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担山 >

第4章

担山-第4章

小说: 担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色泛红的鄂老头看到弟子眼中流露出的神色,赶忙岔开话题:“虽然丹田内力固为重要,可外功招式也不能或缺,来让为师看看你的力道如何,好给你传授相应的功法。那边有几个石头,你去试试看能把哪个举起来。”

    高大少年答应了一声,向院内那三块大石走去。

    石块大小不一,小的应有几十斤,中间的有百十来斤,而那大的最少则有二百余斤。大淳站在原地思索一下,估摸了下自己的气力,并没有去搬最小的那块,而是冲着中间那块走了过来。

    他将袖口挽到小臂,双腿叉开,腰腹用力,抱住大石,低吼了一声,并不见他如何吃力,那石头就被轻松的举过了头顶。

    两个老头互相望了一眼,都流露出震惊的神色。

    虽然在他们印象中大淳身高和成年人差不多,但他毕竟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能举起来几十斤的石块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这么轻而易举的抱起百十斤的石块。

    大淳没等他们惊讶完,就走向了最大的石块。

    双脚向地面踩了踩,把那地下的土都夯平了些,胳膊托住大石底部,使劲的往上拔去,只见他虽然脸部憋的通红,青筋也暴了出来,但大石还是一点一点被他举过了头顶。

    鄂老头愣在当场,呆若木鸡!

    都老头虽然表情淡然,可下巴为数不多的胡须却被自己拔掉一绺。

    旁边的二蛋也不玩“小鸟”了,似乎颇为欣赏大淳哥的力气,拍着小手叫起好来。

    “哈哈哈哈,他娘的,这力气可称得上霸道二字,我说呢,平日里比我吃的都多,没白吃!”鄂老头走过去伸出蒲扇般的大手,拍了拍少年的头笑道。

    大淳脸红的挠了挠头。

    鄂老头弯腰笑道:“大淳啊,你这神力实在是万中无一,练什么功法招式都是事半功倍,为师有一套绝学名曰开山刀法,你想不想学呢?”

    少年点点头,神色期盼。

    家中除了老木头就是破木头,并没有像样的铁器,鄂老头为了早日传授刀法给爱徒,早饭都不惦记吃了,起身就去下山寻刀,临走前嘱咐了大淳和二蛋如何扎马步,练习双腿和腰腹之力。

    大淳倒是挺聪明,教了一遍就像模像样的,可二蛋死活都教不会,手举起来,腿就蹲不下,腿蹲下了胳膊又举不起来。好不容易腿脚都摆弄好了,屁股一撅就坐在了地上,呵呵傻笑起来。

    旁边指导他们的都九江只能摇摇头放弃,塞给他半个馒头让他坐在那啃去了。

    过了半日,鄂老头回来,咯吱窝里夹着一把看似是刀的铁疙瘩。

    那刀长约三尺,刀头横大,刀身厚重,约莫刚出炉时应是把好刀,可现在已经锈的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刃上的豁口足有几十个,远远望去,绝对不像是砍人的家伙式儿。

    大淳倒也没嫌弃,拿在手中满是欢喜。

    都九江每日里也没闲着,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二蛋虽然傻些,可习文却有些天赋,所识的字已经有几百来个,笔下的瘦金小楷也写的颇有风骨。

    这日一早,八仙桌上笔墨纸砚备齐,都九江气定神闲坐在桌旁,左手扶袖口,右手笔走游龙,在那发黄的劣质纸张上,翩翩挥洒。

    看到傻小子在旁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落笔,都老头平静说道:“二蛋啊,你要记住这些字,也要记住这些人,就算是师傅们以后不在你身边了,就去找这几人,他们定能护着你安然渡过下半辈子。”

    纸笔虽然粗劣,可是在都九江的挥洒下,却运笔潇洒如行云流水,纸上二十一个字,骨力遒劲如万年老松,光是以这些墨迹未干的雄劲字迹来说,就不亚于前朝大家遗留下的名人法帖。

    心窍闭塞的二蛋听不懂话中意思,茫然瞅着师傅。

    这二十一个字,三字一行,从右往左平行展开,并没有别的出奇之处。但是若要让山下有点眼力价的人看见,肯定会骇然失色。因为这七个名字,有的是传承百年的名门望族族长,有的是权柄朝野的治世名臣,也有领军数十万的戍边大将,无一不是名动天下之人。

    看着傻小子傻乎乎的表情,都九江吹干墨迹,指着那二十一个字,换了种说辞:“能管饭。”

    二蛋傻傻一笑,点了点头。

第五章 祸从口出() 
从修武之起已经过去半月有余,大淳按照师傅吩咐,每天扎马步、挥刀、举石头。只不过扎马步由一个时辰改为两个时辰,举石五十改为一百,挥刀一百次改为二百次,刮风下雨也未曾停歇,俨然一个勤奋听话的好徒弟。

    这种质朴的习武方法虽然看似笨拙,但却能最有效的打磨功底。江湖中被赞誉为“天资绝伦”的苗子如雨后春笋,哪年不冒出来几十个,可真正走到武道之巅的,不过是寥寥数人。大多数败于一个“傲”字,又有一小撮疏于一个“勤”字。

    面目憨厚的少年对于这个“勤”字,领悟透彻。

    勤能补拙,更何况大淳一点都不拙,这使得他在习武之路上,打下了极为牢实的基础。武道前三境,每一境都以锻体为主,每境中的上下三品都能徒增力气三分,这三境练成后的相叠相加,让藏力于身的人,空手就有狮象之力。

    每日早练完毕的大淳来到木床上,将易传宝经搁置身前,按照书中所讲,摒神静气盘膝而坐,气沉丹田手心向天,用自身沟通天地。

    二蛋趴在床前,托着腮帮子安静的看着,眼睛眨巴来眨巴去,也琢磨不到自己哥哥在干啥。

    傻小子看了会儿实在觉得没啥意思,就转而看向床上那本易传宝经,看到书上画的小人和自己哥哥模样一致,不免觉得有趣,于是爬到床上,摆起同样的姿势。

    这傻小子初次练习,只是照着葫芦画瓢,两条腿觉得盘在那难受,就一腿盘着一腿伸直,小手端着嫌累,就放到腿上,腰刚直起来就渐渐向前弯曲,脑袋也耷拉到肩膀上,显得不伦不类。

    心无旁骛的大淳被他的声响惊动,睁开双眼,看到二蛋在那歪歪扭扭的打坐,憨笑一下,腾出双手帮他调整姿势:“二蛋,要静下心来,不要嫌累,这样才能练好武功。”

    傻小子对于自己哥哥的话还是能听得进去,跟着他摆好的姿势打坐,可还没坚持一会儿,二蛋就坚持不住,可怜兮兮望着大淳。

    大淳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奈笑道:“出去找妞妞玩吧。”

    二蛋傻笑回应一下,从床上跳下来,用袖子蹭了下流到嘴边的鼻涕,扭着屁股出了屋门。

    大淳继续安静打坐,双手相叠放在丹田处,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口呼。没有过多久,少年渐渐感觉异样,有一条火热的游丝慢慢升起,犹如刚出生的小蛇,在他丹田内徐徐蠕动。

    大淳不敢大意,赶忙停止练功,这种异象根本没有听师傅讲起,起身下床,赶忙跑到师傅身边问个明白。

    “师傅,俺丹田里面有反应了,有条小蛇一样的东西在动!”

    鄂老头正在院子里躺在摇椅上晒太阳,快要梦游九天的他听到徒弟的话后,一下从椅子上蹦了下来,睁着一对铜铃大眼喊道:“什么!?”

    大淳看师傅这么惊慌失措,还以为练功练出了岔子,赶忙指了指自己小腹。

    鄂老头匆忙坐起,手贴到他的小腹,皱眉不语,过了片刻,张着大嘴喃喃说道:“半月感水”

    这世间习武一途都有明确的划分,以内力喻水划出各个境界,感水镜就是初入武道的第一步,虽然不难达到,但是正常开始习武到跨入此境,大都是半年一载左右,三个月左右能练成就算是修武奇才了,大淳这半月感水,实在是惊世骇俗!

    看到大淳天资如此之高,鄂老头这大嘴就乐得合不拢了,逢人就夸自己收了个好徒弟,还不惜血本的从山下买来几坛子老酒,跟邻居们吹牛打屁了一番,说大淳以后定能在天武榜上占个名头。

    世间重传承,徒弟如子侄。

    鄂禅大半辈子才收到这么个徒弟,还这么出类拔萃,旁人也能谅解老头子的心情,但是这酒喝多后,大话放出来,不懂世故的村民们就有点不乐意听了,脾气直些的直接来句“扯淡”。那肚子里弯弯绕绕的则讽刺道:“咱大淳这么厉害,咋不让他入伍去当个镇国大将军呢?”

    鄂老头听后只是大笑,从不介意。

    妞妞这个小丫头也每天跑过来找两个小哥哥玩耍,刚来时,还像模像样的跟在大淳哥后面模仿他的动作,时而盘膝而坐,时而持刀挥舞。

    但这些更像是装个样子,每次糊弄几下后,小丫头就陪在二蛋旁边,坐在一起吃东西。

    本色尽显。

    山中的气候变幻无常,本来晴朗的天顿时阴云密布,不到片刻,硕大的雨点仿佛遇到了仇人似的向地面狠狠的咬去,暴虐的狂风也掺和进来,如同那巨人的大手,不断变换着雨幕的腰肢。

    二蛋家就悲催了。

    他们所居住的屋子是都鄂二人刚来村里时自己随意搭建的,由于当时不怎么受待见,并没有村民协助他们盖房子,二位不懂其中要诀的老人,只是照葫芦画瓢“堆”了起来。

    以前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顶多到天晴了再去补上漏了的洞。这次狂风暴雨一到,看着摇摆不定的屋子,都鄂二人也知道情况不妙,带着两个小的就跑了出来,没有陪着屋子殉葬。

    只见鄂老头一手夹着二蛋,一手还抱着口大锅,在那倾泻的大雨中狂奔。远远望去,还以为是仙人抱着他的炼丹童子和他的丹炉逃难。

    都九江肚子里学问不少,可是说起到武功嘛,却是半点都不会。狂风一起,他那单薄的身子就被扯的摇摇欲飞,要不是身上的破洞顺点风,再加上大淳在前面拉着,估计早被老天爷放了风筝。

    一行四人跌跌撞撞跑到了离家不远的庙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