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晋颜血 >

第670章

晋颜血-第670章

小说: 晋颜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晚上,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几乎每个人都兴奋的失眠了。

    次日正午,鸿胪寺大鸿胪丞华混来访。

    此人先祖华歆,算是名门士族,父华廙,太康年间官至中书监,后杨骏掌权,数度起落,死于侍中、光禄大夫、尚书令任上,其兄弟华恒,于江东任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子太保,继陆晔任扬州大中正。

    华混曾流落关中,明军灭刘曜之后,去洛阳找到郗鉴,郗鉴又推荐给杨彦,看在老丈人的面子上,杨彦找华混问了问。

    此人夸夸其谈,言多空泛,要说有长处,就是流浪关中时没有投靠刘曜,算是有点气节,因此杨彦给了个大鸿胪丞的闲职,秩比千石,作为大鸿胪的副手,代表王含前来。

    华混当然不满,认为杨彦轻视了他,不过他理智尚存,一来他的兄弟华恒在江东也只是领虚职,没半点实权,那扬州大中正本是显职,奈何司马家与江东士族严重对立,这个职务形同于无,他去江东日子未必好过,二来秩比千石,即月奉八十石,以稻谷平价每石五百钱折算,等于月薪四万钱,实发四十枚金币。

    而在入官之初,杨彦赐下了一座三进宅院,另以他的品秩荫客占田,再加上每年的年终奖,只要不是太奢侈,雇三五个婢女,养几个小妾,天天有鱼有肉,出门有车,日子还是过得很不错的。

    如果他辞了职,就又得流浪街头,或者厚下脸皮向亲朋好友打秋风,因此是留在闲职上养老,把希望寄托于子女,还是一怒之下不受嗟来之食,这很好选择。

    在翻译的沟通下,华混了解到,领头老者名叫辛拉德,是使节团的团长,受萨珊皇帝沙普尔二世之命出使明国,修复两国因各自内乱的原因中断的商路,另一名主要人物是摩尼教主教菲力克斯,来到明国,自然身负传教的重任。

    摩尼教也即后世俗称的明教,教义来自于犹太教与基督教,经过波斯的本土化改造,迅速成为当时规模不逊于基督教的世界性宗教,比佛门的势力更强。

    “不知贵使有何具体要求,本官可代为交之大鸿胪,由大王再作定夺。”

    华混是正宗士人,对萨珊这等番邦没太多寒喧的兴趣,了解到情况之后,就拱手问道。

    辛拉德从翻译手上把清单递给华混,并通过翻译道:“萨珊帝国愿与明国世代交好,互通往来,我们希望得到以上罗列的技术,另将采购一批丝绸,望贵国提供方便。”

    华混一看清单,倒吸了口凉气,有炼钢术,有造纸术,有玻璃镜子与四轮马车的制造技术,林林总总十余项,甚至还要求引进蚕茧,这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既便他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知道萨珊的要求太过份,以炼钢为例,对于民间已有的锻打炼钢法,杨彦不予理会,但是铸造钢构件是严格保密的,其余除了造纸、食油与制碱等关乎民生的行业,炼油、玻璃与四轮马车的技术并未向民间开放,仍由国企垄断。

    作为官僚阶层的一份子,年年有年终奖分红,平时重要的节假日,也会发些米油、布帛、碱盐糖等生活物资,是国企的最直接受益者,自然具备朴素的好东西掖着藏着心理,不禁脸沉了下来。

    辛拉德一看华混的神情,就转身从随从的口袋里抓出一把银币,塞到了华混手上。

    翻译从旁道:“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华混简直无语之极,你娘的,行贿能不能不要这么粗暴?这不是逼着老夫拒贿么?再一细看那些银币,脸面又现出了不屑之色。

    这一把银币约有数十枚,与明国银币不同,萨珊银币又薄又轻,上面刻着个大胡子头像,在大明不仅没法流通,重量也仅为大明银币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是纯银铸造的话,顶天了价值五枚金币,而他每年的收入,连同薪俸、年节赏赐、年终奖加田庄产出,在六十万到七十万钱之间,所付出的,只是按时点卯,每月两次大朝会,这真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一旦他收了钱,以刘隗的酷吏作风,只要探得,铁定弹劾,哪怕不被治罪,也要免官,失去所有的一切,仅仅受贿五枚金币,却要承担失去年入六七百枚金币的风险,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第824章 白眼狼() 
“不必了!”

    华混一脸正气,把银币塞回去,冷声道:“我大明官吏,两袖清风,从不私下收受好处,还望贵使莫要再让本官为难,本官先行一步,贵国要求自当如实报与长吏,告辞!”

    说着,拱了拱手,便大步离去。

    翻译把原话翻译之后,一干萨珊使节,现出了钦佩之色。

    在萨珊,索贿受贿是公开的,合法的,谁办事不先塞两个钱,这是潜规则,而大明官吏居然不受贿,品德如此高尚,难得啊!

    华混是不知道萨珊人的想法,否则铁定要骂一句吝啬鬼,老夫为你那几个金币甘冒奇险,犯得着么?

    从馆驿出来,华混如实向王含汇报,王含又去求见杨彦。

    而此时,杨彦正与崔访、刁协、诸葛颐,还有接替徐龛,出任将作大匠的孙班,也就是孙媚的长兄讨论着下水道的问题。

    崔访觉得,修筑洛阳的费用太高,再查阅卷宗,发现下水道占了三分之一,于是要求杨彦在后续的筑城中取消下水道,按他估算,假如还需要十年才能完成洛阳的修建,那么,仅此一项,每年能节省五亿钱左右。

    刁协与诸葛颐也觉得此议可行,跟了过来,他们知道杨彦在内政上并不独断专行,打算通过人数增加说服力,孙班则没有主见,他是办事的。

    杨彦认真的听取了几人的论据,沉吟道:“不知诸公可了解,从前汉中期开始,长安的井水变得苦涩有异味,凡饮用者,多腹泄,死者难以计数,迫使民众不得不从周边的山里取水,由此衍生出了卖水这一行当。

    后汉以洛阳为都,比之长安更有不如,从中叶的和帝开始,井水也难以饮用,诸公可知缘由?”

    “这”

    几人相互看了看,崔访拱手道:“还请大王示下。”

    杨彦道:“归根结底,还在于都城人口密集,经年累月之下,生活污水污染了地下水源,导致井水成了疫病之源,民众不得不以高价从别处购水,对于王公贵族,买水的钱不算什么,但对于平民,这就是不小的负担啊。

    而眼下洛阳的井水尚可饮用,还得归功于晋末战乱,民众要么被杀,要么逃亡,洛阳成了空城,没了污水来源,地下暗河逐渐净化井水,可是随着将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净化的速度必然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早晚洛阳的井水将不堪饮用,重演两汉的卖水盛况。

    因此从一开始,我就让徐龛修筑地下管网,通过街前暗沟收集污水,统一排入荒僻河谷,虽然耗资巨大,可这钱省不得。”

    “哦?竟有此说法?”

    殿内几人现出了惊诧之色。

    杨彦并不是危言耸听,地下水源的污染是北方人口密集区域始终存在的问题,隋朝为什么要废弃北周的长安城,另于数十里外重修长安?就是因地下水污染,只能择地重新筑城。

    即便是隋唐洛阳城,也不是汉晋洛阳的原址,而是往西南迁徙了数十里。

    而明清的史料更丰富,当时皇室与达官贵人饮用的都是玉泉山的山泉水,至于井水,因污染,又苦又涩,哪怕经过了明矾沉淀,都要捏着鼻子才能喝下。

    反之南方的都城,如建康、成都,上千年位置未变,主要是南方地下水量丰沛,流速大,有足够的自我净化能力,在这方面,北方存在着先天上的不足。

    其实古人也知道生活污水会污染地下水,并修建了排水沟与地下管网,但受限于工艺,地下管网以陶管为主,脆而易裂,渗水严重,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污染问题。

    洛阳的地下管网则多为水泥构件,坚固耐用,成本也随之高涨。

    杨彦点点头道:“千真万确,诸位可回头翻阅两汉的札记方志,其中多有关于水源的记载。”

    “哎”

    崔访叹了口气道:“是老夫鲁莽了。”

    “无妨,诸公也是一片好意。”

    杨彦笑着摆了摆手。

    这时,一名老宦人在殿外唤道:“大王,大鸿胪求见。”

    “哦?”

    杨彦与众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读出了不解,这个官形同于赋闲养老啊,哪能有什么事情,不过杨彦还是挥了挥手:“宣!”

    “诺!”

    老宦人施礼离去。

    在等待的时间里,君臣几人不再谈论公事,而是聊起了私事,比如崔访暗示愿为其子与杨彦的女儿杨继璇,也就是郗鉴的外孙女结个娃娃亲。

    杨彦呵呵了,和自己与郗鉴同时沾上亲,这老家伙倒是打的好算盘,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啊。

    其实从贡献和家世来说,崔访为他的子嗣求娶自己的女儿并不过份,但杨彦是现代人,哪怕不至于搞出自由恋爱,至少也要等孩子长大了,观察品行如何,才能做决定。

    郗鉴可能因崔访以笑言的方式说出,没有明确表态,也有类似的想法,说话玄玄虚虚,云山雾水,再细细一琢磨,没一句说到点子上,两个老家伙你来我往,都在边上绕,这倒是让杨彦大感兴趣。

    不片刻,王含步入殿中,施礼道:“臣王含参见大王!”

    “处弘公不必多礼,此来所为何事?”

    杨彦笑着摆了摆手。

    “多谢大王!”

    王含称谢起身,又和崔访、刁协、郗鉴分别打了招呼,对孙班只是略微点头,毕竟孙班无论从资历还是出身,与他琅琊王氏不能相比,而刁协犹对王敦王含怀有余愤,只轻哼了声。

    王含也不在意,向杨彦拱手道:“昨日有萨珊使团来访,臣已安置于馆驿,其提出愿与我大明通商,并要求从我大明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