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国际关系学院之后,却加入了克格勃。毕业后,他先后在莫斯科、丹麦工作过。
1968年苏联出兵入侵捷克,“布拉格之春”粉碎了很多人的社会主义梦想,戈尔季耶夫斯基的信仰也开始动摇。他不能相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竟然粗暴地干涉别的国家,但他又不能否认眼前那铁的事实。他的思想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
五年后,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工作的戈尔季耶夫斯基读了著名间谍菲尔比的传记,他对这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托人找到菲尔比本人,求证书中的东西。可是菲尔比读完那本传记后对戈尔季耶夫斯基说,千万别相信那些书上的东西。知情人都知道,菲尔比因为信仰社会主义逃到苏联之后,却受到了冷遇。菲尔比的现身说法,成了戈尔季耶夫斯基后来逃亡西方的精神启蒙。
1974年,戈尔季耶夫斯基决定为英国人工作,他与英国秘密情报局取得联系后,主动向秘密情报局提供了有关克格勃在北欧国家活动的情况。他的举动让英国情报机构喜出望外。由于追查“鼹鼠”一事,英国情报机构已经被搞得声名狼藉,戈尔季耶夫斯基的投靠,让他们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1982年,戈尔季耶夫斯基来到伦敦苏联驻英国大使馆工作。这时他的公开身份是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其实就是克格勃驻伦敦情报站站长,这为他的“双重间谍”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利用外交官的身份和英国情报机构多方接触。为了掩人耳目,他还定期编写有关英国政治问题的情报资料,向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汇报,同时为自己捞取更多的信任。在此期间,戈尔季耶夫斯基还向英国情报机构提供了一份情报,将那个一直同自己秘密联系的英国情报官迈克尔·贝塔尼出卖了,帮助英国安全局挖出了一个隐藏在内部的大“鼹鼠”。
1985年5月17日,戈尔季耶夫斯基被一份密电召回了莫斯科。他把妻小留在了伦敦,在伦敦布鲁克林机场上了前往苏联的航班。一路上,戈尔季耶夫斯基忐忑不安,觉得此去凶多吉少。
果然,一到莫斯科,一名边防检查员就仔细地查看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护照,检查完了就立刻打了一个电话,不知对什么人说:“戈尔季耶夫斯基已经回来了。”
戈尔季耶夫斯基一看就知道出事了。边防检查员在向什么人报告,说自己回来了呢?更让戈尔季耶夫斯基不安的是,他从机场出来的时候,总部没有派车来接他。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回到莫斯科的第二天,戈尔季耶夫斯基就到克格勃第一总局报到了,要求会见副局长格鲁申科,但被婉言拒绝了,叫他慢慢等待。
等待是漫长的。在这些等待的日子里,原先的那些同事们明显地疏远了,很少同他主动接触。直到十多天后,戈尔季耶夫斯基终于接到了副局长格鲁申科的电话,让他第二天去参加一个会议。第二天中午,格鲁申科亲自驾车来接他,他们没有去参加什么会议,而是去了一家餐馆,格鲁申科要和他共进午餐。
吃饭的时候,格鲁申科建议喝杯伏特加,戈尔季耶夫斯基爽快地答应了。两个人边喝边聊,先是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从伦敦的点点滴滴到家常琐事。这时,戈尔季耶夫斯基觉察到自己的大脑有些迟钝,甚至麻木了。戈尔季耶夫斯基极力想控制住自己的嘴巴,但是大脑明显地不受自己支配。这时,旁边忽然出现了两名军官,开始陪他说话,谈一些有关戈尔季耶夫斯基叛变的事情。戈尔季耶夫斯基用仅存的一点意识说出了“我没有背叛”,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二天醒来时,戈尔季耶夫斯基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四周密封的屋子里。早饭后,昨天的那两个军官用一辆黑色的轿车将他送回了家。
戈尔季耶夫斯基知道,凡是叛国者都是要受到严惩的,在卢比扬卡监狱的滋味可不好受。因此,戈尔季耶夫斯基开始计划下一步怎么做。
第二天,戈尔季耶夫斯基拨通了格鲁申科的电话,格鲁申科告诉他要老实交代,好好反省。并且告诉他,他在伦敦的任命已经被取消了,他的家人也将很快回到莫斯科。最后格鲁申科还对他说,可能会在八月份以后给他重新安排工作。戈尔季耶夫斯基计算了一下,距离八月份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他要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于是,戈尔季耶夫斯基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起床,在公园旁边的小树林里跑上几圈。每一个路口都有监视他的人,那些人为了完成任务,有的还要陪着他跑完全程。吃完早餐,他就到莫斯科图书馆翻阅当天的报纸,或者去郊外度假,或者去亲戚家。这种有规律的生活,使那些监视者感到无聊,渐渐放松了警惕。
这时,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妻女已经从伦敦回来了。一切准备就绪后,戈尔季耶夫斯基开始了他的潜逃行动。
那一天,他陪着妻女到商场去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在走出商场的时候他轻轻吻别了妻子。告别妻子后,戈尔季耶夫斯基上了一辆公共汽车,来到郊外的一个火车站,然后爬上了一辆火车。两天后,在一个叫泽列诺戈尔斯克的小镇,他与等候在那里的英国人会合,然后坐上英国人的汽车,顺利地通过了苏芬边境的检查站。
1985年9月12日,戈尔季耶夫斯基出现在伦敦。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已经在那里等待,这些人都是英国外交部邀请来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伦敦新闻秘书克里斯多夫进行了简单的开场白后,接着宣布苏联驻英国大使馆的政务参赞戈尔季耶夫斯基申请到英国政治避难。这个声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英国秘密情报局非常高兴。这个曾经接触过苏联核心机密的间谍真是雪中送炭,多年未曾解答的问题或许会在他那里找到答案。
英国情报机构一直怀疑安全局局长霍利斯是潜藏在内部的最大“鼹鼠”,但一直没有足够的证据。这次,他们终于从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口中找到答案了。还有那个“剑桥间谍网”中的第五个人一直都没有下落,这一次同样从戈尔季耶夫斯基的交代中得到了答案——“第五人”就是约翰·凯恩克劳斯。此人在二战期间供职于政府通信总部,虽然属于情报部门,但一直没有受到怀疑。
此时,英国情报机构的人终于明白,原来那场追查内部“鼹鼠”的活动竟是一场闹剧。这场“闹剧”,让本来就是多事之秋的英国情报部门雪上加霜,大伤元气,人人自危;同时,也让他们的对手克格勃看够了笑话。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英国情报部门里没有“鼹鼠”存在。半个世纪以来,那些真正的“鼹鼠”一个又一个地浮出水面就是不争的事实。
看来“鼹鼠”之忧,仍是英国情报机关永远的痛。
第十六卷 谋杀未遂,利比亚放弃核计划
第五十六章 雅虎网站爆出惊天机密
英国当地时间2000年9月20日晚上9时50分,伦敦市中心接近沃克斯霍尔桥附近发生一起爆炸案件。爆炸地点位于英国军情六处的总部附近,军情六处总部大楼也遭到轻微损毁,所幸没有人员在这起事故中受伤。
爆炸发生后,警察、反恐怖特种警察以及消防队员都赶到现场。据英国警方的消息称,大楼疑遭导弹袭击,导弹至少造成一次爆炸。警方目前还不清楚导弹从何处发射,更没有人声称对这起袭击事件负责。
这一次军情六处总部大楼尽管是有惊无险,但是,另一起“爆炸事件”却把军情六处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转载了一批来自美国雅虎网站的机密文档,公开披露了英国军情六处曾在1996年参与刺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行动,不过行动最终失败。
这份机密文件名叫《英国观察之最》,它详细披露了军情六处当年与中东某集团(一家匿名的暗杀组织)的阴谋者之间的接触细节,指出他们曾合谋炸毁卡扎菲乘坐的汽车。这份报告说,军情六处不仅参与了这次谋杀行动,还向英国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将刺杀行动的时间和地点详细地报告了英国政府,并专门拨出10万英镑,秘密向该集团提供了至少250件英制武器和吉普车以及其他一些军用装备。
1996年初,在一次阅兵仪式中,卡扎菲的车队被炸,他的几名近身保镖被炸死,然而,卡扎菲本人却九死一生逃脱。据报道,英国媒体早已察觉军情六处曾参与暗杀行动,但鉴于当局的态度,一直没有泄露内情。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一片哗然。军情六处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2001年3月30日,英国《卫报》又对此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报道。英国军情五处前情报官戴维·谢勒不仅披露了这次暗杀事件的内幕,而且还说出当年曾经参与谋杀的两位特工的名字。
《卫报》的这一次加温,让这起未遂的暗杀事件更是沸沸扬扬。
那么,作为英国军情局的一位前情报官,戴维·谢勒为什么要将这件事抖出来呢?他又怎么会知道军情六处的机密呢?
1998年,戴维·谢勒曾因向媒体透露英国军情五处的活动情报而遭逮捕,后于2000年2月27日被英政府告上法庭。
谢勒的律师透露,英国政府企图通过法律行动让这位不听话的前特工闭嘴,没想到此举反而激怒了谢勒。谢勒将英政府特工姓名曝光,这种史无前例的大胆举动显然是为了逼英政府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与此同时,谢勒还呼吁对英国前外交部长罗宾·库克1997年遇刺一事重新进行调查。
1999年11月24日,谢勒将暗杀卡扎菲行动的细节寄给英国内务大臣斯特劳。
谢勒声称,1995年夏天,军情六处一位代号为PT16/B的高级官员曾与他商谈卡扎菲暗杀行动。当时,谢勒在军情五处利比亚组工作。据那位官员说,前不久,一位利比亚高级情报人员到英国驻突尼斯大使馆,要求英方资助伊斯兰游击队暗杀卡扎菲的军事政变行动,作为交换,他们在政变成功后会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