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纪-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怕鱼老师心有芥蒂。她脾气孤僻,下手又狠,你把她惹到了,没准哪天她就找你比划比划。”
王阳明大惊失色,他想的是日后一战,而不是现在就战——白白挨打啊。
看来最近去藏书阁时可得小心,最好等鱼玄机不在的时候再去。
他又猛然想起鱼玄机推荐的那本九阳神功,急急连声问道:“我问鱼老师内功入门看什么书比较好,她给我一本九阳神功,这书不会有问题吧?”
这下轮到朝闻道大惊失色了:“九阳神功?那是鱼老师自己修行的功法啊。”
原来藏书阁中并没有这本书,鱼玄机来了之后,朝闻道曾留心过她的身世,趁着去东北雪原游历时打听过一些部落,其中有一个哈萨克部,都是以兽皮做衣,而且极耐严寒,即使冬天大雪纷飞封山断路的时候,他们族人也是只穿着兽皮做的短衣短裤,并且赤脚。
这是他们在千万年的恶劣自然条件中进化出的天赋。朝闻道向他们打听鱼老师,却是打探到了她的身世。
说着说着,朝闻道眉头一皱,喟然叹息:“他们说她是哈萨克的族人,本来应该过着渔猎的生活,但是幼时被雪豹叼走,雪豹不知为何没有吃掉她,反而养了几年,年龄稍微大一点后她便离开了山洞回归部落,回来时身上就带着这本九阳神功。族人因她与禽兽一起生活过,都十分厌弃她,她就带着书和衣服干粮离开了雪原,不知所踪。
她再次出现,就是三年前在国子监这儿了。我后来问院长九阳神功的来历,他也不甚清楚,只知多年前曾有一位僧人是靠着九阳神功纵横天下的,但是那书早已失传,不知道如何沦落到了雪豹生活的洞中。”
王阳明听得颇有兴味:“僧人?”
朝闻道继续道:“对,是一位苦行的僧人,这僧人吃也不讲究,穿也不讲究,唯独一样,不守戒律,最爱喝酒,尤其喜欢与人拼酒,所以被后世称为斗酒僧,但是他虽练成九阳神功武功盖世,却也没留下什么值得后人称道的丰功伟绩,所以没多少人知道他的事情,院长早年博览全书,博闻强记,所以记得他的故事,这故事记载在曲阳杂记里。”
二人不知不觉走到了宿舍,朝闻道点上油灯,在灯下看书,王阳明见是一本古今章句集注,似乎跟武功没有丝毫关系。不由好奇道:“这是什么书?”
“这是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名言警句汇集在一起并加以注释的书,编纂者是当朝有名的大才子谢晋。”朝闻道将书亮给他看:“院长曾教导我,武学只是小道,天地才是大道,大道有三千,不能只仅限于武学,所以我也经常涉猎一些别的书,像这本古今章句集注,其中就汇集了前人的智慧,比如我名字的来历——朝闻道,夕死可也,就是出自古人的一句名言。”
“哪位古人?”如果这个世界也有孔子,那可就有趣了。
“不知道。这些名言的来历都已经失传,作者都已不可考,只有其中的智慧却历经久远的时间流传了下来。”
王阳明点点头,不再多问。但是他内心深处隐隐觉得,世界上不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自己在前世看到过的那些收藏在百科全书中的人类古往今来的名人名言,如果在这个世界上都能找到对应,那就证明自己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跟原本那个世界一定有某种层面上的关系,只是自己如今还不知道罢了。
只是摒除了这些杂念,他看着自己床上放着的那本九阳神功,心中犹豫不决:到底是练,还是不练呢?
按理说,鱼玄机与自己非亲非故,第一次见面就把自己修行的珍贵功法送给了自己,实在可疑。
而从鱼玄机自身修行来看,她二十多岁就可以和六十岁的广陵子一较高下,证明这九阳神功确实是非同小可,多年以前的那位斗酒僧更是凭一身九阳神功纵横天下,这都无可怀疑。
但是鱼玄机会不会在这本书里造假,以泄拜师未遂之私愤,让自己练个走火入魔,半身不遂?
说不得,还是要问问朝闻道才好。
当下他把书放到朝闻道面前:“大师兄,我不敢随意修习鱼老师给我的九阳神功,你能帮我看看吗,这功夫到底练得练不得?”
大师兄哈哈一笑:“小师弟,你尽管练,不用担心。”
“万一我走火入魔了呢?”
“什么是走火入魔?”
一番讨论后,王阳明这才知晓,原来这个世界中的修行,根本没有走火入魔的概念,内力只要是练起来,就会循序渐进,顶多就是毫无进益,如果发现自己怎么练,内力都不能增长,那就证明功法是错的,反之,只要能越练越深,就证明功法没问题。
如此,放下心中的担忧,盘膝坐在床上,开始研究那本九阳神功,心下十分坦然。
顶多就是练不出来,不行到时候再换一本别的功法来练喽。
第十九章 引气入体()
九阳神功,是斗酒僧一生所学之大成。
这位斗酒僧,原是千千年前一座古庙中的扫地僧,声名不显,无欲无求,唯一的嗜好是喝酒。因地位卑微,寺中僧人并不关注他,每天他外出买酒,回来在自己屋中喝的大醉,居然也从来没人知道。
此人手边常放一本楞伽经,这是佛教中广为流传的经典,他常读不辍,某一日忽有所悟,从佛祖所说“金刚降魔、无法无相”的深意中,体会出了武学真谛,无师自通地打通了二十四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练成了震古烁今的深厚内力,但是由于他丝毫不懂世间武学,也从不与人切磋,竟然身负绝学而不自知。
直到某日与寺中执事起了争执,失手将对方打死,惹下大祸,寺中高手尽出,竟然被他一一打败,逃下山去。
寺中人引以为奇耻大辱,因此秘而不宣,江湖上也就没有传闻。
等到斗酒僧闯到山下,与寺中高手比拼时所受内伤爆发出来,几日间就到了油尽灯枯之地,他不敢在山下停留,仗着深厚内力压住伤势,一路向东北狂奔,终于在七日后到达林海雪原,寻到一处隐秘的山洞养伤,期间他将自己对内功的领悟写成了九阳神功一书,期望能流传后世。
不想书成不久,伤势不仅没有痊愈,反而越来越沉重,终于坐化于山洞之中。后来山洞为雪豹所居,吃尽了他的尸体,却没有动那本书,直到无数年后,雪豹的后代衔来了鱼玄机,这本书才算重新现世。
王阳明自是不知这些秘闻,此刻的他照着书中所载,盘膝坐好,屏气凝神,感受着天地元气。他心思单纯,并无杂念,心中默念口诀,慢慢放松自己,只感觉身体越来越轻,仿佛即将化为清风,消失于天地。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之间,头顶不远处仿佛有一丝炽热的气流在若有若无的跳动,他忙集中精力,一路追逐,不停地牵动接引,试图将其引入体内。
时间一点点过去,头顶的气流跳动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剧烈,到最后身边似有无数火苗围着他跳舞,散发出一股股灼热之感,暖烘烘地熨烫周身。
王阳明满头大汗,书中只提到屏气感受元气后引气入体,并未具体指导如何引入,他只能自己摸索,想将这些炽热的火苗存入体内,然而尝试了各种方法,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直到最后已是力竭,他停止屏气,转而试着深呼吸一口气。
“轰——!!!”
只是小小的一口吸气,却立刻引动了火苗,源源不断的气流随着鼻息猛然灌入体内,冲刷过全身每一寸血肉,继而涌入一处宽阔的所在。
接着,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一般,身周的那些灼热气流就像乳燕投林般直奔而来,疯狂灌输着。
而那个阔不见底的地方,就好像是一个填不满肚子的饕餮,来者不拒地将这些热息全数笑纳。随着吸入的气流越来越多,那地方似乎开始产生一股越来越大的吸力,像一个小小的黑洞一样,开始加速吸收气流。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气元气吗?
王阳明想要试着停下来,却发现气流根本不听他的指挥,只是更加迅速地涌入。
他又惊又惧。
这样无节制地吸收下去自己会不会爆体而亡啊?
忽然耳边一声清喝,他隐约听到耳边有人朗喝道:
“屏住呼吸!”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阳明赶紧努力屏住气息,那些气流终于放慢了速度,最后缓缓停止灌注。
原来,呼吸吐纳为内功之本,吸气屏气之间,即可牵引或隔绝,屏住了呼吸,就隔绝了气流入体的途径,而这些王阳明之前却并不知晓。
等王阳明缓缓睁开双眼的时候,满室沉寂,朝闻道眼带担忧的守在身边。
朝闻道看他大睁着两眼楞楞怔怔,急忙催问:“小师弟,你没事吧?”
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王阳明不由心中一暖,前世从未感受过什么人间温暖的他第一次知道,原来,被人关心是这样的感觉。
“你可用九阳神功中所载法门内视体内”,朝闻道打断他的思绪,提醒道:“试一下,体内有无异常?是不是可以看到元气了?”
其实不用提醒,王阳明早已发现体内变化,无数若隐若现的金色气流,在体内各处发散,复又聚拢,直至被旋转着吸入一个开阔之处。
他猜测这些金色气流应该就是刚刚被自己吸入体内的灼热气息,也就是他一直好奇并盼望着的天地元气。而开阔之处,想必就是丹田。
“我没事。”他正欲站起身来,却双腿酸麻,一个趔趄。
朝闻道这才放下心来,一手扶住他肩:“你入定三个时辰,我初时不觉有异,直到后来天地元气似乎疯狂一般向你体内灌输,竟有无尽之象,怕你出事,赶忙用禅定吼将你唤醒。小师弟,修行不可着急,你要循序渐进,可不能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