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晋颜血 >

第484章

晋颜血-第484章

小说: 晋颜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危害,清朝那么多王爷留在京城,也没见危害,反是明朝的王爷不留京,结果祸害了整个北方,明朝的覆灭,有很大的原因是被宗室拖垮的。

    杨彦相信,只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就能约束住权势人物留京的行为,再换句话说,把潜在的危险置于眼皮底下,总比放出去任其胡为要好。

    总之,朝野中,没人能领到杨彦的目地,只以为这是个善政。

    王彬突然转头道:“阿龙兄,主上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又笃信奚狗,早晚必出祸端,我等不妨对照明国,发动群臣向主上进谏,总不能看着朝庭渐渐沉沦罢?”

    “晚了,晚了!”

    王导挥了挥手:“主上自复辟以来,性情大变,早已不是当初的主上了,对我等青徐士人更是严防死守,呵呵,若不进谏,主上或关注不到我等,小心些,未必不可渡日,倘若因言惹得主上震怒,只怕祸在旦夕之间啊!”

    王彬现出了不愤之色,眼里一抹凶光闪过。

    王导似是猜出他要说什么,打断道:“我自渡江以来,奉行不以察察为明,以致人皆言我愦愦,可制度初创,人心不稳,后人亦当思此愦愦啊,此事实无必要强出头,不过道回言明国人才奇缺,明王欲从民间以考核取士,这倒是让我有了想法。

    自元帝晏驾,我青徐士人逐渐失势,诸多小儿辈在家赋闲,虚渡时日,故不妨过江,参与明国考核,虽是秩三百石以下,且以两百石浊吏为多,却可充实洛阳及周边郡县,长驻京畿,且可获得历练,总比待在家好,诸位可发动小儿辈过江赶考。“

    ”嗯?“

    众人眼前一亮。

    士人并不视明国为敌,换在数十年前,仕明与仕晋的分别无非是仕晋王与仕魏朝之分,今江东险恶,皇帝乾纲独断,王彬的本意是联络各家,起兵清君侧,但风险太大,相对司马绍而言,杨彦反成了开明君主。

    士人本就有家无国,既然江东难混,那为何不尝试去明国重振家业?

    诸葛恢点头道:“此策可行,以我们几家实力,遣族中精英子弟参考,虽为浊吏,可若出了政绩,岂有不迁之理?将来晋升成太守刺史,再循宰相必出于州部之律,于一二十年后,掌握明国朝政亦非不可能,家门自然兴旺,你三人,速作准备,待得伯父回洛阳便随之北上,参加考试。”

    “啊?”

    诸葛А⒅罡鹛犛胫罡鸷庀殖隽丝嗌腔棺鲎牌搅鹘。灾鹿涞拿烂文亍�

    羊鉴脸一沉道:“此时已非彼时,皇帝宠信奸佞,动辄灭人满门,又对我青徐人士戒心重重,连你们阿龙伯父都赋闲在家,何况尔等?若是不思进取,怕是终生无出仕之机,而明王诏令考试录才,实是你等天赐良机。

    想中原士人百不存一,民间百姓论起学识,如何比得上我等士家门阀?照我看,于明王允诺的十名三百石,五十名比三百石中,取下九成应无大碍。”

    王彬呵呵一笑:“泥腿子能打天下,哪能治天下?明王做了大王,想必是明白了若无我等士人相助,如何能治理好国家?必是有意重用世家门阀,却因早年的些许恩怨,拉不下面子求取而己,故以考试吸引士人子弟前去,我等何必斤斤计较?

    三位贤侄放心,我儿彭之、彪之、翘之、兴之亦同去。“

    说着,王彬又向王导道:”阿龙兄,不如我王门子弟一同过江参考,也给某人一个警告,让他明白,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不错,世儒言之有理!“

    ”我羊氏小儿辈亦往明国参考。“

    ”这还不够,应发动更多的子弟去明国,给那人点压力。“

    众人纷纷称是,表现的信心十足,论起学识,高门士族怕过谁来?人人满腹圣贤经典,篇篇文章倒背如流,说句不中听的话,洛阳的官职随手拾取!

    诸葛颐依稀记得杨彦曾提过,将考些算术、财会、自然之类的学科,有心提醒,但问题是,他不懂啊,况且他还是老思想,认为治国不靠圣人之言靠什么?

    他觉得,杨彦出的考题,多半还是要着落在孟子和论语上,于是提醒道:“三位贤侄,明王曾于朝会时提过,考题多出于论语与孟子,趁这时间,应再翻出来看看为妙。”

    “哈哈哈哈”

    一阵大笑传来,论语和孟子,是士人子弟未成年的初级读物,以此为题,不是手到擒来么?心里更是笃定了。

    当晚,王导举办家宴招待诸葛颐,诸葛А⒅罡鹛犛胫罡鸷庠蛴赏趺抛拥苷写敝罡甬'提起要去洛阳参加考试的时候

    “什么?”

    王彭之炸毛了,猛一掌,重重击上几案!

    去参加由杨彦组织的考试,通过之后,在杨彦麾下拿着最多三百石的微薄薪水渡日,这不是开玩笑么?

    秩三百石,即月奉四十石,平民是足够养家,但对他,一天的开支都不够,虽说琅琊王氏不在乎钱,可在乎脸面,想当初他去郯城,杨彦百般奉承,今日换了他去洛阳,要喊杨彦一声大王,要施礼,他如何忍受?

    “安寿兄!”

    诸葛Ъ比暗溃骸罢馐橇钭鸬囊馑迹畲蟛苍尥耍饨率遣还驳霉 �

    “嘿!”

    边上一声轻笑传来。

    王彭之一看,正是王舒之子王允之,面带讥讽。

    其余王晏之,王胡之,王悦,王恬虽没有明显的神色,但眼神中都带着些轻蔑,这让他冷静了些。

    王彭之年近三旬,原本是琅琊王氏的希望之星,却因郯城之行,落得个无能的恶名,从此被兄弟们嘲笑,也被长辈放弃,就这样一晃五年,突然他觉得,也许去洛阳是个翻身的机会,他需要考的比别人高,表现的比别人好,以此来重新证明自己的能力。

    留意到王彭之那渐渐闪亮的目光,诸葛Φ溃骸鞍彩傩郑苤阍诿魍跏掷锍怨鳎晌掖蟛换故潜幻魍醴玻衷谟质擞诿髅矗け踩绱耍勖呛伪丶枪易判┬矶髟梗闼悼墒牵俊�

    王彭之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大丈夫能伸能屈,再说曾与杨彦为敌的周氏安在?沈氏又如何?折在那等妖孽手上不算丢人。

第599章 千人聚考() 
(谢谢好友川流不不息的两张月票)

    虽然青徐侨门受到朝庭刻意的打压,但话语权并未丧失多少,在琅琊王氏、诸葛氏与泰山羊氏的刻意传播下,近日来,建康士人子弟见面,问的最多的便是是否打算去洛阳考官,全城渐渐地弥漫起了一股渡江北上的热潮。

    有旁枝庶出确实是真心去明国搏一搏运气的,有士人不满司马绍的独断专行,摆出姿态给他颜色看的,还有很多完全是出于从众心理,要去大家一起去,就当在建康闷的太久,去故都洛阳旅游踏青。

    一时之间,竟汇集了数百人,磨拳擦掌,准备渡江。

    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司马绍那里,他虽然清楚未必是士人真的在乎那些低级浊吏,多半是给自己上眼药,或者狡兔三窟,在明国预留退路,心里不免愤怒,可是他全无办法可想。

    毕竟他自己就是被明军救出护送回建康的,急于和明国划清界限,会被冠以刻薄寡恩的恶名,也因着同样的原因,当诸葛颐以明国谒者仆射的身份来拜见他的时候,他气的手都在颤抖,却不能表现出愤怒,还得配合诸葛颐,搜集晋室五主的遗物,那份憋闷简直别提了。

    因为杨彦修的是他家祖宗的坟啊,而他又没有合适的理由把晋室五陵从洛阳北邙山迁来建康。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诸葛颐成功搜集到了晋室五主的‘遗物’,分别是两件衣衫,两幅冠帽和一双靴子,这到底是不是五主用过的,很难讲,但当所有人都认为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同一天,建康数百名子弟带着仆役、姬妾与必要的武装护卫,合计近万人,随同诸葛颐浩浩荡荡过了江,其中除了青徐侨门,还有部分豫州侨门子弟,包括卞壸次子卞盱,就连庾亮都偷偷安排了次子庾羲过江。

    他也有寻退路的想法。

    得益于水泥的应用,从瓜步开始,就有了水泥路,平坦而又宽阔,让士家子弟们啧啧称奇,也游兴大发,一路上,吟咏不断。

    当然了,收费站是必不可少的,一辆车收二十钱,一匹牲畜收五钱,每一家出门,往往拥数十上百辆车,等于过一次收费站,就得交纳数千上万钱。

    按照规划,县城之间不收费,但过郡城是要收费的,从瓜步到洛阳,约一千八百里,需途经十余城,一路交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诸葛颐虽然有官印,可以免费,可如此之多的人数与车辆,他也不愿过于使用特权,全程装傻不提。

    当过路谯城的时候,王羲之抱怨道:“明王实是生财有道啊,我们家去一趟洛阳,怕是得缴数十万钱!”

    卞盱只有一辆车,两个随从,这时嘿的一笑:“谁叫诸位家大业大,人家商贾倒也罢了,跑一趟能赚回来,而诸位这费用,交了就是交了,纯粹过路。”

    蔡系曾去过郯城,接过来道:“其实明国的收费不算高,这一路都没见着厘卡,厘卡抽头,按成来计算,商贾正常跑一趟,价格得翻个十来倍,与之相比,明王算是有心了。“

    “嗯”

    诸葛У阃返溃骸懊砍到啥唇ǹ档铰逖粜杈羌扑悖膊还桨偾怀祷跷锛壑刀嗌伲吭倏凑饴访妫嵊财秸沓档乃鸷囊嗫杉跎伲蚨杂谏碳掷此担堑豢鳎炊凶!�

    “诶?又来了!”

    众人纷纷称是的时候,王彭之突然向道边一指。

    就看到数百村民从路旁的田埂向着道路涌来,远远开始叫唤。

    “馒头,又香又白的大馒头啊,五钱一个!”

    “卖烧饼喽!”

    “桃子百钱一斤!”

    “红烧猪蹄,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