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唐宫妃策 >

第164章

唐宫妃策-第164章

小说: 唐宫妃策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这个时候早早把太子定下来,或许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能安分一点。

    李淳却摇了摇头,道:“朕不是问你该不该立储,朕是问你,你觉得哪个孩子最适合做太子。”

    念云一惊,这等大事,不是她一介后宫妇人好开口说的,连忙道:“妾不敢妄言……”

    李淳拍拍她的手背,忽然笑了,“念云,你同朕之间,有什么妄言不妄言的,你连出征都敢去,这会倒怕人说你后宫干政了么!”

    念云见他直接捅破了她的顾虑,便坐到他身边,道:“依妾之见,陛下这几个皇子都是好的。我朝虽说立长立贤的先例都曾有过,但妾以为,还是按着序齿立长最好,宁儿很合适。”

    立长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毕竟长子是唯一的,倘若是立贤,这个“贤”的标准太难以界定,反而徒增许多烦恼。

    李淳虽不十分震惊她说出这番话来,但到底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她,因为除了立长立贤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嫡。

    念云本是他的结发之妻,当时嫁入东宫,也是三媒六聘从东宫正门嘉福门抬进去的嫡妻。但她却不是皇后,所以此时按照严格意义来说,宥儿也不能算是嫡子了。

    念云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因笑道:“陛下多虑了。宁儿是妾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也是妾养大的第一个孩子,花的心思只怕比宥儿还多,妾早已视他为己出。”

    李淳轻轻揽住她的肩,心中仍是有些为难。他也知道念云不会十分介意此事,若宁儿的亲生母亲不在了,倒也好说,可他身后分明还有一个纪美人在。

    即使此时纪美人的位分不高,但往远了想,等他百年之后,若是宁儿登基,即使他自己没想到要册封亲生母亲,那些老臣怎会不提?

    到时候,念云并非皇后,也非宁儿的生母,身份地位极其尴尬。

    念云心中倒是对宁儿有信心,那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只要他愿意护着宥儿,护着她,以郭家的权势,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关键还得看他们自己,倘若宁儿不愿意做太子,那又另当别论。人各有志,即使她觉得宁儿是最合适的人选,她也不能硬把孩子往那个位置上推。

    她因笑道:“陛下是大唐的陛下,太子也是天下人的太子,虽说立长,实则贤者居之。若是陛下举棋不定,不如明日便召宁儿和宥儿过来,妾和陛下一同为大唐选定一位太子,如何?”

    李淳想想,便点头道:“如此,便依你罢。”

    到了次日,贵妃果然命人去叫邓王和遂王到蓬莱殿用晚膳。

    宥儿还是个孩子心性,自然想不得那么多,只道是母亲久不见他和大哥,所以叫他们兄弟两个过来,甚至还特地问了传旨的太监,要不要叫两位公主一道去。传旨太监只得再三说不必,他方才作罢。

    宁儿本就少年老成些,联想起前一日朝堂上有人请立太子的事,心里约莫知道了母亲叫他们兄弟两个去蓬莱殿的意思,于是心里也暗暗揣度了一番应对的话。

    两兄弟都有许久不曾见到母亲了,待来了蓬莱殿,宥儿见了念云,也不行礼,便似小鸟儿一般飞奔过来,直接扑到母亲的怀里,“阿娘!”

    宁儿眼见着已经到了该娶皇子妃的年纪,行事稳重得多了,隔着好几步远,便停下来作揖:“儿子见过陛下,见过母亲。”

    宥儿听见大哥的话,吓了一大跳,这才从念云的怀里抬起头,果然见陛下也从后面走出来,连忙跳出来,学着大哥的样子作了一揖,拜见了父亲母亲。

    念云微微侧头看向李淳,然后慈和地笑了,伸手去扶起两个孩子:“不必多礼,快起来给母亲瞧瞧”

    拉过两个孩子,左看右看,笑道:“这么长时间不见,又长高了许多。”

    一面又看着李淳叹道:“原先在东宫的时候,成日里看着跑来跑去,倒不觉得,如今一阵一阵的见不着,竟是一回一个样儿,怕是这段时日做的衣裳根本穿不得了!”

    李淳也笑,“他们都有多少人照应着,哪还用得着你操心,你有那个闲工夫,不如多替朕做几件。”

    这都多大的人了,倒和这两个孩子争风吃醋。念云笑着睨了他一眼,“给你做的还少么,前儿才叫茴香送了一叠新的中衣到紫宸殿,只怕这会陛下连看都还不曾看到。”

第一百八十章 兄友弟恭() 
两个孩子进了大殿,这时晚膳已经摆好,宥儿见有他最爱吃的炮羊肉,连忙上去先夹了一块最好的给母亲,想了想,又给父亲和大哥也夹了一箸,这才自己夹了一块开始吃起来。

    宁儿始终一副老成执重的样子,布菜的时候却是把桌上的每一个菜都给父亲母亲分别夹了一点,区别是按着各自的口味分别把他们爱吃的菜不动声色地多夹了些。

    只是给宥儿便按着他的口味,挑了两个他平日里最喜欢的菜夹到他碗里。

    念云含笑看着宁儿忙活,“好了好了,坐下来用罢。你父亲便是受不了那食不过三的规矩,所以才日日往蓬莱殿用膳,横竖这里并没有外人。”

    宁儿认认真真地也替自己把每个菜都夹了一遍,这才道:“先生说了,君子之道不分处境。宁儿不敢慕先贤之德,也不敢与父亲的德才比肩,只得尽力修身,便是独自用饭,也不敢以口腹之欲乱性。”

    念云微微颔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便是修身。宁儿小小年纪便懂得如此,这是好事。”

    宁儿看向母亲,低低道:“宁儿不小了,过完年便十七了,听说父亲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成为先帝身边最大的帮手了。”

    念云一愣,仔细一想,可不是,宁儿都这么大了,连宥儿都已经十三了,李淳这个年纪的时候,宁儿都有好几岁了。她却总以为两个孩子都还小,仍旧是跟在她身后绕膝玩耍的稚子。

    念云看向李淳,“看看,不过是一晃眼的时间!原想着有些事过两年再说,没想到时间这般等不得人,由不得不着急了。陛下,可替咱们宁儿看好订哪家的姑娘么?”

    李淳尚未答话,只见宁儿已经离了席,长揖道:“父亲和母亲操心儿子的婚事,儿子感激不尽。只是修身尚在齐家之前,儿子觉得,尚有许多事要学习,怕是分不出心思来。”

    念云笑道:“傻话!人家都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难道为了还有东西要学,就一辈子不娶妻了不成?”

    李淳道:“修身重要,但是在皇家,子嗣也重要。”

    宁儿有些赧然,只得低了头不说话。

    一顿饭吃下来,好似并没有说什么,但实际上李淳心中已有了计较。

    念云说得对,天下是大唐的天下,太子也是大唐的太子,到底选定一位最适合即位的皇子才是最重要的。两个孩子都聪敏好学,资质不弱,但论及心智成熟、胸怀天下,还是宁儿更合适。

    不过,宁儿到底是养在念云身边的,为了安抚念云,这纪美人,自然也就不方便晋封了。

    李淳心里确定下来,旨意虽然未下,但是私底下却令礼部去替邓王选妃,且同时要求礼部把合适的人选多挑一挑,最好是再选两位侧妃出来。

    如此一来,风向便有些明显了。从德宗皇帝到先帝,什么时候关心过皇子的侧妃?陛下却如此关注,也就意味着,邓王已经是陛下心底默认的太子人选了。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很快宥儿也得知了。

    原本兄弟两个关系是十分亲密的,大哥当太子跟他当太子,本来他也不十分在意。但有一件事,他却有些耿耿于怀,那就是落落。

    大哥在男女之事上感情比较内敛,但这一两年来他就隐隐觉得,大哥好似对落落有些不一样。

    大哥嘴上不说,可他却有好几次都瞧见大哥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巴巴的去送给落落,落落也都接了,就由不得他不怀疑。

    倘若是他做了太子,甚至以后做皇帝,那么他一定是要娶到落落的。可若是这皇位让大哥坐了,到底最后花落谁家,可就不好说了。即使是大哥,可若是大哥执意想要一个女人,他能怎么着?

    这么一想,李宥心里就不大痛快。

    思来想去,这天下能左右陛下的思想的,怕也就阿娘一个了,于是趁着休沐日无事,便跑到蓬莱殿去拜见母亲。

    这孩子成日里都见不到人,这才没几天,又跑到她这里来,估计是心里有事。宥儿是她自己生出来的孩子,心里想什么可瞒不住她。

    念云拉他坐下,拿出帕子替他揩了鼻尖上的汗渍,“什么事,这样冒冒失失的!”

    宥儿见四下并无旁人,这才像扭股糖似的粘在念云身上,“阿娘,父亲是不是要立大哥做太子了?”

    看他这样子,是不大情愿看着大哥做太子的。念云倒是有些奇怪,这些年来宁儿对他也算是爱护有加,她也一直都在刻意让两个孩子从小相处,就是希望他们兄弟和睦,怎么就生出这争储的心思来了不成?

    念云微微蹙眉,“宥儿此话何意?”

    宥儿仍旧赖在他怀里,“阿娘,阿娘才是父亲的结发嫡妻,对不对,所以儿子其实应该是嫡子,正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儿子到底哪里做得不对,父亲要越过儿子去,反而立大哥为太子?”

    显然,他是对这件事有不满。

    念云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拉开他的胳膊,叫他坐正了身子,这才正色问道:“这话,是谁叫你来说的?”

    宥儿愣了片刻,“没有别人,是宥儿自己想来问阿娘的。”

    念云站起来,“好,既然是你自己想问,那么阿娘问你,你为什么想当太子?”

    “这……”宥儿想了想,瘪着嘴,干巴巴地说道:“宥儿……想为父亲和母亲分忧。”

    “胡说!难道做遂王就不能为父亲母亲分忧,不能胸怀天下了?”念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