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带来金融领域的进步。
伊莉莎白·浦劳熙
比特币基金会董事会成员
比特币基金会教育委员会成员
《比特币》杂志通讯主管
推荐序4
比特币走向未来
做实验,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实验失败了很正常,做实验的人继续改进就好。若一个人参与一个实验,而最终实验失败了,并不等同于那个人失败了。最终成功的人永远是这样的:一直在不断地做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成功了再接再厉。有史以来,一切进步都是由那些敢于正视失败的人创造的。
2011年年初,《连线》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的是某种电子货币兑换美元的比率超过了1∶1,而且该电子货币还是个开源软件!
如果说有人发布了一个开源电子货币系统,那只能被称为“试验”,可一旦这个东西真的开始流通,并且居然可以与美元相互兑换甚至比率超过1∶1的时候,它就应该升级为“实验”了。而时至2013年4月1日,当比特币兑美元超过1∶100的时候,在我看来,比特币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甚至连震惊一词都无法准确地表达我当时的感受。
我从网上下载了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的论文,从头至尾反复研读了若干遍。
在我一点点搞清楚的过程中,比特币的价格早就超过了3美元。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场越早参与就越划算的实验,因为它本身就是钱。时间就是比特币。于是,我卖掉了一部分当时被整个市场看好的苹果公司股票,在Mt。Gox上开了个账户,以每个平均6美元的价格,购入了2 100个比特币。
当时,我的想法非常简单,如果这场实验成功了,我自己将拥有一个经济规模的万分之一,那一定是很酷的事情!
一切来得太快,在我购入2 100个比特币之后两周之内,也就是2011年6月初前后,比特币价格上涨到每个22美元……我的1。2万美元已经变成了4万多美元!我相信所有商品的价格背后都有心理因素存在。我有点儿害怕了,害怕失去几天之内“赚到”的3万美元。于是,我开始着手一点一点地卖出。等我卖掉1 500个的时候,其价格已经达到每个28美元!也就是说,我只是点了点鼠标,手里就多出了3万美元,而且我还有600个比特币!
到那个时候,我自信对比特币的研究已经足够深入,而在深圳组装的一台矿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挖出一些比特币了。于是,我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矿场。我甚至有更大的野心:搭建一个与Btcguild。一样的矿池!
我开始在国内四处购买高端显卡,当时甚至买空了淘宝上的现货,最终从各处搜罗了46张显卡。在当时,20G的算力足够被称为“全亚洲最大的矿场”了。
可惜,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现在回想,失败的原因在于,我做的事情并不是我自己可以全面掌控的事情。尽管我自己出得起钱,但在技术上,当时的我其实完全无能为力。出现任何事情,我都只能求助于他人。所以,当后来有人向我咨询比特币相关的创业项目时,我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对方:“你最好认真回答自己一个问题,即这件事是不是你一个人就可以全部搞定的?”这是惨烈的失败之后得到的教训。
最终,“全亚洲最大的矿场”以挖出来100多个比特币告终,而当初投入的价值几十万的设备也只能以不到1/5的价格卖掉……
原本拥有这个经济规模万分之一的我,现在只剩下不到十万分之三……随着对比特币的更深入了解,那种失落感越发令我难以忍受。
我只好卖掉美股账号里的所有股票,然后投入到比特币交易之中。我“重操旧业”,开始做“我自己可以全部掌控的事情”。没有多久,我拥有的比特币数量开始没办法在交易所里直接交易,因为当时即便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Mt。Gox事实上也没有多少交易量。于是,我在比特币官方论坛上找到一些愿意做场外交易的人,从他们的手中买进卖出。到2012年年中,我已经没有多少美元可以用来购买比特币了,不过还好,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要拥有万分之一就好”的人了……
再后来,我就不再像过去那样关注比特币了。重新开始关注已经是2013年元旦之后了。也正因为这样,我至少错过了两个好机会,即中本聪骰子(SatoshiDice)和烤猫(AsicMiner)上市。
2013年4月1日,比特币价格冲破每个100美元。两年前,当我向身边的人说“坐等比特币涨到每个100美元”时,每个人的神色传递出的信息都是“你疯了吧”。可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而新一轮的关注蜂拥而至。
这一轮关注热潮估计很快就会冷却下来,跟两年前比特币刚刚超过每个1美元时的情形如出一辙。两年后(也许用不了这么久),比特币还会冲破一个在此之前被认为是疯狂的价格,然后再引来一轮更大的关注吧。
至于现在,这场实验似乎还算成功。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场“社会实践”。比特币像历史上的一切进步那样,在质疑声中成长,在指责谩骂中成熟。比特币也许是人类史上最令人敬畏的自生长系统。它不为任何人的意志所左右,它有自己的步伐,并用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走向未来。
试验、实验、实践,我们共同前进……最终,真心希望我们能在有生之年见到比特币成为“实现”。
李笑来
资深比特币投资人
01 初识比特币
比特币的诞生
上帝区块
从诞生那天起,比特币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和颇多争议的事物。比特币里面包含了密码学、经济学、政治学、货币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的理论和技术。
从2013年年初开始,伴随着价格的疯狂增长,比特币频繁出现在各种科技和主流媒体的报道中,转眼成为时下热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最神秘的一部分。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很多人花了很长时间进行研究,但还是没有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还在疑惑,比特币究竟是一场颠覆现有金融体系的伟大的互联网金融试验,还是一个由极客主导的庞氏骗局?
比特币这个概念最早由中本聪于2008年11月在一个隐秘密码学讨论小组中提出。当时,他贴出了一篇研究报告。随后,他又开发出最早的比特币发行、交易和账户管理系统。
随着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挖掘出第一个区块链(blockchain),最初的50个比特币宣告问世。至此,比特币这套系统可以算是真正诞生了。那时,又有谁能够想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比特币会被这么多人接受和喜欢,会以这么迅速的方式从极客圈走向社会大众,会以这么凶猛的价格增长方式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呢?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数字货币理念就一直是热门话题,但面临着如何解决伪造和重复支付等重大挑战。数字货币只是单纯的信息,怎样才能避免人们轻易地进行复制粘贴,然后随心所欲地进行支付呢?这一点至关重要,但解决起来困难重重。
在比特币出现之前,比较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中央结算体系,对所有交易进行实时记账,同时确保人们使用过的电子货币不能再重复使用。这就需要一个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来管理整个体系。日常生活中的银行系统都是采用这样的中央结算体系。
比特币却通过公开分布式账本的方法来避免重复支付,完全摒弃了需要第三方机构管理的架构。比特币所有的历史交易都通过块(blocks)的方式记录进账本,这个账本并不保存在某个中央服务器中,而是全网公开;保存在每个接入比特币网络的计算机上。
一条完整的交易指令被发出后,信息就在整个比特币网络内快速传播。网络节点开始计算该交易是否有效(即账户余额是否足够支付),并试图生成包含这笔交易信息的块。当累计有6个块包含该笔交易信息时,才被认为验证通过,正式确认交易成功。
供应机制
新的比特币是通过运行软件制造出来的,从表象上看,这种货币供应机制与金银等贵金属货币的供应机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常被形象地称为“挖矿”,而挖矿的人则被称为“矿工”。也有人认为这个创造过程与游戏里面打金币非常相似,因此形象地称之为“打比特币”。
挖矿的本质就是争夺记账权。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大约每10分钟会在全网公开的账本上记录一个数据块,这个数据块里包含了这10分钟内全球被验证的所有交易。而确认这个数据块的权利是需要抢的,每抢到一个新的区块就允许获胜者向自己的账户增加一笔金额作为奖励。如果这10分钟内某个矿工没能抢到记账权(原则上每次只能有一个矿工抢到),他就等于白折腾了,重新进入下一轮争抢记账权的过程。
而争夺记账权的办法其实就是大家玩一个叫作哈希的密码学游戏,其具体算法是SHA…256(一种典型的安全散列算法)。
由于哈希计算结果的随机性,没有办法优化算法,只能从零开始一直往上运算,谁的运算能力强,谁就越有机会率先找到这个数字。因此,“发现”新数据块的可能性是建立在个人计算能力与全网计算能力总和的比较之上的。
在比特币网络中,新币的生产速度是预先设定的。每个交易区块的生成时间保持在10分钟左右,最初每成功抢到一个块的奖励是50个比特币。区块链的规模每达到21万的整数倍(每4年会达到一次),成功抢到块获得的奖励便会减半:先从50个比特币减少至25个,再从25个减到12。5个。以此类推,大约到2140年整个系统将产生2 100万个比特币,达到事先设定的总量上限。之后比特币将不再增加,比特币矿工的收益将由转账手续费支付。
截至2013年9月2日,已被开发出来的比特币总量为1 164万个,考虑到早期的开采者没有意识到比特币的价值而造成的一些丢失,预计现在的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