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道文集-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桨煅В罅颗嘌际醺刹亢图际豕と恕!∷狄チ教酰阂皇前淹庑斜湮谛校�
…… 323
怀念刘少奇同志 —103—
把内行变为红色专家。毛泽东同志和少奇同志的亲自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改进交通运输工作,而且使我们对于在领导经济建设中必须掌握客观经济规律有了比较深切的理解。 少奇同志一直很关怀交通运输业,后来几次亲自代中央拟文,转发我们的报告,请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 今天,看到我国铁路干线交叉纵横,公路水运四通八达,海运航空贯通全球,我总不能忘记,这里也倾注着少奇同志的心血。 我总想到,我们搞经济建设,多么需要既勇于创新,又扎实前进的实干精神。少奇同志一贯拥护毛泽东思想,主张采取科学的态度,理论结合实际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1964年,正当林彪鼓噪所谓“活学活用”
,大搞生搬硬套片言只语的形式主义之际,我看到少奇同志给某位负责同志写了一封亲切谈心式的信,十分感人而又发人深省。 信中恳切地指出了这位同志有过一次只摘引毛泽东同志讲话和上级文件而“讲空话”
的错误,又循循善诱地讲清道理,教育他要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反对教条主义。 信中说:同不能把马克思、列宁的学说当成教条一样,也不能把毛泽东的著作和讲话当成教条。 应当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来分析你们那里的实际情况,正确地总结你们那里的实践经验,正确地确定今后的工作方针、计划和步骤。 信中指出:不生搬硬套,工作才有创造,这就必须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懂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 不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而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呼声,倾听他们反映的真实情况;要向党内和党外群众中一切有真理的人学习,凡是符合马列主义、
…… 324
—203—王首道文集
毛泽东思想原则的,都应当学习。毛泽东同志看到这封信后,立即在批示中给少奇同志写道:看了你这封信,觉得实在好。这短短数语,是对这封信的很高评价,也是对少奇同志的科学态度,对少奇同志亲切帮助干部的领导作风的热情肯定。毛泽东同志还亲笔为信中一段内容作了一些修改。 这段可视为毛泽东同志和少奇同志共同写作的精辟内容,其大意是:所谓认识客观真理,即是人在实践中,反映客观外界的现象和本质,经过渐变和突变,成为尚未经过考验的主观真理。 要认识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主观真理是不是真正反映了客观真理(即规律性)
,还得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 如果行不通,就必须重新向群众的实践请教,再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一直到行通了为止。 这样,就可以解决框框问题,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问题了,就可以不信迷信了。 如果不是这样做,则官越大,真理越少,官做得越久,真理也越少。 今天,我重温少奇同志的这封信,依然觉得亲切、深刻,是真正拥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当时毛泽东同志和少奇同志一起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述,又是多么启人心智,多么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学习。少奇同志多次讲过,不自以为是,有错必改,是一切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都必须具有的态度。 只要大公无私,就能胸怀坦白,有勇气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 少奇同志在不少问题上模范地表现了这种彻底唯物主义者的无畏气概。1958年以后,党在经济工作的指导上违背了客观规律,出现了“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加上其他种种原因,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挫折,遇到了暂时困难。少奇同志在1962年
…… 325
怀念刘少奇同志 —303—
初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主动地承担责任,认真地进行了自我批评。 他指出:要实事求是地向群众讲清楚,造成困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各地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纠正。 他充满信心地说: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学习,改正缺点和错误,坏事就能变成好事,用不着悲观丧气,跌了跤子就爬起来,看清道路再前进。 毛泽东同志当时就肯定了少奇同志的报告,并且也在讲话中作了自我批评。 回顾当年,我们党正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以实事求是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和顽强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引导我国人民以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渡过了难关的。 这表明我们党是伟大、正确、光荣的党,中国人民是英勇无畏的人民。历史上,任何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一生中都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个别的、一时的失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周总理说过,对革命领导人必须全面地、正确地作出评价,坚决反对把个别的、一时的并且已经改正、抛弃了的错误夸大为总体的、系统的错误。他还赞扬过少奇同志对自己个别的、一时的失误采取了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态度。 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过,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有最大的革命勇敢,能够自己公开,勇敢改正,有如“日月之食”。
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他虚怀若谷地听取其他同志向他提出意见,很快改正,抛弃了自己个别的、一时的失误,甚至在中央的会议上主动诚恳地作自我批评。 我们听了,都很佩服,很受教育。 有的问题本来应当由中央或其他同志承担责任,他也常常主动分担责任。 例如,1946年2月1日,他在
…… 326
—403—王首道文集
延安作的《时局问题的报告》中,有“和平民主的新阶段”的提法。 在这之前,党中央、毛主席在一些文件中已经有过这样的提法。 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少奇同志也很快同党中央一起改变了上述估计,毛泽东同志也以自我批评精神,代表中央总结过经验教训。到1954年,少奇同志还主动对此事做过自我批评。 毛泽东同志曾经很谦虚地说,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过”
,把“坏”的就写在少奇同志的帐上,这是不公平的。 毛泽东同志和少奇同志当时这种互相爱护、争担责任的高尚风格,是多么感人肺腑啊!和这种高风亮节成为鲜明对照,林彪、“四人帮”这伙惯于文过饰非的家伙的嘴脸,又是显得多么卑劣!
他们利用我们党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蓄意对少奇同志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则是出于他们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反革命目的。他们妄图把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诬陷为“刘少奇的代理人”
并统统打倒,用心又何其险恶!
少奇同志虽然饱受中伤和诬蔑,不幸过早地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是紧随毛主席的,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革命事业,功德垂青史,昭示天地人。 他的革命精神,会在党和人民中间重生。 对他的彻底平反,本身就是把历史上颠倒了的路线是非重新颠倒过来,表明了我们党决心以实际行动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可以告慰于少奇同志的正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业,我们仍在继承,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必定会开鲜花、结硕果,使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我们以此祭奠少奇同志的英灵,相信他会在九泉之下含笑瞑目。
…… 327
怀念刘少奇同志 —503—
刘少奇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原载《怀念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328
—603—王首道文集
解放思想 进一步开展文史资料工作
1980年11月26日
一、历史的回顾
我们党从来就是重视研究历史的。毛泽东同志早在40年前就说过,革命领导人,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现实的理解,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割不开的,不了解昨天,就不能更好地知道今天,更无法比较正确地预见明天。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它集中了一大批具有丰富阅历的党内外老同志和各界爱国人士。 他们亲身经历了从戊戌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复杂斗争。 针对这一特点,1959年4月29日全国政协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后,周恩来同志在招待60岁以上政协委员的茶会上,就号召大家把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传之后代。 他说:“戊戌以来是中国变动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方面把它记载下来”
,“要把自己所掌握的这部分历史遗产贡献出来”。
这一建议,得到了党内外老同志和各界爱国人士的热烈响应,话说到了他
…… 329
解放思想 进一步开展文史资料工作 —703—
们的心里。 他们不仅早有这样的愿望,而且也具备从事这一工作的条件。根据周恩来同志的建议,全国政协和各省、市、自治区政协以及将近400个市、县政协,都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或文史资料工作组,开始了征集、整理、编写文史资料的工作。开始进行工作时,由于处在反右派斗争以后不久,许多老人对于撰写自己的经历和某些史实还存在着各种顾虑。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提出了“撰写者可以不拘观点,不限体裁”
的征稿原则。1962年12月第一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撰写文史资料要真实,要具体,要大胆直书;不限体裁,不求完整,不拘观点,不扣帽子;给稿酬,给帮助,处理稿件时对撰稿人给以尊重。 这些方针和措施,解除了各方面人士的顾虑,发挥了大家的积极性。 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