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经典必背在异界-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认为是林海亭为好……”
“怎么像个人名?不妥不妥……”
风吹竹动,枝叶梭梭,五个少年们的说话声不时的从这处竹林中传出,打破了此间长久的宁静,带来的难得的热闹。
第153章 夏去秋来,书楼之中()
日月轮转,夏去秋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九秦山下金色的麦田中,有许多带着苇编草帽的元一村村民,他们的脸上带着喜悦,手中拿着镰刀,正在弯腰割麦。咔嚓咔嚓声中,一束束捆扎的极好的连穗秸秆被身后的女人运送道田间地头的牛车上,在那时不时返程的牛车后,还跟着捡拾麦穗的欢快童子。
虽然元一村民们有书院的照看,手工业商业也颇为发达,基本上是能够脱离土地而生存的,但是千百年来从泥土中获取食物的本能、本性和本分,让村民们依旧未曾放弃种田,每逢秋收之日,奔波在外的元一村人都会赶回家乡,好似一个重要的节日。
这一辆辆缓慢前行牛车上所承载的是村民们一年辛勤耕耘的果实,在大人们的眼中这是一缸缸的小麦,在孩子们眼中则是香喷喷的麦饼和漂着油花的面疙瘩汤……每念及此,那大人吆喝的赶车声也高了几个调子,孩子们捡拾麦穗的目光也更加锐利。
从春回大地起,他们耕地、播种、移栽、施肥、除草……不知付出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就如同那经典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们在春天用汗水浇灌的禾苗,在秋天里终于迎来的沉甸甸的收获。
秋收了,他们收获了一年的汗水,他们收获了一年的辛勤,他们收获了秋收的喜悦,他们也收获了秋收的丰收。
和山下的村民一样,经过了近三个月的书院修行,雍熙三年榜的新晋学子们也有长足的进步,也有了他们的收获。
至今为止,一百名学子全数突破进入了志学境,在境界的突破上可以说是历届最快的,究其原因,学子们出众的天赋和殷殷向学之心是根本,而除此之外那试行的分组之法功不可没。
自从考较的方向由个人转向整体后,身为各组首席的学子,眼光、天资都是优中选优,可调动的资源也比后进学子多,他们在自身进步的同时皆是想尽一切方法来提升组员的修为,同时全员齐心定制的修行攻略和各种奇思妙招层出不穷,这也是能三个月时间全数破境的外因之所在。
今天的许年正在元一藏书楼中,进行着日常的早间洒扫,一柄扫帚从踏近藏书楼开始,由门前第一个书架扫到二楼最后一个书架,需要走三千六百五十步,用时约五千四百七十五息,还有一千七百二十五息的时间可以在藏书楼停留。
藏书楼洒扫,一早一晚各是一个时辰的限定时间,两个月的时间中,许年对这份工作已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平心而论,作为第一次月末考较的奖励,许年认为这一份藏书楼洒扫的工作价值最高,完全不是能以学分来衡量的。这其中的关键所则即是那洒扫完之后的一千七百二十五息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许年可以遍览藏书楼的典籍。
藏书楼共计三层。
一楼除了进出的门禁外内中再无禁制,这里的存放的典籍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俗民情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但这些书本都不是神书,只是这个世界人类文化知识财富的聚集;
在二楼存放的即是关乎双月之下力量体系的神书,也因为神书的存在,这里机关禁制重重,若无身份标识在那强大的禁止下即便是知命境以上的高手也会命丧当场,许年那藏书楼洒扫的标识牌也只能通行二楼五分之一的区域;
至于最为神秘的三楼,许年也曾尝试过踏入楼梯拾级而上,但却是从未能上去过三楼,因为在上楼的楼梯上有一重无形的力量,在他走到楼梯尽头转角的时候,就会突然发又重回到了上楼时的起点。
据范教习讲,三楼之中有书院最为强大的神书原本,只有得到山长或四名教谕的同意,才可以发放通行标识准许进入,即便是以他的教习身份每年也只有三次申请进入的机会。
倒不是书院制度严苛,实在是这些强大的神书极为高深,若修行不够或是境界不到强行参悟反而深受其害。
这几个月中,许年在藏书楼的活动范围便是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小部分区域,即使是活动区域受限,他也依旧获益良多,从所能涉及的这些书册中,他才真正的开始认识这个世界。
扫帚拂过地面的沙沙声持续不断的在这安静的藏书楼中响起,之后便是咚咚的上楼声,终于随着脚步踏在楼梯上的下楼声再次响起,今天同样持续了五千四百七十五息的洒扫结束了。
三千六百五十步,一步不差。
站在通往二楼的楼梯口,许年心道。
片刻之后,他左手提着扫帚来到了一楼的书架旁,踩着木梯从最高层书架上取下了厚约三寸的一卷书,书卷那泛黄的封面上写着九秦通鉴四个古朴的篆字。
因为还未到另选神书修习的时刻,和自身天赋神书的特殊性,所以许年对于藏书楼二层中的那些神书是一点想法也没有。自己的这十二册经典必背是一份巨大的宝藏,自有的宝藏还未尽数挖掘精研,若是再花费时间去贪图其他神书,未免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之嫌。
也因此,许年这些日子他翻阅的多为载有双月世界往事的书籍,除了他本来就喜好历史、喜好古籍的因素外,还有一点便是他想从这些记载中找出关于前生华夏的一些蛛丝马迹。
藏书阁是希伊先生的大弟子公输均所设计建造,其结构土木石兼备,极为坚固,窗户采光的设置也极为巧妙,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殿外的太阳未曾下山,那么周身一丈之内必有光照处。
此刻的许年便是坐在一张蒲团上津津有味的看着这部记载大宋之前存在近千年的九秦帝国史。
书分十八卷,以编年体形式编著,其中涉及九秦部落时期的五任首领和帝国时期的三十余位皇帝。
现在他手中所读的便是最后一卷,名曰帝国的夕阳。
第154章 故去的帝国,陶然亭小聚()
读书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约莫半个时辰就过去了,在他腰间的藏书楼出入牌开始闪烁微微红光的时候,许年甚是不舍的将手中书卷合拢,拿起立在一旁的扫帚走到书楼门口,打开大门即将转身离开时,他复又留恋似的回首一览,终于在腰牌闪烁的红光恒定之前离开了藏书楼。
寅时进入此间洒扫,当时天才刚蒙蒙亮,如今卯时已至,红通通的朝阳已是向大地洒下了灿烂的晨光,
由暗处到得明处,许年双目微微一眯略作适应,心下忽生感慨而长叹一口气。
一十八卷九秦通鉴他已经全数看完,许年的叹气,并非是因为在这书卷中没有找到关于前生华夏的线索,而是感慨找到的相似处太多了。
比如那名为嬴政的九秦始皇,比如那同样以武为号,在位期间北击草原的九秦武帝……
当然其中既视感最强的便是整个九秦帝国的兴亡史,其中所发生的事情,几乎都能在前生地球历史上找到些许影子,但是历史给人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教训,因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幕一幕似曾相识的兴亡交替总是轮回般的上映着。
就在九秦帝国灭亡前的一两年,整个双月大陆上的四夷外邦还在帝国的强大威势下瑟瑟发抖,各国王室子弟还在向往着中州百姓的生活,而居于帝京中州的九秦子民们也是徜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可自拔。
当九秦帝国和帝国人民陶醉在双月大陆第一强国的荣光和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之时,从未想过有朝一日猛然抬头时只能看见天边一缕夕阳缓缓下沉,从九秦始皇嬴政到北击西括的九秦武帝,九秦王朝从北沧河流域三洲之地扩大到天下十三州,九秦一直在双月大陆上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却没有人能料想到,历时九百载建立的庞大帝国,竟然就在孱弱征夫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喝声中在短短的十年之中土崩瓦解,分崩离析。
帝国的夕阳来的如此之快,如此的让人猝不及防,正如这世间之事,总是变化无常。
摇了摇头,似是要将这些感慨从脑海中甩出,许年便随之来到书楼旁的杂物间把扫帚等物放回原处。
“许师弟,今天的洒扫结束了啊。”
杂物间中正好出来一位背着背囊的学长,见到许年来此微笑着许年打了声招呼。
“公输师兄早,又到了例行检查书楼的日子了么?”
许年微微躬身行礼,同样回之以微笑。两个月中的藏书楼工作,他也认识了不少为书楼服务的学子,比方说眼前的公输学长,其名子恒,进学与天工馆五年级,据说是希伊先生大弟子公输均的后人,而公输均则是这间藏书楼的建造者,作为建造者的后人来维护这座重要的建筑,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不错。”
公输子恒拍了拍背着的工具背囊,笑道,“藏书楼的活计可不好做,万一出了差池就是大事,不得不慎重,对了,许师弟若是在一楼有什么好看的书,可要给我推荐推荐,我看书的速度总是赶不上你呐。”
“那是自然。”
“好,不说了,我这就去书楼,要不然时间上就有些紧了。”笑着挥了挥手,公输子恒便向藏书楼行去。
书院之中,有如那高姓学子一般屈从于世俗势力、仗势欺人的,也有这般沉迷于专业技艺、待人友善的。在许年初来藏书楼时,公输子恒很热情的帮了他不少忙。
天色已然不早,今日又正好是书院休沐,甲组小聚之日,离开藏书楼驻地的许年便向着浩然亭走去。
浩然亭便是许年发现的那处竹林中的小亭了,这是五人最后商议出来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