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唐宫妃策 >

第76章

唐宫妃策-第76章

小说: 唐宫妃策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说源儿根本不知道这龙袍,那么极有可能,这龙袍是某次某人以送礼的名义送进他府邸的。

    他们这些人之间的礼尚往来甚多,很多时候也不大可能亲自检视每一件送来的礼品,不过是登记在册,丢进库房罢了,等着下一次需要给别人送礼的时候,又命下人重新包装一番送出。

    但收到一份东西时,至少该由管家或者贴身伺候的小厮检视验收入库。即使这一关胡乱蒙混过去了,也保不准哪天这东西就被拿去送给其他人了。

    既能不让源儿提前发现东西,又能瞅准时机、恰到好处地让事情在他的手里闹大,那么说明,源儿身边的人应该已经被买通,而且那东西是近期才送到六皇子府的。

    此时只怕是着手查,也查不出什么东西来了。送礼的单子想必早就被毁掉,随后再把那内鬼一处理掉,便死无对证。

    李诵微微闭了闭眼睛:“六皇子根基不稳,虽然得圣上欢心,却并无太大实权,尚不至于让他们真正看到眼里。”

    如今朝中除东宫以外,便只有舒王能够分庭抗礼了。众人皆知,六皇子与东宫的关系非同寻常,六皇子自己尚无能力坐大,自然是站在东宫这一边的。即使他手中并无实权,可天天陪着圣上,时时被圣上褒奖,对于舒王那边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现在离李诵的生辰只有两个多月了,六皇子把一件龙袍这般仔细地装在紫檀木的礼盒里,难免不会有些人别有用心地提点圣上。

    特别是当六皇子自己都说不出来这件龙袍的来龙去脉时,更是叫人觉得他是在刻意保护什么人。

    而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根本就是一出乌龙闹剧,起不到什么实质的作用。可是,再没有什么比在圣上心里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更好的了,毕竟,李诵做了二十年太子,确实是有些太久了,久到圣上自己都觉得他快要等不及了。

    原来他不是不明白。

    李淳的眸中忽然射出某种锐利的光芒,如鹰隼一般,落在他父亲身上,“父亲既然清楚得很,那么今日我们去面圣,可是去请罪的么?”

    任是李诵闭着眼睛,也能感觉到他的目光似刀锋一般刮到身上,以及那带着些许讥讽的语气。他不由得反问:“不然,淳以为如何?”

    李淳沉默了一瞬,冷笑道:“父亲当初同意让他去做六皇子的时候,不就已经决定了么,如今时机到了,却忽然反悔了?”

    整个车厢里有一种凛冽的气氛蔓延着,让李诵不觉打了个寒颤。他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的儿子,猛然发觉,不知何时,他眼里已经开始充斥着野心和狠绝,他早已不是昔日那个拿着小弓小箭满地跑着追逐小马驹的孩子了,如今他手里握着的,也许是能真正叫人毙命的武器。

    是的,当初他让源儿去做六皇子的时候就已经想明白了,源儿将是东宫的一颗弃子,必要的时候,要拿出来当挡箭牌,或者利刃。

    只是他不肯承认如今已经到时机了,他终究记着源儿是他的亲生儿子,他的母亲是他曾经十分宠爱过却薄命早逝的妾侍。

    毕竟,剑一出鞘,就必须见血,没有好端端再收回去的可能了。

    李诵有些迷茫。面前的长子,曾经也和他的二弟一起玩耍,一起长大,直到他大婚,源儿年纪也不小了,才另外替他置了府邸,两兄弟才分开。这样友爱的兄弟俩,转眼就开始这般绝情了么?

    李淳像是看出来他心里所想,冷哼一声,“他若不是六皇子,便依然是我至亲的二弟。殿下莫非愿意我们大家一起和和睦睦地慷慨赴死么?倘若当初选定了我来牺牲,我今日亦会毫不犹豫地成全父兄和整个东宫!”

    李诵颓然向后靠去,再一次闭上眼睛,似乎方才的几句话已经耗尽了他毕生的力气。良久方吐出一句话:“如此,就按淳说的办罢,你自去安排。”

    东宫本就在皇城之内,他们自延喜门出来,沿着宽阔的坊间大道而行,不多时便已经到了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前。

    李淳扶着太子自马车上下来,抬头看一眼巍峨耸立的大明宫,九重飞檐叠出天家的庄严气象。此刻的大明宫正迎着灿烂的朝阳,沐浴在一片宁谧的晨曦之中。

    可他明白,这宁谧仅仅只是表象。生在这金碧辉煌的皇城之内、宫墙之下,只有两种命运。要么,踩着累累的白骨和血肉站起来,走到那至高的位置上去;要么,变成那累累白骨和血肉中的一部分,给别人踩过去。

    又怎能担心那些破碎的血肉弄脏了衣摆,又怎能来得及去想那些白森森的枯骨到底是不是至亲之人的?

    总有一天,他要堂而皇之地乘着步辇,大摇大摆地走进含元殿,走进宣政殿,走进紫宸殿,再也不是这种卑微而恭谨的姿态。

    总有一天,他要那些逼着他牺牲亲人、手上沾满不得已的血腥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李淳在心底轻叹一口气,踏上含元殿前的汉白玉殿石,朝着圣上常朝的紫宸殿走去。

第八十六章 寒心的雪夜() 
东宫的座上宾之中,颇有一些人才是由念云引荐的,因此念云想要得知朝中的消息并不困难。不过一两个时辰,念云便了解了六皇子龙袍事件的来龙去脉。

    天气十分阴沉,酝酿着寒意,到了午间终于开始慢慢地飘起雪花来,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

    太子和李淳进宫面圣仍未回来。

    念云虽然不够了解李謜,可她并不笨,东宫肯定不会把一个野心勃勃的少年送进宫变成六皇子的,那么这所谓的龙袍事件,定然别有内情,始作俑者自然是东宫的政敌。

    太子这般性情,估计是去请罪的,可淳一定不会。

    这件事,意味着舒王终于对东宫正式出手了,恐怕接下来的发展,将不是东宫或者舒王府能控制得了了。

    她心里焦灼,这时玉竹提醒道:“早上郡王去得匆忙,也没穿大毛衣裳,这外头已经落雪了……”

    念云脱口而出:“我去丹凤门给他送衣裳罢。”一面吩咐人去承恩殿替太子取厚衣裳和手炉一并带去。太子一向身体弱,这样天气,恐怕风症要加重呢。

    马车套起来麻烦,跑起来也慢,此时念云的心情自然是不耐烦坐车的。

    她换了一身骑装,又命茴香替她把厚披风拿出来,转头却见茴香拿出来的是李淳给她的白狐皮大氅。

    这件大氅颜色纯白,质地十分柔软,是取的刚刚成年的狐狸腋下最好的一小块皮毛拼缀在一起。而且为了保持皮毛最佳的柔韧性和光泽,必须趁狐狸还没死透的时候取下皮毛。

    更难得的是整件大氅通体雪白,没有一根杂毛。这样一件大氅,至少需要三百只刚刚成年的白狐皮毛,耗费数十个手艺最精湛的裁缝花费数年的工夫才能制得一件,珍贵异常。

    这样的白狐皮大氅太奢靡了些,念云一向有节俭的名声,所以在箱底压了些时候了,不曾穿过。

    不过今日心里有事,也就没大注意这些,见这大氅厚实暖和,也就任由茴香给她系上了。

    不多时七喜提她牵了睨雪来,带着几个随从骑马踏着薄雪奔向大明宫。

    念云这几年生了一双儿女,忙着相夫教子,好些时候没有骑马外出了。睨雪已经跟了她六年了,倒是不生疏,依旧矫健。

    到了丹凤门前,她因无召,不得私入宫禁,只能在丹凤门前的空地上等着。

    她是一身骑装,亦未撑伞,雪花簌簌落下,兜帽上的貂毛都沾满了细碎的雪花。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听见有马蹄慢慢踩着地上的薄雪,咯吱咯吱地走来。

    念云抬起头,却见一人一骑蓦然撞进眼帘,天青色的身影,一匹大青马,人和马都这样熟悉。

    念云一时怔怔的,竟忘记回避。

    他也停下来,在纷纷扬扬的碎雪中四目相对,厚重的岁月和年华仿佛冰晶一样发出清脆的碎裂声,纷纷扬扬。

    那是曾经爱过的一张脸,隔着数年的时光,透出沧桑的痕迹。她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却轻声道:“木叶。”

    好久没有人叫过这个名字,她的心微微一颤,抬眸看着他。曾经无数个拥抱,无数次恋人之间的絮絮低语,都在她挥泪转身走进东宫,他的马车辘辘驶离长街尽头的那一刻,成为尘封的往事。

    落雪满肩,长街延展,他的面容,一如多少次他静静地负手而立,等着她出现。

    雪天里暮色来临甚早,随从已经点起灯笼,橘黄的灯光映着地上的薄雪,雪地和影子都像是蓝色的。寂静的长街上影子拉得很长,无比寂寥。雪花纷纷落落在灯光前面,似飞蛾扑火。

    她终于还是开了口:“谊,好久不见。”

    他不是没有想过重逢的,他甚至偷偷地想象过很多次重逢的场景,然而这次的重逢太突然。她的眸子清亮如水,映着月光,即使多年不见,她整个人都和昔日一样美好。

    不,应该说是比昔日更多了一层成熟和妩媚。

    她身上披着一件雪白的狐裘大氅,白得炫目,美得刺心。

    他是认得那件大氅的,这样纯白的颜色只有两件,是早年北地进贡来的。前年冬天赏雪的时候,圣上叫人拿了出来,一件给了他母亲韦贤妃,还有一件给了李淳。

    韦贤妃倒是每到冷天必定穿着在后宫四处走动,可他从未见李淳穿过,原来是转送给了她,可见他待她还不薄。

    那一瞬间,他的胸口微微的发酸。

    “你……还好吗?”

    念云点点头:“很好,你呢?”

    李谊想摇头,没有她在身边,他过得好辛苦。可是她都已经说她过得很好了,他还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话到嘴边,他硬生生地咽了回去,也点点头,“我也很好。”

    很多很多的话想说,他无数次想过,如果再一次见到她,该有多少的话要对她说。可是现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