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瞎子王传奇 >

第11章

瞎子王传奇-第11章

小说: 瞎子王传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潘子良为首的一批“相士”,在南市集资筹建了我国命相行业的第一个组织——星相公所。郑清下山辗转来到沪上之际,这个建立有十几年时间的星相公所已经颇具规模了。

潘子良是一位颇为厚道的公所主持人,他并没有因为郑清是外籍人而加以歧视。相反,几次交谈后,他对郑清的学问极是钦佩,尤其对于郑清竟然通晓明、盲两种命相理论和惊讶不已。因为在相业界,明、盲两种命相理论和各自特有的技巧是互不公开的。一个人兼备这两中命理和技巧,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这位得自异人真传的郑清,竟然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郑先生,您无论如何不可再将兼通明、盲两技的事情告诉第二人了,否则,您将遭到不测之祸。”比他年长十余年,并且深知上海滩上风险的潘子良诚挚地告诫道。

郑清亦曾听过师父的这一告诫,当时他并不以为然,这次下山,他是抱定了冲破这一门户之见的决心的。听潘子良说得这么严重,也不自觉地有些心惊起来:“潘先生,有这么严重么?”

“你初来乍到,还不知上海滩上的情况。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大多与社会黑势力尤其青帮、洪帮之间保持着联系,不少人还直接拜师于那些帮会的头面人物,作为开业的庇护神。你兼通盲人命理技术,犯了本业大忌,倘若引起盲人同仁的愤慨,不惟难以开业,恐怕还有性命之虞。”潘子良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以先生的本领,明眼人的那一套命理技术已足够使用,盲人命理技术,务必不要露相。”

郑清深谢潘子良的一番好意,从此以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经常聚在一起切磋命相理论。

潘子良并没有料到,郑清除此之外还精于追踪旁人信息的特异内功法。

春去春回,郑清不知不觉之间驻足上海滩已经十余个年头了,两鬓开始露白,囊中亦早已丰满。这些年中,好友潘子良出于慈善,义务向一些盲童学生教授“星卜术”作为他们藉以糊口的工具。最早的几批学生中,已有几个在城隍庙一带的弄堂里摆起了摊头,有的甚至与人搭档点起了“大蓬”。郑清这些年中却没有收过一个徒弟。有几个在上海滩上已经小有名声的年轻相士,走潘子良的门路,冀图借助这位星相公所创始人的面子,说动郑清收徒之心。结果也一一碰壁。

“一氓老弟,你为何始终不肯收徒?”潘子良惊讶问道。潘兄实不相瞒,我年不过半百,自感来日方长,因而收徒一事,还不忙考虑。”郑清答道,“何况,收徒犹如生子,全靠缘份。当年太虚道长亦曾再三嘱我,倘若传非其人,宁可断后。”

“既然如此,人各有志,我也不劝你了。”潘子良知难而退。

然而,同行中有人遇到难解的问题前来向他请教,却从不回绝。因此,虽然在上海无师兄师弟、徒子徒孙,郑清在相业界中的人缘,却几与潘子良相若。十几年中,他也结交了青、洪帮中的一些朋友,尤其与青帮中的几位“理”字辈哥们,交往甚深。郑清欣赏他们那种豁达大度的作风,肝胆相照两肋可以插刀的义气。那些帮会中的哥们,则对他那一套料事如神的命相绝技十分钦佩。这些人大多有一身超人的武功。在交往中也隐隐感觉到郑清除了有一套命相绝技之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内功。为此,他们曾屡次度探虚实,终未成功。他们又几次动员他加入青帮,亦遭婉拒。

郑清在星相公所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他与青、洪帮会中一些头面人物之间的朋友关系,本来是他命相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事与愿违,伴随这些社会关系而来的是种种的干扰和烦恼。在当时的上海滩上,从事命相占卜行业的人大大小小上千人,其中虽有一些出类拔萃者锦衣玉食,甚至妻妾成群,但是绝大多数的相士,却潦倒街头,形同乞丐。在相业界内部,派系之争也很激烈,即使同一派系之中,也纷争不息。加上外部社会黑势力的欺凌压榨,各种各样的矛盾,纷纷提交到星相公所。年事已高的潘子良,便向郑清求援。郑清开始时还有点儿来者不拒的气概,然而时间稍长,便招架不住了。他开始懊悔当初轻动下山之念,如今陷在世事圈子里饱尝烦恼之苦。

幸而,他一直保持着独身生活,可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于是,当金山卫城隍庙主持缺额,闽、浙、苏、沪相业界公议合适人选,潘子良举荐郑清出任之时,他立即顺水推舟,应承了下来。

于是,年近花甲的郑清,便开始了清闲的庙宇生涯。金山卫,自然比不上青城山的清幽,但是,这里却是相业名流经常聚首之处,也是穷途末路的落难相士寻找新的希望的所在。郑清对于那些身怀绝技的相业名流,无论是他们对命理演算的娴熟技巧,还是巧舌如簧的诈骗伎俩,他都表现出丁当的感兴趣。尽管他往往一眼便能看穿他们的短处,但是对于他们所具有的长处,总是表示出由衷的钦佩。如同武术一样,这些人的一招一式的发明,无不是长期实践的结晶。当然,他也得拿出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与他们交流。但是,他有一个原则,这就是与明眼相士,只谈明眼命相的技术;与盲人相士,只谈盲人命相技巧。尽管如此,对方已经感到十分满足了,因为郑清的每一句话,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他们受用无穷。至于他那一门追踪别人信息的内家功夫,则仍然密不示人。

更多的是空闲。于是,他就认真整理所获得的新的信息,融汇到他的命相理论中去,同时,不断地加强内家功夫的训练,提高其信息追踪的有效时间和准确率。

转眼之间,二十年过去了,上海滩上享誉数十年的潘子良等一大批相业故旧,已纷纷辞职世。郑清虽然身子骨仍很硬朗,胸前飘指的雪白长须却不时在提醒着他,来日毕竟无多了。

他开始产生了寻觅衣钵传人的迫切感。然而,留心了几年,前来金山卫城隍庙烧香朝拜的无数年轻相士中,竟然没有一个能够使他满意的。

今年春,郑清去杭州灵隐寺拜访朋友,意外发现寺中一位年轻的小和尚,骨相清奇,悟性极高。经打听,才知他俗名袁珊,法号子虚。本是近郊一位大粮户的独生子,只因天生体弱多病,常年用药依然每况愈下,才听从一位相士之言,在灵隐寺剃度出家,迄今已有五载。遗憾的是,入寺以后仍然病不离身,面无血色,天天昏睡十几个小时。年近二十的小伙子,却像一位弱不经风的闺阁千金。寺里的主持和尚因为袁大施主每年都有一大笔钱施舍给寺里,也不以寺规功课约束于他,另辟一室,听其自由睡卧休养。郑清清楚了袁珊的来历,当即传人将其召至下榻处“小师父,你这病,可是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又浑身乏力,迷迷糊糊似梦非梦地尽想睡?”

郑清一语道出对方的病情。

“老先生,您怎知道?”袁珊吃惊道。“我不仅知道,还能替你治好这个病,你信么?”

“我信。”袁珊不假思索地点头道。他自见到郑清的第一眼起,便从心底里对这位鹤发童颜、目露精光的老人产生了一种崇敬信任之感。

“好!”老人闻言,十分高兴袁珊的悟性。原来,老人在说话之间,已在发功替袁珊治病了。如果袁珊对老人的话深信不疑,那么他与老人之间便会产生同步共振,能全部接受对方向他所发出的功;如果他对老人的话疑信参半,则只能接受对方向他所发出功的一部分;如果他对老人的话根本不信,那么,老人发出的功也无法进入他的体内。如今袁珊因为完全信赖老人的话,所以听得老人一声赞“好”,顿觉精神一爽。当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长年积疾,此时已经去除。

“今晚你要早点睡觉,明天一早再来见我。行否?”老人微笑问道。

袁珊点头应允,起身告辞而去。

“道长,子虚惯睡懒觉,明天恐怕不会早晨就能来见你的。”袁珊一走,郑清的朋友不无遗憾地提醒道。

“这就全看他的造化了。”老人微微一笑。

第二天清晨,袁珊便兴冲冲地前来叩谢郑清老人。

“老先生,我昨晚上睡得可真香呵,梦都没有做一个。今天一大早醒来,觉得神清气爽。”

袁珊果然是一个悟性很高的青年,他已经隐隐感觉到,自己健康状况的明显好转,一定与昨天与郑清老人的见面大有关系。

“不瞒你说,昨天我们谈话时,已经给你治过病了。现在看来,你的旧疾确已去除。当然,这与你能真心相信老夫的话,也是分不开的。”郑清老人以实相告,“不过,你的身体仍很虚弱,还需要调养一段日子。老夫现在先助你一些气。”

说罢,老人伸出右掌,贴近袁珊背心处。袁珊登时感到一股柔和温暖的气流,绵绵不断地注入躯体,漫散于四肢,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

不大一会儿功夫,只觉得老人的手掌在他的后背上轻拍几下,微笑道:“好了,好了。”

袁珊伸膀抬腿,感到四肢充满着力量,与原先那种连眼皮也赖得抬一下的感觉竟有天渊之别。他一下子跪倒在老人面前,含泪拜谢道:“老先生,我袁珊这辈子已身入空门,只好下一辈子变驴变马,再报答您老人家的大恩大德了。”

“小师父请起,请起,老夫还有话说。”

“老先生有何教诲?”

“不瞒你说,老夫此番来杭,一为访友,一为觅徒。只因见你与老夫有缘,所以才替你除疾病添真气。”郑清老人见时机已到,便开诚布公地言道,“你也不必来世报恩了,我只问你,可肯做老夫的徒弟?”

“当然愿意。只是——”袁珊瞧了瞧自己身上的僧服,为难地笑了笑。

“只要你心中愿意,方丈那里尽管放心,老夫自会跟他商量,决无问题。”

袁珊是何等聪明之人,一闻此言,当即在次下跪,叩首道:“师父在上,请先受徒儿一拜。”

老人见状,顿时心花怒放,哈哈大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