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学批判-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首先考虑自己如何将病医好,而是考虑他人身上蚊虫叮咬之痛痒,不能不说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情。
自家问题之解决,关键在于民主与科学。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就连新儒家诸先生也不得不承认。既然问题的关键在民主与科学,那么文化比较的主题也就应该围绕着这德、赛两先生进行。遗憾的是,新儒家虽然也感到了民主与科学重要性,并在如何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的问题上用过心思,但在他们那里,文化比较的主题是偏离的。他们所关心的,是如
…… 434
214新儒学批判
何从“吾家旧物”的库藏里去发现可以萌生民主与科学的种子,对于西方人已经提供给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却不大情愿接受。
他们的中西文化比较,主要的不是找出自己的不足,而是拿自己最好的东西来同人家最不好的东西相比较,以为这样,就可以激发起国人的爱国情怀,免生洋奴心态。却不知,近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维艰,原因之一就是民族自大主义的作祟。对先进文化的迎受,迎受者必须处于低位态。只有抱着谦虚的态度,方可真正将别人优秀的文化成果学过来。如果一开始就瞧不起人家,拿自己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甚或以好为人师的姿态出现,非但不可能学到人家的东西,连自己的长处也会丢掉。
诚然,新儒家是极富民族责任感的。他们既关心人生问题,又关心中国问题,深为中国的前途与命运而忧心。就这一点,他们同那些借弘扬传统为幌子而实际上别有祸心的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可相提并论。但问题的另一面是,他们执着于传统,又实有助纣为虐的可能,尽管这一点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更不是他们的本意。徐复观就曾批评当年的十教授宣言借弘扬传统“来加强政治中的专制独裁”。可是,新儒家又如何可能保障他们自己对传统的弘扬不被专制独裁者所利用呢?
20年前,中国大陆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成绩不讲跑不了,缺点不讲不得了”。
这句话如果用之于我们看待本世纪的文化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一种文化,尤其是本土文化精神层面的那一部分,既然融入国人的血脉之中,只要它自身具有生命力,就不会死亡,不会被国人所忘弃。相反,如
…… 435
新儒学批判314
果对传统缺乏应有的检讨,那问题可就大了,可就“不得了”。
20世纪的中国人所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在检讨传统的基础上,跳出被传统所圈定的围子,为民族文化建设开一条新路,而不应该死守着孔孟程朱陆王的那一套,作茧自缚。
这样一种文化态度,并非对传统的不敬,更不是要打倒传统,相反倒是对传统真正的负责任。既然传统不能够解决中国的燃眉之急,为什么不可以放高姿态,为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的德、赛两先生挪开自己的主导位置呢?
暂时挪开并非等于丢弃不要,其目的只是为了更有可能保存下来,传诸后世。如果传统本身既不能解决当下的中国问题,又不能暂时挪开位置,到头来只能是:一方面使中国的社会更糟,另一方面势必使国人同传统的感情越来越疏远,对其价值越来越不信任。今日的年轻辈其所以对传统大多抱着反感的情绪,其原因恐怕就在这里。而这一点,往往是身处港台的新儒家诸先生所看不到的。
牟宗三提出“良知自我坎陷”说,希望通过“曲折”的办法,从内圣开出新外王。实际上,这“坎陷”二字最好用之于对本世纪中国文化问题的另一思路的思考。这就是:把中国故常的那一套暂时挪一挪,无顾忌地迎受异质文化的优秀成果,待中国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如真有其价值,自然会放射出它的光彩。这样一种“曲折”的办法,虽然使传统文化暂时受到冷落,但却十分必要。
因为,我们既然要保住无助于当下中国问题之解决的传统文化,又迫切需要新文化新思想作为强国之本,那么就只有采取这种“曲折”的办法才是上策。我想,此种办法,新儒家
…… 436
414新儒学批判
诸先生是可以答应的。如果这样,那么他们为传统儒学颇费心力的复兴运动,即可暂时休息。
文化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历时性与共时性是人类文化的两个基本性格,同时又是人们思考文化问题的两种理论视野。
历时性理论所强调的是文化的纵向发展,认为人类文化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并由之而体现出阶段性。尽管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速度不一,有先进落后的区别,但均须经过同样的阶段。亦就是说,先进民族所走过的文化之路,也是落后民族所必须走的,即便现在没有走过,将来也一定要走。此种文化理论,基于对文化共性的肯定,认为人性同一,各民族所经历的文化路途也应该是同一的。
共时性理论则恰恰相反。它不承认文化的共性,更不承认有整体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在此种理论看来,文化只有民族的个性,而无人类的共性;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虽有阶段性,但此种阶段性只是民族文化自己的阶段性,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无关。也就是说,一种文化一旦形成传统,就是自圆自足、自生自灭的。它既无需同外界发生联系,同时亦难为外界所了解。而且,它同别的民族的文化,在时间上是相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在价值上是等值的,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上述两种理论均得自于西方人对历史文化问题的思考。
…… 437
新儒学批判514
历时性理论是一种古老的理论形态,由近代的黑格尔、孔德推向极致;共时性理论则产生于本世纪上半叶,以施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为经典表述。
在基督教的教义里,人类及世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
无论是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还是欧洲人、亚洲人、非洲人,都是上帝的造物亚当的子孙。亚当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因之,上帝的普世意义也就决定了人类共性的普世意义。人类从其始祖偷吃禁果的时候开始,就带上了原罪,唯独只有信仰上帝,方可洗去原罪,再回到上帝的身边,作天国的公民。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他们从负有原罪到洗去原罪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类虽有自己去恶从善的主体意志,但历史如何发展,则是上帝的事情。
上帝只有一个,且全智全能,对人类一视同仁,由此又决定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图景都是同一的,无差别的。
基督教的这种历史观直接为近代欧洲的思想家所接受过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格尔的理性史观和孔德的实证主义历史哲学。
在黑格尔看来,历史哲学“只不过是历史的思想的考察”。
①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思想。但历史哲学定义中的“思想”却不是这一层意义上的思想,而是“理性”。
“理性是世界的主宰”
,这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命题。
从这一命题出发,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也只能是“理性”的展开与实现。他说:“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唯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
①黑格尔:《历史哲学》,第46页,三联书店1956年版。
…… 438
614新儒学批判
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
①
根据这一基本认识,黑格尔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1。东方世界——人类历史的幼年时代;2。希腊世界——人类历史的青年时代;3。罗马世界——人类历史的壮年时代;4。
日耳曼世界——人类历史的老年时代(即完全成熟的时代)。
在他看来,世界历史是从东方开始的,经希腊世界、罗马世界发展到他所生活的日耳曼世界。这一过程,既体现为“世界精神”的时间性发展,又体现为它的空间性移动。其运行规律,如同天上的太阳,早升晚落,从东方漫游到西方。
但是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里,空间是服从于时间的。
“世界精神”从东方漫游到西方,从亚细亚漫游到欧罗巴,虽有空间上的移动,但其实质则是时间的发展,是“世界精神”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四个阶段虽不是每个民族都要经过的,但却体现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步骤。
孔德与黑格尔所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当。他的历史哲学不是以“精神”或“理性”的自我运动为根据,而是紧附着近代以来的科学理性。
他同黑格尔一样,深信历史是进步的,认为人类文明虽无平坦笔直的道路可走,其中充满着曲折和多变。但总的方向却是向前的。他说:“文明的进程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像动物的爬行那样,歪歪扭扭,
①《历史哲学》,第47页。
…… 439
新儒学批判714
以平均运动为中心蜿蜒前进的。“
①
孔德是一位科学理性的崇拜者,他将自己的社会学理论称为“社会物理学”
,即力图用自然规律来解释人类历史文化现象。
“社会物理学”主要包括两大体系,一为“社会静力学”
,二为“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
与解剖学相类似,因为人类社会在孔德看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动物界没有什么质的不同。因之,“社会静力学”
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结构与人类文明的横面图景——必须是同一性的,就像解剖某一类动物一样,这一类动物的每一个体在生理构成方面都必须是绝对同一的。
这样,各民族各地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