你周延儒哭穷装寒酸,这会儿人家温大人一送红包,你也屁颠屁颠地跑来送,你这是什么居心?
周延儒微微叹了口气,心里越发气苦起来——
这次辅和首辅还是没得比啊。二把手和一把手捞钱的效率简直是天壤之别!
像是工部所负责的诸如修桥铺路的各项建筑、制造等公事,经费总有一半孝敬了首辅。户部乃是掌握钱粮赋税的,好处就不消说了,随便什么地方首辅大人抹个开头的数字。那就是七八位数的偏差。吏部因为掌管官员的人事升迁、降贬、考核、调任等等大权,大明朝的官员们送来给首辅大人的请托费、关照费多得数都数不清——而这些都还只是一小部分,首辅的收入中最da的一项来源乃是兵部。
由于连年的征战。军费是朝廷的最da支出,当然也就成为首辅最da的收入来源了。大明有九边。相当于九个军区,朝廷下发的饷银根本就不会运出京城。而是直接就送进了“该打点的文官大老爷”的仓库。所有军饷八成都被各级文官贪墨,这里面有八成是进了首辅大人的腰包。
想想那些大头兵也挺惨的,朝廷的饷银按制度是一个月一两银子。然则在饷银出京城的时候,兵士们就只能拿到二分银子,剩下的八分银子都喂了“狗”了。
各级军官贪墨银钱的法子却不一样,八成都被文官贪墨了,军官再贪那仅有的二成,兵士们不造反才怪。所以军官们发明了“吃空饷”来喝兵血,别看只余了二成的军饷,哥一万人报个三万雄师,那也是“另辟蹊径”呀!
可见,一年一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