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红楼之宝姐姐 >

第104章

红楼之宝姐姐-第104章

小说: 红楼之宝姐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借口自己年轻,仍叫二婶管家。

    倒不是王熙凤贪恋钱权。

    说大太太小门小户的管不了荣国府也罢,说她王熙凤年轻不知事也罢,总掩不了老太太避过了袭爵的大房反让二房管家的荒唐啊!

    (十三)、

    待老国公过世,公爹袭了爵,王熙凤才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荒唐!

    堂堂一家之主,竟是住到了马棚边上!

    明明是借住的二房,竟然堂而皇之的住进了正房!

    (十四)、

    王熙凤有心回娘家说道说道,但见王子腾正忙,到底忍下了。

    又有王夫人连拉带打,一番安抚,为着将来,夫妻二人渐渐开始亲近二房。

    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事事听从。

    (十五)、

    王熙凤得了王子腾好一顿训斥,这才明白过来。

    王子腾又与她细细分说了厉害,实在说不清的,便下死命,总不能由着这唯一的闺女走向死路啊。

    一席话说得王熙凤有如醍醐灌顶,从此便暗中远了二房。

    (十六)、

    此后,凤姐一面在贾母王夫人面前周旋,一面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偶尔小打小闹的出手膈应一下,聊解心头之怨。

    等黛玉入府后,索性借此搭上了长公主。

    调理身子,坐胎生子,又为贾琏求了外放。

    (十七)、

    等王熙凤和贾琏回京,昔日的二房已经成了过眼云烟。

    自听说王夫人因查抄出放印子钱、包揽诉讼的账册而被判流放后,凤姐心里止不住的庆幸。

    四王八公又如何,还不是说抄了就抄了。

    一旦查抄出实证,谁也保不住你。

    (十八)、

    王熙凤是怀着身子回京的。

    躺在榻上,看着已是婷婷玉立的大姐儿,看着彬彬有礼的贾荃和活泼壮实的贾苯,王熙凤摸了摸还未显怀的肚子,心满意足的笑了。

    (十九)、

    贾荃从文,比贾茜早两科考取了功名,入仕为官。

    贾苯应了当日所说,是个当将军的料。自小力大无比,有喜读兵书。后考了个武状元,征战沙场去了。

    三子名贾桑孕∮爰周缫坏蓝潦椋坏揽凭伲坏牢佟L眯值芏耸赝嘀�

    (二十)、

    大姐儿到底嫁了王板儿。

    如今板儿早已改了名儿,又去了学名敬文。

    板儿自十岁上下,便由凤姐出了钱进了私塾。

    难得他是个知道好歹的,靠着苦读考了个举人,又捐了官。

    虽不是什么大出息之人,却对大姐儿极好,一生富贵安宁。

第100章 番外 琪官() 
画眉终身误

    (一)、

    落花时节忆君姿,声如鹂啭眼如丝。

    信口雌黄不足奇,红烛新妆画柳眉。

    (二)、

    自古,旱、涝、蝗便是使得农人家背井离乡的原因。

    琪官原不叫琪官,也不叫蒋玉菡。他三岁上头家乡发大水,家里头逃荒,没了地,便狠狠心把这个儿子卖了,好去租田种。

    没过两年,竟又是回乡去了。

    这是班主告诉蒋玉菡的,被卖时他还不记事,班主这么说了,他便只能信了。

    蒋是师傅的姓,师傅名叫蒋玉荷。

    师傅说,太师傅叫蒋玉莲,再往前的,虽不知名讳,但左不过也是那么个名儿。

    祖师爷英年早逝,师傅便接任霁云班的台柱子,也唱小旦。

    幼时,师傅常搂着蒋玉菡,同他说起太师傅的事儿。

    不过是九岁登台、十岁成名,十一岁便成了台柱子。而后,东家逢着绫罗绸缎求曲,西家捧着金子银子求见,这府要来赎人那府跟着来抢人。

    从日升唱道日落,嗓子也哑了腰也僵了,班主又逼得紧,一拖便拖出了病来,不过小半月便去了。

    是年,不过二十岁罢了。

    蒋玉菡五岁时,班主开始给他喂药。

    六岁,开始浸药浴,练身段。

    七岁开嗓,同师傅学唱戏。

    九岁,始登台。

    一切的一切,恰如蒋玉荷当年一般,也是蒋玉莲的当年。

    (三)、

    雍正十一年,蒋玉菡十二岁。

    九月,靖远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因在策妄阿拉布坦长子噶尔丹策零出兵劫掠克尔森齐老时,未能及时出兵,贻误战机,帝问其罪。罢其大将军之职,削其爵位。

    其长子熙良,夺亲王世子位。

    父亲丢官去爵,自个儿也跟着成了闲散宗室,熙良倒是没有什么担忧的样子。

    左右圣上开恩,既没抄没家产,原先的王府也还叫自家暂住着。熙良倒是过起了提笼架鸟的日子来。

    这日,熙良正带着几个豪奴去琉璃厂。因不愿在胡同里边瞎转悠,一行人便晃晃悠悠的沿着护城河前行。

    半道上便见到前头新开了一家茶馆,里边儿依依呀呀的正唱着戏。

    “不曾建甚奇功,便教你做元辅,满朝中都指斥銮舆。眼见的平章政事难停住,寡人待定夺些别官禄。”

    熙良原就是爱戏之人,侧耳细听之下,却是哑然失笑。

    “好好儿一段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明明是仙吕端正好,竟叫个小娃儿唱!不像是正末,倒像是个旦角儿了!”

    熙良摇了摇头,正抬脚欲走,那正末又唱起了幺篇来:“且着你做节度渔阳去,破强寇永镇幽都。休得待国家危急才防护”

    将左手的鸟笼顺势塞到仆从的怀里,右手正摇着的折扇往左手一扣,熙良整了整袍子,举步踏入茶楼。

    只见那台上扮唐明皇的正末,身长约摸四尺半,瞧着也不过十来岁的样子,一板一眼活灵活现的,瞧着真叫人忍俊不禁。

    听他的念白,抑扬顿挫,着实好听。再加上那一口好嗓子,嘹亮、清脆,端的是一个唱小旦的好苗子!

    (四)、

    熙良寻了一靠前的桌子坐了,除了身边惯常跟着的护卫苗迟,旁人都坐别桌去了。

    要了壶碧螺春,又叫了几个茶点,便打发小二去把戏班子的班主寻来。

    霁云班班主敢来京城混饭吃,又拉扯起这么一个茶馆,自是有所倚仗的。

    听了小二的来意,倒也不急,先问明白了衣着饰物、下人仆从,闻说是个的黄带子,方施施然站起身来,来到台前。

    “小的是霁云班的班主魏起,这位爷有什么吩咐?”

    熙良呷了口茶,伸手遥指台上,对着那正末点了一点,“这么个可人儿,合该唱一曲贵妃醉酒!唱那个唐明皇做什么!暴殄天物!”

    魏起赔笑道:“这位爷,这孩子小名琪官,最善唱旦角儿了q日原是代别人上的,平日里头,他都是唱西厢记的。”

    “崔莺莺还是红娘?”

    “崔莺莺。”

    熙良逗了逗画眉,“感情好。这折戏唱完,叫他下来,给爷唱两句。”

    那魏起道:“这位爷,琪官她”

    一旁的苗迟笑了笑,递上一锭银子。

    “好嘞!小的这就去后面候着,等这戏唱完,立马给您带来!”魏起赶紧接过银子,点头哈腰的往后面去了。

    蒋玉菡倒是净了脸才出来的。

    他原想着要回去服侍师傅,不知为何蒋玉荷同蒋玉莲一样,二十刚出了头便病的起不来身了。

    忽听班主来说,前头有客人叫戏,心里头自是千万个不乐意。

    到底推脱不得,一时也来了气,偏要先下了行头。

    魏起气道:“养你这么些年,教你唱戏,让你去唱两句怎么了?快走快走,回头把皮绷紧了,老子揍死你!”

    蒋玉菡一想,自个儿还得照顾师傅,可不能有伤!

    只是一时手快,脸上的彩已擦了一条眼见着班主脸都青了,他忙说:“班主莫气,琪官想着,外头那客人可是要听西厢记的,我若是顶着一身唐明皇的行头去唱崔莺莺,这不是给人添堵吗?”

    魏起一听,脸上立马堆起了笑来,慈爱的拍了拍蒋玉菡,“好孩子,亏你想到周到。快一些把去脸洗净了。到底我儿生得好,就换月白色那件袍子,用天青色的那条玉带把腰束了,再描个眉便是极美了!”

    蒋玉菡轻声应了,自去换行头不提。

    (五)、

    琪官迈着小碎步来到熙良跟前,竟是以西厢记第四折里头,崔莺莺初拜见张生之礼相见。

    熙良笑道:“倒是个有意思的。你既如此,便把那得胜令唱来。”

    蒋玉菡七岁始学西厢记,连唱了三年,一日不曾断过,闻言也不必细想,张口便唱道:“谁承望这即即世世老婆婆,着莺莺做妹妹拜哥哥。白茫茫溢起蓝桥水,不邓邓点着祅庙火。碧澄澄清波,扑刺剌将比目鱼分破;急攘攘因何,扢搭地把双眉锁纳合。”

    一段唱完,熙良又点了一段:“再唱一段八声甘州接着混江龙来。”

    “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

    琪官唱的兴起,一时竟拉开了架子,唱了个痛快。

    “好cc!”熙良连赞了三声好。

    琪官娇笑道:“爷既觉得好,多打赏琪官一些,琪官便是唱破了嗓子也是愿意的!”

    熙良摇头道:“可别,唱破了嗓,我往后还听什么?”

    说着,命苗迟递上银子。

    又问:“爷媳你这嗓子,想赎你回府,你可乐意同爷回去?”

    那班主一听,急了。挤眉弄眼揉鼻子,一个劲儿示意蒋玉菡。

    蒋玉菡想了想,问道:“爷是真心要赎了我,还是随口一问?”

    “爷说了,你有一口好嗓子!”

    蒋玉菡咚的一声跪倒在地:“琪官只求这位老爷一件事,若是应了,琪官愿当牛做马伺候老爷!”

    熙良用扇子尖抬起他的下巴,见他哭得伤心,轻声道:“你不说,爷怎么知道应不应?”

    蒋玉菡忙拭了眼泪,语无伦次的答道:“琪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