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晋颜血 >

第430章

晋颜血-第430章

小说: 晋颜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府妃嫔没那么多说法,王后之下是良娣,原意是皇太子妾,到了魏晋,被引申为王妃之下的王府妃嫔,杨彦把巧娘、靳月华和怜香一并封了良娣,怜香与靳月华尊称巧娘为大良娣。

    兮香和菱香自愿给慧娘为婢,因此没有获封,其余女子也未过门,实际上杨彦名份上的妻妾,就是慧娘、巧娘、靳月华与怜香四女。

    能获封为良娣,歌舞姬出身的怜香已经心满意足了。

    另有葛洪夫妇,哪怕一心求道,此时也是面色红润,激动的看着杨彦与慧娘,许杰夫妇,则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不过可能是人太多的关系,杨彦并未看到崔玲与郗璇。

    而绝大多数的人,均是面容肃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对于杨彦自已,也是人生的一个巅峰。

    杨彦不由暗暗思忖起来,自已魂穿来这乱世,究竟是偶然,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可这显然不会有答案。

    “嗯?”

    杨彦突然看到了陆蕙芷,目光清冽,注视着自己,仿如空谷幽兰,竟与周围的火热气氛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突然杨彦笑了,展开卷册念讼。

    “皇天浩荡,后土载德,眷顾降命,属彦黎元,为人父母,我不敢当,羣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晋祚失德,江山板荡,百姓流离,我发愤兴兵,破石虎于郯城,诛苏峻、刘遐于定陶,平定中原,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

    谶记曰:杨彦之发兵捕不道,丙火修德当天下,我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羣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因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其以明年为大明洪武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

    整篇祭文,洋洋洒洒数百字,全部由杨彦自己完成,崔访、刁协和郗鉴等老家伙不由交换了个无奈的眼神,通篇都没有昊天上帝、五方大帝等天神,而且杨彦不谦称为彦之,而是自称为我!

    皇帝即位礼不能等同于天子即位礼,杨彦虽说即的是明王位,但仪式与即皇帝位没有区别,皇帝即位礼只有两个环节,即读策与授玺,燔燎告天则相当于天子即位礼。

    天子,乃天之元子,自汉代起,皇帝把天子作为自己的正式称号,意在表明自己与天建立了一种虚拟的血缘关系,权力由上天赋予,君权神授的意图十分明确。

    通过君权神授获取神圣权力的途径需要与世俗权力有所区分,世俗权力的拥有是由皇帝即位实现,而神圣权力的获得即是燔燎告天。

    礼记、曲礼载: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杨彦在祭天时理应谦称为彦之,以表明与天建立父子关系,燔燎告天的实质是在行子礼,比如汉光武帝刘秀登基,自言秀不敢当,在天面前省略刘姓,属父前子名,表明刘秀与天建立父子关系,但杨彦自称为我,是在与天建立平等关系。

    寻常人不会在意,可这几个经年儒生一听就有数。

    杨彦与天平等对话,按儒家说法是大不敬,但是又能如何呢?杨彦早摆明了态度,只能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这时,杨彦向下一招手,荀虎会意的手捧一托盘趋步走上祭坛,上有玉具、随侯珠与宝剑,并向崔访递去,崔访再拜道:“臣谢过大王赐礼。”

    这三样东西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王室重宝,而崔访身为司徒,代表百官,杨彦赐下此物意在对群臣的劝勉。

    崔访接过三宝后,杨彦再次转向台下,大声道:“诸公,如今我明国方立,百废待兴,还望诸位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匆要负孤与明国士民之重托!”

    “大王万岁!大王万岁!大王万岁!”

    官吏与前来观礼的亲眷百姓,全都拜伏下来,那数万精骑也单膝跪地,一手抚胸,一手持矛,数十万人齐呼万岁,声如惊雷,响彻了整片天际!

第533章 刘曜东来() 
祭了天之后,杨彦宣布大赦,然后就带领诸公卿进城拜谒宗庙。

    其实明国没什么犯人,主要是百废待兴,蒸蒸日上,经济快速发展,只要手脚勤快,最差也是种地,至少能养活自己,做工的收益则要高一些,实在没必要铤而走险,既便有仇怨也往往选择私下里解决。

    当时民间私斗成风,血亲复仇是正义之举,受舆论赞颂,杨彦也不想多管,奉行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毕竟由官府强行接手大量民事诉讼的话,会给人手和财政都带来相当的压力,律法也需要重新修订,而今的主要任务是征战,实在是腾不出手。

    更何况官府接手这种事情,未必能落一个好字,现代社会都有那么多的非主观冤假错案,又逞论古代?刑狱不公,反会让人怨恨,牙署在那时的主要职责,不外乎丁役、维持秩序与税收,很少插手刑狱,如三国演义中庞统那样一天断几百件案子,完全是罗贯中作为明朝人,对三国社会的想当然。

    短时间内,杨彦并不想改变现状,他的内心还是奉行小政府,大社会那套,政府管的越多,机构就越臃肿,最终尾大不掉,压垮财政,毕竟招人容易,裁人难,当到了财政收入不足以弥补财政缺口的时候,政府几乎不可能去节流,而是会自发的开源,往下祸害民众。

    杨彦认为,治国还是少点折腾,没必要管的,就不要去管。

    同时血亲报仇未非没有可取之处,至少可以激发民众的血性,与保持民间的尚武精神。

    杨彦所指的大赦主要是最初的那批战俘,释放为平民。

    回了城之后,杨彦向父祖的灵位告祭了明国成立一事,至此,明国才算是正式立国。

    不知不觉中,十天过去了,郯城仍沉浸在立国的喜庆氛围当中,杨彦也难得的给自己放了十天大假,才去了牙署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杨彦向主抓农业的萧仁问道:“木棉可曾找人试种?”

    萧仁拱手道:“回大王,从佛图澄带回的木棉中共剥出近万粒棉籽,以其半数于沐水以东的沙质土中种下,有专人看管并作记录,如不出意外的话,今秋可收获第一批木棉。“

    ”嗯“

    杨彦点了点头,却是猛然间一拍大腿,懊悔不叠,棉籽是佛图澄由西域带回,就该顺道再让佛图澄弄些孜然回来啊。

    孜然属于名贵香料,价比黄金,而当时的羊肉可能与纯天然放养有关,膻味特别重,他自己能勉强接受,但慧娘、巧娘、前溪歌舞姬、许杰夫妇、鲍氏部曲等江东土生土长人士,受不了那个膻味,除了火锅的涮羊肉片,几乎不碰羊肉,因此孜然的用途无须多说。

    只是难道还能再让佛图澄跑一趟西域?

    杨彦摇了摇头。

    “大王,可是有事?”

    刁协诧异的问道。

    “呵呵,只是想到了一些趣事。”

    杨彦笑着打了个哈哈,便向荀豹问道:“粮草物资准备的如何?”

    杨彦称王,荀豹作为跟随杨彦最早的老人,自然得到了厚待,被任为中领军将军,淮阴候,暂时兼管着粮草器械,这时便是恭恭敬敬的拱手:“回大王,早于去年,牙署便于百姓手里大量收购麦子,马料经一个冬季的储备,也己充足,初步预计,可支持中军一年半载不成问题,其余布帛、兵器也可充足供应。”

    明国军制暂时未作变更,仍采用魏晋沿袭的中外军制,如今明国除原有的十来万军,又收编下邳、豫州淮南诸军数万,总兵力达到了十六万,杨彦载军的努力宣告失败,其中超过十万归属中军,杨彦亲领,其余由各州刺史太守统领。

    目前杨彦并不打算变更军制,他相信凭着自己的威望足以压服外军,待天下一统之后,才能考虑收权的问题。

    这时,一名千牛卫飞奔而来,大声道:“禀大王,洛阳六百里急报!”

    “哦?拿上来!“

    杨彦面色一变,急伸手。

    千牛卫赶忙上前,把急报交给杨彦。

    杨彦撕开火漆,展开看去,顿时,眉心拧了起来。

    阶下群臣见杨彦的样子,都知道有事发生了。

    不片刻,杨彦道:”徐龛急报,刘曜亲率步骑十万,会同羌人姚戈仲、氐人蒲洪,合计十五万步骑出潼关,正向渑池、新安一线开来,徐龛亲自领万卒急赴函谷,诸公请看。“说着,就把急报向下传递。

    ”什么?“

    众人纷纷色变,依次看过。

    由渑池到洛阳仅两百里,再往前行百里,便是新安,函谷关位于新安境内,一旦刘曜攻破函谷,去往洛阳将一马平川。

    “诸公以为如何?”

    又过了小片刻,杨彦问道。

    崔访拱手道:“大王立国,想必那刘曜坐不住了,故出兵直捣洛阳,我明国将来以洛阳为都,一旦洛阳失守,实不吝于一个笑话,会予民心,士气重大打击,且刘曜据洛阳,可俯视淮南豫州,大王不可轻忽视之。”

    韩晃也道:“大王,末将愿领军往洛阳救援。“

    杨彦沉吟了许久,才摆摆手道:”刘曜不同于石勒,石勒背后有鲜卑人为乱,而刘曜背后的羌氐、乃至凉州皆已归服,故能出兵十五万往攻洛阳,以韩将军之见,须领多少军方才击溃刘曜?“

    ”这“

    韩晃语塞。

    确实,羌氐出自于陇西河右,纯为骑兵,而刘曜的步骑十万,至少也有三到四万骑兵,这就是近十万骑,东海军才多少骑兵?即便个个弓马娴熟,也寡不敌众,至于火炮,几分钟一发,对上骑兵集群冲击不会有太大的用处。

    杨彦又道:“函谷谷深如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西头为潼关,东头为函谷,其间百里皆为山地,一条羊肠小道狭窄难行,以刘曜十五万兵力,加上役夫,至少得有三十万人,绝无可能全冲着函谷而来。

    故刘曜屯兵于渑池,既有休整全军及督运粮草之需,亦可静观我军动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