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赤帝-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后这个天下要乱了,甚至比太平道叛乱还要乱。玄德有安定天下的能力,想来也有安定天下的志向。”
“老师……”刘备有些惊讶,不知道卢植为什么突然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是要托付家人,还是要劝说自己不要行差踏错?
“我虽然占着你的老师的名头,但我知道,我教你的东西不多。”卢植摇了摇头:“玄德你先不要说话,听老夫说完。
——老夫要对你说的是,想做,能做,就放手去做。只要时时刻刻保证是为了天下万民。那么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不需要在意那些俗人的评价!”
第三章粮食()
刘备非常惊讶,他想过很多,就是没想过卢植会对他说出这样的话。
这之前,刘备一直以为卢植会像皇甫嵩,朱儁那样,做一辈子的汉室忠臣。
不过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
刘备并不明白,卢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是昨天离开的那个叫阎忠的凉州名士?
或者卢子干自己本身就有这种倾向?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更加确认的可能性。
那就是,卢植这样是受自己影响,所以才会产生这种想法的。
“我知道了,老师。”刘备深呼吸了一下,然后郑重其事的对卢植说道:“谨受教。”
行了一礼,刘备与卢植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
在说完这些事之后,再接下来就该聊聊正事了。
曾经的产粮大州,现在因为战乱变得满目疮痍,流民遍地。这种情况下,冀州要如何走出困境,大量的流民应该如何救济。应该如何恢复,发展。都是摆在刘备与卢植面前的重大问题。
“老师是列侯,又是天下名士,现在幕府空虚,可以多招募一些有用的人才来帮忙。”刘备这样对卢植说。
“嗯。”卢植点点头:“卢氏族人里,还有两个干练的人才,我至交好友也有几个愿意来帮忙的。不过单靠这几个人远远不够。玄德,你手下的学生……”
“我手下的学生,大概能抽调二十人。”刘备说:“州兵也要扩充,学生这里实在抽不出太多人手,老师见谅。”
“哦……”卢植点点头,稍微有点失望。
不过他也理解,毕竟刘备手下的人就只有这么多。
“看来,实在不行,就只有征辟了。”卢植这样感叹道。
说起来,他的人脉实际上非常广。
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的他,与大儒郑玄,管宁,华歆师出同门。同时又曾经与马日磾、蔡邕一起合作,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
大儒郑玄门生无数,而管宁,华歆,马日磾,蔡邕等人,也是天下名士。
这一群人几乎可以代表汉末儒家的最高学问者了。
然而与刘备接触的时间长后,更加注重实务的卢植,却隐约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这些人大部分的学问或许不错。不过如果说实际的动手能力的话……
他不觉得这些人有足够能力出任州郡。
这些住在象牙塔里的人才,恐怕连治理一个县的能力都没有。
用刘备的话说,就是不接地气。
尤其是在见识过刘备的那些学生之后。。。
这些人与儒生完全不同。他们更加积极,更加开明,更加务实并且更有能力。
如果以现如今选拔人才的角度讲,这些学问不明,也做不出什么好文章的人,无疑只能做个小吏。根本不是儒家士子的对手。
但以实际能力论,这些学生前途无量。
有珠玉在前,卢植再看别的儒生,就总觉得不对头了。
征辟啊。
他当然明白,以他一声令下,有的是士子争着抢着要来为他效劳。但这些人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郑师精通数术。门下应该也有擅长数学的人才,可以请他介绍一些过来。”刘备想了想,然后这样说:“老师可以为其他好友去信。只要务实的人才。”
“嗯,这样也好。”
“除此之外,备还有一策。”
“有什么?”
“考试。”刘备平静的说:“庶务,数学,文字,策论。可以出题考察。通过的就留下,通不过的不管有多大的名声也不要。或者养起来,让他们做个文案就是。”
“这……”卢植犹豫了一下:“好像和朝廷现行的选才制度不符,是不是……”
“特事特办嘛。而且老师选的也不是朝廷的官员。而是幕府私人。
既然是幕府之人。那自然随便老师怎么样都行。”
“说的也有道理。”卢植点了点头:“好,按玄德说的做就是了。出题考试为师不太懂,就麻烦玄德了。”
“玄德领命。”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接下来出什么题,如何考试,刘备心里有数。
而写给其他人的求援信,卢植也会自己动笔。这些暂时不在话下,现在要讨论的是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
就是粮食。
管理,管理。
需要人们都安静下来,才能执行管理。
而想要灾民们都安静下来,那就需要足够的粮食。
否则的话这些人只有两条路可走。
强壮的会被冀州世家领走做奴隶,老弱多半就会饿死……
所以,比起选拔人才,筹集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但同时,筹集粮食比招募人才更困难。
前者,汉室重视文教,天下有数不清的英才等着出头呢。
而后者……这可是战乱之后啊……
“从黄巾军那里缴获了一些粮食,但数量完全不够。”卢植有些苦恼的说:“从其他地区买粮也不是不行,但是……”
“学生的商队可以一用。伯圭兄那里也一样。”刘备平静的说:“辽东地广人稀,土壤肥沃。这两年辽东丰收,想必能获得不少粮食。不过最重要的是……”
“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实际上冀州并不缺粮。”刘备平静的说:“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只不过这些钱粮并不在冀州府库,而是在各地豪强世家的坞堡里。”
“商议与众人借粮?”卢植试探着问道。
“会借的。”刘备点点头:“看在老师的面子上,他们捏着鼻子会借的。
只要熬过这几天,等到商队从辽东买粮回来,就能度过这个难关……但是老师,这种感觉很不好受,对不对?”
“玄德,想要做什么吗?”卢植从刘备的话里,感觉到了危险。
“灾民太多,地不够分的啊,老师。”刘备的笑容非常和煦:“天下将有大变,冀州乃是你我师生根本之地。然而这里的世家,实在是太多了啊。
左一个中兴功臣,右一个中兴功臣。就好像现在还是光武年间一样。老师,你不觉得他们太碍眼了吗?”
“玄德啊,他们的确不怎么样,可如果随意屠戮……现在可不是前汉年间,当今天子也不是武皇帝。”
“放心,老师。”刘备充满自信的说道:“学生有一计。教他们自愿献出钱粮土地之后,还要感谢你我!只是此计略显阴损,所以……”
“尽管放手去做!”卢植毫不犹豫的挥了挥手:“只要不给人留下口实。”
“是,老师。”刘备行了一礼,转身走了出去……
第四章董卓的痛苦()
“仲颖兄,一路保重,恕不远送了。”
“玄德留步,无需再送了!”
巨鹿郡,大陆泽畔,刘备与董卓相互拱手行礼道别。
朝廷给刘备的功劳足够,给董仲颖的也一样。
曾经的中郎将,现在已经是破虏将军,斄乡侯了。
无论权势还是低位都有大幅提升,唯一让董卓不满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人们看他的眼神和之前没有太多区别。
这个“人们”,只包括士人。
与刘备不同,新鲜出炉的斄乡侯对民众并不看重。刘备教导的“名声”的重要性,然深以为然,但却想当然的将“名声”,理解为了“士人对自己的评论”。
当然,某种意义上这也没错。汉室的平民地位日益降低,话语权几乎掌控在士人手中。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名士”。
董卓的想法,与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没什么区别。。。
只是很遗憾的,他对待士人的态度,就好像单相思的青春期少年一样。所谓多情总被无情恼。
士人们完全不在意一位杂号将军,一位乡候。
更何况董卓并非名门世家,他只是个良家子。或许在家乡有些钱,有些势力。但这样的土豪岂不是天生就该被人鄙视的吗?
说董卓这种不上不下的身份和地位,注定了他不会像同样出身卑贱的何进那样,受人们的追捧。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踩他一脚。以显示自己不畏权贵的品质。
所以,在这几天时间,董卓非常,非常,非常受伤。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冀州来求告卢植的士人,多的数不胜数。
在执行粮食-世家策略的同时,卢植也执行了选拔幕府佐吏的策略。
向他的至交好友,同门师弟写的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送到当事人手里。不过本州的士人们,却无论如何都收到信息了。
州牧准备选拔人才,填充幕府……尽管州牧的选拔方式与一般的推举,察举不同。而是使用了科举,这种听上去很奇怪的方式。不过士子们对此并没有太多想法。
所有人都是傲慢的。
都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都认为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可以轻而易举的脱颖而出。
所以在刘玄德的一份包含了地理,历史,政治,数学,文学,时政在内的整套试题之前,这些人都会自信。凭借自己的才华,怎么可能不说(忽)服(悠)住州牧,在幕府里获取一个好位置呢?
所以,董卓的噩梦降临了。
大批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