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带着经典必背在异界 >

第223章

带着经典必背在异界-第223章

小说: 带着经典必背在异界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少年立足之处身外刚刚欲要再次狂乱而舞的天地元气随着湖光潋滟画卷的展开,而骤然和缓如同适才还呲牙咧嘴又见到主人后的活泼宠物。

    天空中层云翻滚一如沧海中的波涛汹涌,此刻云雾弥漫下的海面,前后都涌动的波浪,中间一个抬起的浪头,如同仰天长啸正在发威咆哮的巨龙,这是沧海中的洪波,这是向着天空咆哮宣泄不羁之情的云舒浪卷图。

    狂风之中大海上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天上的云卷云舒也同样是变换莫测,由极静到极动是个瞬间,由动到静又是忽然的一个瞬间,只见下一刻那苍茫的海面上风云骤歇,当风暴狂乱的黑夜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散而去,取而代之的是那冉冉升起的朝阳。

    朝阳自远处群山中升起,旭日洒下的晨光的璀璨一片,将那清晨水面的雾气都渲染成橘红与灿金,此景雄浑磅礴,有沧桑正道之气。

    此时此刻,少年仿佛就站在这茫茫无边的湖边。

    红日、远山、晨雾……

    朝晖下的湖面浮光跃金,心境中是宁静,灵台中是极静。

    天与水相接,旭日至刚至阳,湖水至阴至柔,阴阳合一攻守兼资,圆融和谐浑然天成。

    此水图第十一节,晓日烘山。

    所有的繁华终究会归于平淡,就如同世上兴盛过又落寞的城市;所有的热闹终会归于沉寂,就如同那帷幕掀开就注定有落幕的大戏,生活极致,一切绚烂归于平淡,一切喧嚣归于沉寂!

    烟花璀璨,钟鼓齐鸣,终归于安静,这被无形中的伟力跨越不同时空补全的马远水图也是一样,有过惊涛骇浪,有过逆流狂放,也有过波光粼粼,也有过悠远浩渺,在经过了气势上的数次跌宕起伏之后,缓缓展开的最后一幅图卷是在那以鱼纹状的细密波纹向海天相接处渐渐虚化一幕,零星几只海鸥在海面上飞翔,海面上风平浪细。

    细浪飘飘,水图第十二,终卷。

    秋波送爽至细浪飘飘,水由静始,再由静终,如同恰到好处首尾衔接的轮回。

    长长的画卷缓缓的合拢,最终消失的在眼前,但这十二种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江河湖海等各种状态的水势,已经深深的嵌入了少年的脑海之中!

    此刻晨光又起,知守峰上水汽朦胧且平静,当金色的晨光再次冲破雾霭云霞洒落到这方溪水旁时,伫立在溪边的少年忽然动了。

    文士帽上的睡眼朦胧的鸟雀惊得叽叽喳喳振翅而非,面容瘦削但精神极其亢奋的少年双目中有清濛如水的神光射出,他察觉到了头顶上鸟巢。

    小心翼翼的将那巢取下,少年前行几步便骤然高高跃起,下一刻那巢穴被放在了一处抽出了绿色枝叶的树杈之上,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酣畅淋漓的大笑声!

    当那大笑声随着少年落下的身形而至,天空中漂浮着的全是那近月时间画出的十几副有文采灵光的画卷碎片,那纷纷扬扬的样子就如同阳春三月的细雨蒙蒙中飘起了隆冬飞雪。

    颠倒、错位、奇异……但同时又那样的美丽。

    就在此刻,一股纯粹的水元之力以少年身躯为中心向着整座知守峰弥漫而去,雾气又起,微雨蒙蒙,仿若九霄仙山。

    铮——

    龙吟声自那雾气中响起,此是少年怀中逆鳞短剑出鞘之音。

    然后在知守峰上的微雨仙境内传出一阵阵忽高忽低,跌宕起伏的剑气四射声与山岩斧凿声,这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如大河咆哮,时而袅袅余音如浪花低语,时而又波澜不起如闲庭信步。

    这是溪水之声,这是河水之声,这是江水之声,这是沧海之声!

    这,是水声,是纯粹的水声……

    此时此刻的水声犹如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传奇乐曲响彻整个的知守峰。

    枝叶梭梭,漾起波澜。

    一阵和风不知从何而起,云雾弥漫的知守峰上忽然在其吹拂下显露出了半月以来久违的山体,葱葱茏茏的新绿,潮湿清新的泥土,鲜艳明媚的小花……这是一座被水行之气荡涤过的山峰,这是一方崭新清晰的世界。

    云雾散去,显露出来的不仅是这微雨之后的清新世界,还有在那知守峰上伫立在崖壁之下的少年。

    此刻的许年已然不是那蓬头垢面颓唐枯槁的样子,在浩瀚真灵元气的浸润补充之下,现在的少年双目神光如电,长发扬起襟飘带舞,虽只是身着普通书院澜衫,容貌也仅仅寻常,但依旧难掩丰神俊朗,且尽显文采风流有出尘之姿,这分明便是那九霄谪仙落凡尘!

    而在这谪仙对面的知守峰崖壁之上,清濛濛的灵光闪烁,天地元气凝聚其上……那是,那竟是长长的以山岩为纸的巨幅画卷!

第344章 空山微雨,那知守峰上的画卷() 
空山新雨,雾散初晴,在之前的十几天中一直被浓郁的水元之力荡涤过的知守峰是那样清晰崭新。

    那山、那石,那树,仿佛一切都焕然一新,天地元气中的纯粹之水悄然拂去了山林的尘埃,也无声洗礼了万物的心灵。近处,树叶上的雨露,地面上的水洼。远处,高山上的薄雾,天空中的浮云。这一切不再像单以墨色点染的水墨画,而是如同那色彩鲜艳且无比瑰丽的油画,完美的组合,变幻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

    此刻知守峰的溪边伫立着一名少年,在少年身前则是被雾气滋润的莹然清新的崖壁。

    和十几天相比,崖壁上现在已经没有了藤蔓也没有了杂树,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恢弘的画卷。

    崖壁是画卷,那笔便是灌注着真灵元气的出鞘逆鳞所化,画卷有名名为水图,顿悟并补全后的一十二卷水图被少年借着神书通灵时引发的天地威能给画在了石壁之上。

    剑气时而纵横捭阖,时而婉约回环,那一道道铭刻在石壁上深浅不一的痕迹就是墨分五色之彩,那偶尔凸出的山岩便是寒潭清浅中疏石,那带着铁锈红的岩斑是烘山之晓日,那层层叠叠的断纹则是粼粼之波光……

    因山岩纹路成形,就乱石排布成势,崖壁上的水图纯以最抽象之线条来展现最无形象可言的水,或者滔滔黄河之水,或者长江之万顷,或者洞庭之潋滟,或者秋水之渺渺,无限之状可由数笔勾勒,每一条线,从起即开始变化,宛如游龙腾跃于天地之间,转折变化,弹性十足,生机勃发而有所节制,不唯有动,更是有静,动静之间,即有了境界,五行之水至柔至刚的境界。

    此水之境是是情绪变化之后产生的思维的客观化,是一种触之可得,但又难以言喻的感觉,他会影响到了绘画及观画之人对水元律动的感知,对真灵鼓荡的操控。

    绘画之少年诚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观画之后来者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水德在斯,人其善待之!

    崖壁上的这幅钟此方水元之灵为一体的水图,并非少年刻意为之,而是在补全顿悟之后的情不自禁借势之所绘,手中之剑是自己的,执笔之手也是自己的,纵横剑气中变幻无穷的笔法也是自己的,但是那水之意却似乎是来自此间冥冥之中的超凡大能。

    造化钟神秀,这有着水元之精魂在内的特殊的水图实际上抛弃了形的束缚,在那单独线条的韵味之美中附着了无数的水之力,融入了天地大道的变化规律,也因此其有了那么几分从与天地同化,浑然一体的感觉。

    正因为其暗合天地大道之理,而唯其如此,才能化人、让人观画便如观水从本源上去了解这水的性情。

    若今后有百人到此,或许百中有一二人不以为然,不就是十几幅并不怎样画水的图卷么?或许有人以为不过如此,但其怎知至道之难,就在于其似乎极其简易也,一如水之珍贵,少有人知,日日亲近,缺乏敬畏之心,却不可须臾离也!

    当然无论后来者如何评判这水图,那都已经不再重要,经历不同即便所见相同但也感受不同。

    崖壁上的十二幅水图此刻初成之刻的微光已经渐渐消散,但其描绘出的湖水烟波浩渺、江涛汹涌奔腾、沧海咆哮怒吼等多种情势依旧栩栩如生,真可谓物尽其形、曲尽其态,更可贵的是由于天地元气注入附着的缘故,那浮云掠过水面的阴影感和阳光照射水浪造成的光感,都一点不缺,这种追求光影感的画作在双月之下可谓是极其罕见。

    如果让现在的少年再次以剑气在崖壁上作画,那定然不会如此传神,因为这其中少了有意无意之间流露的五行水元之真意。

    纸上所绘的画卷已经尽数消散,随着时光的流逝崖壁上的画痕也终会剥蚀,但是这十二幅图卷已经深深映刻在此间少年的脑海之中。

    澄澈无比,清新惬意的知守峰上,少年的真灵鼓荡,稍稍沉下心神感悟定境,便觉所有曾经感悟的神书境都是一派生机勃勃之气象,功法已然恢复且真灵比之前更大有进境,那而立境中阶的门槛就这般水到渠成的踏了过去。

    啊——

    陶醉于清风徐来、水韵渺渺中,此刻心舒景美,忽而知守峰上的一声长啸传出,少年可谓畅快至极也!

    ……

    当知守峰上少年以剑气绘水图与崖壁之时,半山腰的元一书院中,端木教习正在明理讲堂中为书院学子们讲授关于经世济民的学说,当然这只是粗浅的概论而已,并没有深讲。

    因为对大多数书院学子而言,经济之道是他们不屑去学的,只了解下即可。在许多学子们的印象中,这些事务由门客去做便好,修行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座的都不是对书院先生充满好奇的新晋学子,神秘感褪去的同时,敬畏感同样减退,因此讲堂之中有些高年级学子虽直直的看着前方的教习,面上也是一副目不转降全神贯注的样子,但实际上心中思绪早就不知道飞到了哪里。

    对于这个情况端木教习也是心中有数,故而他只是认真如一的讲,对堂中的学子们并没有往常那过于严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