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道黎明-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墨现将笔锋浸水,细细的洗去残胶,而后开始蘸墨,落笔于纸上写“电闪雷鸣”四字。
看在他行笔的过程,贺昶露出欣慰之色。
他能够如此顺利的获得庶常文位,秦墨的折笔和虚藏笔**不可没,老头儿对此感恩戴德,所以会当着全院师生的面站在秦墨这边。
马仲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四方脸教谕同样是面沉似水,没想到贺昶会这么快返回县学,本以为他会在东京汴梁待十天半个月呢。
秦墨完成收笔动作,字迹在纸面上瞬间消失,随后天空中乌云滚滚,电闪雷鸣。
书道学子们高声叫好,贺昶很满意的说:“行,那就开始比赛吧,预祝你获胜。”
秦墨笑着回应:“比赛结束后请您去草庐做客,之前酿的好酒还有不少呢。”
贺昶不自觉的做出吞咽动作,点头说:“我在汴梁城的时候,最怀念的就是你烹制的鲜鱼,待会儿一起回草庐。”
说完,他转身去往古孟所在的区域。
这不奇怪,他本身就是书道和画道双文士,此次又是以书道获得庶常文位,去往书道文士扎堆儿的地方很正常。
“恭喜。”古孟抱拳道,旁边的学子很有眼色,赶紧让出一个位子。
贺昶笑着说:“同喜,你教出一个好学生。”
古孟也笑着说:“我的学生,不就是你的学生嘛,有什么好客气的。”
马仲深吸一口气,把阴阳五行鼓固定在架子上,然后放在桌案上。
秦墨才不会跟他客气了,桌上的文具一样都不少,还多了一直紫电凝霜笔,文宝的数量和等级远超马仲。
谁让马仲之前放了大话呢,自己酿的苦果当然要自己吃。
他快后悔死了,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就不该主动放弃碧玉笛,毕竟自己对阴阳五行鼓不太熟悉,有碧玉笛在手的话,可以随时弥补疏漏。
主裁判高声宣布:“决赛正式开始!”
秦墨右手拿起紫电凝霜笔,左手拿起三毫乾坤笔,同时蘸墨,然后左右开弓。
马仲拿起两只尺余长的檀木鼓槌,前端包着红色锦缎,左右配合敲出第一段音节,咚……咚咚咚!
秦墨左手写的是“一夫当关”四字,这是他第一次用左手写四字的【连字成兵】,笔法未显生疏,如同用右手一般灵活。
而他右手写的是“刀枪箭戟”,并且使用【笔断意连】进行增幅。
由于是新学的连字,有必要早一些使用出来,免得比赛进行到激烈阶段时无法达到要求,或者是在压力之下出现失误。
当他写到“箭”字的时候,贺昶眉头一皱,问:“古博士,子翊是不是写错了?”
古孟一脸神秘的说:“当然没有,您等着看吧,一定会有惊喜发生。”
不光是“刀枪箭戟”这句连字,等会儿秦墨还能再写一个单字呢。
他见周围之人的注意力都在赛场上,便压低声音说:“学正,学院里有人私下开盘口聚赌,这件事很严重。”
贺昶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也压低声音说:“我知道,正因为发生了这种事情,所以我急匆匆的赶回来,不然正在汴水之畔与三五好友吟诗作对呢。”
古孟笑了,原来如此,看来自己瞎操心了,他把目光转向赛场。
PS:上架了,前路艰难,求订阅。(。)
第101章 出奇制胜【2更,求订阅】()
秦墨左右开弓,“一夫当关”和“刀枪箭戟”即将完成。
马仲双手持握鼓槌,敲击节奏越来越快,乐声高低起伏,鼓声清晰且音节分明。
胖子教谕脸上露出欣慰之色,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掌握阴阳五行鼓的用法,马仲堪为我琴道分院的楷模。”
此鼓不同于普通的鼓,最重要的区别便是鼓皮上的那些刻痕,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音节,少有不慎就会出现错音,导致整个曲子废掉。
由于刻痕极为轻微,加上鼓面纵放于前,就算是操鼓者也未必能看的清楚,马仲能够记住每一个发音区域,实属难得。
四方脸教谕笑着说:“此战必胜。”
另一边的观众席上,古孟低声说:“马仲用的是古曲《吴子励士》。”
贺昶点点头,说:“看来他是想要召唤大魏武卒,就是不知道他会组什么队形。”
大魏武卒,乃是战国初期魏国大将吴起所创,选拔身强体壮、意志坚定的青壮年进行训练,身披三层重甲,手持长戈、盾牌,腰悬青铜剑,背负硬弓以及五十支箭,携带三日口粮,半天能走一百里路程。
吴起率领这支铁军南征北战,大小仗共计七十二场,全胜六十四场,剩下的八场是为平手。
最突出的一场胜利当属阴晋之战,五万大魏武卒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是华夏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秦墨率先写完“一夫当关”,八名古代持矛士兵将他和书案围在中间,担任防御任务。
而后,他的右手完成“刀枪箭戟”,幻化出关羽、张飞、黄忠和吕布的组合。
众人恍然大悟,怪不得他把“剑”换成了“箭”,原来是以战力更高的黄忠替代刘大耳。
在一片赞扬声中,作为这句连字的创造者,古孟脸上有光。
贺昶竖起大拇指,说:“古博士大才,只改了一个字,便将前人所创的连字成倍提升,本学正佩服之至。”
秦墨只有书道童生文位而已,并无创造连字的能力,所以只能是出自古孟之手。
古孟谦虚道:“学正大人谬赞了,微末之道而已。”
贺昶突然眉毛一挑,说:“子翊为什么没有停下来,他还在写字,这不符合常理啊!”
古孟很有深意的说:“是【笔断意连】,他可以在连字之后再写一个单字。”
贺昶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的说:“子翊竟然掌握了【笔断意连】的技能,加上原本的【一心二用】,相当于两个童生的实力。”
古孟笑而不语,心道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秦墨不光掌握了这一项新技能,还有【头角狰狞】和【落笔有声】呢。
不说是因为这里人多嘴杂,保密还是很有必要的。
秦墨完成“枪”字的一半时,马仲敲响第十四个音节,书案前方出现强烈的文力波动,快速形成十四名身穿重甲的大魏武卒。
三层重甲分别是最外面的青铜硬甲,以胸甲、肩甲为主要组成部分,由青铜浇铸而成,厚度达到近一寸;
第二层是青铜叶甲,覆盖武卒的躯干和四肢,以及一尺半长的裙甲;
最后是褐色的软皮甲,保证贴身穿戴的舒适性。
他们右手持尺长的青铜重戈,既可劈砍、横扫,也能进行突刺,是为利器。
左手为厚重的木盾,上面刻有造型狰狞的猛兽,腰悬两尺短剑,背着硬弓和箭囊,可谓全副武装。
只是赛场上这么近的距离,难以完成弓箭和近战武器的转换,除非是组成阵型,才能将这两种武器完美的结合起来。
十四名大魏武卒迅速组成鱼鳞阵,前方三排士兵持近战武器,第四排五人放下戈盾,摘下硬弓握在手中。
鱼鳞阵乍一看有点儿像矢形阵,也就是三角阵,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同之处。
鱼鳞阵是以一层压住一层的方式结阵,第一排两人人,第二排三人,第三排四人,第四排五人,由于排与排之间士兵并不在一条线上,优点是快速推进的时候能更有效的保持阵型,不会形成相互推挤的混乱局面。
秦墨一边继续写“枪”字,一边微微抬起左手里的三毫乾坤笔。
八名负责防守的士兵排成一个横排,站在书案前方,用来对抗敌方放出的羽箭。
与此同时,他完成“枪”字的书写,字迹化为白马银枪的蜀汉大将赵子龙。
赵云和关、张、黄三人同属五虎大将,如果再来一个马超,五个人就聚齐了。
如果是放在三国时期,四人加上吕布的组合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吕布并不属于蜀汉阵营,但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这种组合早已被人习以为常,并无怪异之处。
战力最强的吕布居中,左边是关、张组合,右边是赵、黄二将,五人同时催马前行,朝着鱼鳞阵进发。
马仲再次加快敲击战鼓的节奏,前三排九名大魏武卒同时将长戈平端,齐声高喊:“杀!”
骑兵是步兵的天敌,但步兵战阵又是克制启禀的最好选择,加上场地距离有限,骑兵难以发挥正常的速度优势,所以双方算得上势均力敌。
嗖嗖!
大魏武卒率先发起攻击,五支羽箭直指五名猛将。
关、张、赵、吕四人分别挥动兵器将羽箭击落,黄忠侧身躲避,用刚刚腾出来的右手一抄,将羽箭握在手中,而后左手拿出大黄弓,右手搭箭,将其原封不动的送还给对方。
当!
羽箭击中前方一名武卒的腹部,被弹开。
秦墨微微皱眉,黄忠并未选择盔甲最为厚实的地方作为攻击目标,但还是未能奏效,由此证明大魏武卒在防御方面有多么优秀。
马仲面露得意之色,命令战阵一边向前推进,一边继续放箭。
因为距离有限,黄忠只有一次放箭的机会,他不得不放下大黄弓,抄起挂在马鞍上的长柄大刀。
对方五名武卒放出第二轮箭,其中三支被关张赵打落,剩下两支是本着秦墨来的,被负责防守的士兵击落。
“卑鄙!”古孟皱眉骂道,说:“自己提出不许攻击对手本人,可他还是对着子翊放冷箭。”
贺昶耸耸肩,有些无奈的说:“他可以厚着脸皮说这是试探性攻击,毕竟子翊这边有八个人负责防守,如果连两支箭都挡不住,实在是解释不通。”
双方展开激烈大战,五名武卒放下弓箭,加入到近战中。
五对十四,势均力敌。
随着时间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